- 相關推薦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1
(1)教學目標綜合性。
《品德與生活》是以往的思品課、生活與勞動課和常識課的有機整合。基于這一點,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上也是綜合的。通過教學不僅要使孩子認識一些種子,培養(yǎng)孩子樂于探索的好習慣,更要讓學生體會成長的快樂,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操。
(2)課堂教學生活化。
本課教學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自己平時吃的果實、看到的種子這些生活已有經(jīng)驗切入和展開,教學從生活中來,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在教學中又力爭使教學回歸生活,通過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孩子們課外去種種子,觀察種子,和種子娃娃一起快樂成長。假如有可能的話,在教室里或在校園里開辟一角,讓孩子們去發(fā)揮,效果肯定會更佳。
。3)課堂教學活動化。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摸百寶箱、捉迷藏、扮演種子娃娃等一系列學生樂于接受開展的活動,創(chuàng)設了去童話世界種子王國這樣一個情境,賦予種子娃娃生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種子,處處有生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同時增強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營造師生平等的氛圍。
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讓每個孩子都來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動情,讓學生多方位的感受,同時自己也來參與孩子們的活動,如帶著自己收集的種子娃娃和孩子一起辨別認識,戴著頭飾和孩子一起扮演種子娃娃進行律動,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構建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2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它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語言,巧妙地運用四個“挺挺”,自然地把種子發(fā)芽的三個條件點出來了。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大概內容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讀課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到有四處寫種子“把身子挺一挺”。
學生有了一個整體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學生去學習課文,就表現(xiàn)出一種主動性了。根據(jù)兒童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后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抓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在范讀課文時故意把文章中的.“挺一挺”詞語讀的響亮一些,這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很快就從課文中找到四處“挺一挺”。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通過朗讀一下就了解種子發(fā)芽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學生學得很輕松,很愉快。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涵。
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課堂上對課文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老師的范讀,指名讀,齊讀,自由讀,同桌合作分角色讀,男女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到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體會到了種子發(fā)芽后的喜悅。
四、適時的說話練習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
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課堂,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課堂開始,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練習說話,把自己看到的有順序的說出來。在了解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時,我讓學生練習用“因為(),所以種子把身子挺一挺”的句式說話。學習最后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種子眼前光明的世界里有些什么。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3
植物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貼近生活,對植物奧秘的探索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國中,蘊含著許多的奧秘,其中種子的傳播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幼兒知識經(jīng)驗中,對種子的傳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記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漫天飛舞的柳絮,隨風飄揚的蒲公英,這些都是孩子們親身經(jīng)歷、接觸到的,但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其實這些現(xiàn)象就是植物在傳播種子。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認識并了解植物的種子及其傳播方式,建構孩子的知識結構,拓展他們的視野。
本次活動中,我利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這一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輔助開展活動。電子白板作為—種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結合了傳統(tǒng)黑板和傳統(tǒng)的計算機多媒體兩大教學技術的優(yōu)點,為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更為強大的交流平臺。很多科學活動中主要是教師講解,幼兒聆聽并消化,本次活動中我利用電子白板播放視頻,讓幼兒在觀看種子傳播的小動畫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并歸納,如此孩子們有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孩子們的興趣也大增。同時,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將預設的問題和情境先隱藏起來,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隨機提取,優(yōu)化了師幼活動,使交流更有意義、更有效。
在孩子們認識了植物種子的幾種傳播途徑后,我為了更好的鞏固孩子們對種子傳播方式的理解,在白板上設計了操作活動,讓孩子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將不同的種子與相應的傳播方式配對。教學要求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為幫助幼兒拓展見識,我還特意增加并調換了一些種子,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這個平臺直觀的呈現(xiàn)給幼兒,讓幼兒結合生活,學會舉一反三。在與白板的互動中,孩子們做的也很好,能掌握幾種常見的種子的傳播方式。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科學活動要求教師語言精練、嚴謹,由于經(jīng)驗的缺乏,活動中教師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特別是評價和小結過程中,語言不是很嚴謹,今后還要多加強這方面的鍛煉。同時,多媒體技術可以輔助教學,卻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在活動中我過于注重多媒體的利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操作活動也只能是一部分幼兒,且活動的動靜交替較少。如果在活動最后設計個游戲,在幼兒掌握幾種種子的傳播方式后,結合白板開展一個游戲,讓幼兒能集體參與進來,相信互動性會更好一點。
通過本次活動,讓我了解到:教師教孩子的過程中,要有耐心,不要急著幫助孩子尋找答案,特別是科學活動,留給孩子尋找和探索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會更有成就感,將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習得的知識也更深刻,掌握的內容也更加牢固。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4
第8課《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注意不能上成常識課,要根據(jù)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四個“挺一挺”,以及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和最后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所以在今天的課堂上,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學習這一課,課文有四處寫到“把身子挺一挺”,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含而不露,生動有趣,使課文充滿了活潑的童趣。
我把板書精心設計了一下,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fā)芽的樣子,表現(xiàn)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fā)芽的環(huán)節(jié),在環(huán)節(jié)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后鉆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學生也歸納出種子生長所需要的條件。
在學習“熱鬧”一詞時,我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還可以通過課文中的排比句“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教學理解,掌握“熱鬧”。
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后一起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現(xiàn)在是怎樣一種景象。
用書上的話說一說,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教室里可熱鬧了,有些同學學春風唱歌,有些同學學泉水唱歌,有些同學學著小鳥唱歌!边@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5
《一粒種子》是一篇說明科學知識的童話,先寫在春風的吹拂下,地里的一粒種子蘇醒過來;再寫種子與蚯蚓之間關于外面世界的問答;最后,種子終于勇敢地沖破土層,迎接一個光明的世界。同時還說明了種子發(fā)芽的條件。在教學中,我既重視實學知識及其所體現(xiàn)的科學思維方法,又讓學生感受到種子的那種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學時,由于學生課前有預習,正用優(yōu)美的聲音朗讀著短文,突然,有一個孩子舉起了小手:“種子從哪兒喝著水的?”突然的提問,我不禁覺得有點好笑,這么簡單的問題也值得提出。但是按照新課改的理念,我養(yǎng)成了不包辦代替的習慣。我的學生們亦是立即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并且很快有了以下的答案:“是有人給它澆的水”、“是下的春雨為種子提供了水”。好精妙的解釋!在這不經(jīng)意間的問答中,孩子渴望真知的心靈一下子被喚醒了,一種感受美的情感熏陶在這一刻被點燃。本想繼續(xù)進行的我,這時發(fā)現(xiàn)又有孩子舉起了小手:“我對第一個答案有疑問,我們不知道種子在哪,怎樣給它澆水?”“如果是自己種下的種子,就可以為它澆水了。”又是一個精彩的回應。當朗讀到“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一句時,又有一個學生舉起了小手,如果是以前,我為了不影響我的上課思路,我會示意他放下手,課后再說。可現(xiàn)在,我毫不猶豫地請他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說:“看到種子現(xiàn)在的情況,好像是一個人在坐監(jiān)牢,坐了很長時間,想要沖出去一樣!澳且豢蹋乙稽c也不為我讓他回答問題,可能會拖延課程進行時間的決定而遺憾。相反我卻感到慶幸,我沒有抹殺一個孩子的想象力,我想其他的學生也會非常受益的。
這堂課在學生們的感情朗讀中結束了,可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作為一名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來說,教學已不是原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要把學生當作一個主體來看待,認識到師生雙方都是彼此關系的創(chuàng)造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這種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中,突現(xiàn)學生的價值,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向學、樂學、愛學。從而真正發(fā)揮學生的生命力和主體性,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讓我們的課堂大放異彩。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6
這是一篇說明科普知識的童話故事,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一粒種子經(jīng)過不斷努力,最后終于沖破土層躍出地面看到光明的'世界。本課我在教學時,緊扣課后問題,引導學生讀文找關鍵句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表格達到讓學生知道種子生長發(fā)育的過程和條件。以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動作來引導學生感悟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又引導學生思考:當這粒種子沖破土層看到光明世界時它最想說什么呢?以此擴展學生思維及想象,又進行了說話訓練。最后以唱《小雨沙沙》這首歌曲表達對這粒種子的贊美之情。本節(jié)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表格設計對一年級同學來說有些難,學生合作學習時間不夠充足。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7
《種子的旅行》主要是給小朋友們介紹幾種植物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種子的旅行》是我上的中班科學?茖W課是比較枯燥的,然而如何將枯燥的科學課變得不再枯燥,深得小朋友的喜回?
為了讓科學課不再枯燥,我將植物們擬人化,讓幼兒們將種子當成寶寶,告訴他們,種子寶寶長大了,需要離開媽媽,去旅行,可是它們沒有手,沒有腳,怎么辦呢?如此一下子激起了幼兒們的興趣,孩子們都是愛動腦筋,非常有愛心的,馬上幫種子寶寶想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在我揭示答案時,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講,看看自己的辦法有沒有幫到種子寶寶們。為了讓幼兒更清楚的認識到種子的傳播方式,我還制作了小動畫和PPT,讓幼兒更加直觀的去觀察、發(fā)現(xiàn),如此更加有利于幼兒的理解與記憶。
科學課很多時候是由老師去介紹小朋友聽,然而此次活動,我主要讓小朋友們看種子的傳播方式小動畫,讓幼兒們自主發(fā)現(xiàn),歸納,如此,孩子們更加有了探索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幼兒們興致很高,基本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蒲公英、蒼耳、水稻、橘子以及鳳仙花的種子傳播方式。
在孩子們認識了各種植物的種子以及它的傳播方式后,我為了更好的鞏固孩子們的記憶,還制作了連線操作。讓孩子們想一想、連一連,種子的傳播方式。在在操作紙上,我特意將有的內容做了改動,例如,將橘子換成櫻桃,看看孩子們能不能舉一反三,正確連線。結果大家都做得很好。
通過本次活動,讓我了解到了,教師在教孩子們時,要有耐心,不要急著幫孩子們找答案,可以試著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探索,如此,孩子們將更加的有成就感,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豈不更好?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8
《種子的夢》是柯巖寫得一首小詩,在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后蘊含著詩人不平凡的經(jīng)歷,寫出了詩人不屈服于惡劣的環(huán)境,在逆境中頑強追求理想的精神。結合教學實際,我在設計的過程中主要以“種子的`夢是什么?種子是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夢?”為課堂研究主線,借助學生對文本的品讀,來完成與“種子”的心靈對話,從讀中感悟,體味作者的情感,再用讀的形式體現(xiàn)出自己的理解。
課堂上,通過學生小組交流的方式,學生發(fā)現(xiàn)了“種子遇到的困難”:“冰冷冰冷的世紀”、“土層的壓力”、“冰雪的妒嫉”;也找到了外界事物幫助;“水分、春風、陽光、蜜蜂、大地”,以及種子自身的努力“積攢力量、沖破壓力、擠碎冰雪、傾心交付”,在讀中引導學生悟情悟境,借助自由讀,對比讀,師生對讀,齊讀等形式體現(xiàn)對詩歌理解,表達詩人樂觀、積極向上、不懈追求的情感。
在教學中,還應注重借助文本的力量,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人寫作表達的手法,如比喻、擬人的手法及作用,通過揣摩作者人性化的語言,更好的感悟種子的夢的內容,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獲得更多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確保閱讀質量與課堂教學的實效,實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9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它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語言,巧妙地運用四個“挺挺”,自然地把種子發(fā)芽的三個條件點出來了。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
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請小朋友在半個月之前,把蠶豆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小花盆里,并把種種子的花盆放在能曬到太陽的地方,又定時的給澆水,請學生每天去觀察。當我上《一粒種子》的這一天,請小朋友帶來種蠶豆的花盆,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一大早學生就議論紛紛:我總沒有給它澆水,我的蠶豆沒有長出來;看他的豆芽葉片真綠,你是怎么種的?哎呀!她的蠶豆芽鉆出來了,可是現(xiàn)在葉瓣一頂點兒都沒有;又聽見有人在說,我給豆?jié)驳乃嗔,淹死了……聽了學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時間播種的蠶豆,請學生觀察每盆豆。并思考為什么有的學生使蠶豆發(fā)芽而有的卻不行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學習課文。
首先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讀課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到有四處寫種子“把身子挺一挺”。
學生有了一個整體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學生去學習課文,就表現(xiàn)出一種主動性了。根據(jù)兒童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后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又在課堂上就采用了形象生動的貼圖,課文寫一粒種子睡在泥土里,覺得很暖和,醒過來了。我就貼種子微微睜開眼的圖片,請小朋友找出句子讀一讀,你認為句子中哪幾個詞用得好,為什么?學生討論后覺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講出從暖和一詞看出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fā)芽需要溫度。這時就指導學生用活潑、輕快的語氣朗讀,感受春天的暖和。而第二自然段寫種子有點渴,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再請學生討論種子在泥土里發(fā)芽需要的水分,是從哪里來呢?這時就調動學生的想象空間,去尋找符合情理的答案。討論之后明白如(冰雪融化、春雨綿綿、人工澆水┄┄)等使種子覺得舒服,暗指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分。又指導學生讀出舒服的感覺。從中說明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分。接著請四人小組朗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再討論:課文這個自然段寫了誰與誰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和同桌的討論,理解了“我來幫你松一松土,你好鉆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fā)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松土對種子發(fā)芽的好處。最后貼出長出小葉,鉆出地面的圖片,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富有兒童情趣。寫種子發(fā)芽出土時的'情景,它聽見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在唱歌。教學時,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講臺前來大合唱,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的場面。正因為種子覺得外面很熱鬧,就又一次地挺一挺鉆出地面。在教學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讓小朋友做種子、蚯蚓,使學生從旁觀的閱讀者轉換為課文中的“人物”,體驗種子的情感。采用這些方法,使學生進入童話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層理解的基礎上,又回到整體,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種子發(fā)芽的過程和條件。在這個階段,我充分利用圖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初步掌握了閱讀科學童話的方法。
在課文初步了解之后,我再請小朋友講一講,你的種子為什么能發(fā)芽?而你的種子又為什么不發(fā)芽?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原因:我的蠶豆缺少水分;我的蠶豆給我用塑料袋包住了,是缺少空氣了;種子發(fā)芽要三個條件,要有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新鮮的空氣,才會長出綠芽。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要重視實踐活動,由于好多學生種豆沒有成功,課后我又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把再一次種豆,記載它的發(fā)芽過程。因為實踐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yǎng)成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10
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各種手段,創(chuàng)造觀察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生命活動的過程永久地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我在初中生物“種子的萌發(fā)”這課教學中,除了通過演示講清楚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外,還讓學生做個小實驗。我分別發(fā)給每一位學生一些油菜種子和小麥種子,讓他們回去找2個大些的瓶蓋子或小盤子,在瓶蓋或盤子上墊幾層皺紋紙,把小麥種子和油菜種子分別放在皺紋紙上,每天澆些水。由于10月份天氣暖和,過幾天種子就發(fā)芽了。我自己同時用兩個培養(yǎng)皿,墊上幾層皺紋紙,分別放上小麥種子和油菜種子,每天澆點水。
過幾天,種子先長出根,結合“種子的構造”來講,胚根先長成根,根就能吸收水分,還起固定植物的作用。并讓學生把萌發(fā)的種子帶到學校觀察。有些學生的種子萌發(fā)得較好,有些學生的種子萌發(fā)得較差,讓他們對照萌發(fā)條件找出原因,并記錄萌發(fā)的情況。再過幾天,種子又長出掖,告訴學生這是胚芽發(fā)育而成,這時種子已長成一株小苗。對比小麥苗和油菜苗長出的葉和根都不一樣。等后面講到“根尖的構造”時,可通過培養(yǎng)皿的玻璃,看到皺紋紙下面長滿了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根尖頂端黃色發(fā)亮的根冠也看得很清楚,皺紋紙的.上面長滿了綠油油的小苗。等到種子中營養(yǎng)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長而且葉片逐漸發(fā)黃,這時種子只?諝。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學生可寫觀察記錄,種子第幾天發(fā)芽?根生長的情況,葉片生長的情況等。實驗做得好的學生最后可寫成一篇小論文。
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可系統(tǒng)地觀察到種子的萌發(fā)過程;可觀察到根尖,特別是根毛;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根系與葉片的不同;也理解了小麥種子的胚乳與油菜種子的子葉,供給胚發(fā)芽的營養(yǎng)。學生對實驗很有興趣,收獲也大。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11
6月21號,我代表密云縣參加了北京市科學學科農(nóng)村現(xiàn)場評優(yōu)課活動。我執(zhí)教的是首師大版科學教材第二冊《種子的構造》這一課,通過對這一課的教學,使我對如何提高科學教學的課堂實效性,以及在探究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下面就結合我上這一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進行如下的反思:
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如下的成功之處:
首先,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清晰,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探究過程,整個的課堂教學,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大的環(huán)節(jié):首先引導學生根據(jù)菜豆種子的幼苗猜測菜豆子內部可能是什么樣的,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觀察菜豆種子,看一看菜豆的構造。接著,再觀察其他種子的構造,對種子的內部結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之后,再進一步猜想了解玉米種子的結構。最后,課下延伸親自觀察一粒種子的發(fā)育過程?梢哉f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引導學生初步經(jīng)歷了一個探究的過程。
其次,結合農(nóng)村學生實際,充分調動學生探究興趣,在課的導入部分,我利用與學生課前交流的時間,向學生播放了一段農(nóng)村種地的情景,并讓學生看到了一粒種子種到土里,最后長成一株幼苗的簡單過程。再加上教師的簡單介紹,學生探究的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最后,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表明,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會使學生將新知識主動遷移到生活中,更好的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建構和掌握。本節(jié)課,在學生看完錄像資料,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猜想了菜豆種子里面的樣子,并用簡單的畫圖方式表示出來,讓學生首腦并用,使探究更有效。
不足之處:
一節(jié)課下來,通過自己的反思,我也切實發(fā)現(xiàn)了本節(jié)課存在的許多不足:
1、學生的探究不夠充分,該放手的沒放手。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只顧考慮到教學時間的問題,而忽略了本次評優(yōu)課的主題:如何提高探究教學的實效性。本節(jié)課中,老師引導的內容顯得過多,例如:對于解剖菜豆種子的方法,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讓學生嘗試著進行解剖,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通過交流解決,這樣處理,學生會更容易接受,而且印象可能會更深刻。
2、在交流環(huán)節(jié)中,缺少生生間的交流。
本節(jié)課中,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但是生生之間的交流顯的比較薄弱。例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畫出自己猜想的菜豆種子里面的樣子,就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相的交流和質疑,從而引出下面的探究環(huán)節(jié),這樣就會顯得自然流暢。
3、沒有將猜想與實際觀察進行比較。
在學生有了猜想,又進行親自觀察后,老師就急于向學生揭示相關的概念。如果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與課前的猜想進行比較,使它們找到矛盾,讓原有的錯誤經(jīng)驗與實際發(fā)生,然后再進行分析,這樣可能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水平有更好的幫助。
4、教學材料的準備還應該注意有結構性。
本節(jié)課的教學材料,老師只注意到了選用學生比較熟悉的`種子進行觀察,但是卻忽略了材料的結構性,重點表現(xiàn)在蠶豆種子的準備上,因為浸泡的時間不夠,所以導致了里面的結構學生觀察起來不明顯,影響了學生的匯報和交流。而且,準備的種子數(shù)量有限,不利于學生進行觀察。
總之,本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要想讓探究真正成為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增強探究的有效性,教師更要做到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要高估學生的潛能,更不能低估學生的潛能。此外還要讓學生充分地表達并且在表達的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理清自己的想法,從其他同學的表達中得到啟發(fā),在傾聽過程中,發(fā)現(xiàn)與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敢于質疑,使學生思維相互撞擊,加深理解。真正增強探究教學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水平。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12
初春的夜晚,北風呼呼地吹著。剛剛溫暖的天氣一下子變得寒冷起來。剛剛蘇醒的種子,瑟縮著,放慢了沖出泥土的速度,希望趕快見到陽光的沖動也隨之泠卻下來。大地媽媽用逐漸變得溫暖、柔軟的懷抱,輕輕的擁抱著它。種子又昏昏然的睡著了。
它作了一個香甜的夢,在夢里,肆虐的北風被溫情的春風送走了。干枯的草地變成一片嫩綠,光禿禿的枝頭上,嫩黃的',粉紅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嫩芽正相繼長大。花園里五顏六色的花朵爭先開放。采蜜的蜜蜂,飛舞的蝴蝶,唱歌的小鳥,流動的人群和人群中孩子臉上鮮花般美麗、燦爛的笑容。種子在夢里笑了。
含笑間它又仿佛看到自己沖破了最后的束縛,終于破土而出了。嫩白的新芽在陽光的照耀下飛快的長大。先是淡黃,繼而是嫩綠,最后,翠綠的枝葉隨風飛舞起來,開去了美麗的、鮮艷的花朵。蜜蜂來了,蝴蝶來了,很多昆蟲都來了。
賞花的人一群接著一群,大家不由自主的發(fā)出贊嘆:“真美呀!”當天漸漸變熱的時候,種子開的花也調謝了。美麗的花瓣落入泥土里,留下的是一個綠色的,飽滿的新的種子。一個新的希望。睡夢中的種子覺得幸福極了。
雖然沒有了鮮花時奪目的美麗,但更多了一份成熟的怡人的嫵媚。種子在睡夢中,感覺到了夢中種子的成長與渴望。當成熟的季節(jié)來臨的時候,夢里的種子也會像它那樣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美美的、沉沉的睡上整整一個冬天,等候春天的來臨。
種子是在小鳥的歌聲中醒來的。它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沖出了大地媽媽的懷抱,嫩白的新芽正暢快地享受著陽光與新鮮的空氣。種子高興地笑了,它清楚的知道這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經(jīng)過了一個寒冷的、漫長的冬天的等待,種子終于迎來了它全新的生命。夢里的一切是那么清晰的印在了種子的心里,它看著正逐漸變成淡黃色的嫩芽,一種夢想成真的喜悅充滿了種子的全身。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13
《一粒種子》是人教版四年級音樂第一學期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兑涣7N子》是一首二聲部學唱歌曲,共2課時,本次為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學唱歌曲《一粒種子》并創(chuàng)編表演唱。教學圍繞一聲部歌曲學唱而展開,在設計中加入部分美術元素,學生在學唱歌曲的同時,體會6|8拍強、弱、弱、次強、弱、弱的節(jié)奏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種子不畏困難、百折不饒的奮斗精神。
音樂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審美教育,它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長。音樂教學一直在不斷,都是為了學生、學校、社會等能夠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經(jīng)過對本次課的反思,我覺得我在以下方面還需要繼續(xù)學習和提高。
一、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
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教學的首要目標,精彩的課堂教學建立在良好的課堂紀律和氛圍之上,否則,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是紙上談兵。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xiàn)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作為一名教師,如何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經(jīng)過反思,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自己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意識。音樂課不同于語文課、數(shù)學課,不能按語文課、數(shù)學課的課堂標準來要求音樂課。新課標淡化了音樂知識結構體系,強調音樂實踐、創(chuàng)造。音樂課堂需要一種活躍的氛圍,因此,音樂課堂上需要同學們積極參與、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的開口歌唱。但是這種活躍不代表雜亂,音樂課堂應該是散而不亂。
其次,豐富課堂內容。經(jīng)過我個人觀察總結,我覺得與音樂相比,小學生更親睞于美術課堂中自己動手畫畫,這可能是因為音樂需要掌握樂理知識、樂感,而這些相對枯燥,相對音樂課在組織教學方面難度更大。這就需要豐富課堂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豐富課堂內容。在教學中適當加入美術元素,做到美術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一些好的音像資料(視頻、圖片、音樂等)對我們的課堂起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最后,多向其它教師學習。針對藝術課堂如果老師過于嚴厲,課堂就會沉悶而又死板;如果老師過于寬容,課堂便成了菜市場。把握嚴厲與寬容的度很重要,我應該多向有經(jīng)驗的科任老師學習,借鑒別人有效的方法融進自己的課堂。
二、掌握課堂節(jié)奏
如何使課堂節(jié)奏恰到好處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課堂節(jié)奏必須符合教材實際、課堂節(jié)奏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是調節(jié)課堂節(jié)奏的指揮者。應該結合課堂內容和學生的情緒來調整自己的語言、行為,通過各種形式手段,使教學內容、學生思維活動、教師的理解傳達三者統(tǒng)一步調一致。
教學中,強調對教學過程中時間的有效控制和靈活調節(jié),教學內容有難有易,有重點與非重點,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節(jié)奏時,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忌平均用力,這就要求我們將內容安排得錯落有致,時間和分配大體要適當。本次《一粒種子》的教學沒有完全的突出教學重點,犯了平均用力的錯誤;教學內容包括讓學生畫畫、節(jié)奏特點的掌握、學唱歌曲、創(chuàng)編舞蹈等,內容安排不夠恰當。用羅老師的話總結,整個教學像是四面開花,卻沒有一朵花開放成功。課堂教學“起承轉合”的每一細節(jié),都應縝密思考,精心設計,使構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體,銜接有序,融洽統(tǒng)一,以構成整體節(jié)奏的和諧美,猶如一首樂曲不可亂彈,教師在講臺上,猶如樂隊指揮,要用心調動每一種樂器,演奏出節(jié)奏和諧,旋律優(yōu)美的樂曲,讓學生在身心愉悅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三、完善教學方法
今天和羅老師談論到“怎樣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愛的藝術教師”這個話題,羅老師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不能一味的去討好學生,應該從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方面下功夫,讓自己的音樂課每次都能是一次快樂的旅行或者放松,孩子們慢慢的就會被你吸引從而喜匯。我完全贊同羅老師的觀點。教學方法靈活正確運用,針對不同的課堂或者不同的學生,我們需要考慮用什么教學方法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有教授法、談論法、教唱法、聆聽法、演示法、探究法、練習法、陶冶法等,我們必須對每一種教學方法扎實掌握,熟悉每種教學方法的要點。只有當我們能把握住每種教學法的精髓時,我們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余的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中,應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用音樂方式進行自我表現(xiàn)。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自由的參與,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又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在課堂中,我們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四、充分利用教學設備
基本每個教室都已安裝多媒體設備,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把圖片、音樂、視頻等內容安排進課堂。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tǒng)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而這些多學科的有機融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一粒種子》課堂設計中,我安排學生用畫筆把種子的生長過程描繪出來。課后,在羅煒老師的點評中得知這是不討巧的教學設計,也不是藝術課程理念的體現(xiàn)。羅煒老師提出播放種子生長過程的視頻,或者通過圖片展現(xiàn)種子生長的過程,這樣就能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可以使看不見摸不著的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具有營造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合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讓我們的音樂課堂更加精彩。
五、對學生的心理把握要到位
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了更成熟的行為和習慣,思想活躍,追求自由。我們必須在了解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精心備課,使我們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盡量貼近他們的生活。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需要,掌握他們的心理,催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是師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要有心靈的溝通和精神的交融。
通過以上反思,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我的教學執(zhí)行力與新教材要求的新理念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我不能夠把這種新理念完整的呈現(xiàn)在我的課堂;個人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學方法上還有待提高與改善。教育總是在發(fā)展中循序漸進,經(jīng)驗來自于實踐,但愿我能在積極探索中領會教育的真諦,在不斷努力中收獲更多。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14
1、教學理念把握得很好。
整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參與度高,注重科學探究,一節(jié)課大部分內容是通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來完成的。尤其在“觀察種子結構”的活動中,教師對學生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和方法。
2、充分挖掘教材,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1)知識拓展補充的很適當。在講述種子結構時,補充了“種孔”這個概念,而且是讓學生通過擠壓浸泡過的種子,來觀察種孔的位置和作用,形象直觀,學生易懂,體現(xiàn)教師深厚的功底。
。2)情感教育滲透的很自然,充分利用蘊含情感教育的知識和信息。
3、教學手段多樣,運用合理。
教學準備充分,有教師和學生各自準備的各種種子,視頻,圖片。教學生動直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多媒體既簡又精,運用恰到好處,充分體現(xiàn)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理念。
4、幾點建議:
(1)學生觀察活動可再緊湊些,鞏固練習的時間會更充裕。
(2)重點知識在板書上體現(xiàn)的充分一些就會更完美了。
(3)比較“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時,可以補充一點:它們分別屬于雙子葉和單子葉植物的種子。
。4)教師在教學中激情再迸發(fā)一些,那效果會更好。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 15
這是一個小班化的班級,學生對于錢老師準備的種子很感興趣,整個課堂圍著有關種子的科學知識進行探究研討。錢老師的課前準備很充分,這也展示了她對教學的用心。老師提前泡發(fā)了許多的蠶豆種子(便于剝開種皮),這是需要在放假期間做的,做得非常好。還有上課所用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精細,油菜籽、黃豆、蠶豆種子的外觀、結構都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了;學生的準備也很充分,透明的塑料杯、餐巾紙、一些自購的種子等,說明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
課堂的活動氣氛感染了我,真想不到學生是那樣的認真實踐、認真分析研究,整個課堂活動非;钴S,孩子們動手的時間很充分。學生親自剝開種子的皮、認真觀察、描述;分開種子的子葉、再觀察、再思考及猜測各部分的作用;最后還做種子萌發(fā)實驗等等,在老師的引領之下,課堂氣氛熱烈、輕松而又具有極佳的科學探索意義。
從聽課者的角度來看這節(jié)課,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動手動腦,從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和學習科學知識,去體驗科學規(guī)律,效果是非常不錯的。通過這一節(jié)課,學生對于種子的認識非常深刻,對于種子的萌發(fā)非常感興趣,人人熱情高漲地舉起小塑料杯,想要得到一顆珍貴的種子,體現(xiàn)了學生對于發(fā)現(xiàn)生命奇跡的期待。
對于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我以前的教學心得,學生對于種子的根的生長方向雖然知道,但觀察不是很仔細,我給錢老師提出了一個小建議,讓各組同學對種子的擺放位置,橫豎方向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我還給靠近我的那個小組提了個“大膽”的建議:讓他把剝了皮的種子放進杯子,等待奇跡出現(xiàn),可愛的孩子都很認真地照著做了,雖然暫時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但一周之后,他們就會有新的值得探究的課題。
很高興聽到這樣一節(jié)“原生態(tài)”的課,它給了我很多啟示,盡管不是經(jīng)過精心準備的公開課,東城小學的科學老師也是高要求,細處理,追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追求常態(tài)化下的優(yōu)良的科學教育。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種子的構造教學反思10-15
《種子》教學反思08-12
《種子》的教學反思06-19
《種子》教學的反思05-01
種子的夢教學反思09-17
《太空種子》教學反思07-21
《種子植物》教學反思10-02
《蒲公英的種子》教學反思08-13
種子植物教學的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