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計算公式、功的單位,學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對1焦耳的功形成一個具體的觀念。
【教學重點】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教學器具】
嘗試題投影片、投影儀、鉤碼、示教板(自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師:本節(jié)課我們生活中重要現(xiàn)象-功板書:第一節(jié)功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來完成下面的練習投影出示嘗試題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塊受到幾個力的作用?畫出它的受力示意圖。
2、用細繩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前進時,木塊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什么力對木塊的移動作出了貢獻?
3、你對"功"這個詞怎樣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評功受獎?你知道"勞而無功"的含義嗎?學生練習、討論,教師巡視。請一位學生板演題1木塊受力示意圖,然后請學生舉手回答題
4、題3并給予指正和肯定。最后歸納小結:
師:力學中"功",主要吸收了"貢獻"、"成效"的意思,指一個力作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對物體的移動作出了貢獻,取得成效,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如題2中繩子的拉力對木塊做了功。
二、新課教學
。ㄒ唬┳龉Φ膬蓚必要因素
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然后再完成嘗試題
(二)體會一下力學中"功"的含義。
1、下列各現(xiàn)象中,什么力對物體移動有貢獻?什么力對物體做了功?
、偃送菩≤嚽斑M
②馬拉車前進
、燮鹬貦C吊起重物
2、當你端著一盆水不動時,你累嗎?你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3、當你使勁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講臺,講臺移動了嗎?你累嗎?你做了功沒有?
4、人推木箱前進時,重力和支持力對木箱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進時,提力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6、拋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滾動時,有沒有力對它做功?學生看書、討論,教師巡視,師生一起討論完成試題二的解答。師:題1展示的三個現(xiàn)象中,有什么共同點?生:都有力作用在物體上,都使物體在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力都對物體做了功。師:你們中誰能歸納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學生代表回答,教師板書: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師:題
2、題3的例子告訴我們,什么情況不做功?生:當力作用在物體上,不能使物體移動,不做功。
師:對,這是一種"勞而無功"的現(xiàn)象。
師:題4中,重力、支持力為什么不做功?題5中提力有沒有做功?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對木箱移動沒有貢獻,不做功。同樣向上的提力對水桶的水平移動沒有貢獻,也不做功。
師:對,這也是一種"勞而無功"的現(xiàn)象。當力與物體移動方向垂直時,這個力不做功。師:拋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滾動時,有力對它做功嗎?生:沒有,小球向前滾動的原因是因為小球具有慣性。
師:物體由于慣性運動時,沒有外力對它做功,這可以說是一種"不勞無功"的現(xiàn)象。
(三)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師:幫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動的距離長,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下面請大家觀看老師演示:
1、將1只鉤碼提高1個單位(10厘米)高度
2、將1只鉤碼提高3個單位(10厘米)高度
3、將2只鉤碼提高3個單位(10厘米)高度
師: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幾倍?生: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師: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幾倍?是第一次的幾倍?生:是第二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師:你們能歸納出決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嗎?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體移動距離的大小有關,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師:對,從上面的實驗,我們不難得出:(板書)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四)功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師:我們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關系。力學中規(guī)定,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力×距離師:用W表示功,F(xiàn)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功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F·S(板書)。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距離的單位是米,功的單位是!っ,!っ子幸粋專門的名稱叫焦耳,簡稱焦,1焦=1!っ祝ò鍟。
師:讓我們一起計算一下,剛才第三次實驗時老師做的功。
提鉤碼用的力F=G=mg=千克×牛/千克=牛
鉤碼移動的距離s=h=米
提鉤碼做的功W=F·S=!撩=焦
三、小結
師:學生談體會,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做功與能量變化的關系。
2、知道做功的兩個要素,理解功的概念,正確應用功的公式計算。
3、知道功是標量,正確理解正功和負功的本質(zhì)含義。
4、知道總功的兩種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推導功的公式,讓學生體會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論證能力。
2、通過求解分力做功、總功和變力做功等問題,讓學生在熟練掌握公式的同時,初步接受“微元法”處理問題的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讓學生體會物理與生活、生產(chǎn)、科技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工作、學習都要講效率,“正功”“負功”可以促使學生的勤奮向上思想意識,合作式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表見解的意識和與他人交流的愿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引入功的物理定義,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計算公式。
難點:
1、理解功的公式的使用條件,體會處理變力功的思想方法。
2、理解正功與負功的含義,體會功是標量。
三、課前準備
PPt課件、小鋼球、紙巾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在上課之前我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完成一個小實驗,有請兩位同學。教師將小鋼球放在紙巾上,小鋼球靜止。教師將小鋼球舉高,請同學們觀察小鋼球落下后紙巾有無損壞。
通過這個實驗,同學們受到什么啟發(fā)?
被舉高的物理具有穿過紙張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能量。
實際上人們在研究能量的過程中往往涉及到做功,這節(jié)課我們來看第七章第二節(jié)功。
(二)功的定義
1、功的兩個要素
在剛才的例子當中,同學們說我將小球舉高了,我對小球做了功,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我對小球有力,并且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那么,在生活當中你還能不能舉出做功的例子?
對學生所舉例子進行分析,都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存在力的作用,還有就是一定要發(fā)生一段位移。顯然這是做功不可缺少的兩個因素。那么有力有位移,這個力就一定對物體做功嗎?顯然不是,而應該在力的方向上存在位移。那么我們就得到了做功的兩個要素:力和力方向上的位移。
2、功的定義式剛才的這些例子當中,都存在做功過程,那么究竟力對物體做了多少功?你能不能計算出來?實際上在初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當力和位移同方向時功的計算。(展示ppt),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受到力F的作用并向前移動了s,這個力對物體做的功W=Fs。如果情況變化一下,力F與s不在一條直線上,你會不會求這個力所做的功呢?請同學們嘗試著回答。
方法有兩個,一是分解力,二是分解位移。無論哪種方法,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W=Fscosa。有了這個公式,我請同學們幫我計算一個問題。我現(xiàn)在用100N的力水平踢一個足球,踢了一腳之后足球水平向前滾動了50m,求我對球做的功等于多少?請同學們回答。
顯然這個情況不能用這個公式計算,要想腳對球一直存在作用力,那你這個腳得跟著球向前走50m。所以應用公式要注意:F、s要對應,即在s中要一直都有力的作用
再請同學們觀察這個表達式,你還注意到了什么?引出cosa有正有負,那么功是標量還是矢量?是標量那功的`正負表示什么呢?實際功的正負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如果力對物體做了正功,表示這個力是個動力,如果是負功則是阻力。(換句話說,如果力做了正功,那表示有能量轉移到這個物體上來,反之做了負功就表示有能量從這個物體中轉移出去。)
那在我們的例子當中,這些力是什么樣的力?細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都是恒力,這個公式僅適用于恒力做功,變力做功不能用它。當然如果在過程中物體受到階段性變化的力,每個階段都是恒力,那自然我們可以將過程分段處理,每一段又都變成恒力了,最后再把各個階段所做的功代數(shù)求和即可。
。ㄈ┖狭Φ墓
如果在某一個過程中物體受到多個力的作用,那么這些力的合力做了多少功又怎么求呢?請同學們回答。方法有兩個:
1、先求各個力的功,再取代數(shù)和。
2、先求合力,再求合力所做的功。比如,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個物體受到水平面內(nèi)相互垂直的兩個力,物體發(fā)生5m的位移,求各個力做的功、合力所做的功?
。ㄋ模⿴追N可以轉化成恒力的變力做功問題
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介紹的有關恒力做功的計算方法,實際上除了剛才所說的階段性的變力可以轉化成恒力來計算做功,還有兩種情況我們也可以處理。當力與速度始終同向,而速度方向不斷變化時,你會不會計算這個力所做的功呢?引導學生學會用微分的方法處理。
另外如果力方向不變,大小隨位移線性變化,我們也可以處理。比如一個彈簧處于原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端固定。用一個力緩慢地拉物體,那么這個力做了多少功呢?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如果初速度是零,末速度是v,它和速度是v/2的勻速直線運動是等效的,我們就用這個平均速度替換掉了這個變化的速度,F(xiàn)在你能不能受到這個例子的啟發(fā)?我們也可以用一個平均的力替換掉這個變化的力,我們說這是方向不變,大小隨位移線性變化的力,它的平均值剛好我們會求,那么這個例子中拉力和彈簧的彈力所做的功就等于kx/2與x的乘積。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從特殊的情況入手,得到了一般情況下恒力做功的定義式,知道了合力做功的計算方法以及幾種能夠轉變成恒力的變力做功的計算方法,初步體會到了做功與能量變化之間的關系。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會進一步的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結合實例認識機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 ,并能進行相關計算,知道功的單位是焦(J)。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從實例中認識做功需要兩個必要因素的過程,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規(guī)律的方法。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功的計算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能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
2、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解釋,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
教學準備
滑輪、砝碼、細繩、小車、木塊、圖釘、彈簧秤、木槽、鐵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的理解、計算功。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ɑ貞涍@本書的力學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運動的規(guī)律性知識,本章主要討論力和運動的一個重要概念。)
大家對功這個詞并不陌生,如功課,功勞、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學習等等。這些詞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書在黑板右側)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當然在力學中還有它嚴格的含義。
二、新課學習
(一)功的概念
以下我們要通過物理小實驗,借此來理解物理學中的“功”,為此我們演示實驗并歸納得出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板書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演示:教師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在黑板上標出箭頭及F、s。
指出:F這個力作用在物體上,而且在這個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過一段距離S的成效,那么,力和運動具有這種關系的,物理學里就說這個拉力做了功。任何一種機械在工作時,都必須對工作對象施以力的作用,還必須使工作對象沿著力的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如果對物體用了力,并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就像物體在F的作用下,沿著力的方向向上移動了距離s。我們就說力F對物體做了功。
現(xiàn)在想一想,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你知道了嗎?
你們說的真好,力和沿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就是機械功不可缺少的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是嚴格的,缺一不可。
板書:功等于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沿力方向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用F表示力,s表示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W表示功。功可以表示為 。還記得力和距離的單位各是什么嗎?你能推斷出功的單位嗎?
單位:力的單位是N,距離的單位是m,公的單位就是N·m,叫做焦耳,簡稱焦(J)。
1J=1N·m
(二)做功
我們知道了做功的兩個重要因素,那到底怎樣判斷是不是做功了呢?請同學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實驗,看這些物體或者力是否對物體做功了?看誰能準確無誤地掌握了功的兩個因素。
1、 小明用力推一塊大石頭,但沒有推動。
因為石頭沒被推動,所以在力的方向上沒有距離,也就是說小明并沒有對大石頭做功。
2、 踢出去的足球,滾動了 12米的距離。
足球被踢出去之后,是依賴慣性滾動,在滾動的方向上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沒有做功。
3、 請同學們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實驗,用功的兩個必要的因素來判斷外力是否做功了。手提砝碼在水平方向上勻速地移動了一段距離。
人對砝碼的拉力是否做功了?雖然力是作用在砝碼上,但砝碼所移動距離的方向跟砝碼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沒有對砝碼做功,或者說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梢姰斄鸵苿拥木嚯x方向垂直時,這個力也不做功。
通過剛在的實例,我們知道,不是有力、有距離,就是做功了,我們還要分析他們的方向。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推出去的小鐵球在木槽中滾動的過程。
問:小鐵球開始階段的受力F作用,至A點處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慣性,它仍可經(jīng)B運動至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了S的距離,推力是否對鐵球做功了?
正確的回答明確哪個階段:
在A點之前,推力F是對物體做了功,而在A點之后,推力F已經(jīng)不存在,當然不會做功。
強調(diào):做功的兩個因素是嚴謹?shù)模脙蓚因素去鑒別就不會出現(xiàn)結論的錯誤。小球從A至C雖有一段距離,它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慣性,所以推力并沒有對小球做功。
以上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力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如果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物體做了功,那么需要解決物體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們怎樣把物體做功的多少計算出來。
。ㄈ┕Φ挠嬎悖
功的計算公式: ,在計算功時,找到力的大小和對應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相乘就可以得到功的大小。
如何計算出水平推力對箱子所做的功。
已知:F=50N、S= 10m、G=100N。
求:W
解:在水平方向上,推力F根推動箱子移動了 10m的距離。
跟據(jù) =50N× 10m=500J。
在重力的方向上,箱子并沒有移動,所以重力并沒有做功。
答:水平推力對箱子所做的功為500J。
討論:根據(jù)上題如何改變條件,利用功的計算公式可以與物重G有關,而與水平推力F無關。提示: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動,而在水平方向沒有移動。
三、小結
功的兩個重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機能:
1、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從生產(chǎn)、生活的實例中,判斷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 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各自的單位;并能用來進行簡單的計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二)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總結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利用對生活中具體事例的分析,加強對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抽象概念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概念跟生活術語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樹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結合教材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并會計算功。
三、教具準備:
彈簧測力計,斜面,小車,木塊,刻度尺,雞蛋
四、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題。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一上課便向?qū)W生播放關于盤山公路,供輪椅通行的斜坡的動畫引導學生思考,提出“有沒有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這一問題,造成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給學生舉例進一步引入課題,當我們提著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進了一段距離時,因為我們用了力,我們說自己在“工作“。然而在物理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和研究的內(nèi)容。
(二)新概念“功”的導入。(體現(xiàn)重點)當你舉高物體時,你就應用儲存在體內(nèi)的化學能,使物體的位置升高了。在物理學中,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舉起相同的高度,物體的重力越大,舉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對于同樣重的物體,舉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功?”
在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簡稱功。
如果我們用W表示功,F(xiàn)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然后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寫下三者之間的關系表達式。再請同學對其進行評論是否正確。教師再對其進行規(guī)范教導。W=F·S 并指出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N),距離的單位是米(m),則功的單位就是!っ(N·m).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對物理學的貢獻,人們將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用J表示 1J=1N·m
1J的功大致等于從地上拿起一個約50g的雞蛋,并把它舉過頭頂,在此過程中你對雞蛋做的功大約為1J。教師在說的過程中進行演示,然后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1J功的概念。
(三)做功了嗎?(突破重點,體現(xiàn)難點)課件展示四幅動畫分別為
(a)女孩將一箱書搬起來
(b)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道路上勻速行走
(c)司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車還是紋絲不動
(d)足球被踢后,在草坪上滾動了一段距離
教師對其進行解說:
1、 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體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 (F=0,W=0)
2、物體受到力,但沒有移動距離,即通過的距離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輛汽車,汽車沒移動。(S=0,W=0)
3、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動了距離,但移動的距離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如圖(b)。 (W=0)
然后讓同學討論四幅畫中哪些做功了,哪些沒有?為什么?發(fā)表討論后的結果。
教師總結概括,歸納根據(jù)功的概念可知,對物體做功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對物體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
為加深學生對力與功之間關系的及力對物體做功概念的理解,課件展示例題:小明將質(zhì)量為10kg的水桶從離井口三米的深處勻速提到井口,如圖所示。在這個過程中,小明對水桶做功了嗎?若做了,做了多少功?
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請同學進行分析,講解。再由教師進行詳細講解。
(四)活動實驗,測量提升物體所做的功。(突破難點)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首先由教師講解注意事項,實驗步驟,再由學生設計動手操作)
1、在斜面上拉小車的實驗,并計算在自己的實驗中拉力對小車所做的功。
2、在豎直方向上勻速提升小車,使小車上升一定高度,測量并計算拉力所做的功。(實驗過程中,教師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將兩種測量結果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分析得到的數(shù)據(jù),看看利用斜面是否省力,是否省功。最后分析討論由他們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老師在作進一步的講解和總結。
(五)關注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再次向?qū)W生展示引入課題是播放的動畫,引導學生思考,供輪椅上下的斜坡,在物理學中我們常稱為斜面,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樣可以省力,體現(xiàn)了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懷;盤旋公路也利用了同樣的道理。研究表明利用簡單機械可以省力但要費距離,或者可以省距離但要費力,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六)小結及作業(yè)安排。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也學會了計算功。知道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作業(yè)設計:
1、一個質(zhì)量為80g的皮球從高處下落了5m,重力對其做了多少功?
2、若你的教室在三樓,試估算你從一樓走到三樓要做多少功?
3、2008年8月11日,在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58kg級比賽中,中國名將陳艷青以抓舉106kg, 挺舉138kg和總成績244kg的優(yōu)異成績獲得金牌,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挺舉和總成績兩項奧運會記錄。試估算出陳艷青在成功抓舉的過程中對杠鈴所做的功?
五、板書設計;
1、功:概念:在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簡稱功
2、力學中的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對物體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定的距離。
3、功的計算:W=F·S 1J=1N·m
4、力對物體做功注意事項,力,距離,功各自的國際單位制單位。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機械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區(qū)別;
(2)知道當力與位移方向的夾角大于90時,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計算:
(1)知道計算機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標量。
(2)能夠用公式W=Fscos進行有關計算。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使學生在理解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要素的基礎上掌握機械功的計算公式。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與物體運動的位移容易混淆,這是難點。
3.要使學生對負功的意義有所認識,也較困難,也是難點。
三、教具
帶有牽引細線的滑塊(或小車)。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功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學習過功的一些初步知識,今天我們又來學習功的有關知識,絕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要使我們對功的認識再提高一步。
(二)教學過程設計
1.功的概念
先請同學回顧一下初中學過的與功的概念密切相關的如下兩個問題:什么叫做功?誰對誰做功?然后做如下總結并板書:
(1)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了位移,物理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塊沿拉力方向在講桌上滑動一段距離,并將示意圖畫到黑板上,如圖1所示,與同學一起討論如下問題:在上述過程中,拉力F對滑塊是否做了功?滑塊所受的重力mg對滑塊是否做了功?桌面對滑塊的支持力N是否對滑塊做了功?強調(diào)指出,分析一個力是否對物體做功,關鍵是要看受力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總結并板書:
(2)在物理學中,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的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圖1提出:力F使滑塊發(fā)生位移s這個過程中,F(xiàn)對滑塊做了多少功如何計算?由同學回答出如下計算公式:W=Fs。就此再進一步提問:如果細繩斜向上拉滑塊,如圖2所示,這種情況下滑塊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與同學一起分析并得出這一位移為s cos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計算公式:
W=Fscos
再根據(jù)公式W=Fs做啟發(fā)式提問:按此公式考慮,只要F與s在同一直線上,乘起來就可以求得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在圖2中,我們是將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們將力F分解到物體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結果?至此在圖2中將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這個分力為Fcos,再與s相乘,結果仍然是W=Fscos。就此指出,計算一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與力F的大小、物體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間的夾角有關,且此計算公式有普遍意義(對計算機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書:
W=Fscos
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
接下來給出F=100N、s=5m、=37,與同學一起計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說明1Nm這個功的大小被規(guī)定為功的單位,為方便起見,取名為焦耳,符號為J,即1J=1Nm。最后明確板書為:
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負功
(1)首先對功的計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與學生共同討論。從cos 的可能值入手討論,指出功W可能為正值、負值或零,再進一步說明,力F與s間夾角的取值范圍,最后總結并作如下板書:
當090時,cos為正值, W為正值,稱為力對物體做正功,或稱為力對物體做功。
當=90時,cos=0,W=0,力對物體做零功,即力對物體不做功。
當90180時,cos為負值, W為負值,稱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僦雷龉Φ膬蓚必要因素。
、诶斫夤Φ亩x、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壑拦Φ脑。
2、過程與方法:
、偻ㄟ^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谕ㄟ^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
、劢(jīng)歷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ㄒ唬┪锢韺W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作了功。
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實例和一組沒有做功的實例。(實例聯(lián)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師:每組實例有什么共同點?兩組實例有什么不同點?
生:觀察并總結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
生:2、有距離S,但力F=0(如慣性運動)
生: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
練習(投影):
1.起重機將貨物從地面A點提升到B點,又從B點平移到C點,在這一過程中起重機一直都在做功嗎?為什么?
2.在下列幾種情況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滑動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動
C、學生背著書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D、清潔工把一桶水從地上提起
。ǘ┕Φ挠嬎
師: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投影:
由圖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圖乙把同樣三塊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與甲相比有什么關系?把一塊木板提升3米呢?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guī)定,以及公式、單位。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功的單位是:“!っ住睂I(yè)名稱為:“焦耳”1J=1N·m
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っ住辈拍軐懗伞敖埂。而力x力臂單位是牛·米,不能寫成焦。
投影反饋練習題:
1、推鉛球時,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應是哪個距離?
。病⒛闩罉翘輹r,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動的距離應是多少?
。场⒂弥5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1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使用簡單機械可省力、省距離、改變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啟發(fā)引導學生猜想。
投影:用杠桿、定滑輪和動滑輪提升物體的圖示。
師:要得到不用機械提升物體和利用機械提升物體所做的功,分別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過圖示加以說明?赏ㄟ^哪些方法獲得這些數(shù)據(jù)?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討論,在圖上指出要測的量。討論用怎樣的方法最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收集證據(jù)。
生:進行計算、說操作步驟,協(xié)助教師完成實驗。
教師總結強調(diào)。
投影練習題: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動滑輪提起50N的重物,人對繩做的功是100J,求動滑輪把物體提起的高度。
三、課堂小結:
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nèi)容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注意:F≠0,S=0時不做“功”;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業(yè)
P107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5
教學后記
1、“功”的含義很多,有“貢獻”的意思,還有“成效”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確切的含義!肮Α毙赂拍钜,學
生比較難理解。
2、在力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區(qū)分日常功的認識和物理學中功的概念。
3、功的計算,和日常功的計算的差別認識,是難點。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學會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guī)律。
3、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物理規(guī)律,樂于參與觀察、實驗、探索活動。
2、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法與學法
講授法直觀法(演示實驗、多媒體課件)閱讀指導法討論法歸納法
教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fā)現(xiàn)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二、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っ祝1j=1n·m)
出示例題,啟發(fā)學生分析計算。
三、功的原理
1、啟發(fā)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jié)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nèi)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布置作業(yè)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分析、總結
觀察、思考、回答各圖中力做功和沒有做功的原因,分析、概括、總結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思考、回答、交流、討論。
分析、總結
思考、討論后,按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目的閱讀,并交流自己的觀點
動手計算
提出問題,猜想
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各小組進行本節(jié)課的評估與交流。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總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分析計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合作意識及分析概括能力。學會科學探究方法。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電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單位;
2、理解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實際功率及其關系。
3、能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簡單的電功率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電功率的定義、公式和單位;
2、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實際功率及其關系。
教具準備:
36V40w電燈1只,洗衣機、電動機銘牌若干,電流表、
電壓表各1只,變阻器、電源各1個。
教學方法:
復習引入、演示實驗、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2、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
3、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電功率
。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用P表示。
注: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據(jù)定義: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電功率等于電壓與電流的乘積。
。3)單位:瓦、千瓦,1kw=1000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kw×1h=1kw·h
=1000w×3600s=3.6×106j
即:1kw·h=3.6×106j
[例題2]
一盞電燈邊在電壓是220V的電路中,燈光中通過的電流是68mA,這個燈光的電功率是多少瓦?一個月總共通電100h,電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時?
。4)演示實驗:(運行課件)
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
三、作業(yè):
1、課本本節(jié)的練習3、4。
2、預習下節(jié)實驗:
、艑嶒灥哪康氖鞘裁?
、票仨殰y出哪些物理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葘嶒炛袨楹我没瑒幼冏杵鳎克蜔襞萑绾芜B接?
⑸怎樣組成電路?請畫出實驗電路圖。
⑹怎樣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⑺在什么條件下測出的功率才是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重力做功的特點,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3、在結合生活實例及計算重力做功的過程中,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重力做功的特點。
難點:推導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的計算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跳水女皇郭晶晶在北京奧運會3米板跳水比賽的精彩視頻,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過的`重力勢能和之前所學的力做功的知識,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郭晶晶離開跳板后,重力勢能如何變化?
2、重力做正功還是負功呢?學生能夠得出:郭晶晶離開跳板后,先向上彈起,重力勢能增加,而重力與運動方向相反,重力做負功;然后在下落過程,重力勢能減小,而重力與運動方向相同,重力做正功。教師繼續(xù)提問:重力做功都有哪些特點呢?引出本節(jié)新課。
環(huán)節(jié)2:新課講授
模塊1:自由下落過程重力做功
提出問題(結合實例):多媒體上呈現(xiàn)小球自由下落過程的圖片,小球在這個過程中,重力做的功是多少?重力做正功還是負功?
提出問題(直接提問):重力在水平方向BB/上做功嗎?
學生回答:重力不做功,因為它倆是垂直,教師予以肯定。
模塊3:總結重力做功的特點
提出問題(直接提問):大家能否從上面兩種情況中總結出重力做功有哪些特點?
自主思考:學生回答物體運動時,重力對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點和終點有關,而跟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教師總結評價。
環(huán)節(jié)3: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直接提問):斜面是否光滑對重力做功有影響嗎?
學生回答:重力mg和下落高度△h確定,就可以計算重力做的功,重力做功與其他因素無關。
環(huán)節(jié)4: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nèi)容,教師予以多元化評價。
作業(y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思考重力做的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會使用電能表正確讀數(shù),能結合實例理解電功。
2.經(jīng)歷對電功的探究,體會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提高思維變通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功的概念
難點:對電功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生活場景:思考家庭中一個月需要交多少電費?由學生的回答引出交多少電費的依據(jù)——供電部門通過電能表來計算電費。提問學生對電能表了解多少,由此引出課題——電能表與電功。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教師介紹電能表的概念,并實際展示電能表,引導學生思考電費的多少表示什么?電費的多少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結合電子式電能表,先讓學生觀察實物圖,思考表上的數(shù)字分別代表什么含義。教師介紹含義并強調(diào)額定電壓和基本電流的概念。引導學生觀察電能表的讀數(shù),介紹電能表的計量單位,學生總結供電部門計算電費的依據(jù)。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的家庭中交的電費不一樣,引出電功。教師可以列舉點亮的小燈泡、給電熱器通電、給小電動機通電、給電視機通電等例子,讓學生思考電能轉化為哪些能。學生總結是因為電流做了功,所以才有了能量的轉化,即電能的消耗,得出電功的概念。
教師講解電功的表達式,強調(diào)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并補充它的推導公式,即通過歐姆定律得到的變形公式,注意使用范圍。
學生活動:比較兩個燈泡的`亮暗(在一定時間內(nèi),電流做的功越多,燈泡就越亮)
設計并進行實驗:
1.將兩個電阻不等的白熾燈串聯(lián)在電路中,閉合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比較兩個燈泡的亮暗和兩只電壓表的示數(shù);
2.將兩個燈泡并聯(lián)在電路中,閉合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比較兩個燈泡的亮暗和兩只電流表的示數(shù)。
實驗分析:串聯(lián)時,通過燈泡的電流相等,電阻較大的電壓越高,燈泡越亮;并聯(lián)時,通過燈泡兩端的電壓相等,電阻較小的電流越大,燈泡越亮。
介紹電功的單位:
國際單位:焦耳,符號為J,1J = 1VAs;常用單位:千瓦時,符號為kW·h,1kW·h=3.6×106J。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展示教材中習題,小組內(nèi)完成。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學生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課后思考電功已經(jīng)會算了,那如何計算電功率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在前面已經(jīng)學了電功和電功率的知識,對于本節(jié)課學生已經(jīng)不會感覺到陌生。在教學中要充分的強調(diào)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這一點,讓學生明白功的兩個因素是力和距離發(fā),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圖片事例來說明這一點?梢宰饕幌陆滩纳系膶嶒,使學生對影響功的兩個因素有充分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解釋做功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能背誦功的概念,闡明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情感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三、重點難點
功的計算
影響功的兩個因素通過實驗來得出,設計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電腦,投影機
五、課時建議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動畫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動能和勢能,放映圖片"炮打飛人,擲鐵餅的圖片",放映功的視頻文件,還有課本上的圖片。提出問題,它們的共性是什么? 觀看圖片并思考他們的共性。準備回答問題
功 通過上面的例子向?qū)W生提問它們的共性。總結結論
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動能和勢能發(fā)生了改變,我們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work) 學生回答問題,通過課本上剎車的例子,體會生命的可貴。
影響功的兩個因素 觀看馬拉車,舉杠桿,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動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沒有做功。得出一個設想。
做實驗驗證自己的設想,學生分組做課本上動滑輪的實驗,在設計一個定滑輪的實驗
總結學生的結論總結規(guī)律:
功和力和在距離有關,這兩個量的乘積是不會變的
物理學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講解焦耳的生平和對科學的貢獻 學生觀看并思考。做分組實驗。
得出結論,總結共性,在實驗中得到樂趣,體會經(jīng)過驗證得出的結論才是正確的結論。
通過焦耳的例子體會科學探索的過程的科學家的貢獻。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議議 結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動畫來想想為什么要強調(diào)"在力的方向上"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領會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設計思路,經(jīng)歷探究學習的體驗過程。
2、理解巧妙改變做功倍數(shù)的方法。
3、知道小車做勻速運動階段測量速度比較合理。
4、能進行實驗操作,會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
5、學會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尋找w與v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會通過建立坐標系、描點、連線,利用圖象尋找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并得到物理結論。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感受探究過程中避繁就簡的方法選擇,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如實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物理方法,并學會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方法──圖象法。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法、圖象法、遷移法、歸納總結、討論。
【教學用具】
長木板,相同橡皮筋(若干),小車,打點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觀察運動員擲鉛球,人推車啟動等視頻。
師:是什么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生:由牛頓定律知,力是速度變化的原因。
結論:力對物體做功可以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師:功與物體速度的變化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今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實驗目的: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師:在實驗中,應如何對物體做功?又如何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呢?
(引導學生討論后總結)既可以考慮用恒力做功,也可以用變力做功。若用恒力做功,例如用一砝碼盤牽引著小車做實驗,則可以通過改變砝碼盤的質(zhì)量及下落的高度來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若用變力做功,可以采用容易獲取的橡皮筋作為器材之一。
師: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如何測量?
生:拉力為變力,做功很難直接測量。
師:橡皮筋的拉力是變力,無法直接進行測量計算。
師:那探究過程我們是否需要測出橡皮筋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生:不需要,知道比例關系也可以。
師:那又如何改變每次做功的大小?
生:我們用每次增加橡皮筋的條數(shù)來改變功的大小。
師:每次實驗對橡皮筋的長度有什么要求?
生:拉伸長度相同,保證每根橡皮筋做功相同。
師:回答非常好,如果一條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為W,則兩條橡皮筋做功為2W,三條為3W,依次類推,每次做功都可以用W的倍數(shù)來表達。這種處理方法,把不便于用公式計算的彈力做功轉換為比值代替,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法,其精妙之處在于巧妙的回避了功的測量。
師:應如何來測量物體的速度呢?
。▽W生分組討論,用打點計時器或者用氣墊導軌配套光電門……)
師:介紹打點計時器。讓學生討論如何設計探究方案。
生:可以用長木板、橡皮筋、小車、打點計時器組合方案。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13
<title> 祝福青春</title>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并會計算功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復習: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樣?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2、引入新課:舉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課并啟發(fā)學生區(qū)分“工”與“功”,進一步得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二、新課學習
。ㄒ唬┕
1.力學中的功
a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F)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S)
b.舉例幾個不做功的例子:
(1)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路程,也就是沒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體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沒受力。
(2)物體受到力,但沒有移動距離,即通過的路程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輛汽車,汽車沒移動,推力對物體沒有做功。
(3)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動了距離,但移動的距離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沒有對桶做力。
2.功的計算
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1)功的計算式: W = FS
(2)功的單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義:在1牛頓力的作用下,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
(3)功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3.功的原理
播放視頻:用動滑輪省功嗎?
播放視頻:功的原理
事實表明,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人們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個結論叫做功的原理。
。ǘ┕β
播放動畫:功率
從比較人和挖土機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蛘邉(chuàng)設情境,甲同學把一桶水提到3樓用了30秒,而乙同學把同樣的一桶水提到3樓卻用了40秒,問誰做功快?如果甲物體1分鐘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體40秒鐘做了240J的'功,問誰做功快?從而提出物體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來引入新課。
在動畫中選擇相應內(nèi)容的按鈕進行學習。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義式: P = W / t
4、功率的單位:瓦特(符號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義:1瓦表示物體在一秒鐘內(nèi)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紹功率另一個單位:1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機械常見的功率。(學生閱讀)
8、紹額定功率(銘牌上的功率) 。
三、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功和功率,也學會了計算功和功率。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率是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
四、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功和功率
功
力學中的功
功的計算: W = FS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功率
P = W / t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yǎng)
物理觀念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1、能理解電功、電功率及焦耳定律的內(nèi)涵;
2、能用焦耳定律解釋生產(chǎn)、生活中的電熱現(xiàn)象,能解決一些電熱問題;
3、具有與恒定電流相關的能量觀念。
能體會電能的使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能用焦耳定律解釋生產(chǎn)、生活中的電熱現(xiàn)象,能解決一些電熱問題。
2、能體會電能的使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生產(chǎn)生活中,電燈把電能轉化為光能,給我們帶來光明;電動機把電能轉變?yōu)閯幽,使電風扇旋轉,使電力機車飛馳;電熱器把電能轉變?yōu)閮?nèi)能,在寒冷的冬天送來溫暖……人類生活與電能密切相關。那么,如何理解電流做功?電能如何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本節(jié)將學習電功、電功率和電能轉化為電熱的規(guī)律——焦耳定律。
二、新知學習
知識點一 電功和電功率
[觀圖助學]
電熨斗通電時發(fā)熱,電動機通電時對外做功,這兩種電器的內(nèi)能、機械能都是電能轉化而來的。能量的轉化是通過電流做功實現(xiàn)的。
1、電功
。1)自由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定向運動而形成電流,電場力對自由電荷做的功,稱為電功。
。2)公式:如果電路兩端的電壓是U,電流為I,在時間t內(nèi)電流做的功W=UIt。
2、電功率:單位時間內(nèi)電流所做的功就叫做電功率。用公式表示為:P==UI,單位:瓦特(W)。
知識點二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
。1)內(nèi)容: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及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就是焦耳定律。
。2)公式:Q=I2Rt。
。3)在只含電阻的純電阻電路中,由U=IR,可推得Q=t。
2、純電阻電路與非純電阻電路
。1)純電阻電路:電流通過純電阻電路做功時,電能全部轉化為導體的電熱。
。2)非純電阻電路:含有電動機或電解槽的電路稱為非純電阻電路。在非純電阻電路中,電能除部分轉化為內(nèi)能外,還轉化為機械能或化學能等其他形式的能。
(3)純電阻電路中:W=Q;P=P熱;
非純電阻電路中:W=Q+E其他>Q;P=P熱+P其他>P熱。
[思考判斷]
。1)電功率越大,電功越大。(×)
(2)1千瓦時=3.6×106 J。(√)
。3)非純電阻電路中,電熱的表達式是Q=I2Rt。(√)
。4)電流流過筆記本電腦時,電功一定等于電熱。(×)
(5)根據(jù)I=可導出P=,該公式可用于任何用電器。(×)
知識點三 身邊的'電熱
1、電流熱效應的應用
如電熱水器、電飯鍋、電刻筆、電焊等都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的。
2、電流熱效應的危害
如果插頭和插座之間接觸不良會迸出火花。在輸電線路中由于電熱,降低電能的傳輸效率,電流過大,散熱不好,還會燒壞電線的絕緣層,引起漏電、觸電等事故。
[提示]
研究電路中的能量轉化關系,首先應該研究電流做的功,即電功。
[延伸]
電功的微觀解釋
當給導體兩端加上電壓后,導體內(nèi)部產(chǎn)生電場,在靜電力作用下,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就形成了電流,靜電力對自由電荷做功,也是電場力對移動電荷做功,在直流電路部分,就稱為電功。通過靜電力做功,用電器把電能轉化成了各種各樣的能量,服務于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
[實例]
電功率是衡量用電器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級物理《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電功》03-06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功教學設計09-04
“功”教學設計04-22
功的原理教學設計04-25
《電功》教學設計05-10
功的教學設計教案04-10
《功》物理教學反思14篇03-23
“功”教學設計(精選15篇)10-30
電能電功教學設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