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時間:2024-11-14 08:57:50 智聰 記錄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精選9篇)

          聽課是一種對課堂進行仔細觀察的活動,它對于了解和認識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聽課的主體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老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精選9篇)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1

          授課教師:

          科目:數(shù)學

          聽課時間:20xx年11月28日

          課時:一課時

          課題:認識分數(shù)

          聽課地點:第一小學

          班級:三年級

          課堂教學紀要:

          一、談話導入。

          去野餐,相機播放圖片

          師:圖中有什么?

          生:他們準備了什么?

          師:一個蛋糕每人分一份,兩瓶礦泉水每人分一瓶,怎樣分?師:四個蘋果用什么數(shù)字表示?生:4。

          二、新授。

          1、板書課題:認識分數(shù)。

          2、請學生拿出圓紙片,折出1/2(2份)

          板書:1/2 寫上(分數(shù)線、分母、分子)

          師:這個2表示什么?生:表示有兩個人。師:對嗎?同意嗎?生:不同意。

          生:把一個分成2份。

          3、強調(diào)平均分成。

          4、1又表示什么呢?生:兩瓶礦泉水每個人一瓶

          生:把蛋糕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

          5、齊讀1/2,讀作二分之一,師寫讀作二分之一。

          三、即時訓練: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

          出示習題

          請學生先說說每一幅圖表示的數(shù),強調(diào)先讀分母再讀分子。

          2、完成第二題:再次強調(diào)平均分(看圖說出哪個是1/4)

          四、互動:

          1、把圓片折出1/2,再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虛線。

          2、再折出1/4

          3、比較1/2和1/4,哪個大?

          4、師:怎樣折出1/8?生:對折對折再對折,請學生上前臺演示。

          5、板書:1/2﹥1/4﹥1/8。

          師:觀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是相同,是分子相同。

          五、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2

          課程名稱:三年級數(shù)學《乘法的初步認識》

          授課教師:

          聽課日期:

          聽課地點:

          一、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5分鐘)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游樂園的場景,畫面中有旋轉(zhuǎn)木馬、過山車、小火車等游樂項目。每個游樂項目都有若干人在玩。

          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個游樂園多熱鬧呀!你們能從圖中找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呢?”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每個游樂項目上的人數(shù),如旋轉(zhuǎn)木馬有3組,每組有2人;過山車有4排,每排有3人等。

          這種情境導入方式很生動,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

          2. 探究新知(25分鐘)

          認識相同加數(shù)相加(10分鐘)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在黑板上列出算式。以旋轉(zhuǎn)木馬為例,列出2 + 2 + 2 = 6(人),并強調(diào)這是3個2相加。同樣,過山車的人數(shù)算式為3 + 3 + 3 + 3 = 12(人),是4個3相加。

          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些算式的特點,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回答:“這些算式都是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苯處煂W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進一步總結(jié)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概念。

          教師通過這種引導式的教學,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總結(jié)能力。

          引出乘法(10分鐘)

          教師講解:“像這樣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情況,我們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表示,這就是乘法!币3個2相加為例,寫成乘法算式是2×3 = 6或3×2 = 6,讀作2乘3等于6或3乘2等于6,并介紹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2和3是因數(shù),6是積。

          讓學生試著將4個3相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寫出3×4 = 12或4×3 = 12。

          在講解乘法概念時,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了幾位同學的作業(yè),對正確的進行表揚,對出現(xiàn)的錯誤(如因數(shù)位置寫錯等)進行了及時糾正,并再次強調(diào)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接著,教師通過多媒體再次展示游樂園中其他游樂項目的人數(shù)情況,讓學生用乘法算式表示,進一步鞏固乘法的概念。

          3. 課堂練習(10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了幾道練習題,如5個4相加寫成乘法算式是( )×( )或( )×( ),7 + 7 + 7 + 7 + 7 =( )×( )等。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輔導個別學生。

          完成練習后,教師對黑板上的答案進行講解和點評,強調(diào)容易出錯的地方,如乘法算式中因數(shù)的順序等。

          4. 課堂小結(jié)(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積極回答,有的說學會了乘法,有的說知道了相同加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還有的說認識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和補充,再次強調(diào)乘法的概念和意義,以及乘法在計算相同加數(shù)相加時的簡便性。

          二、教學評價

          1. 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從游樂園的實際場景入手,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引導探究法,讓學生自主觀察、思考、總結(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

          練習法的運用也很得當,通過課堂練習及時鞏固了所學知識,并且在練習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個別指導,提高了練習的效果。

          2. 教師素養(yǎng)

          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語言簡潔明了,聲音洪亮,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在講解知識點時,語速適中,重點突出,能夠運用多種方式(如舉例、對比等)讓學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對課堂的把控能力較強,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在處理學生的回答和問題時,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教育機智,能夠及時肯定學生的正確回答,并對錯誤回答進行巧妙的引導和糾正。

          3. 學生表現(xiàn)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能夠認真觀察情境圖,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在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主思考發(fā)現(xiàn)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特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夠正確地將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在課堂練習中,學生們認真完成練習,積極到黑板上板演,對于出現(xiàn)的錯誤也能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并及時改正。整體來看,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對乘法的初步認識掌握得較好。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3

          課程名稱:三年級數(shù)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授課教師:

          聽課日期:

          聽課地點:

          一、教學過程

          1. 復習導入(5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提問學生:“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能說一說它們的邊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回答:“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苯處煂W生的回答進行了肯定和補充,再次強調(diào)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這種復習導入方式,為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做了很好的鋪墊,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2. 探究新知(25分鐘)

          理解周長的概念(10分鐘)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如樹葉、相框、手帕等,并在這些物體的邊緣用彩色線條標記出來。

          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些彩色線條圍繞的部分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這就是物體的邊緣,也就是物體的周長。

          接著,教師在黑板上用一根繩子沿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圍了一圈,告訴學生:“像這樣圍長方形和正方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們的周長。”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周長的概念,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用手指沿著邊摸一摸它們的周長,學生們積極參與,在操作過程中感受周長的含義。

          通過生活實例和直觀操作,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周長的概念,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15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中標出長和寬(長5厘米,寬3厘米),問學生:“怎樣計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

          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們經(jīng)過討論后,出現(xiàn)了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5 + 3 + 5 + 3 = 16(厘米),學生解釋是把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相加。

          方法二:5×2 + 3×2 = 16(厘米),學生說因為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可以用長乘2加上寬乘2。

          方法三:(5 + 3)×2 = 16(厘米),學生解釋是先求出一組長和寬的和,再乘2。

          教師對學生的三種方法都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并用多媒體動畫演示了三種計算方法的過程,讓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每種方法的原理。

          然后,教師在正方形中標出邊長(邊長4厘米),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學生很快得出4×4 = 16(厘米),教師追問:“為什么用邊長乘4呢?”學生回答:“因為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苯處熢俅螐娬{(diào)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嘗試,讓學生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課堂練習(10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了幾道練習題,如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0厘米,它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輔導個別學生。

          在檢查答案的過程中,有學生對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逆運用(求邊長)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教師再次強調(diào)了周長公式的變形,并引導學生理解解題思路。

          4. 課堂小結(jié)(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回答:“我們學習了周長的概念,還學會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苯處熯M一步追問:“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再次回顧和總結(jié)計算方法。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和補充,強調(diào)了周長概念的重要性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評價

          1. 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直觀演示法、討論法和練習法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實例和在黑板上的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利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課堂練習,及時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操作、討論和思考中學習,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 教師素養(yǎng)

          教師教態(tài)大方,親和力強,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在講解過程中,語言生動形象,能夠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如周長的概念,讓學生容易理解。

          對課堂的把控能力較好,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耐心細致,能夠針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3. 學生表現(xiàn)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能夠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小組討論中能夠與同學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在課堂練習中,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但也有部分學生在一些稍復雜的題目(如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逆運用)上出現(xiàn)了錯誤,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后能夠及時改正。總體來說,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知識掌握情況較好。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4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授課班級: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周長的概念,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3. 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教師通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如相框、花壇等,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邊緣,并提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邊緣的長度是多少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周長!

          概念講解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用手指沿著三角形的邊畫一圈,感受周長的概念。然后給出周長的定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讓學生在教室里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表面有周長,并指一指、說一說。

          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長方形,標上長和寬,讓學生猜測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學生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想法,如把四條邊的長度相加、長×2 +寬×2、(長 +寬)×2等。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用手中的長方形紙片(長 6 厘米,寬 4 厘米)通過測量、計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小組活動時,教師巡視指導,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小組匯報結(jié)果。有的小組是通過把四條邊相加(6+4 + 6 + 4 = 20 厘米),有的小組是長×2 +寬×2(6×2 + 4×2 = 20 厘米),還有的小組是(長 +寬)×2((6 + 4)×2 = 20 厘米)。教師對學生的方法都給予了肯定,并引導學生分析哪種方法更簡便,從而得出長方形周長=(長 +寬)×2的計算公式。

          教師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正方形周長 =邊長×4(如邊長為 5 厘米的正方形,周長為 5×4 = 20 厘米)。

          練習鞏固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了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練習題,有直接計算周長的,也有已知周長和長(或?qū)挕⑦呴L)求寬(或長、邊長)的題目。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指導。完成后,教師請幾位學生上臺板演,并對他們的.解題過程進行講解和評價。

          課堂小結(jié)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包括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談談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和體會。

          4. 教學評價

          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語言簡潔明了,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通過生活實例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自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讓學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練習設計有層次,從簡單到復雜,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5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授課班級: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并能正確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和余數(shù)的含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3. 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小棒的活動導入新課。教師在講臺上放了 6 根小棒,提問:“如果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學生很快回答可以分成 3 份。接著教師又放了 7 根小棒,問:“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還剩幾根?”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

          探究新知

          教師再次組織學生分小棒,這次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有 10 根小棒,要求每組同學分別按照每 2 根一份、每 3 根一份、每 4 根一份進行分一分,并記錄分的結(jié)果。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分的方法和記錄方式。

          小組匯報分小棒的情況。以每 3 根一份為例,學生匯報說:“10 根小棒,每 3 根一份,可以分成 3 份,還剩 1 根。”教師引導學生用除法算式表示這種分法:10÷3 = 3(份)……1(根),并向?qū)W生介紹其中余數(shù)“1”的含義,強調(diào)余數(shù)是平均分完后剩下的不能再分的部分。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分法下的除法算式,讓學生思考余數(shù)和除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教師進一步追問原因,引導學生理解如果余數(shù)等于或大于除數(shù),說明還可以繼續(xù)分。

          鞏固練習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了一些有余數(shù)除法的練習題,包括填空、計算、判斷余數(shù)與除數(shù)關(guān)系等類型的題目。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對于一些容易出錯的題目,如判斷“29÷4 = 6……5”是否正確,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guān)系進行分析。

          教師還設計了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guān)的有余數(shù)除法問題,如“有 23 個同學去劃船,每條船限坐 4 人,至少要租幾條船?”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堂小結(jié)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包括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余數(shù)的含義、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guān)系。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和遇到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和補充。

          4. 教學評價

          本節(jié)課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分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親身體驗有余數(shù)除法的產(chǎn)生過程,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通過讓學生對比不同分法下的除法算式,自主發(fā)現(xiàn)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設計多樣化,既有基礎(chǔ)知識的鞏固練習,又有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的應用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在練習過程中能夠及時反饋和指導,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6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授課地點:

          課程內(nèi)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一、教學過程

          1. 導入(3 分鐘)

          教師通過展示學校操場的圖片(長方形)和花壇的圖片(正方形),提問學生:“如果要給操場圍上柵欄,給花壇圍上籬笆,我們需要知道什么呢?”引導學生思考周長的概念。

          學生回答情況良好,部分學生提到了長度之類的答案,教師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 知識講解(12 分鐘)

          教師拿出一個長方形的卡片,邊指邊說:“同學們,長方形有四條邊,這兩條較長的邊我們叫做長,這兩條較短的邊我們叫做寬。那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它四條邊的長度總和!比缓笤诤诎迳袭嫵鲩L方形,標注長和寬,并列出算式:長 + 長 + 寬 + 寬。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有沒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有學生回答可以用(長 + 寬)×2,教師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解釋這種算法的原理,通過圖形的拆分和組合,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

          對于正方形,教師同樣拿出正方形卡片,指出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它的周長就是邊長×4。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正方形,標注邊長,列出算式,并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正方形,感受邊長與周長的關(guān)系。

          3. 課堂練習(15 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了幾道練習題,如一個長方形的長是 8 厘米,寬是 5 厘米,求它的周長;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 6 厘米,求它的周長等。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然后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

          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但也有個別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粗心的錯誤,如忘記括號、計算失誤等,教師及時指出并讓學生改正。

          4. 小組討論(10 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在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的應用呢?”讓學生分組討論,每組 4 - 5 人。

          學生們討論非常熱烈,有的小組提到了給畫框裝邊框,有的提到了給桌子圍桌布等。每個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分享他們討論的結(jié)果,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和補充,強調(diào)周長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5. 課堂小結(jié)(5 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怎么計算?”

          學生積極回答,教師再次強調(diào)長方形周長 =(長 + 寬)×2,正方形周長 = 邊長×4,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發(fā)現(xiàn)更多與周長相關(guān)的'問題。

          二、教學評價

          1. 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了直觀教學法,通過展示圖片、實物卡片和讓學生用小棒擺圖形等方式,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概念和計算方法,這種方法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運用了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長方形周長的簡便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 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安排合理,從周長的概念引入,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和應用,再到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層層遞進,符合知識的邏輯順序。教師在講解公式時,注重結(jié)合圖形,讓學生明白公式的來源,而不是死記硬背。

          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涵蓋了不同類型的題目,包括直接運用公式計算和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較好地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在課堂小結(jié)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系統(tǒng)地回顧所學內(nèi)容,加深學生的記憶。

          3. 教師素養(yǎng)

          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語言簡潔明了,聲音洪亮,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關(guān)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體現(xiàn)了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敬業(yè)精神。

          教師對課堂的把控能力較強,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合理,過渡自然,能夠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又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7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授課地點:

          課程內(nèi)容:

          一、教學過程

          1. 情境導入(5 分鐘)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分草莓的情境,在黑板上畫出 6 個草莓,問學生:“如果每 2 個草莓放一盤,可以放幾盤?”學生很快回答可以放 3 盤。教師接著問:“如果有 7 個草莓,每 2 個放一盤,會怎么樣呢?”

          學生開始思考,有的學生說可以放 3 盤,還剩 1 個。教師由此引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一概念,并在黑板上寫出算式:7÷2 = 3(盤)……1(個),向?qū)W生解釋余數(shù)的含義。

          2. 探究新知(15 分鐘)

          教師讓學生拿出小棒,分別擺一擺 8 根、9 根、10 根小棒,每 3 根一組,看看能分幾組,還剩幾根。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請幾位同學上臺展示他們的擺法,并說出相應的除法算式。

          如 8÷3 = 2(組)……2(根),9÷3 = 3(組),10÷3 = 3(組)……1(根)。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總結(jié)出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這一規(guī)律。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些分物品的動畫,不同數(shù)量的物品按不同的每份數(shù)分,讓學生再次觀察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guān)系,加深印象。

          3. 課堂練習(15 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填空題和判斷題,如“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一定( )除數(shù)”“17÷5 = 3……2,對不對?”等,讓學生獨立完成。

          同時,教師還給出了一些實際問題,如“有 20 個氣球,平均分給 6 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個?還剩幾個?”讓學生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問題。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完成填空題和判斷題,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些學生對余數(shù)的含義理解不夠深刻,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如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寫錯等,教師再次強調(diào)了余數(shù)的意義和單位的確定方法。

          4. 拓展延伸(10 分鐘)

          教師提出一個拓展問題:“如果一個數(shù)除以 6,余數(shù)可能是哪些數(shù)?最大是幾?最小是幾?”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回答,余數(shù)可能是 1、2、3、4、5,最大是 5,最小是 1。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總結(jié)和表揚,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除數(shù)是 8 呢?余數(shù)的.情況又會怎樣?”讓學生舉一反三,加深對余數(shù)和除數(shù)關(guān)系的理解。

          5. 課堂小結(jié)(5 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包括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概念、算式的寫法、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guān)系以及如何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強調(diào)了余數(shù)在除法運算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課后多做一些相關(guān)的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學評價

          1. 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動手操作和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和觀察中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一抽象概念,方法靈活多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總結(jié)規(guī)律,如讓學生通過擺小棒自己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 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充實,重點突出,圍繞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一核心內(nèi)容展開教學。從概念的引入、規(guī)律的探究到知識的應用和拓展,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對重點知識如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guān)系、有余數(shù)除法算式的意義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和強調(diào),同時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例讓學生掌握知識的應用。

          練習題的設計有層次,既有基礎(chǔ)的填空題和判斷題,鞏固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又有實際問題和拓展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還注重了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除法的相關(guān)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3. 教師素養(yǎng)

          教師教態(tài)大方,親和力強,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準確、簡潔,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較好,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和方法,保證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以鼓勵為主,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8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

          聽課日期:

          1. 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教師通過展示學校花壇的圖片(長方形和正方形),詢問學生如果要給花壇圍上柵欄,需要知道什么,從而引出周長的概念。學生們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

          教師接著讓學生用手指沿著課本封面的邊緣比劃一圈,感受周長的含義,并且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勾勒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輪廓,讓學生上臺指出它們的周長。

          新授環(huán)節(jié)

          對于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師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計算課本中一個長方形的周長(長 6 厘米,寬 4 厘米)。學生們有的用把四條邊相加的方法(6 + 4 + 6 + 4),有的想到了先算兩條長和兩條寬(6×2 + 4×2),還有的學生提出了(6 + 4)×2 的方法。教師對每種方法都給予了肯定,并引導學生理解(6 + 4)×2這種方法的簡便性和合理性,通過教具(可活動的長方形框架)演示,將長方形的兩條長和兩條寬轉(zhuǎn)化為兩個長與寬的和。

          在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時,教師同樣讓學生自主探索。由于有了長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chǔ),學生很快得出邊長×4 的計算方法。教師通過動畫演示正方形四條邊相等的特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理解。

          練習環(huán)節(jié)

          教師給出了不同類型的練習題,包括基礎(chǔ)的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題目(已知長和寬、邊長),如一個長方形操場長 80 米,寬 60 米,求操場的周長;還有一些變式練習,如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求寬(周長是 30 厘米,長是 10 厘米)。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最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實際應用的問題:給一幅邊長為 50 厘米的正方形畫裝邊框,邊框每厘米 3 元,一共需要多少錢?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課堂小結(jié)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以及推導過程,讓學生說說在計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收獲。

          2. 教學優(yōu)點

          導入環(huán)節(jié)貼近生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嘗試不同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方法多樣,通過教具演示、動畫展示等手段,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周長的概念和計算公式,突破了教學難點。

          練習題的設計有層次,從基礎(chǔ)到變式再到實際應用,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

          3. 教學建議

          在學生自主探索過程中,可以讓小組之間更多地交流討論,分享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增加一些讓學生自己設計長方形或正方形周長問題的活動,這樣能更好地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 9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

          聽課日期:

          1.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教師通過口算練習(如 20×3、300×2 等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題目),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然后出示情境圖:游樂園中的旋轉(zhuǎn)木馬,每匹木馬可以坐 3 人,有 20 匹木馬,問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20×3。

          新授環(huán)節(jié)

          對于 20×3 的計算,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嘗試計算。有的學生用加法計算(3 + 3 +…+ 3,共 20 個 3 相加),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比較繁瑣。然后有學生提出可以把 20 看作 2 個十,2 個十乘 3 就是 6 個十,也就是 60。教師對這種方法給予了高度評價,并通過小棒演示(每捆 10 根小棒,擺 2 捆,代表 20,再讓學生理解 20×3 就是 2 捆小棒乘 3,得到 6 捆小棒,即 60),幫助更多的學生理解算理。

          接著教師出示 12×3 的例題,讓學生嘗試用剛才的方法計算。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有學生將 12 拆分成 10 和 2,先算 10×3 = 30,再算 2×3 = 6,最后把 30 和 6 相加得到 36。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這種方法是把多位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與一位數(shù)相乘,再把積相加,并通過多媒體展示計算過程的分解圖,讓學生更清晰地看到計算步驟。

          練習環(huán)節(jié)

          教師布置了一系列的練習題,包括課本上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如 30×4、200×3、13×3 等,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強調(diào)書寫格式和計算的準確性。

          之后教師設計了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如 23×2 + 3、(10 + 5)×2,這些題目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課堂小結(jié)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強調(diào)了把多位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相乘再相加的思路,讓學生說說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和遇到的困難。

          2. 教學優(yōu)點

          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針對性強,通過簡單的口算練習為新知識的學習搭建了橋梁,使學生能夠順利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在新授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注重算理的講解,通過小棒演示和多媒體展示等方式,讓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直觀易懂。

          練習題的設計合理,既有基礎(chǔ)的鞏固練習,又有拓展提升的題目,能夠全面地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教師在課堂上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對學生的回答能夠給予恰當?shù)脑u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3. 教學建議

          在小組討論 12×3 的計算方法時,可以讓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質(zhì)疑,這樣可以使討論更加深入和有成效。

          在講解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時,可以多讓一些學生分享他們的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聽課記錄】相關(guān)文章:

        數(shù)學聽課記錄12-26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08-30

        【必備】數(shù)學聽課記錄10-14

        初中數(shù)學聽課記錄10-16

        (集合)數(shù)學聽課記錄10-30

        (實用)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09-05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精華]10-29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優(yōu)秀)10-29

        【熱門】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1-03

        (熱)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09-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