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觀潮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07 15:55:4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

          觀潮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與想象。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欲:

          步驟:播放潮水音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詢問:你們聽到什么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錢塘江大潮又是怎樣的呢?

          形式:歌曲、音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字詞關: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朗讀練習: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內容關:

          (1)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了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潮來前

          (1)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寫了什么?

          (2)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么樣?怎么感受到的?

          結合圖片,理解關鍵詞”橫臥”

          聯系實際,體會“若隱若現”

          (3)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么景象?

          潮來時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1)白線是什么樣子的?結合圖片看一看。

          (2)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

          (3)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4)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齊讀)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1)解釋:一丈是3.3米,兩張多高是多少啊?

          (2)類比:相當于我們三、四層樓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層樓那么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4)學生自由練讀之后分組比賽讀,然后齊讀。

          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對比: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潮來后

          方式:仿照上一環節,小組合作討論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

          對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復平靜了嗎?怎么看出來的?

          (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義。體會形、聲之變化)

          (2)潮來后與潮來前的平靜一樣嗎?

          (3)質疑:人群又有什么變化?(缺少)

          (4)想象:這時候觀看的人會是什么樣?

          4、品讀課文,體會手法

          (1)為什么作者能寫得這么雄偉奇特呢?你發現了什么?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鞏固小結

          記者采訪,總結抒情: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演練,派代表發言,問:能描述下當時的場景嗎?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

          6、課上拓展

          (1)配樂練筆,描繪變化

          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段,或書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口語表達,揭示原因

          閱讀資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稱)做講解

          7、課下延伸

          (1)識字寫字:配圖制作成書簽,或貼圖完成游記表。

          (2)口語交際:說說假期游覽的風景名勝并寫下自己的感受,特別注意在游覽欣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

          觀潮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逐漸”“恢復”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描寫,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描寫潮來時的幾個句子。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或從電影、電影中可能看到過海潮,但是,你們看到過江潮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觀看江潮的課文《觀潮》。

          二、引導初讀課文。

          提出要求: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邊讀邊想象“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景象,嘗試給課文分段。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檢查交流。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哪部分是寫潮來前的景象?哪部分寫潮過后的景象?

          3、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為什么這樣分?

          四、講讀課文。

          (一)讀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問: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觀哪兒的潮?

          2、這一段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二)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人們是在什么地方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江潮還沒來,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讀第二段,思考:潮來前江面是什么樣子的?人們的心情怎么樣?并動手畫句子。

          3、指名讀句子。

          4、“人山人海”說明什么?“等著、盼著”說明人們心情怎樣?

          (三)講讀第三段。

          1、學生自學。

          2、交流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江潮聲音的?想象一下悶雷什么時候響起來?江潮到近前時,聲音是怎樣的?

          (2)指導朗讀。

          (3)師生評議,加深理解。

          (4)指名讀描寫江潮形狀的句子。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條白線”?理解詞語“橫貫”。“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么?兩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蕩蕩”說明什么?

          (5)指導朗讀。

          (四)講讀第四段。

          1、大潮來的時候是這樣的,潮過后是什么樣子的?齊讀最后一段,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了什么?

          2、交流討論。

          五、課堂小結:

          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二、補充介紹錢塘江大潮。

          三、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1、《觀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這種觀察方法體現了大潮本身發展變化的特點。

          2、大潮到來的時候有哪兩個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文主要抓住潮水發展變化的特點,是從聲音和形狀兩個方面體現的。

          四、鞏固生字新詞。

          五、課堂練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描寫潮來時聲音和形狀的句子抄寫下來。

          3、練習背誦第三段。

          六、布置作業:熟練地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觀潮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敘述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變化中的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演示法、講解法、比較法、自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同學們,我們祖國河山壯麗,風景如畫,有許多令我們自豪、令世人矚目的景觀,其中錢溏江大潮的景色就是罕見的。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十一課《觀潮》,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壯觀的景色描寫出來的。

          二、新課:

          1、指名讀第一段。"奇觀"是什么意思?這里指的是什么?"天下奇觀"為什么加引號?

          2、出示投影,指名讀第二段。

          3、教師小結。

          4、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①作者都寫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順序寫聲音和樣子的

          ②請同學們找出時間變化的詞語及由于時間變化、距離也在變化的詞語?

          ③再讀課文,用"--"畫出聲音的語句;用"~~~"畫出樣子的語句。

          ④讀聲音和樣子的句子,抓重點詞語來談體會。(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⑤"山崩地裂"這個詞是形容聲音巨大的,你還知道哪些詞?作者為什么用"山崩地裂"?

          ⑥比較{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哪個句子好?好在哪?

          ⑦指名朗讀。

          5、齊讀最后一段思考:共有幾句話?你是怎樣理解"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過了好久,江面恢復了平靜,此時的平靜與前的平靜有什么不同?

          三、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1、觀 潮

          潮來前 江面平靜

          天下奇觀 潮來時 聲音: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樣子:風平浪靜 白線 城墻 白色戰馬

          潮來后 恢復平靜

          觀潮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文章以精煉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健兒和觀潮人群,描寫的重點又在水軍和健兒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觀潮者之眾,都襯托了重點描寫的場面,寫得十分生動形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提高審美素養和文學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本文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麗,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過描寫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兒的不凡風采。學習它,可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教學重、難點】

          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提高審美素養和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借助工具書識記生字詞,反復朗讀課文,直至熟練背誦。愛好美術的同學可以通過繪畫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選擇與美文相配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讀。

          2、教師準備:小黑板或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導語:同學們,大自然奧妙無窮,她可以點悟人的靈性,激發人的活力。同學們想不想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啊?人與自然親近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臨其境,與之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方式叫旅游;另一種是通過閱讀名人大家的文章間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導游指點下把江山美景盡收眼底,這種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學們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說)神游過什么名勝?可否去過錢塘江看到錢江涌潮?(生答)沒去過的同學別遺憾,老師把這一奇觀下載了下來,想不想先睹為快啊?現在就讓我們與錢塘江大潮來一次親密接觸,感受一下號稱“壯觀天下無”錢江涌潮吧!下面請同學們眼觀耳聽心悟,之后請同學們談談你的感受。

          (放視頻)生看后談感受,師給以評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點撥]同學們,眼見了實際的大潮算是我們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讓我們走進南宋詞人周密的《觀潮》中去神游這一“天下之偉觀也”的錢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筆卷驚濤,墨瀉江潮的杰作。請同學們先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2、品讀課文,結合注釋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3、小組合作質疑問難

          4、師點撥,考查,出示投影上的內容

          [教師導學]

          1、從“既望”看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2、同義詞釋義聯讀。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濕()

          雖:雖席地不容閑也()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發文身()皆出酒食()

          3、解釋劃線的詞語。

          既而漸近()倏而黃煙四起()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1、生研讀課文,設計問題,質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附可能會探究的問題)

          A、《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學習]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

          B、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探究學習]“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C、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探究學習]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D、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探究學習]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后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

          2、班上答疑,品詞析句,感悟語言美

          3、有感情的朗讀,把通過品讀、研讀感悟的東西,再通過朗讀讀出美感來。(教師要適當指導朗讀)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針對學生提的問題,老師提出學生沒有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交流

          [問題一]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明確]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問題二]據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于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這種斗志了?(同學爭論)

          [明確]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生爭先恐后的說,象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7號飛天等都能表明現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五、拓展延伸

          生從多方面,多角度談。可以是知識與能力,也可以是獲得了某些學習方法,或者是情感得到哪些升華等。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2、教師結束語: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語言簡練。描寫十分生動,既用了比喻、夸張等描寫手法,而且也用了簡潔的白描。

          七、布置作業

          可找學生布置。老師布置的起參考作用:

          1、熟讀課文,選擇喜歡的背誦。

          2、有能力的同學課后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八、板書設計

          觀潮

          周密

          眼觀耳聽心悟

          漲潮(狀)正

          水戰(威)側

          弄潮(技)結

          觀潮(盛)合

          觀潮教學設計 篇5

          【課時目標】

          1、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形象,體會大自然壯闊的美及無窮的威力。

          2、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思考的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根據課文表達的情境,用恰當的語音、聲調表達出來,學習表情朗讀課文。

          【教學教程】

          一、新課導入

          作者用筆生動地描寫了他第一次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的景觀寫得有聲有色。

          (板書:聲 色)

          觀潮人的情緒隨著大潮聲和色的變化越發高漲,讀了使人如臨其境。

          二、講讀第一段(潮來之前)

          1、課文一開頭就把作者觀潮后的感受寫得清清楚楚,齊讀第1自然段,找出寫作者感受的字詞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觀

          2、大潮的“奇”充分體現在下面的文章中,讓我們細細體會。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訴觀潮的時間和地點外,還交待了作者占據了觀潮極好的位置。輕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哪個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書:寬闊平靜)

          4、哪個詞寫出了寬闊的錢塘江平靜的?

          出示卡片:

          橫臥

          5、此時的江面因為在雨后,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著、朦朦朧朧,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好像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文中哪個詞是講這個意思的?

          (朗讀“若隱若現”。)

          6、此時,觀潮的人應怎樣?

          (朗讀:“人山人海”。)

          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看出?

          7、齊讀第二自然段,小結。

          三、講讀第二段(潮來之時)

          1、各自輕讀:

          看看潮是如何來的,“聲”、“色”如何變化的?

          分層。

          2、講解第一層:

          (板書:風平浪靜)

          聲音呢?

          (板書:悶雷滾動)

          這雷聲有什么特點?圈出表示特點的字,聽到悶雷一樣的轟鳴從遠處接連不斷地傳來,頓時人們怎樣?

          (板書:人聲鼎沸)

          什么叫人聲鼎沸?為什么會人聲鼎沸?

          3、講解第二層:

          ⑴ 過了一會兒,“聲”、“色”有什么變化?

          (板書: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⑵ 聲音為什么會越來越大?

          “一條白線”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圖)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什么地方?

          (地平線。)

          ⑶ 觀潮的人們呢?

          (板書:沸騰)

          (想象動作。)

          4、講解第三層:

          (出示小黑板。)

          ⑴ 說說“聲”、“色”的變化。

          (板書: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馬山崩地裂)

          ⑵ 拉長到什么程度:

          (理解“橫貫”。)

          “城墻”有什么特點?有多高?有我們教學樓的兩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壯觀。

          (指名讀。)

          比較“戰馬”與“馬”,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錢塘潮開闊、勢猛,要不然,怎么說它壯觀呢?

          此刻,那聲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話是寫這個詞的?哪個詞可以與“山崩地裂”相提并論?

          (教師給詞。)

          大潮發出的聲音如此驚心動魄,真是太雄偉了。

          (指名讀。)

          5、教師小結,齊讀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觀潮的人呢?為什么不寫?

          作者已是(給詞:目不暇接。),看潮都來不及,但觀眾的表情也一定會有變化。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睜大,用哪個詞形容?

          (板書: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緊張,大氣都不敢出,用哪個詞形容?

          (屏息凝視。)

          還可以用許多詞來說,容你去想象。

          7、齊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讀出大潮的“聲”、“色”,更要注意它們的變化。

          四、講讀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頭霎時就奔騰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詞寫“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讀“風號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時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來前一樣?

          3、寬闊的大江在短暫的時間里,江水竟然暴漲了兩丈來高,你想象一下,這時觀潮的人會是怎樣的了?只是作者沒寫而已。

          五、總結全文

          1、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2、沒讀書前你知道錢塘江大潮嗎?聽到過別的地方或國家有嗎?所以說綺麗的錢塘江,壯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觀”。

          3、齊聲朗讀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飽覽天下罕見的錢塘江大潮吧!

          觀潮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路】

          《觀潮》一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賀老師在本節課的設計上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

          1、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首先課件出示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人們在大堤上等潮來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

          2、讀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氣勢:

          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出精彩來,并跟同桌說說自己喜歡讀的理由。這就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如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讀,并分組讀,一層一層,仿佛大潮就在身邊,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也讀的很好,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

          3、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學生通過感受到了大潮的氣勢,老師就問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寫得那樣嗎?想不想親眼看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放錄像,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氣勢的雄偉和壯觀。最后在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給錄像配解說詞,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復習部分生字,學習3、4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不同景象。

          2、過程與方法:

          在讀、想、演、練的中掌握文中詞語的運用。在讀讀議議中感受大潮到來時的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內心為我國有這樣壯觀的自然奇觀而感到驕傲、自豪。從小樹立熱愛祖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觀潮》這一課,了解到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 !盼啊!直到午后一點左右。聽,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響聲,同學們,那是什么聲音呵?

          生:潮來了!

          2、師:對,大潮就要來了,你們想看看嗎?說去就去,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觀后說說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讀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生自由讀三、四自然段,并記下問題。)

          3、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二、解決問題,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潮來時這一部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大潮聲音的詞句,用“直線”畫出描寫大潮樣子的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勾畫。)

          2、生:我畫的描寫潮來時聲音的句子是──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描寫大潮樣子的句子是──從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師:你聽到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悶雷滾動,看到它的樣子──一條白線。

          (教師點擊課件出示潮來時的圖片:悶雷滾動、白線。)

          3、師: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子,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作者觀察得多么仔細啊!讓我們帶著觀潮人的情緒再來讀好這個句子。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真會觀潮,不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子,更難得的是你們還體會到了觀潮人的情緒,真是不簡單。

          師:大潮在遠處時其聲如悶雷滾動,其形似一條白線,難道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潮僅僅是這樣的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一個句子,想一想這條白線是怎樣變化的 ?

          (提示學生重點理解“橫貫”一詞。與同桌討論剛才同學提到的“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慢慢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讀,并與同桌討論。)

          (指導學生個別賽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4、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去感受了大潮洶涌而來的氣勢,現在老師請大家看一組壯觀的圖片。

          (師點擊課件,出示畫面,學生看著,不由自主地驚訝、贊嘆。)

          5、師:誰能談談你剛才的感受?

          (師點擊課件出示: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師:大家看了畫面后,請你用一句話說一說此時的感受。

          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一天下奇觀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們聽呢?大家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生自述。)

          (請學生分別依據課文和畫面,加上自己的想像進行了復述。)

          三、知識拓展,深化教育

          1、師:請大家當小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

          2、師:當主持人可不容易,你們知道解說詞在哪兒嗎?對了,就在書上的三、四自然段,咱們就來個《話說錢塘大潮》的第二集《潮來時》。

          (兩名學生邊點擊課件“錢塘江大潮圖片”邊配解說詞。)

          3、小結:作者圍繞著大潮聲音、形狀的變化,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具體地描寫出來,我們讀后,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我們就是要學習作者這種細致的觀察方法,平時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想、去體驗,這樣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

          觀潮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按照觀潮的順序記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學習作者有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圖片或錄像。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體會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教師從潮水的樣子和聲音等方面介紹。)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就一起去觀賞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板書《觀潮》

          二、觀潮激思

          1、播放錢塘江大潮的錄像

          2、看過錄像,你想說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的語言)

          三、自讀自悟

          1、看過錄像,大家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美。這么美的景觀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恰當表達呢?下面請大家讀課文,評評作者的語言如何?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2、指導朗讀,學生對作者的語言進行評價。

          3、學生再讀課文,自讀自悟,看看讀懂了什么。

          4、通讀全文,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抓觀字,直奔中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的氣勢,這節課我們具體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處。

          1、生默讀課文,用筆勾畫出文中帶"觀"字的詞語,并讀讀相應的句子,想想"觀"字的意思。

          2、《觀潮》的觀:看。

          天下奇觀的觀:景色。

          3、能否用兩個觀的不同意思合起來說課題?(觀天下奇觀)

          二、分組研究

          作者在觀天下奇觀寫下了可聞《觀潮》,思考課文時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并將課文分成三部分。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1.給下面畫線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觀潮(cháocáo)坦克(tǎntǎng)

          籠罩(zàozhào)顫動(zhànchàn)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若()若現漫天()地風平浪()

          人聲()沸水()相接

          3.根據課文填空

          《觀潮》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寫出了觀潮的經過,課文重點寫了_______,是按________的順序寫出淚來之時的_______和_______。

          觀潮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說話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

          教學準備: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出新課:

          1、導入:我們的家鄉在下沙,作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個來下沙參觀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紹下沙,你會怎么來介紹,我們都知道有下沙開發區,那么還有嗎?(錢塘江大潮)

          你們看到過錢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沒有)

          2)播放錄象。(創設情境,想象我們已經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們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遲遲不肯來,同學么著急么?)

          3、過渡:看完之后,請你來談談感受?(真壯觀;真雄偉;真有氣勢;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學習“潮來之時”部分:

          1、我們小作者把這么雄偉壯觀的景象用他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下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2,3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聽。

          2、學生自由朗讀。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課件演示“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什么變化。(課件演示,鼎沸→人聲鼎沸)過了一會兒…一條白線…沸騰起來。(借助圖片理解“一條白線”。)那條白線……橫貫江面。(課件演示理解“橫貫江面”。指導朗讀)再近些……白色城墻。(通過對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讀。)浪潮越來越近……飛奔而來。(課件演示,比較句子ABC。老師A句,小組讀B句,全班讀C句。自由讀、師范讀、個別賽讀、齊讀)那聲音……顫動起來。(課件演示,比較詞語,潮遠,聲大而悶,潮近,聲巨而烈。指導朗讀)小組賽讀。(小組選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開展比賽)

          3、理清寫作順序,是怎樣把這些語句連起來。(邊演示邊練習說話)

          4、根據提示,創設情景,練習說話。(課件出示(圖片):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

          5、小結: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認識的錢塘江,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聲音氣勢)

          三觀看錄像,激發情感

          1、觀看錄象,,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動手寫幾句想對錢塘江大潮說的話)

          2、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現在錢塘江大潮還沒有被科學家利用,等你們長大后可以去研究)

          3、課外延伸:介紹書籍,網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觀潮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2、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3、能運用“邊讀邊想畫面”的閱讀方法學習本課,使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5、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教學難點: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2.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3.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自學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我們浙江省的旅游景點非常多,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像美麗如畫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蘊深厚的紹興,優美自然風光的千島湖,佛教勝地普陀山……真是舉不勝舉。我國宋代有大詩人蘇軾游覽了浙江的一處勝景后,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你們知道他講的“潮”是哪兒的潮?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海寧的鹽官鎮去領略一下這名揚中外的錢塘江潮。

          (板書:觀潮)(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課文時自學課文。要求:

          (1)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自學新詞,想想意思;讀通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邊讀邊想: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自學結果:

          (1) 檢查字詞――――出示投影,指名讀

          重點掌握:字音:堤、顫、漲、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暢談感受,理解“觀”:

          A、讀完課文,談談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由學生自由說)

          B、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景象嗎?(天下奇觀)

          C、“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觀”的意思呢?“天下奇觀”的意思?

          3、再讀課文,理清順序,給課文分段

          (1)大家再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在寫這一天下奇觀時,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把課文分成三段。

          ( ),我們來到了海寧市鹽官鎮觀潮。

          ( ),潮來了。

          ( ),潮頭奔騰西去。

          (3)師小結:給這類課文分段,除了要注意這樣的事情是怎么發展的,分幾個階段,還可以在課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句。通過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可以較快地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1節,你讀懂了些什么?

          師歸納:潮來前江面平靜,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2、你是從哪里體會到“江面平靜”的?(橫臥、籠罩、屹立)

          3、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

          4、朗讀。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該部分課文。

          3.通過拓展資料的交流,學習,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每年的觀潮節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風采,你們有沒有見到過?別遺憾,我馬上就帶著大家去看看這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不過,老師不是讓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現在請你們輕輕地閉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腦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體驗這一“天下奇觀”。(師范讀第二段)

          二、品讀詞句,欣賞佳景

          1、生閉目聽老師范讀第2、3小節,聽文字,想畫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別說,趕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剛才哪些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驚嘆錢江潮真是“天下奇觀”,劃出有關的句子,點出最讓你驚嘆的詞語,好好體會。可以采用談體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讀的方法。

          3、交流匯報,重點研讀: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低沉的,“轟隆隆”)為什么會這樣?

          B、指導朗讀這句話。(低沉)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線”是什么?(遠)

          B、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點左右,這時終于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么樣呢?(情不自禁地喊起來。)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就是――“沸騰”。

          D、有一點老師不明白了,怎么說人群“又”沸騰了呢?(結合理解上文“人聲鼎沸”)

          E、指導朗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 重點理解“橫貫”一詞。(速度快、面積大)“橫貫”與“橫臥”能否調換?

          B、“橫貫江面”多么壯觀!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那個情境,再讀一讀。

          C、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逐漸”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讀出潮水變長,變粗,形成白色城墻的氣勢。(速度快,氣勢大)

          (4)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了。

          A、 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一種壯觀的場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大潮是怎樣的一種氣勢!

          C、 潮來洶涌,當你們面對著萬馬奔騰似的潮水,你想對它些什么呢?

          D、這么雄壯的氣勢,不得不讓人驚嘆它確實是“天下奇觀”,那就讀出這份激動吧!

          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

          4、理清順序,試背

          (1)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師生齊讀這段話

          (3)現在,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三、結合名句,再次解讀

          1、關于錢江潮,許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們有知道的嗎?說給大家聽聽。

          2、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句,看看他們筆下的錢江潮跟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有哪些相似之處。每個同學選擇2――3句來談談理解。

          3、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4、師讀第三段,結束課文的教學

          四、實踐運用,活用文本

          請你當當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主題是――《錢塘潮來》?

          五、拓展閱讀,引向課外

          閱讀拓展資料《話說錢江潮》,探究錢潮的成因及歷史等,作簡單交流

          觀潮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5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這“天下奇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4、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潮來之時”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特別細致。“浪潮越來越近……顫動起來”,是全文的重點句,充分表現了大潮非凡的氣勢。

          2、啟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動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學的難點,同時要注重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講講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哪些內容?

          二、講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讀兩遍后告訴老師大潮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師適時發問: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偉、美麗、壯觀呢?

          引導學生說,同時指導朗讀。

          3、師小結:這些語句都從聲音方面寫出了潮的壯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讀出潮的壯觀來。

          4、師啟發:課文除了從聲音方面寫潮的壯觀,還從哪些方面寫?怎么寫?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說一說,讀一讀,可以小組討論。(生自學)

          5、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6、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從顏色、形狀兩方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這樣寫使我們很真實、具體、生動地認識了大潮的壯觀。

          7、怎樣讀好這些句子呢?請同學們試著讀讀,特別要讀好你喜歡的句子。(學生試讀后指名讀,并交流。)

          三、講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寫潮壯觀的詞語,要求標上“”。

          2、交流并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丈來高。

          3、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寫作方法指導,習慣培養。

          1、學完課文,你覺得文章寫得怎樣?

          2、知道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樣好嗎?

          3、師小結:是呀,正是因為作者細致地觀察了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到來之時、到來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樣子,又留心了江潮發出的聲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群情緒的變化,因此,讀了這篇課文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有如置身與觀潮人群中間一樣。

          五、總結。

          1、錢塘江大潮真是雄偉壯觀,難怪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說“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相機板書“天下奇觀”)

          2、觀看錄象,領略大潮雄偉壯觀的氣勢。

          六、練習。(略)

          板書設計:

          13

          觀潮

          聲音

          潮來之時

          顏色

          形狀

          天下奇觀

          漫天卷地

          潮來之后

          風號浪吼

          兩丈來高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觀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設計09-19

        《觀潮》教學設計07-18

        《觀潮》的教學設計02-28

        《觀潮》 教學設計10-27

        觀潮教學設計11-10

        《觀潮》的教學設計06-13

        《觀潮》教學設計04-07

        《觀潮》教學設計10-10

        觀潮-教學設計11-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欧美婷婷开心五月综合视频 | 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免费视频综合在线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潮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0篇)

              觀潮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與想象。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欲:

              步驟:播放潮水音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詢問:你們聽到什么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錢塘江大潮又是怎樣的呢?

              形式:歌曲、音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字詞關: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朗讀練習: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內容關:

              (1)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了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潮來前

              (1)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寫了什么?

              (2)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么樣?怎么感受到的?

              結合圖片,理解關鍵詞”橫臥”

              聯系實際,體會“若隱若現”

              (3)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么景象?

              潮來時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1)白線是什么樣子的?結合圖片看一看。

              (2)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

              (3)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4)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齊讀)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1)解釋:一丈是3.3米,兩張多高是多少啊?

              (2)類比:相當于我們三、四層樓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層樓那么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4)學生自由練讀之后分組比賽讀,然后齊讀。

              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對比: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潮來后

              方式:仿照上一環節,小組合作討論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

              對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復平靜了嗎?怎么看出來的?

              (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義。體會形、聲之變化)

              (2)潮來后與潮來前的平靜一樣嗎?

              (3)質疑:人群又有什么變化?(缺少)

              (4)想象:這時候觀看的人會是什么樣?

              4、品讀課文,體會手法

              (1)為什么作者能寫得這么雄偉奇特呢?你發現了什么?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鞏固小結

              記者采訪,總結抒情: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演練,派代表發言,問:能描述下當時的場景嗎?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

              6、課上拓展

              (1)配樂練筆,描繪變化

              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段,或書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口語表達,揭示原因

              閱讀資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稱)做講解

              7、課下延伸

              (1)識字寫字:配圖制作成書簽,或貼圖完成游記表。

              (2)口語交際:說說假期游覽的風景名勝并寫下自己的感受,特別注意在游覽欣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

              觀潮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逐漸”“恢復”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描寫,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描寫潮來時的幾個句子。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或從電影、電影中可能看到過海潮,但是,你們看到過江潮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觀看江潮的課文《觀潮》。

              二、引導初讀課文。

              提出要求: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邊讀邊想象“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景象,嘗試給課文分段。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檢查交流。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哪部分是寫潮來前的景象?哪部分寫潮過后的景象?

              3、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為什么這樣分?

              四、講讀課文。

              (一)讀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問: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觀哪兒的潮?

              2、這一段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二)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人們是在什么地方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江潮還沒來,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讀第二段,思考:潮來前江面是什么樣子的?人們的心情怎么樣?并動手畫句子。

              3、指名讀句子。

              4、“人山人海”說明什么?“等著、盼著”說明人們心情怎樣?

              (三)講讀第三段。

              1、學生自學。

              2、交流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江潮聲音的?想象一下悶雷什么時候響起來?江潮到近前時,聲音是怎樣的?

              (2)指導朗讀。

              (3)師生評議,加深理解。

              (4)指名讀描寫江潮形狀的句子。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條白線”?理解詞語“橫貫”。“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么?兩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蕩蕩”說明什么?

              (5)指導朗讀。

              (四)講讀第四段。

              1、大潮來的時候是這樣的,潮過后是什么樣子的?齊讀最后一段,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了什么?

              2、交流討論。

              五、課堂小結:

              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二、補充介紹錢塘江大潮。

              三、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1、《觀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這種觀察方法體現了大潮本身發展變化的特點。

              2、大潮到來的時候有哪兩個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文主要抓住潮水發展變化的特點,是從聲音和形狀兩個方面體現的。

              四、鞏固生字新詞。

              五、課堂練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描寫潮來時聲音和形狀的句子抄寫下來。

              3、練習背誦第三段。

              六、布置作業:熟練地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觀潮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敘述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變化中的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演示法、講解法、比較法、自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同學們,我們祖國河山壯麗,風景如畫,有許多令我們自豪、令世人矚目的景觀,其中錢溏江大潮的景色就是罕見的。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十一課《觀潮》,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壯觀的景色描寫出來的。

              二、新課:

              1、指名讀第一段。"奇觀"是什么意思?這里指的是什么?"天下奇觀"為什么加引號?

              2、出示投影,指名讀第二段。

              3、教師小結。

              4、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①作者都寫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順序寫聲音和樣子的

              ②請同學們找出時間變化的詞語及由于時間變化、距離也在變化的詞語?

              ③再讀課文,用"--"畫出聲音的語句;用"~~~"畫出樣子的語句。

              ④讀聲音和樣子的句子,抓重點詞語來談體會。(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⑤"山崩地裂"這個詞是形容聲音巨大的,你還知道哪些詞?作者為什么用"山崩地裂"?

              ⑥比較{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哪個句子好?好在哪?

              ⑦指名朗讀。

              5、齊讀最后一段思考:共有幾句話?你是怎樣理解"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過了好久,江面恢復了平靜,此時的平靜與前的平靜有什么不同?

              三、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1、觀 潮

              潮來前 江面平靜

              天下奇觀 潮來時 聲音: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樣子:風平浪靜 白線 城墻 白色戰馬

              潮來后 恢復平靜

              觀潮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文章以精煉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健兒和觀潮人群,描寫的重點又在水軍和健兒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觀潮者之眾,都襯托了重點描寫的場面,寫得十分生動形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提高審美素養和文學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本文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麗,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過描寫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兒的不凡風采。學習它,可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教學重、難點】

              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提高審美素養和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借助工具書識記生字詞,反復朗讀課文,直至熟練背誦。愛好美術的同學可以通過繪畫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選擇與美文相配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讀。

              2、教師準備:小黑板或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導語:同學們,大自然奧妙無窮,她可以點悟人的靈性,激發人的活力。同學們想不想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啊?人與自然親近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臨其境,與之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方式叫旅游;另一種是通過閱讀名人大家的文章間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導游指點下把江山美景盡收眼底,這種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學們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說)神游過什么名勝?可否去過錢塘江看到錢江涌潮?(生答)沒去過的同學別遺憾,老師把這一奇觀下載了下來,想不想先睹為快啊?現在就讓我們與錢塘江大潮來一次親密接觸,感受一下號稱“壯觀天下無”錢江涌潮吧!下面請同學們眼觀耳聽心悟,之后請同學們談談你的感受。

              (放視頻)生看后談感受,師給以評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點撥]同學們,眼見了實際的大潮算是我們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讓我們走進南宋詞人周密的《觀潮》中去神游這一“天下之偉觀也”的錢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筆卷驚濤,墨瀉江潮的杰作。請同學們先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

              2、品讀課文,結合注釋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3、小組合作質疑問難

              4、師點撥,考查,出示投影上的內容

              [教師導學]

              1、從“既望”看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2、同義詞釋義聯讀。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濕()

              雖:雖席地不容閑也()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發文身()皆出酒食()

              3、解釋劃線的詞語。

              既而漸近()倏而黃煙四起()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1、生研讀課文,設計問題,質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附可能會探究的問題)

              A、《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學習]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

              B、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這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

              [探究學習]“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C、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探究學習]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D、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探究學習]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后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

              2、班上答疑,品詞析句,感悟語言美

              3、有感情的朗讀,把通過品讀、研讀感悟的東西,再通過朗讀讀出美感來。(教師要適當指導朗讀)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針對學生提的問題,老師提出學生沒有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交流

              [問題一]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明確]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問題二]據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于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這種斗志了?(同學爭論)

              [明確]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生爭先恐后的說,象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7號飛天等都能表明現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五、拓展延伸

              生從多方面,多角度談。可以是知識與能力,也可以是獲得了某些學習方法,或者是情感得到哪些升華等。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2、教師結束語: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語言簡練。描寫十分生動,既用了比喻、夸張等描寫手法,而且也用了簡潔的白描。

              七、布置作業

              可找學生布置。老師布置的起參考作用:

              1、熟讀課文,選擇喜歡的背誦。

              2、有能力的同學課后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八、板書設計

              觀潮

              周密

              眼觀耳聽心悟

              漲潮(狀)正

              水戰(威)側

              弄潮(技)結

              觀潮(盛)合

              觀潮教學設計 篇5

              【課時目標】

              1、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形象,體會大自然壯闊的美及無窮的威力。

              2、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思考的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根據課文表達的情境,用恰當的語音、聲調表達出來,學習表情朗讀課文。

              【教學教程】

              一、新課導入

              作者用筆生動地描寫了他第一次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的景觀寫得有聲有色。

              (板書:聲 色)

              觀潮人的情緒隨著大潮聲和色的變化越發高漲,讀了使人如臨其境。

              二、講讀第一段(潮來之前)

              1、課文一開頭就把作者觀潮后的感受寫得清清楚楚,齊讀第1自然段,找出寫作者感受的字詞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觀

              2、大潮的“奇”充分體現在下面的文章中,讓我們細細體會。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訴觀潮的時間和地點外,還交待了作者占據了觀潮極好的位置。輕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哪個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書:寬闊平靜)

              4、哪個詞寫出了寬闊的錢塘江平靜的?

              出示卡片:

              橫臥

              5、此時的江面因為在雨后,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著、朦朦朧朧,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好像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文中哪個詞是講這個意思的?

              (朗讀“若隱若現”。)

              6、此時,觀潮的人應怎樣?

              (朗讀:“人山人海”。)

              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看出?

              7、齊讀第二自然段,小結。

              三、講讀第二段(潮來之時)

              1、各自輕讀:

              看看潮是如何來的,“聲”、“色”如何變化的?

              分層。

              2、講解第一層:

              (板書:風平浪靜)

              聲音呢?

              (板書:悶雷滾動)

              這雷聲有什么特點?圈出表示特點的字,聽到悶雷一樣的轟鳴從遠處接連不斷地傳來,頓時人們怎樣?

              (板書:人聲鼎沸)

              什么叫人聲鼎沸?為什么會人聲鼎沸?

              3、講解第二層:

              ⑴ 過了一會兒,“聲”、“色”有什么變化?

              (板書: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⑵ 聲音為什么會越來越大?

              “一條白線”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圖)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什么地方?

              (地平線。)

              ⑶ 觀潮的人們呢?

              (板書:沸騰)

              (想象動作。)

              4、講解第三層:

              (出示小黑板。)

              ⑴ 說說“聲”、“色”的變化。

              (板書: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馬山崩地裂)

              ⑵ 拉長到什么程度:

              (理解“橫貫”。)

              “城墻”有什么特點?有多高?有我們教學樓的兩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壯觀。

              (指名讀。)

              比較“戰馬”與“馬”,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錢塘潮開闊、勢猛,要不然,怎么說它壯觀呢?

              此刻,那聲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話是寫這個詞的?哪個詞可以與“山崩地裂”相提并論?

              (教師給詞。)

              大潮發出的聲音如此驚心動魄,真是太雄偉了。

              (指名讀。)

              5、教師小結,齊讀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觀潮的人呢?為什么不寫?

              作者已是(給詞:目不暇接。),看潮都來不及,但觀眾的表情也一定會有變化。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睜大,用哪個詞形容?

              (板書: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緊張,大氣都不敢出,用哪個詞形容?

              (屏息凝視。)

              還可以用許多詞來說,容你去想象。

              7、齊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讀出大潮的“聲”、“色”,更要注意它們的變化。

              四、講讀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頭霎時就奔騰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詞寫“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讀“風號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時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來前一樣?

              3、寬闊的大江在短暫的時間里,江水竟然暴漲了兩丈來高,你想象一下,這時觀潮的人會是怎樣的了?只是作者沒寫而已。

              五、總結全文

              1、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2、沒讀書前你知道錢塘江大潮嗎?聽到過別的地方或國家有嗎?所以說綺麗的錢塘江,壯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觀”。

              3、齊聲朗讀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飽覽天下罕見的錢塘江大潮吧!

              觀潮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路】

              《觀潮》一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賀老師在本節課的設計上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

              1、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首先課件出示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人們在大堤上等潮來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

              2、讀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氣勢:

              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出精彩來,并跟同桌說說自己喜歡讀的理由。這就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如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讀,并分組讀,一層一層,仿佛大潮就在身邊,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也讀的很好,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

              3、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學生通過感受到了大潮的氣勢,老師就問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寫得那樣嗎?想不想親眼看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放錄像,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氣勢的雄偉和壯觀。最后在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給錄像配解說詞,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復習部分生字,學習3、4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不同景象。

              2、過程與方法:

              在讀、想、演、練的中掌握文中詞語的運用。在讀讀議議中感受大潮到來時的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內心為我國有這樣壯觀的自然奇觀而感到驕傲、自豪。從小樹立熱愛祖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觀潮》這一課,了解到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 !盼啊!直到午后一點左右。聽,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響聲,同學們,那是什么聲音呵?

              生:潮來了!

              2、師:對,大潮就要來了,你們想看看嗎?說去就去,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觀后說說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讀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生自由讀三、四自然段,并記下問題。)

              3、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二、解決問題,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潮來時這一部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大潮聲音的詞句,用“直線”畫出描寫大潮樣子的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勾畫。)

              2、生:我畫的描寫潮來時聲音的句子是──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描寫大潮樣子的句子是──從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師:你聽到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悶雷滾動,看到它的樣子──一條白線。

              (教師點擊課件出示潮來時的圖片:悶雷滾動、白線。)

              3、師: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子,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作者觀察得多么仔細啊!讓我們帶著觀潮人的情緒再來讀好這個句子。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真會觀潮,不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子,更難得的是你們還體會到了觀潮人的情緒,真是不簡單。

              師:大潮在遠處時其聲如悶雷滾動,其形似一條白線,難道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潮僅僅是這樣的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一個句子,想一想這條白線是怎樣變化的 ?

              (提示學生重點理解“橫貫”一詞。與同桌討論剛才同學提到的“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慢慢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讀,并與同桌討論。)

              (指導學生個別賽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4、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去感受了大潮洶涌而來的氣勢,現在老師請大家看一組壯觀的圖片。

              (師點擊課件,出示畫面,學生看著,不由自主地驚訝、贊嘆。)

              5、師:誰能談談你剛才的感受?

              (師點擊課件出示: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師:大家看了畫面后,請你用一句話說一說此時的感受。

              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一天下奇觀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們聽呢?大家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生自述。)

              (請學生分別依據課文和畫面,加上自己的想像進行了復述。)

              三、知識拓展,深化教育

              1、師:請大家當小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

              2、師:當主持人可不容易,你們知道解說詞在哪兒嗎?對了,就在書上的三、四自然段,咱們就來個《話說錢塘大潮》的第二集《潮來時》。

              (兩名學生邊點擊課件“錢塘江大潮圖片”邊配解說詞。)

              3、小結:作者圍繞著大潮聲音、形狀的變化,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具體地描寫出來,我們讀后,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我們就是要學習作者這種細致的觀察方法,平時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想、去體驗,這樣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

              觀潮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按照觀潮的順序記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學習作者有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圖片或錄像。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體會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教師從潮水的樣子和聲音等方面介紹。)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就一起去觀賞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板書《觀潮》

              二、觀潮激思

              1、播放錢塘江大潮的錄像

              2、看過錄像,你想說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的語言)

              三、自讀自悟

              1、看過錄像,大家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美。這么美的景觀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恰當表達呢?下面請大家讀課文,評評作者的語言如何?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2、指導朗讀,學生對作者的語言進行評價。

              3、學生再讀課文,自讀自悟,看看讀懂了什么。

              4、通讀全文,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抓觀字,直奔中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的氣勢,這節課我們具體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處。

              1、生默讀課文,用筆勾畫出文中帶"觀"字的詞語,并讀讀相應的句子,想想"觀"字的意思。

              2、《觀潮》的觀:看。

              天下奇觀的觀:景色。

              3、能否用兩個觀的不同意思合起來說課題?(觀天下奇觀)

              二、分組研究

              作者在觀天下奇觀寫下了可聞《觀潮》,思考課文時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并將課文分成三部分。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1.給下面畫線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觀潮(cháocáo)坦克(tǎntǎng)

              籠罩(zàozhào)顫動(zhànchàn)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若()若現漫天()地風平浪()

              人聲()沸水()相接

              3.根據課文填空

              《觀潮》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寫出了觀潮的經過,課文重點寫了_______,是按________的順序寫出淚來之時的_______和_______。

              觀潮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說話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

              教學準備: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出新課:

              1、導入:我們的家鄉在下沙,作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個來下沙參觀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紹下沙,你會怎么來介紹,我們都知道有下沙開發區,那么還有嗎?(錢塘江大潮)

              你們看到過錢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沒有)

              2)播放錄象。(創設情境,想象我們已經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們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遲遲不肯來,同學么著急么?)

              3、過渡:看完之后,請你來談談感受?(真壯觀;真雄偉;真有氣勢;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學習“潮來之時”部分:

              1、我們小作者把這么雄偉壯觀的景象用他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下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2,3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聽。

              2、學生自由朗讀。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課件演示“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什么變化。(課件演示,鼎沸→人聲鼎沸)過了一會兒…一條白線…沸騰起來。(借助圖片理解“一條白線”。)那條白線……橫貫江面。(課件演示理解“橫貫江面”。指導朗讀)再近些……白色城墻。(通過對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讀。)浪潮越來越近……飛奔而來。(課件演示,比較句子ABC。老師A句,小組讀B句,全班讀C句。自由讀、師范讀、個別賽讀、齊讀)那聲音……顫動起來。(課件演示,比較詞語,潮遠,聲大而悶,潮近,聲巨而烈。指導朗讀)小組賽讀。(小組選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開展比賽)

              3、理清寫作順序,是怎樣把這些語句連起來。(邊演示邊練習說話)

              4、根據提示,創設情景,練習說話。(課件出示(圖片):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

              5、小結: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認識的錢塘江,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聲音氣勢)

              三觀看錄像,激發情感

              1、觀看錄象,,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動手寫幾句想對錢塘江大潮說的話)

              2、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現在錢塘江大潮還沒有被科學家利用,等你們長大后可以去研究)

              3、課外延伸:介紹書籍,網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觀潮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2、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3、能運用“邊讀邊想畫面”的閱讀方法學習本課,使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5、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教學難點: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來寫文章,并能按此順序分段。

              2.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3.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自學讀懂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我們浙江省的旅游景點非常多,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像美麗如畫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蘊深厚的紹興,優美自然風光的千島湖,佛教勝地普陀山……真是舉不勝舉。我國宋代有大詩人蘇軾游覽了浙江的一處勝景后,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你們知道他講的“潮”是哪兒的潮?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海寧的鹽官鎮去領略一下這名揚中外的錢塘江潮。

              (板書:觀潮)(學生讀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讀課文時自學課文。要求:

              (1)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自學新詞,想想意思;讀通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邊讀邊想: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自學結果:

              (1) 檢查字詞――――出示投影,指名讀

              重點掌握:字音:堤、顫、漲、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暢談感受,理解“觀”:

              A、讀完課文,談談錢江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由學生自由說)

              B、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景象嗎?(天下奇觀)

              C、“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觀”的意思呢?“天下奇觀”的意思?

              3、再讀課文,理清順序,給課文分段

              (1)大家再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在寫這一天下奇觀時,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這幾個表示時間的詞把課文分成三段。

              ( ),我們來到了海寧市鹽官鎮觀潮。

              ( ),潮來了。

              ( ),潮頭奔騰西去。

              (3)師小結:給這類課文分段,除了要注意這樣的事情是怎么發展的,分幾個階段,還可以在課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時間或地點的詞句。通過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可以較快地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1節,你讀懂了些什么?

              師歸納:潮來前江面平靜,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2、你是從哪里體會到“江面平靜”的?(橫臥、籠罩、屹立)

              3、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

              4、朗讀。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該部分課文。

              3.通過拓展資料的交流,學習,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每年的觀潮節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風采,你們有沒有見到過?別遺憾,我馬上就帶著大家去看看這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不過,老師不是讓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現在請你們輕輕地閉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腦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體驗這一“天下奇觀”。(師范讀第二段)

              二、品讀詞句,欣賞佳景

              1、生閉目聽老師范讀第2、3小節,聽文字,想畫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別說,趕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剛才哪些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驚嘆錢江潮真是“天下奇觀”,劃出有關的句子,點出最讓你驚嘆的詞語,好好體會。可以采用談體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讀的方法。

              3、交流匯報,重點研讀: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低沉的,“轟隆隆”)為什么會這樣?

              B、指導朗讀這句話。(低沉)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線”是什么?(遠)

              B、那條白線就是大潮的潮頭。觀潮的人們從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點左右,這時終于看到了一條白線,如果你們是觀潮的人,你們會怎么樣呢?(情不自禁地喊起來。)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這樣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這樣的場面就是――“沸騰”。

              D、有一點老師不明白了,怎么說人群“又”沸騰了呢?(結合理解上文“人聲鼎沸”)

              E、指導朗讀。

              (3)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 重點理解“橫貫”一詞。(速度快、面積大)“橫貫”與“橫臥”能否調換?

              B、“橫貫江面”多么壯觀!讓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那個情境,再讀一讀。

              C、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逐漸”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讀出潮水變長,變粗,形成白色城墻的氣勢。(速度快,氣勢大)

              (4)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了。

              A、 理解“齊頭并進”、“浩浩蕩蕩”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是怎樣一種壯觀的場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大潮是怎樣的一種氣勢!

              C、 潮來洶涌,當你們面對著萬馬奔騰似的潮水,你想對它些什么呢?

              D、這么雄壯的氣勢,不得不讓人驚嘆它確實是“天下奇觀”,那就讀出這份激動吧!

              個人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

              4、理清順序,試背

              (1)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生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師生齊讀這段話

              (3)現在,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三、結合名句,再次解讀

              1、關于錢江潮,許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你們有知道的嗎?說給大家聽聽。

              2、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句,看看他們筆下的錢江潮跟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有哪些相似之處。每個同學選擇2――3句來談談理解。

              3、讓我們再一次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4、師讀第三段,結束課文的教學

              四、實踐運用,活用文本

              請你當當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主題是――《錢塘潮來》?

              五、拓展閱讀,引向課外

              閱讀拓展資料《話說錢江潮》,探究錢潮的成因及歷史等,作簡單交流

              觀潮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5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這“天下奇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4、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潮來之時”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特別細致。“浪潮越來越近……顫動起來”,是全文的重點句,充分表現了大潮非凡的氣勢。

              2、啟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動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學的難點,同時要注重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講講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哪些內容?

              二、講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讀兩遍后告訴老師大潮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師適時發問: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偉、美麗、壯觀呢?

              引導學生說,同時指導朗讀。

              3、師小結:這些語句都從聲音方面寫出了潮的壯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讀出潮的壯觀來。

              4、師啟發:課文除了從聲音方面寫潮的壯觀,還從哪些方面寫?怎么寫?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說一說,讀一讀,可以小組討論。(生自學)

              5、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6、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從顏色、形狀兩方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這樣寫使我們很真實、具體、生動地認識了大潮的壯觀。

              7、怎樣讀好這些句子呢?請同學們試著讀讀,特別要讀好你喜歡的句子。(學生試讀后指名讀,并交流。)

              三、講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寫潮壯觀的詞語,要求標上“”。

              2、交流并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丈來高。

              3、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寫作方法指導,習慣培養。

              1、學完課文,你覺得文章寫得怎樣?

              2、知道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樣好嗎?

              3、師小結:是呀,正是因為作者細致地觀察了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到來之時、到來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樣子,又留心了江潮發出的聲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群情緒的變化,因此,讀了這篇課文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有如置身與觀潮人群中間一樣。

              五、總結。

              1、錢塘江大潮真是雄偉壯觀,難怪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說“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相機板書“天下奇觀”)

              2、觀看錄象,領略大潮雄偉壯觀的氣勢。

              六、練習。(略)

              板書設計:

              13

              觀潮

              聲音

              潮來之時

              顏色

              形狀

              天下奇觀

              漫天卷地

              潮來之后

              風號浪吼

              兩丈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