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08 13:25:3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0篇)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讀懂課文。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孩子們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2、找出三個牧童所說的話,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孩子們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板書:幸福。(學生齊讀)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2、是呀,在你們的眼中幸福是兒時手中的泡泡,是與伙伴的嬉戲,是媽媽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去“幸福”這個話題。板書:幸福是什么。

          3、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教師指正讀音。

          二、合作交流

          (以自學為主)

          1、提出自讀要求:同學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容,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那些內容?最終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師總結:是呀,(出示智慧女兒的話)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你們現在的義務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引導認真學習這節課)

          三、反饋糾正:

          1、提問:三個青年在還是孩子的時候,在村里做了什么事情?

          課件出示:三個牧童清理老泉,挖水井的圖片

          2、他們做的怎么樣?又發生了什么事?

          智慧女神的出現,對孩子們說了什么?出示重點:祝你們幸福

          接下來三個孩子做了什么?就這樣過了多久?

          3、提問:那課文的主人公,三個青年在這十年里是怎么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先說哪個青年都可以,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1)生:第一個青年通過給病人治病,病人恢復健康多么幸福,他從而感到幫助別人很幸福。板書:治病救人

          師: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生1:我是從“弄明白了……因而感到幸福”中體會到的。(此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師: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1:有感情朗讀

          師:你體會很深刻,讀得很好。

          (2)生: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覺得自己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有用,所以很幸福。

          板書: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師: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生1:讀句子“我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感到幸福”。(自由讀這句話)

          (3)生:第三個青年種地養活了許多人,我是從“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體會到的。

          板書:耕地養活了許多人

          師:能帶著幸福的感覺讀一下嗎?(男女聲賽讀)

          3、師:現在我們請同學分組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后的對話,一會我找同學表演。(學生分組角色扮演,匯報。)

          4、師:現在請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沒有發現,三個青年對于幸福的感悟,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5、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智慧女兒對幸福的理解,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名人他們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出示課件,名人對幸福的感悟)

          6、師:看了這些名言,你們有什么感想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遇到過那些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學生自由交流)

          四、達標測試

          1、師: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你喜歡嗎?為什么?(學生回答,這個故事有趣,神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師總結:這就是童話的特點。

          2、作業: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幸福是xxxxxxxxxxxx

          師:這節課大家表現得都很好,找到了幸福的目標,作為對同學的獎勵,聽一首歌。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2、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動畫朋友。

          出示“大耳朵圖圖”圖片:

          師:喜歡圖圖嗎?不光大家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活潑可愛的圖圖,最喜歡的是動畫片中每個故事后面的“胡圖道理”。老師曾記得圖圖談到過這兩個字:幸福。

          板書:幸福

          師:誰還記得當時圖圖是怎么說的?圖圖說: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就是最大的幸福。

          2、師: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是怎樣理解幸福這個詞語的?

          學生討論。

          師:聽了大家的交流,老師很為你們感到高興。今天這節課,我想和大家再次走進課本,一起探討“幸福”這個話題,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理解幸福的?

          板書:幸福是什么

          二、整體感悟課文

          1、師:上節課我們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故事比較長,我們通過讀,把文章分成了幾部分?誰能用“課文先講……再講……接著講……最后講……”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講給大家聽。注意要把話說得簡練一點。

          學生講。

          2、師:這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故事不僅有趣,還蘊涵著一些道理,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默讀第一部分內容,劃出描寫三個牧童挖出清泉后他們心情的句子。

          板書:又快樂又興奮

          師:他們為什么又快樂又興奮?他們為什么要挖清泉?哪位同學說說你的看法。

          提名2-3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2、讓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容,思考當那位美麗的姑娘喝了泉水,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后,孩子們的心情怎樣?

          提示:又快樂又激動

          讓學生聯系課文題目,讓學生思考此時三個牧童理解什么是幸福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姑娘是怎么回答的?之后孩子們是怎么做的?

          3、師:為了尋找幸福,孩子們都照自己的話去做了。十年之后,他們找到幸福了嗎?請大家讀課文最后兩部分,仔細體會。

          學生回答:找到幸福了。

          師:三個青年是怎樣找到幸福的?

          學生說,教師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板書:

          第一個治病救人

          第二個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第三個耕地養活了許多人

          4、師: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

          (1)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讓學生組成三個小組,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故事中沒有寫的三個男孩成長中的故事。

          (2)三個小組在全班說出自己小組的故事,教師對編寫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3)教師針對學生編寫的故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

          例如:第一個學醫的青年

          故事: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地很有名氣的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

          師:(與現實生活結合)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其實就有這樣的人。在非典期間,那些白衣天使,尤其是像犧牲的葉欣、鄧希賢等,他們為病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同學們你們還能想起什么人啊?

          生:我們都熟悉的雷鋒叔叔不正是這樣的人嗎?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途中幫大嫂抱小孩,送他們回家,幫列車員打掃衛生等等。

          師:對啊,我們認識到這些人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他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他們為此而感到幸福。

          4、師:現在我們請幾個同學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的這段故事,好不好?

          學生角色扮演。

          說明:在讀描寫三個青年相遇那段時,要讓學生結合課文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配以動作,理解課文。

          5、師:現在請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沒有發現,三個青年對于幸福的感悟,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6、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課文中的一位主人公與大家的感悟是不謀而合的,是誰?

          提示:智慧的女兒

          學生齊讀智慧女兒的話。

          師:你是怎么理解她的話的?為什么說那位姑娘是智慧的女兒?

          提示: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

          四、理解拓展

          1、師:對于幸福是什么?你們還有別的理解嗎?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對照先前你對幸福的理解,兩者有沒有距離?

          2、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動畫,讓學生聽故事,引發學生對幸福的思考。

          五、總結

          1、師:幸福是什么,也許當我能靜坐家中,享受著書里的快樂就是一種幸福,它讓我快樂,讓我心情舒放。

          也許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感覺到我還有好朋友在身邊。

          也許當我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擁有一個普通的家園。

          也許當我幫助別人,解救他人危難就是一種幸福,只知奉獻,不求回報。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幸福也沒有十全十美,只要我們心存真善美,至少我們可以靠近幸福。幸福無限,只存心間。讓我們攜手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2、現在請同學們聽聽畢淑敏的《提醒幸福》。

          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朗誦音頻。

          3、最后,我想請大家再想一想我們的好朋友圖圖的話,聯系課文,你還有什么話要對圖圖說嗎?

          六、作業

          課后寫一篇讀書筆記。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3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配樂齊唱《幸福拍手歌》

          2、談話:從你們的歌聲中,我聽出了你們的快樂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覺呀!父母、師長疼愛,同學、朋友關愛,我們整日包圍在幸福之中。但是,你們能告訴我幸福是什么嗎?

          (指名回答)

          理答導入:

          方案一:(學生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認識)哈,有幸福的感覺,卻不能說出什么是幸福。不要緊,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它的確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讀了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話《幸福是什么》,相信你們能給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粗淺認識)真棒,你們都是感覺敏銳的孩子!正像你們回答中表現的一樣,每個人對幸福的認識都是不盡相同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話《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么。

          二、自學探究,讀懂故事

          1.運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三遍,掃清字詞障礙,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現成的話來回答,有所理解和體認即可)

          3、復述童話故事。(2-3名學生,引導學生按敘述順序把故事說完整)

          三、合作交流,品讀體驗

          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2、與文本對話,理解“幸福是什么”

          ①讀三位青年的對話,理解他們對幸福的認識。

          理答要點:十年后,三個小牧童都長成了健壯的青年。往東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們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做醫生的、當工人的、做農民的,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經歷,對幸福的感受卻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話來說,那就是——(智慧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義務”怎么解釋?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具體句子,正確理解“智慧的女兒”所說的這句話)

          理答過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談的那樣——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從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們自己所評價修葺泉井的勞動那樣,他們并沒有擁有巨額的財富、顯赫的業績,但平凡的勞動卻為他人帶來好處,他們也因此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對既得所持有的滿足感”。請帶著一種滿足感、愉悅感來讀三位青年的對話,說說你新又體味到了什么。

          理答要點:

          ——滿足自己所擁有的。

          ——幸福不在于虛無縹緲的幻想中。

          ——心有所滿足,才能感覺到幸福。

          ②三位牧童起初對“幸福”這個概念一無所知,所以他們問“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么呢?”當接受“智慧女兒”的啟迪引導,他們分手前是怎么說的?從這些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理答要點:

          ——幸福無處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往東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尋找到幸福,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圍、在內心。

          ——只有心中充滿了對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3、與作者對話,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

          在三位牧童尋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個人物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她是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這樣一個人物,用意何在?

          理答要點:對幸福的尋找需要來自外界的幫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別人的指導,我們的父母、師長甚至同學朋友,充當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兒”這樣一個角色。有了他們的幫助、支持、指導,我們才能少走彎路,盡快地尋找到幸福的真諦。所以,我們要多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另外,“智慧的女兒”只是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是個虛構的童話人物,是一個精靈、一個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確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之中,它真的能幫我們盡快找到幸福。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千萬別忘了使用我們的頭腦和智慧。智慧能創造看得見的財富,也能創造看不見卻能感覺到的幸福。

          4、與生活對話,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理答要點:

          ——幸福無處不在。但它又不能單獨作為一件具體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們無法看見,也無法觸摸,但它的的確確存在于我們周圍,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覺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為什么能尋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

          一是智慧的女兒的引導,這是外因;

          二是他們因不知幸福為何物而對幸福充滿了渴望,這是他們能尋找到幸福的內因,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5、與心靈對話,讓“幸福”走進每個人的內心。

          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提示:“我認為幸福就是。”

          6、與文體對話,認識童話的特點

          與《巨人的花園》一樣,這個故事也是一篇童話。再讀全文,討論:童話有什么特點?

          理答要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其語言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多采用夸張、擬人、象征等表現手法編織奇異的情節。

          ——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童話主要描繪虛擬的事物和境界,出現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于現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射。

          ——童話創作一般運用夸張和擬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展開離奇的情節,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形成超越時空制約、亦虛亦實、亦幻猶真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布置實踐作業

          1、課外閱讀畢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小組為單位排練課本劇,待課外活動時間匯報演出。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考點為:通過各種題型理解字詞和課文片段。

          學生分析: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早已在課內外閱讀過許多童話,對童話已不在陌生。

          設計理念:

          據本課童話特點,通過自主閱讀,了解童話的主要內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并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特色訓練,培養能力:(5分)

          幸福是什么?(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談談,要求把事說具體,語句通順。)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5分)

          1、播放歌曲《我們多么幸福》,師生共同放聲歌唱。

          2、師:啊,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三、目標導學、自主探究(出示目標)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

          請同學們運用學過的快速瀏覽的辦法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這是一篇選讀課文,要求同學們運用平時學到的學習方法根據課后的思考題提示自學課文,在自己閱讀的基礎上,再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學生自學,在自學的基礎上可與同桌。上下桌同學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全班交流

          a、第一個青年的體會是怎么得到的?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你能用邊讀邊聯系生活實際的辦法來理解課文,真令人佩服。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b、第二個青年的體會又是怎么得到的?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勤勤懇懇”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車上,輪船上都是怎樣工作的嗎?

          c、誰再來談談第三個青年的體會又是怎么得到的?

          我們當中誰的爸爸是當農民的,你能談談讀了這幾句話后有什么想法嗎? 看樣子,這位同學讀得很認真,感觸也頗深。那你覺得這位青年說這話時,

          用什么語氣說的?你覺得這位青年還可能會用什么語氣來說呢?

          師問其他同學,你們從他讀中感受到那自豪、幸福的味了嗎?

          同學們能運用抓重點語、句、通過邊讀邊思的方法獨立地學習課文,你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

          從三年青年的體會中你發現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幸福是什么呢?

          五、精讀課文,讀中感悟:(5分)

          1、回憶一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自己覺得幸福的事?

          2、你們慢慢在長大,你又想追求怎樣的幸福呢?

          六、測試反饋、形成能力:(5分)

          欣賞歌曲《幸福在哪里》。

          同學們談得真好,有一首曲子《幸福在哪里》是這么唱的。師唱《幸福在哪里》,生和著拍子。師唱后述說:“希望它將給予你們以啟迪,為追求真正的幸福在人生道路上揚帆前進。”

          七、拓展延伸、遷移發展(5分)

          1、寫寫讀《幸福是什么》有感。

          2、推薦課外閱讀《一塊燙石頭》。

          3、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么》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理解幸福的含義。

          2、讓學生聯系實際談幸福是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實際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揭示學習內容

          1、師:同學們,你認為幸福是什么?

          生:……

          2、師小結。

          3、揭題、板題——《幸福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片段

          1、師小結課文內容:三個牧童做了一件好事:他們疏通了村子里的泉眼,并在泉眼旁砌了一口小井。在智慧姑娘的引領下,三個牧童各奔東西,各自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成了三個健壯的青年,他們重逢在村子里的小井旁講述著幸福的含義,三個青年是怎么說的呢?

          2、學習第一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一位青年的話。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醫生救死扶傷幸福

          3、學習第二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二位青年的話。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員,做過花匠,還做過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做過很多事勤勤懇懇幸福

          4、學習第三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三位青年的話。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農民耕田種地幸福

          5、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1)師:如果你當時路過小井旁,聽了他們的對話,你也加入到討論的行列中,你會怎么說?

          (2)學生根據提示進行討論。

          提示:我(),(),所以我是幸福的。

          (3)學生發言,師總結。

          6、學習智慧姑娘的話

          (1)找出智慧姑娘的話。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學生朗讀。

          (3)師總結并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三、拓展延伸

          師出示有關幸福的名言,學生朗讀。

          四、作業

          進行一次調查,問問身邊的人對幸福的理解。

          《小學人教版語文第七冊《幸福是什么》說課設計》全文共1527字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以開放的姿態探討幸福的話題,積累幸福的名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快速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引出一個什么問題?(幸福是什么)因勢理清文章線索。

          三、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他們為什么要挖水井呢?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他們怎么尋找的?

          四、分析“尋找幸福”

          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補上課文沒有說的話。(訓練補白)

          (學做醫生,為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板書)

          五、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1.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

          2.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六、拓展:體會“幸福”的含義

          1.小練筆:幸福是( )

          2.交流幸福名言。

          3.欣賞詩歌《幸福是什么》。

          附板書:問幸福

          找幸福:做醫生,救了很多人;

          勤勞工作,對人有用; 感到幸福

          耕田種地,養活很多人

          說幸福

          教學反思

          1、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后,許多學生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7

          一、談話導入

          師:剛才同學們又是拍手,又是跺腳,快樂嗎?人們都說幸福是快樂的源泉,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從這個故事中就能找到幸福的答案。課前大家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說說幸福是什么(出示智慧女兒的話),那你知道義務是什么意思呢?(應盡的責任)是的,幸福就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責任,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智慧女兒的話雖然簡單,卻揭示了幸福的真諦。老師相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大家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讀自悟

          1、感知主要內容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讀課文,用幾句簡短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師:這么長的故事被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下來了,真是不簡單!這三個曾經年少無知的牧童,經過十年艱辛,終于找到了幸福。說到這,你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默讀課文,想想三個孩子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師:你真會提問題,跟編者的想法是一樣的(出示導讀提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每篇略讀課文之前都有一段導讀提示,閱讀這樣的文章要根據導讀的要求來學習。你們看,導讀中要求我們要認真默讀課文,想想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跟三個孩子一起去尋找和認識幸福吧。

          友情提醒:找出相關句子,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有體會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3、匯報交流

          ⑴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引導:要說好有點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吧,他會怎樣治病救人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當病人生命垂危的時候,他xxx,當病人消極絕望的時候,他xxx,當遇到疑難雜癥的時候,他xxx,當xxx的時候,他xxx……(他遇到這些情況會怎么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選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誰先來匯報。(適時點評: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誠懇的話語,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氣)(透過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盡職盡責的醫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病人終于康復出院了,此時此刻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師:他付出了許多,盡到做醫生的責任,他給病人帶去幸福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幸福,難怪他會幸福地說——(生讀)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小結:第一位青年竭盡所能,治病救人,為千家萬戶帶來了幸福,他明白了幸福(生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剛才我們聯系生活實際想象第一位青年治病救人的情景,就讀出了文字背后所蘊含的畫面,接下來大家可以繼續用這個方法來匯報,誰來呢。

          ⑵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學生自由說,點撥:他還做了什么事?(點評:因為他的精心培育,花兒才開得那么美麗)(好一個勇往直前的消防隊員!)(熱心周到的服務,帶給旅客的是春天般的溫暖)師:他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工作,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那就是——(勤勤懇懇)。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忙碌了一天,他滿身疲憊,心里卻充滿了幸福,因為他覺得(齊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他為人們做了許多事,大家對他贊不絕口,他無比自豪地想——(齊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小結:勤勤懇懇地做對別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體會到的幸福,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生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⑶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師:假如你是那位農民,種麥子養活了許多人,你的心情怎樣?帶著你的感覺讀。——你又有什么樣的心情呢?讀出你的——(高興、自豪、興奮、滿足)來。

          第三位青年的辛勤勞動養活了許多人,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齊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引讀:三位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十年以后,他們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盡情地暢談自己的幸福。第一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師:第二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師:第三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師:曾經的三個牧童,終于明白了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就是——勤勤懇懇工作,幸福就是——種麥養活人,也就是智慧女兒所說的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板書)

          4、回扣上文。

          師:這就是三個青年十年后弄明白的幸福真諦,其實十年前他們就曾經有過幸福的感覺,那是在什么時候呢?(生答)

          師:他們疏通泉眼時就已經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在智慧女兒的啟發下,十年后,這顆幸福種子終于長成了參天大樹,你覺得,智慧女兒的智慧體現在哪里?(生答)這個童話中,智慧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這就是童話的神奇色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跟三個牧童一起去尋找和認識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不過,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對農民來說,幸福是碩果累累的收獲;對母親來說,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欣慰,對老師來說,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的自豪。孩子們,你們眼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拿出你們的練習卡,書寫下你認識到的幸福。

          練習卡:聯系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對我來說,幸福就是xxx,對xx來說,幸福就是xxx……

          (給予就是快樂。分享也是一種幸福。得到幫助是多么幸福啊……)

          總結:只要用心付出,用心體驗,你就會發現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同學們,好好珍惜幸福,讓她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四、布置作業

          推薦理由:《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福”上。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我們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應該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學生找到統領全文的話即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根據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接著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學生可以不按順序匯報,自主選擇喜歡的青年進行匯報,然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盡情想象,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后,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讓學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課堂上我還采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了解課文含義。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后讀文,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談到對幸福的理解時,我先談了自己的感受:對老師來說,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接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許多同學爭相說出自己幸福的感言:有的說爸爸每天來接我很幸福;有的是說躺在媽媽的懷里我很幸福;有的說老師每天教給我許多知識很幸福;有的說幫助了別人我很幸福……只有真正觸動孩子心靈的感悟,才能煥發最美的光芒,由此及彼,讓孩子體悟到幸福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學生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民有益和事情”

          2認識“彼、杈、鍬”等生字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故事內容。

          2體會課文中所說的幸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童話的語言是生動的,童話的故事是吸引人的,童話中講述的道理是令人難忘的。《巨人的花園》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快樂應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再一篇童話故事,題目是《幸福是什么》我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讀相關語句,思考: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三、討論交流

          1:字音:“詫異”的“詫”讀

          2:課文主要講了三個牧童把樹林里的一口老泉疏通,并砌井加蓋。智慧的女兒稱贊了我們并祝他們幸福。三個牧童不理解什么是幸福。在智慧的女兒的引導下,十年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相遇。他們對幸福有了較深的體會,即用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就是幸福。

          3:第一個青年來到城市,進了學校,學了很多東西,成為一名醫生,給人治病,病人恢復健康,他感到幸福。

          第二個青年做過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對別人有用,勞動沒有白費,所以他感到幸福。

          第三個青年留在村里耕地收獲的麥子養活了許多人,勞動沒有白費,所以他感到幸福。

          四表演故事

          1:五人一組,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1)一人讀旁白,一人演智慧的女兒,另外三人演牧童

          (2)重點演三個人合作疏通泉眼、每個人尋找幸福時,各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認識到會么。

          2匯報演出,評議。

          板書設計:

          十年前----疏通泉眼,砌井加蓋

          幸

          福 治病救人

          是 十年間— 勤懇工作 經歷不同,實質相同

          什 辛勤耕種

          么

          十年后----幸福要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

          教學反思:

          這節語文課教學是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然而幸福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除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是一種幸福,回報也是一種幸福。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從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想象,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朗讀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是了解故事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2、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歌聲導入,齊唱《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演唱《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在歌聲中開始這節課的學習。在熱烈的氣氛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生活過得這么幸福,誰想說說你在什么時候會感到幸福呢?(生自由說)可是你們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板書課題,讀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1、自由讀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學生自由讀書后交流)

          三、三個青年人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再次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四、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讀句子,想情景,議現實,感情讀。

          五、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和個人物對話的理解。

          1、小組合作,組內表演。

          2、班上表演,演后評點。

          六、拓展交流。

          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聯系親身經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1、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2、交流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

          七、作業:

          1、課外閱讀有關幸福的文章。

          2、課后寫寫“幸福是—— ”,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 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做一番心靈的表白。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同時加強學生熱愛勞動、樂于助人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認讀生字。

          3.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一、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十年后他們做了什么?他們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別人,使別人快樂,才是自己的幸福。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5.反復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這句話。

          6.談談你的幸福觀。

          7.分角色朗讀。

          作業布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本課小結

          板書設計:10x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10-12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11-11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07-06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10-18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2-08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范文02-24

        語文《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01-09

        有關《幸福是什么》的教學設計12-09

        《幸福是什么》優秀教學設計09-09

        《幸福是什么》的教學設計模板11-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日本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三级在线免费a免费看 | 思思久久69视频 | 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A级亚洲A级欧美A级 |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0篇)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讀懂課文。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孩子們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2、找出三個牧童所說的話,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孩子們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板書:幸福。(學生齊讀)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2、是呀,在你們的眼中幸福是兒時手中的泡泡,是與伙伴的嬉戲,是媽媽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去“幸福”這個話題。板書:幸福是什么。

              3、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教師指正讀音。

              二、合作交流

              (以自學為主)

              1、提出自讀要求:同學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容,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那些內容?最終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師總結:是呀,(出示智慧女兒的話)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你們現在的義務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引導認真學習這節課)

              三、反饋糾正:

              1、提問:三個青年在還是孩子的時候,在村里做了什么事情?

              課件出示:三個牧童清理老泉,挖水井的圖片

              2、他們做的怎么樣?又發生了什么事?

              智慧女神的出現,對孩子們說了什么?出示重點:祝你們幸福

              接下來三個孩子做了什么?就這樣過了多久?

              3、提問:那課文的主人公,三個青年在這十年里是怎么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先說哪個青年都可以,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1)生:第一個青年通過給病人治病,病人恢復健康多么幸福,他從而感到幫助別人很幸福。板書:治病救人

              師: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生1:我是從“弄明白了……因而感到幸福”中體會到的。(此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師: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1:有感情朗讀

              師:你體會很深刻,讀得很好。

              (2)生: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覺得自己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有用,所以很幸福。

              板書: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師: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生1:讀句子“我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感到幸福”。(自由讀這句話)

              (3)生:第三個青年種地養活了許多人,我是從“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體會到的。

              板書:耕地養活了許多人

              師:能帶著幸福的感覺讀一下嗎?(男女聲賽讀)

              3、師:現在我們請同學分組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后的對話,一會我找同學表演。(學生分組角色扮演,匯報。)

              4、師:現在請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沒有發現,三個青年對于幸福的感悟,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5、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智慧女兒對幸福的理解,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名人他們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出示課件,名人對幸福的感悟)

              6、師:看了這些名言,你們有什么感想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遇到過那些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學生自由交流)

              四、達標測試

              1、師: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你喜歡嗎?為什么?(學生回答,這個故事有趣,神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師總結:這就是童話的特點。

              2、作業: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幸福是xxxxxxxxxxxx

              師:這節課大家表現得都很好,找到了幸福的目標,作為對同學的獎勵,聽一首歌。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2、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動畫朋友。

              出示“大耳朵圖圖”圖片:

              師:喜歡圖圖嗎?不光大家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活潑可愛的圖圖,最喜歡的是動畫片中每個故事后面的“胡圖道理”。老師曾記得圖圖談到過這兩個字:幸福。

              板書:幸福

              師:誰還記得當時圖圖是怎么說的?圖圖說: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就是最大的幸福。

              2、師: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是怎樣理解幸福這個詞語的?

              學生討論。

              師:聽了大家的交流,老師很為你們感到高興。今天這節課,我想和大家再次走進課本,一起探討“幸福”這個話題,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理解幸福的?

              板書:幸福是什么

              二、整體感悟課文

              1、師:上節課我們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故事比較長,我們通過讀,把文章分成了幾部分?誰能用“課文先講……再講……接著講……最后講……”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講給大家聽。注意要把話說得簡練一點。

              學生講。

              2、師:這是一篇童話故事,童話故事不僅有趣,還蘊涵著一些道理,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默讀第一部分內容,劃出描寫三個牧童挖出清泉后他們心情的句子。

              板書:又快樂又興奮

              師:他們為什么又快樂又興奮?他們為什么要挖清泉?哪位同學說說你的看法。

              提名2-3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2、讓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容,思考當那位美麗的姑娘喝了泉水,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后,孩子們的心情怎樣?

              提示:又快樂又激動

              讓學生聯系課文題目,讓學生思考此時三個牧童理解什么是幸福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姑娘是怎么回答的?之后孩子們是怎么做的?

              3、師:為了尋找幸福,孩子們都照自己的話去做了。十年之后,他們找到幸福了嗎?請大家讀課文最后兩部分,仔細體會。

              學生回答:找到幸福了。

              師:三個青年是怎樣找到幸福的?

              學生說,教師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板書:

              第一個治病救人

              第二個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第三個耕地養活了許多人

              4、師: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

              (1)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讓學生組成三個小組,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故事中沒有寫的三個男孩成長中的故事。

              (2)三個小組在全班說出自己小組的故事,教師對編寫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3)教師針對學生編寫的故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

              例如:第一個學醫的青年

              故事: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地很有名氣的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

              師:(與現實生活結合)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其實就有這樣的人。在非典期間,那些白衣天使,尤其是像犧牲的葉欣、鄧希賢等,他們為病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同學們你們還能想起什么人啊?

              生:我們都熟悉的雷鋒叔叔不正是這樣的人嗎?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途中幫大嫂抱小孩,送他們回家,幫列車員打掃衛生等等。

              師:對啊,我們認識到這些人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他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他們為此而感到幸福。

              4、師:現在我們請幾個同學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的這段故事,好不好?

              學生角色扮演。

              說明:在讀描寫三個青年相遇那段時,要讓學生結合課文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配以動作,理解課文。

              5、師:現在請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沒有發現,三個青年對于幸福的感悟,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6、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課文中的一位主人公與大家的感悟是不謀而合的,是誰?

              提示:智慧的女兒

              學生齊讀智慧女兒的話。

              師:你是怎么理解她的話的?為什么說那位姑娘是智慧的女兒?

              提示: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

              四、理解拓展

              1、師:對于幸福是什么?你們還有別的理解嗎?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對照先前你對幸福的理解,兩者有沒有距離?

              2、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動畫,讓學生聽故事,引發學生對幸福的思考。

              五、總結

              1、師:幸福是什么,也許當我能靜坐家中,享受著書里的快樂就是一種幸福,它讓我快樂,讓我心情舒放。

              也許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感覺到我還有好朋友在身邊。

              也許當我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擁有一個普通的家園。

              也許當我幫助別人,解救他人危難就是一種幸福,只知奉獻,不求回報。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幸福也沒有十全十美,只要我們心存真善美,至少我們可以靠近幸福。幸福無限,只存心間。讓我們攜手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2、現在請同學們聽聽畢淑敏的《提醒幸福》。

              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朗誦音頻。

              3、最后,我想請大家再想一想我們的好朋友圖圖的話,聯系課文,你還有什么話要對圖圖說嗎?

              六、作業

              課后寫一篇讀書筆記。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3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配樂齊唱《幸福拍手歌》

              2、談話:從你們的歌聲中,我聽出了你們的快樂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覺呀!父母、師長疼愛,同學、朋友關愛,我們整日包圍在幸福之中。但是,你們能告訴我幸福是什么嗎?

              (指名回答)

              理答導入:

              方案一:(學生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認識)哈,有幸福的感覺,卻不能說出什么是幸福。不要緊,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它的確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讀了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話《幸福是什么》,相信你們能給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粗淺認識)真棒,你們都是感覺敏銳的孩子!正像你們回答中表現的一樣,每個人對幸福的認識都是不盡相同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話《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么。

              二、自學探究,讀懂故事

              1.運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三遍,掃清字詞障礙,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現成的話來回答,有所理解和體認即可)

              3、復述童話故事。(2-3名學生,引導學生按敘述順序把故事說完整)

              三、合作交流,品讀體驗

              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2、與文本對話,理解“幸福是什么”

              ①讀三位青年的對話,理解他們對幸福的認識。

              理答要點:十年后,三個小牧童都長成了健壯的青年。往東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們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做醫生的、當工人的、做農民的,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經歷,對幸福的感受卻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話來說,那就是——(智慧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義務”怎么解釋?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具體句子,正確理解“智慧的女兒”所說的這句話)

              理答過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談的那樣——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從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們自己所評價修葺泉井的勞動那樣,他們并沒有擁有巨額的財富、顯赫的業績,但平凡的勞動卻為他人帶來好處,他們也因此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對既得所持有的滿足感”。請帶著一種滿足感、愉悅感來讀三位青年的對話,說說你新又體味到了什么。

              理答要點:

              ——滿足自己所擁有的。

              ——幸福不在于虛無縹緲的幻想中。

              ——心有所滿足,才能感覺到幸福。

              ②三位牧童起初對“幸福”這個概念一無所知,所以他們問“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么呢?”當接受“智慧女兒”的啟迪引導,他們分手前是怎么說的?從這些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理答要點:

              ——幸福無處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往東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尋找到幸福,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圍、在內心。

              ——只有心中充滿了對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3、與作者對話,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

              在三位牧童尋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個人物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她是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這樣一個人物,用意何在?

              理答要點:對幸福的尋找需要來自外界的幫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別人的指導,我們的父母、師長甚至同學朋友,充當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兒”這樣一個角色。有了他們的幫助、支持、指導,我們才能少走彎路,盡快地尋找到幸福的真諦。所以,我們要多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另外,“智慧的女兒”只是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是個虛構的童話人物,是一個精靈、一個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確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之中,它真的能幫我們盡快找到幸福。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千萬別忘了使用我們的頭腦和智慧。智慧能創造看得見的財富,也能創造看不見卻能感覺到的幸福。

              4、與生活對話,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理答要點:

              ——幸福無處不在。但它又不能單獨作為一件具體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們無法看見,也無法觸摸,但它的的確確存在于我們周圍,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覺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為什么能尋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

              一是智慧的女兒的引導,這是外因;

              二是他們因不知幸福為何物而對幸福充滿了渴望,這是他們能尋找到幸福的內因,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5、與心靈對話,讓“幸福”走進每個人的內心。

              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提示:“我認為幸福就是。”

              6、與文體對話,認識童話的特點

              與《巨人的花園》一樣,這個故事也是一篇童話。再讀全文,討論:童話有什么特點?

              理答要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其語言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多采用夸張、擬人、象征等表現手法編織奇異的情節。

              ——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童話主要描繪虛擬的事物和境界,出現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于現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射。

              ——童話創作一般運用夸張和擬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展開離奇的情節,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形成超越時空制約、亦虛亦實、亦幻猶真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布置實踐作業

              1、課外閱讀畢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小組為單位排練課本劇,待課外活動時間匯報演出。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考點為:通過各種題型理解字詞和課文片段。

              學生分析: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早已在課內外閱讀過許多童話,對童話已不在陌生。

              設計理念:

              據本課童話特點,通過自主閱讀,了解童話的主要內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并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特色訓練,培養能力:(5分)

              幸福是什么?(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談談,要求把事說具體,語句通順。)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5分)

              1、播放歌曲《我們多么幸福》,師生共同放聲歌唱。

              2、師:啊,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三、目標導學、自主探究(出示目標)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

              請同學們運用學過的快速瀏覽的辦法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這是一篇選讀課文,要求同學們運用平時學到的學習方法根據課后的思考題提示自學課文,在自己閱讀的基礎上,再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2、學生自學,在自學的基礎上可與同桌。上下桌同學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全班交流

              a、第一個青年的體會是怎么得到的?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你能用邊讀邊聯系生活實際的辦法來理解課文,真令人佩服。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b、第二個青年的體會又是怎么得到的?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勤勤懇懇”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車上,輪船上都是怎樣工作的嗎?

              c、誰再來談談第三個青年的體會又是怎么得到的?

              我們當中誰的爸爸是當農民的,你能談談讀了這幾句話后有什么想法嗎? 看樣子,這位同學讀得很認真,感觸也頗深。那你覺得這位青年說這話時,

              用什么語氣說的?你覺得這位青年還可能會用什么語氣來說呢?

              師問其他同學,你們從他讀中感受到那自豪、幸福的味了嗎?

              同學們能運用抓重點語、句、通過邊讀邊思的方法獨立地學習課文,你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

              從三年青年的體會中你發現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幸福是什么呢?

              五、精讀課文,讀中感悟:(5分)

              1、回憶一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自己覺得幸福的事?

              2、你們慢慢在長大,你又想追求怎樣的幸福呢?

              六、測試反饋、形成能力:(5分)

              欣賞歌曲《幸福在哪里》。

              同學們談得真好,有一首曲子《幸福在哪里》是這么唱的。師唱《幸福在哪里》,生和著拍子。師唱后述說:“希望它將給予你們以啟迪,為追求真正的幸福在人生道路上揚帆前進。”

              七、拓展延伸、遷移發展(5分)

              1、寫寫讀《幸福是什么》有感。

              2、推薦課外閱讀《一塊燙石頭》。

              3、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么》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理解幸福的含義。

              2、讓學生聯系實際談幸福是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實際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揭示學習內容

              1、師:同學們,你認為幸福是什么?

              生:……

              2、師小結。

              3、揭題、板題——《幸福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片段

              1、師小結課文內容:三個牧童做了一件好事:他們疏通了村子里的泉眼,并在泉眼旁砌了一口小井。在智慧姑娘的引領下,三個牧童各奔東西,各自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成了三個健壯的青年,他們重逢在村子里的小井旁講述著幸福的含義,三個青年是怎么說的呢?

              2、學習第一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一位青年的話。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醫生救死扶傷幸福

              3、學習第二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二位青年的話。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員,做過花匠,還做過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做過很多事勤勤懇懇幸福

              4、學習第三位青年的話

              (1)請學生找出第三位青年的話。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2)學生朗讀。

              (3)師小結并板書:農民耕田種地幸福

              5、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1)師:如果你當時路過小井旁,聽了他們的對話,你也加入到討論的行列中,你會怎么說?

              (2)學生根據提示進行討論。

              提示:我(),(),所以我是幸福的。

              (3)學生發言,師總結。

              6、學習智慧姑娘的話

              (1)找出智慧姑娘的話。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學生朗讀。

              (3)師總結并板書: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三、拓展延伸

              師出示有關幸福的名言,學生朗讀。

              四、作業

              進行一次調查,問問身邊的人對幸福的理解。

              《小學人教版語文第七冊《幸福是什么》說課設計》全文共1527字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以開放的姿態探討幸福的話題,積累幸福的名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快速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引出一個什么問題?(幸福是什么)因勢理清文章線索。

              三、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他們為什么要挖水井呢?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他們怎么尋找的?

              四、分析“尋找幸福”

              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補上課文沒有說的話。(訓練補白)

              (學做醫生,為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板書)

              五、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1.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

              2.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六、拓展:體會“幸福”的含義

              1.小練筆:幸福是( )

              2.交流幸福名言。

              3.欣賞詩歌《幸福是什么》。

              附板書:問幸福

              找幸福:做醫生,救了很多人;

              勤勞工作,對人有用; 感到幸福

              耕田種地,養活很多人

              說幸福

              教學反思

              1、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后,許多學生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7

              一、談話導入

              師:剛才同學們又是拍手,又是跺腳,快樂嗎?人們都說幸福是快樂的源泉,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從這個故事中就能找到幸福的答案。課前大家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說說幸福是什么(出示智慧女兒的話),那你知道義務是什么意思呢?(應盡的責任)是的,幸福就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責任,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智慧女兒的話雖然簡單,卻揭示了幸福的真諦。老師相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大家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讀自悟

              1、感知主要內容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讀課文,用幾句簡短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師:這么長的故事被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下來了,真是不簡單!這三個曾經年少無知的牧童,經過十年艱辛,終于找到了幸福。說到這,你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默讀課文,想想三個孩子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師:你真會提問題,跟編者的想法是一樣的(出示導讀提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每篇略讀課文之前都有一段導讀提示,閱讀這樣的文章要根據導讀的要求來學習。你們看,導讀中要求我們要認真默讀課文,想想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跟三個孩子一起去尋找和認識幸福吧。

              友情提醒:找出相關句子,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有體會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3、匯報交流

              ⑴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引導:要說好有點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吧,他會怎樣治病救人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當病人生命垂危的時候,他xxx,當病人消極絕望的時候,他xxx,當遇到疑難雜癥的時候,他xxx,當xxx的時候,他xxx……(他遇到這些情況會怎么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選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誰先來匯報。(適時點評: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誠懇的話語,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氣)(透過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盡職盡責的醫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病人終于康復出院了,此時此刻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師:他付出了許多,盡到做醫生的責任,他給病人帶去幸福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幸福,難怪他會幸福地說——(生讀)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小結:第一位青年竭盡所能,治病救人,為千家萬戶帶來了幸福,他明白了幸福(生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剛才我們聯系生活實際想象第一位青年治病救人的情景,就讀出了文字背后所蘊含的畫面,接下來大家可以繼續用這個方法來匯報,誰來呢。

              ⑵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學生自由說,點撥:他還做了什么事?(點評:因為他的精心培育,花兒才開得那么美麗)(好一個勇往直前的消防隊員!)(熱心周到的服務,帶給旅客的是春天般的溫暖)師:他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工作,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那就是——(勤勤懇懇)。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忙碌了一天,他滿身疲憊,心里卻充滿了幸福,因為他覺得(齊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他為人們做了許多事,大家對他贊不絕口,他無比自豪地想——(齊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小結:勤勤懇懇地做對別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體會到的幸福,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生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⑶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師:假如你是那位農民,種麥子養活了許多人,你的心情怎樣?帶著你的感覺讀。——你又有什么樣的心情呢?讀出你的——(高興、自豪、興奮、滿足)來。

              第三位青年的辛勤勞動養活了許多人,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齊讀)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引讀:三位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十年以后,他們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盡情地暢談自己的幸福。第一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師:第二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勤勤懇懇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師:第三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讀)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師:曾經的三個牧童,終于明白了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就是——勤勤懇懇工作,幸福就是——種麥養活人,也就是智慧女兒所說的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板書)

              4、回扣上文。

              師:這就是三個青年十年后弄明白的幸福真諦,其實十年前他們就曾經有過幸福的感覺,那是在什么時候呢?(生答)

              師:他們疏通泉眼時就已經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在智慧女兒的啟發下,十年后,這顆幸福種子終于長成了參天大樹,你覺得,智慧女兒的智慧體現在哪里?(生答)這個童話中,智慧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這就是童話的神奇色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跟三個牧童一起去尋找和認識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不過,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對農民來說,幸福是碩果累累的收獲;對母親來說,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欣慰,對老師來說,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的自豪。孩子們,你們眼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拿出你們的練習卡,書寫下你認識到的幸福。

              練習卡:聯系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對我來說,幸福就是xxx,對xx來說,幸福就是xxx……

              (給予就是快樂。分享也是一種幸福。得到幫助是多么幸福啊……)

              總結:只要用心付出,用心體驗,你就會發現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同學們,好好珍惜幸福,讓她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四、布置作業

              推薦理由:《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福”上。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我們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應該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學生找到統領全文的話即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根據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接著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學生可以不按順序匯報,自主選擇喜歡的青年進行匯報,然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盡情想象,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后,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讓學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課堂上我還采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了解課文含義。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后讀文,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談到對幸福的理解時,我先談了自己的感受:對老師來說,幸福就是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接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許多同學爭相說出自己幸福的感言:有的說爸爸每天來接我很幸福;有的是說躺在媽媽的懷里我很幸福;有的說老師每天教給我許多知識很幸福;有的說幫助了別人我很幸福……只有真正觸動孩子心靈的感悟,才能煥發最美的光芒,由此及彼,讓孩子體悟到幸福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學生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民有益和事情”

              2認識“彼、杈、鍬”等生字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故事內容。

              2體會課文中所說的幸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童話的語言是生動的,童話的故事是吸引人的,童話中講述的道理是令人難忘的。《巨人的花園》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快樂應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再一篇童話故事,題目是《幸福是什么》我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讀相關語句,思考: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三、討論交流

              1:字音:“詫異”的“詫”讀

              2:課文主要講了三個牧童把樹林里的一口老泉疏通,并砌井加蓋。智慧的女兒稱贊了我們并祝他們幸福。三個牧童不理解什么是幸福。在智慧的女兒的引導下,十年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相遇。他們對幸福有了較深的體會,即用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就是幸福。

              3:第一個青年來到城市,進了學校,學了很多東西,成為一名醫生,給人治病,病人恢復健康,他感到幸福。

              第二個青年做過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對別人有用,勞動沒有白費,所以他感到幸福。

              第三個青年留在村里耕地收獲的麥子養活了許多人,勞動沒有白費,所以他感到幸福。

              四表演故事

              1:五人一組,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1)一人讀旁白,一人演智慧的女兒,另外三人演牧童

              (2)重點演三個人合作疏通泉眼、每個人尋找幸福時,各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認識到會么。

              2匯報演出,評議。

              板書設計:

              十年前----疏通泉眼,砌井加蓋

              幸

              福 治病救人

              是 十年間— 勤懇工作 經歷不同,實質相同

              什 辛勤耕種

              么

              十年后----幸福要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

              教學反思:

              這節語文課教學是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然而幸福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除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是一種幸福,回報也是一種幸福。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從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想象,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朗讀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是了解故事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2、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歌聲導入,齊唱《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演唱《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在歌聲中開始這節課的學習。在熱烈的氣氛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生活過得這么幸福,誰想說說你在什么時候會感到幸福呢?(生自由說)可是你們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板書課題,讀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1、自由讀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學生自由讀書后交流)

              三、三個青年人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再次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四、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讀句子,想情景,議現實,感情讀。

              五、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和個人物對話的理解。

              1、小組合作,組內表演。

              2、班上表演,演后評點。

              六、拓展交流。

              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聯系親身經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1、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2、交流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

              七、作業:

              1、課外閱讀有關幸福的文章。

              2、課后寫寫“幸福是—— ”,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 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做一番心靈的表白。

              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同時加強學生熱愛勞動、樂于助人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認讀生字。

              3.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一、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十年后他們做了什么?他們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別人,使別人快樂,才是自己的幸福。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5.反復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這句話。

              6.談談你的幸福觀。

              7.分角色朗讀。

              作業布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本課小結

              板書設計:10x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