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選修課時代高中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教學論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已經(jīng)由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機構頒布了,而且將于2007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開。作為一個普通的高中語文教師,怎樣迎接這場語文教學的偉大變革呢?作者將自己對“選修課”的一些不成熟意見訴諸筆端,期方家斧正。
關鍵字:與時俱進的觀念 加強學養(yǎng)積淀 弄清選修課的性質(zhì)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中,提出“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方面獲得發(fā)展。”和以往的教學大綱不同的是,《課程標準》提出了選修課的問題。在本部分的第二個專題“選修課程”中,又指出“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這說明,高中語文選修課離我們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而且選修課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顧之川博士指出:必修課程10學分,選修課程可達14學分……選修課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設計選修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每個系列可設計若干模塊。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jù)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開設選修課。對于模塊的內(nèi)容組合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順序編排,各學?梢愿鶕(jù)實際情況變通實施。具體課程的名稱可由學校自定。――這表明,過去由國家統(tǒng)編一套教材,全國學生共學一套教材的時代將一去一復返了。而且選修課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對于希望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建議從五個系列的選修課中任意選修四個模塊,獲得8學分,加上必修課的10學會,共計可獲得18學分;對于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并希望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建議在此基礎上,再從這五個系列里任意選修3個系列,這樣一共獲得24個學分。”而語文學科的學分,則成為高等學校召生的依據(jù)。――根據(jù)先進地區(qū)的先進學校在選修課的嘗試設置方面所獲得的一些經(jīng)驗來看,語文教師在選修課程的設置上是不能置身于事外的。那么語文教師該在哪些方面做好準備以迎接選修課時代的到來呢?筆者有如下的一些淺見,供商榷。
一、語文教師應該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密切的`關注身邊所發(fā)生的事件(包括文學、影視、音樂、網(wǎng)絡及一切可能的信息來源),進一步的注意生活與語文的聯(lián)系,讓所開選修課富于時代的氣息。這既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前言部分明確指出,要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高中語文課程),也是語文教學本身的要求。很難想像,一個新時期的語文教師如果不接觸或不熟悉韓寒的《三重門》和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不了解網(wǎng)絡文學《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及《沙僧日記》;不接觸《大話西游》,他能走進學生的世界,給學生開設一門讓學生感興趣和喜歡的文學選修課。而且,我認為語文教師僅僅限于了解,還是很不夠的,因為,此類作品本身是精華與糟粕互見的東西,如果教師不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是不可能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評價的。
如韓寒《三重門》,這是一部既引得中學生如癡如醉的作品,也引得社會各界為之側(cè)目的作品。其精華部分自不待言,但是,就從在小說揭露的深刻性(錢鐘書先生所揭示的人的婚姻與職業(yè)、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性的盲目與混亂的深度,在中國現(xiàn)今的文人小說中,可能還處在無人能及的地步吧)和語言的凝煉上講,《三重門》和它所刻意模仿的《圍城》相較,確實是顯得稚嫩了些。如果教師對《三重門》沒有了解,那你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
再如網(wǎng)絡文學,盡管它和傳統(tǒng)文學有差別,但由于它具有文學的特質(zhì),所以也將之歸類于文學,而且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越來越普及,它的普及面也越來越大,尤其為中學生所喜歡。因此直面網(wǎng)絡文學,已經(jīng)成為廣大語文教師不能忽視的問題。
當然,和傳統(tǒng)文學相比,網(wǎng)絡文學有其局限性,這是由于它寫作的特點決定了的――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坐在電腦前邊打邊創(chuàng)作的,因此在結構和思想方面,肯定是不能和“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紅樓夢》等作品媲美的(至今的中國文學,也找不出作品能和《紅樓夢》媲美)。嚴格的講,網(wǎng)絡文學只能算是一種快餐文化。
但是作為快餐文化的網(wǎng)絡文學,它能對現(xiàn)實生活作出快速的反映,其脈膊和時代一起跳動,時代性強;它在網(wǎng)絡上創(chuàng)作、在網(wǎng)絡上流傳,能和讀者作親密接觸,擁有的大量的青少年讀者,而且不排除其它年齡段的讀者;它利用了較新的語言形式,讓聊天語言在作品里出現(xiàn)(比如《第一次親密接觸》),促進了文學語言的進一步豐富與發(fā)展;它直面了讀者,讓讀者與作者有了直接的溝通,甚至可以讓讀者的意愿參與作品的創(chuàng)作,讓讀者在讀書的同時能直接參與作品的創(chuàng)作等等優(yōu)點,都足以讓它具有強大的不容人所忽視生命力。
所以,盡管看慣了嚴肅文學作品的語文教師們面對亂七八糟的語言形式、稀奇古怪的故事情節(jié)可能會嗤之以鼻,但卻沒有理由不去關心它。因為,你的學生喜歡它,而且,作為文學的一種新的形式,你也沒有可能繞過它。
二、語文老師本身應該加強學養(yǎng)積淀,讓自己成為所開設課程方面的行家里手。這一方面是《課程標準》對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xù)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選修課本身對高素質(zhì)教師的一種要求。
僅以“小說與戲劇”的課程構建與開發(fā)來說,《課程標準》提出了這樣的要求“1.培養(yǎng)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戲劇作品的興趣……5.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戲劇進行比較研究或?qū)n}研究!边@就要求教師對古今中外小說、戲劇有較廣博的閱讀面,另外還需要具有關于小說、戲劇的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否則,一個素質(zhì)不高的教師是不能完成“小說與戲劇”課程的建設與開發(fā)的。
以我國優(yōu)秀小說《紅樓夢》為例――如果高中要開小說選修課的話,《紅樓夢》應該是一個不可以回避的話題――我想。而一個語文老師如果不具備“紅學”的基礎知識,他是不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研究的,那么,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紅學”的哪些基礎知識呢?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應該是必備的:
1.關于《紅樓夢》的歷史地位的知識,應該有以下幾個要點需要教師了解:A、其鈔本高昂的價值――當時在江浙一帶大概賣到三十兩銀子一本(本人實未曾考證過三十兩銀子在乾隆年代價值幾何,但想來應是中國小說的最高價格是比較貴的);B、有關“奈何燒殺我寶玉”的傳聞;C.毛澤東將《紅樓夢》與我國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相提并論及“中國有三部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誰不看完這三部小說,誰就不算是中國人”的言論;和他認為這《紅樓夢》要讀五遍才有發(fā)言權有觀點;D.在毛澤東的倡導下,以批俞平伯為中心的54年的紅學大討論……當然可以作知識儲備的決不止這些。
2.關于《紅樓夢》的版本問題。《紅樓夢》的成書本身就迷團密布,前80回和后40回出現(xiàn)的銜接問題迄今仍在探討。所以,任何一個人如果僅憑一本120回本的程高本,或僅就此本的知識,是不能完成“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戲劇進行比較研究或?qū)n}研究!钡倪x修課任務的。所以,在版本學方面,教師就有必要對脂本系統(tǒng)、程高本系統(tǒng)的各個版本有一點常識。這樣,參照各種版本的觀點,是可以指導學生對《紅樓夢》有一點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