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八兒赤的論文
八兒赤,或稱八兒思赤,常作為一項職官名稱出現(xiàn)于各類元代史料之中,但學界迄今未對之進行過專題研究,其來歷和職能也尚未弄清。筆者想結合非漢文史料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八兒赤的詞源及其含義
八兒赤一詞,《元史》中僅一見,《元史·食貨志》“歲賜”條目下記載:“八兒赤、不魯古赤:江南戶鈔,至元二十一年(1284),撥衡州路酃縣六百戶,計鈔二十四錠!边@條史料表明八兒赤是一種職官。元代以“赤”結尾的職官多半是怯薛執(zhí)事,這些怯薛執(zhí)事的名稱一般是由蒙古語名詞加上表示職業(yè)的構詞后綴“赤”(cˇi)構成,典型的有必闍赤、寶兒赤、云都赤等。若假定八兒赤同樣來自蒙古語的話,按照元代的蒙漢對音規(guī)則,可將其讀音粗擬為barcˇi,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蒙古語中的bars(虎),而元人在漢譯含有bars的名詞時常將“s”省略,例如著名的barsk塴(即今之巴里坤)便被譯作“八立渾”,此外,蒙哥合罕的女婿、外剌部駙馬八立托,根據(jù)《釋迦院碑》蒙文部分可知他的本名是barst塯e,因此,可以肯定八兒赤與八兒思赤是同一回事,其詞根是bars。方齡貴先生便持這種看法,他認為:“蒙古語bars虎也。八兒赤,飼養(yǎng)虎之人也!
然而在中國發(fā)現(xiàn)的元代八思巴字及畏兀—回鶻體蒙文文獻中,我們找不到相應的例子來證實這種看法,也無從確定這個詞的蒙文寫法。幸運的是13~14世紀的蒙古人所統(tǒng)治的地域橫跨歐亞,使我們得以在伊朗的一件伊利汗國文書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詞的本來面目。該文書為伊利汗不賽因(AbūSa'īd)于猴兒年(1320,回歷720)發(fā)布的一道畏兀體蒙文令旨,原件現(xiàn)已殘破不堪,分裂成8個殘片保存在德黑蘭博物館,美國蒙古學家柯立夫對其進行了整理和釋讀。
在柯立夫排序第七的殘片中出現(xiàn)了barsucˇin一詞,該詞位于殘片第五行,緊隨cˇerigüd(軍人每)、ilcˇin(使臣每)之后,與宨baγucˇin(昔寶赤每)并列,表明它是一種職位,在去掉構詞后綴cˇin(cˇi的復數(shù)形式)之后,其詞干部分為barsu。而在蒙古語中,以輔音結尾的詞干在綴接以輔音開頭的構詞后綴或其他詞匯組成新詞時,兩者間常習慣墊連一個元音u/ü。以人們熟知的站赤為例,在伊利汗阿八哈兔兒年(1267或1279)頒發(fā)的蒙文乘驛文書中寫作“Jˇamucˇi”,其復數(shù)形式在《元朝秘史》中的漢字音寫為“札木臣”(Jˇamucˇin),⑤詞干Jˇam與構詞后綴之間就出現(xiàn)了墊連元音u。又如16世紀初蒙古襖兒都司部首領賽那剌的本名,《蒙古源流》庫倫本寫作Barsubolod,而Barsu即bars之墊連了元音u的形式,上述兩個例子足以表明barsucˇin一詞是由詞根bars與構詞后綴cˇin之間添加了墊連元音所構成的。不過,有必要點明蒙古語里也允許barscˇi形式的存在,前述賽那剌的本名在《黃史》里即作Barsbolod,說明bars在綴接以輔音開頭的構詞后綴或其他詞匯時也可以不墊連元音。綜上,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八兒赤”即是蒙古語詞“barsucˇi”或“barscˇi”的對音。
如同蒙文同時通行于元朝和伊利汗國一樣,這個蒙古語詞也進入了波斯語。德國學者德福(G.Doerfer)業(yè)已指出,波斯文史籍中的(b}rs摠)是一個外來詞,他在列舉了該詞的若干波斯文異寫之后,援引了柯立夫對前件令旨的研究,顯然贊同波斯文的b}rs摠├醋雜諉曬龐锏腷arscˇi的看法。但以柯立夫和德福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對八兒赤之解釋卻與方齡貴先生并不相同,柯立夫將barsucˇin譯作“thosewhohuntwithcheetahs”(使用奇塔豹狩獵之人),而德福則把b}rs摠┦臀“Hof-Jagdgepardenwart”(宮廷獵豹飼養(yǎng)人),二者都視八兒赤為與獵豹有關之人。
這種看法在波斯文史料中擁有強有力的證據(jù),《史集》第三卷中明確記載八兒赤的職責是在各地捕獲獵豹,然后再將獵豹運送到伊利汗宮廷里來。而漢文史料《元典章》中有一條材料可以作為《史集》的佐證,其《走失鋪馬劄子》條云:
大德二年(1299)七月,湖廣行省準中書省咨;刑部呈;準通政院關:
布伯告:“騎著鋪馬往懿州教豹子去時分,到大寧路門家莊村子,日頭落了,兀剌赤塔察兒將駝馱馬撇下,背著宣匣內盛放五疋鋪馬圣旨一道不見了。取了招伏,分付高州官司監(jiān)著有。怎么生問的,官人每識者。”得此。施問間,又奉剌真平章鈞旨,傳奉圣旨:“那個失了的八兒赤每起鋪馬圣旨,若尋覓不見呵,兀剌赤塔察兒根底打九十七下者!
結合上下文來看,圣旨中提到的八兒赤應當就是布伯,他自稱“騎著鋪馬去懿州教豹子”,可見其日常使命之一就是訓練豹子。結合豹獵盛行于元代的背景來看,可以認定元朝怯薛中存在著一批負責飼養(yǎng)、調教獵豹的專業(yè)人員,這些人即是八兒赤,他們的職責與伊利汗國同行是一脈相承的。
應當承認,方齡貴先生的意見也非常有代表性,因為bars一詞在蒙古語中自古以來便訓“虎”,豹在元代蒙古語中另有他解,如果認定八兒赤的主要職責與獵豹有關,則未免有名實不符之嫌。對此,邵循正先生已經(jīng)作了解答,他指出“蒙古語的bars在突厥語中原訓豹,不訓虎”,邵先生的看法是言之有據(jù)的,在11世紀編成的《突厥語大詞典》中,喀喇汗王朝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便將bars訓為獵豹(阿拉伯語fahd),而突厥學家克勞森(G.Clauson)亦指出,bars在突厥語中指豹子(leopard),也可以指其他大型貓科動物。
元代蒙古人為何要選擇一個突厥語詞bars來給負責獵豹的職官命名呢?筆者認為原因應當從蒙古人引入豹獵的時代和地域背景中去尋找。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蒙古部只不過是草原上一個四分五裂的小部落,直到成吉思汗消滅諸部建立大蒙古國之后,蒙古貴族才擁有了供養(yǎng)獵豹的能力,然而蒙古高原并不出產可供豹獵的豹種,獵豹大量傳入蒙古始于成吉思汗西征,隨后豹獵才在蒙古帝國的權貴中盛行起來,而蒙古人在狩獵中使用的則是產自中亞、西亞地區(qū)的奇塔豹(cheetah)。
筆者注意到在《華夷譯語》(乙種本)中,與豹有關的條目共有四條。首先是訓“花豹”的sar,但此豹非彼豹,指的是俗稱“土豹”的'鵟鳥;其次是訓“豹”的宨lesün,這個詞實際上是指猞猁,也與真正的豹子無關;②剩下的兩條分別是訓“金錢豹”的altunyarmaγ-liγbars和訓“花豹”的alabars,不難看出二者乃是地道的突厥語詞匯,用于狩獵的獵豹雖不能與金錢豹混為一談,但它們同樣產自蒙古高原之外的西方,那里的突厥人對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bars”,而蒙古人正是從突厥人那里學來這個詞匯的。
13世紀對于蒙古人而言,既是版圖急劇擴張的年代,也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向西的道路打開之后,蒙古人認識了無數(shù)新鮮事物,他們不可能一一為之命名,于是采取拿來主義的態(tài)度,從文化背景類似又更早進入中亞及西亞的突厥人那里借用詞匯便成為了蒙古人再自然不過的選擇,bars不過是其中一例。
總而言之,元代的八兒赤與其說是飼虎人,毋寧說是豢豹人,其詞源更多地來自于突厥語而非蒙古語。
二、八兒赤的職責
蒙古帝國的宮廷中何時開始設有八兒赤,史書中并無明文記載,結合獵豹傳入蒙古的時間來推測的話,似在成吉思汗時代。接替成吉思汗的窩闊臺汗是位酷愛狩獵之人,他不僅使用獵豹來打獵,還親自“用牸按豹”,顯然對于觀賞性很強的豹獵頗為熱衷,而《元史》和《世界征服者史》中都提到過他的豢豹人,表明至遲在窩闊臺時期,汗庭中已設置了八兒赤。
大蒙古國分裂之后,八兒赤作為蒙古帝國的遺產被繼承下來。與元朝并立的三大汗國中,伊利汗國設有八兒赤前文中已提及,《史集》還把整頓昔寶赤和八兒赤的不法行為當做合贊汗的一項德政來夸耀。需要指出的是,在經(jīng)過大力整飭之后,伊利汗國每年上繳的獵豹數(shù)量仍達三百頭之巨,表明伊利汗所擁有八兒赤的人數(shù)要比元朝皇帝多得多。
察合臺汗國占據(jù)的質渾河以東之地也是獵豹的傳統(tǒng)產區(qū),蒙古人初起之際,該地區(qū)的居民便充當了將豹獵傳入草原的媒介。在現(xiàn)存史料中,最早設置八兒赤的察合臺汗是元代初年的八剌,據(jù)《史集》稱,他在奪取了合剌旭烈之子木八剌沙的汗位之后,曾羅織罪名將木八剌沙貶為自己的八兒赤長。此后,察合臺汗國的汗位轉入八剌后裔之手,獵豹也常出現(xiàn)于他們向元朝諸帝進貢的貢品名單之中。而在一幅描繪帖木兒宴請明朝使臣的宮廷宴會場景的細密畫中,同樣出現(xiàn)了一位牽著兩頭獵豹的侍從之身影,這無疑是察合臺汗國舊制之延續(xù)。至于術赤系的欽察汗國,也曾有過元廷進貢文豹的記錄,欽察汗國很可能亦設有八兒赤的職位。
漢地蒙古宗王擁有獵豹的現(xiàn)象也十分常見。致和元年(1328)八月,懷王圖帖睦爾(即元文宗)從江陵出發(fā)爭奪皇位,路經(jīng)河南時曾親手將“金鎧、御服、寶刀及海東白鶻、文豹”等物賜給擁兵勸進的河南行省左丞相伯顏。此時懷王尚未登基,匆忙北上時所攜帶的海青、文豹等物應是王府所有,天歷之變中的這支小插曲從側面反映出獵豹在當時已是宗王身份的標志之一。元初“四杰”之一赤老溫的裔孫健都班,其在永昌王府的職銜為“領王府怯憐口、奴都赤、八兒赤、昔保赤、哈赤、軍民諸色人匠”,表明這支蒙古宗王也在分地內豢養(yǎng)獵豹。另外,《經(jīng)世大典·鷹房捕獵》中提到“(皇慶)二年(1313)九月,奉圣旨:腹里地面今年田禾災傷,諸位下毋令昔寶赤、八兒赤前去!睋(jù)此來看,懷王及永昌王府并非特例,漢地諸王位下設有八兒赤乃是極普遍的現(xiàn)象。
元朝皇帝還常常頒賜獵豹給立有大功的臣下。國王木華黎的后人乃蠻臺,因有“安邊睦鄰之功”,獲賜“珠絡半臂并海青名鷹、西域文豹”,據(jù)稱“國制以此為極恩”,是以在元朝后期海青文豹之賞成為了皇帝籠絡權臣的工具。由于馴養(yǎng)獵豹非專業(yè)人員不可,所以獲賜重臣家中也應當擁有八兒赤。
關于八兒赤的職能,漢文史料語焉不詳,但飼養(yǎng)和訓練獵豹為其基本職責自不待言。蒙古統(tǒng)治者為馴養(yǎng)獵豹設有專門的機構,大蒙古國時期,馴豹的“御閑”設在蒙古本部,而當忽必烈確立兩都巡幸制之后,豢養(yǎng)獵豹的官署亦隨之南遷。至正元年(1341)九月從上都南返的文士周伯琦在途中曾賦詩稱:
行宮臨白海,金碧出微茫。飼豹仍分署,韝鷹亦有房。
詩中提到的“白海”就是著名的察罕腦兒,察罕腦兒行宮附近有許多為元朝皇室馴養(yǎng)獵鷹的昔寶赤聚居于此,他們在行宮附近建立一座名叫昔寶赤八剌哈孫的小城。八兒赤的執(zhí)役性質與昔寶赤相近,在元代公文中也常同時出現(xiàn),因此很可能被安排居住于同一片地域內,從周詩中將豹署與鷹房并稱來看,兩者位置應相當接近,即都位于察罕腦兒附近。當然,元代調教獵豹的場所并非只有上都附近的一處,前文中提到的八兒赤布伯稱自己是“往懿州教豹子去”,可見遼陽路懿州地區(qū)也應設有與馴豹相關的機構。
依照元代慣例,怯薛的生產部門每年須向大汗進貢若干產品,諸如哈剌赤上繳馬湩,舍里別赤上繳舍里別等等,昔寶赤所屬雖非生產部門,仍需依例上交鷹鶻若干。根據(jù)《史集》的記載,伊利汗國八兒赤的職責中包括前往各地為伊利汗捕捉野生獵豹,對元朝的八兒赤而言,由于大汗對獵豹需索甚殷,而東亞地區(qū)又不出產獵豹,所以他們還肩負有前往海外購豹的使命。在前往西亞、北非等地購豹使團中,他們與商人結伴同行,既負責購買時的鑒別工作,也承擔漫長歸途中照料豹子的任務。
有必要說明的是,購買和豢養(yǎng)獵豹的任務盡管十分辛勞,卻只能算作正式工作前的準備活動,八兒赤最重要的職責乃是追隨大汗和權貴參加圍獵,因此他們與元代兩都的皇家狩獵活動有著密切聯(lián)系。
中外史料中都有對上都豹獵活動的描述。馬可·波羅曾提到,忽必烈大汗在上都時“有時騎一馬,置一豹于鞍后。若見欲捕之獸,則遣豹往取之”,這是元初的情形。順帝朝宰相許有壬題詠上都土產黃羊時稱:
草美秋先腯,沙平夜不藏。解縧文豹健,臠炙宰夫忙。
此詩描繪了文豹捕獵的場景,畫面感極強,顯系許氏親眼目睹之再現(xiàn),足證上都的豹獵活動一直延續(xù)到元末。
元代冬季常在大都地面舉辦大規(guī)模圍獵活動,有八兒赤參與。據(jù)《通制條格》所引官文書稱:
皇慶元年(1312)十二月十四日,中書省奏:“八兒赤、養(yǎng)豹子的、養(yǎng)皂鷹的、兀里養(yǎng)罕等,‘依著世祖皇帝時分行來的例,將著家小圍場者。么道,圣旨、懿旨有來’。文書里照呵,世祖皇帝時分曾無將引家小圍場的,不見有將著家小曾圍場來。么道,他每言語里這般說有!弊嗪,“口說的言語怎生行?圍場呵,索甚要家小擾民有?休教將引家小行者”么道,圣旨了也。
從上奏時間來看,八兒赤等人將要參加是冬季圍獵,舉辦地則應當在腹里地區(qū),尤其是大都一帶,元代皇家狩獵中屢禁不止的擾民事件多發(fā)生于此。仁宗是元代皇帝中少有的能體恤漢地百姓的一位,故及時制止了游獵人戶朘削腹里百姓的企圖。不過,這伙人援引的世祖舊例恐怕確有其事,所以仁宗僅能夠做到禁止他們拖家?guī)Э,并不能廢除他們參加冬季圍獵的特權。
受限于文字史料的匱乏,我們對八兒赤在獵場上活動的細節(jié)知道得并不多。求助于圖像資料是跳出局限的一條可行之道,元人劉貫道的名畫《元世祖出獵圖》因其直觀地反映了忽必烈大汗秋狝的場景歷來受研究者的重視。筆者認為,《元世祖出獵圖》的題材來自劉貫道親眼目睹的元世祖從上都返回大都途中的秋獵活動,畫面所表現(xiàn)的場景全都建立在現(xiàn)實基礎之上,而繪者宮廷畫師的身份,使其能夠把握住汗室游獵制度中的若干關鍵點,并反映于畫卷之中。
引起筆者注意的是畫面左下方三人的身份。第一人闊臉長須,身著藍衣紅帽,跨坐于一匹白馬之上,右臂擎有一只通體雪白的海東青,為其身上最醒目的物件。白海東青在元代尤為珍貴,元成宗曾表示“是禽(白海青)惟朕及鷹師所鞲”,可見白海青一般為汗室獨有,并不賜予臣下,如是則此人昔寶赤的身份呼之欲出。稍下方的第二人身著綠衣,留有婆焦發(fā)型,背身坐于黃馬上,身后馱有幾只獵物,此人右臂亦立有獵禽一只,但體型較小,全身呈淡黃色,應為獵隼,可能是《元史》中提到的怯憐赤。位于全軸最下方的第三人青衣尖帽,體貌帶有明顯的異域特征,應是西亞或中亞人,其身后有一只獵豹安坐于馬背之上,獵豹的頸間系有一道繩索,緊握于前方的獵人手中,結合獵豹這一符號以及其與昔寶赤、怯憐赤出現(xiàn)于同一場景之中來看,此人毫無疑問是一位八兒赤。
不難看出,劉貫道為了在有限的畫面中盡量真實地反映大汗秋獵的場面,精心挑選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人物繪入畫卷之中,他筆下的每個人物都有其來歷,這幅畫因此可以視作是元代游獵制度具體而微的呈現(xiàn)。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八兒赤在獵場上的職責是帶著獵豹參加狩獵,以供王公貴臣觀賞。根據(jù)張廣達先生介紹,獵豹的使用方式有三種,分別是用于狩獵、捕獵和跟蹤獵,但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需要八兒赤親自將獵豹載于馬上,伺機解開繩索,由獵豹來完成致命一擊。
【關于八兒赤的論文】相關文章:
八兒喝臘八粥的情景600字(通用6篇)04-12
示兒改寫作文合集八篇04-04
鹿兒的禮物作文03-04
面紅耳赤是褒義詞嗎11-02
筍芽兒說課稿11-10
朽葉的野葛兒作文06-03
課文《筍芽兒》的教后記12-17
我身邊的音樂范兒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