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小學工作計劃
一、年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目的與要求:
1、引導學生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做一個文明有教養(yǎng)的人;知道殘疾人的困難,感受殘疾人身殘志不殘的可貴品質,從而能尊重殘疾人,積極主動幫助他們;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引導學生明白參加集體活動、熱心為集體服務是熱愛集體的表現(xiàn),做到主動為集體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體中的每個成員發(fā)揮各自作用,集體才能得到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2、了解一些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產生和發(fā)展;感知這些環(huán)境問題帶來的危害,學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了解家鄉(xiāng)的巨大變化;知道獨特的民風民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了解家鄉(xiāng)風俗來歷的.基礎上,觀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現(xiàn)象,樹立移風易俗的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方便;選擇中知道幾種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點,學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順利到達目的地;了解從古到今我國交通運輸設施和交通運輸方式的巨大變化,感受交通運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及家鄉(xiāng)的熱愛。
三、重點: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初步了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四、難點:在了解家鄉(xiāng)風俗來歷的基礎上,觀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現(xiàn)象,樹立移風易俗的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時間安排:
第一大周:入學教育
1、在公共汽車上
2、想想他們的難處
3、伸出我的手
4、我們贏了
5、綠色小衛(wèi)士
6、我們的民風民俗
7、家鄉(xiāng)的變化
8、怎樣到達目的地
【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小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5-08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5-08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29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5-01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6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05-10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5-13
品德與社會教學下冊工作總結05-01
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6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