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喚醒的勇氣雜文隨筆
傍晚很晴朗,夕陽的余暉靜靜灑在臨窗的床沿上。
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詢問我出書一事。
自己納悶,怎么好心人從天上來?主動為我出書?
之后,是熟悉的聲音:“還記得每年給你們下發(fā)的卡嗎?一年兩張,共三年!
“嗯嗯……”我答應著。
我明白,此刻,我只能答應著。
主管領導進去了,不知還會牽扯多少人。不知有多少人內心惴惴。
都是“素質手冊”惹的禍。
“中小學生素質發(fā)展手冊”是省廳組織我們編寫的,歷時三個月,有正式書號,學生自愿征訂。我是編寫組首席專家,從內容到排版都是自己設計……
一陣風吹過,太陽的影子倏忽不見了,幾片烏云好整以暇地蹲在窗口。
那是不分晝夜的三個月。研究1-6年級所有學科的課標,設計學生綜合素質檢測報告。一審二審三審,字斟句酌。十幾次研討會,整合40幾位專家意見,修訂成形。編輯手冊要用photoshop軟件,自己不會就自學,命令是英文,上手很慢,從網上買了破解版,設計好花邊紋飾和封面。電腦內存不夠,只好重新?lián)Q了一臺主機。開始制版印刷,自己打車跑出版社、印刷廠,用套色還是用麻肯紙,邊線封線是多少,可否騎馬釘,專業(yè)術語太多,隔行如隔山。
天色驀地暗了下來。
回憶這些干嘛?是的,后來領導換任,新領導盜了版,改頭換面下發(fā)全市,收上來的錢全都打到他自己的卡上。省里得知,收回了書號。
但愿,別再牽扯無辜的人。
心,有些酸酸的,還有些痛。
入群,一卒先生在分享《金陵斷章之一:石城懷古》:
我想還是去看看石頭城吧。既然帶了孩子來,就從頭開始吧。再則,我似乎也難以平抑自己懷古憑吊的莫名心緒,不然,心底里何以又一遍遍地叩擊起劉禹錫的詩句來?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一卒的文筆充滿了歷史感和悲憫情懷。行文構思充滿象征意蘊。蒼穹這樣評價。他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歷史的記憶,歷史是可以遺傳的。而遺傳的肯定不是大事件的感受,而是城墻里的一些東西,青瓦里的一些東西。因此,當我們看到這些遺跡的時候,會陷入沉思,因為靈魂深處的一些東西開始響起。
是啊,“當我們觸摸到內心深處歷史的遺跡時,我們自然會想到當下和未來。時過境遷,樂觀的人會憧憬,悲觀的人會有所不確定。”
“手冊”事件已是歷史,然而又是當下。
何時,烏云被星星鑲上銀邊,隔著窗簾,透了光進來?
我在想,評價多元化的內心世界,除了“手冊”,世上可有一種誠實的方法?
應該有,除了身臨其境,我想到了敘事。教育,或者說教育者,以自傳敘事的姿態(tài)身歷其境,是對歷史和當下的負責。
很簡單,比如我們觀察彼此的教學,可以對彼此有足夠的認識,這需要展開真誠的對話,既提高我們的專業(yè)實踐,也提高自我的認識。這是我們從彼此身上找到幫助自己教得更好的資源小徑,而且,是互通的心路。對話即是敘事。
但是很難。我們常常喜歡尋求技術支持,冠以學術研討,而心靈還是水泥灘涂。
心靈喚醒,一直是我們卓越班的研修重點。從南京的“文化自覺”到北京的“實際獲得感”,一路走來,仿佛一條通道漸漸打開,自己成為站在通道上的人。
上周卓越教師高研班現(xiàn)場研修活動,我鼓勵授課教師以敘事的`方式說課。她用“忐忑不安”一詞概述,然后具體講了自己是如何上“真實”課的。最后感慨:“以前對學生充滿了不信任,總想牽著走,總想不會的時候多講點,這次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錯了!边@些話作為全國名師很少有人敢在眾人面前表達。同臺授課的一位特級教師說:“我從來沒聽過這么動聽的說課。”
我們彼此坦誠的壁壘,除了競爭和展示欲望所帶來的恐懼感,還有技術標準。我們背上歷史的語文,自身四分五裂,不自覺“秀”課、爭“分”、要面子。
那位特級教師的課堂,學生的分享交流非常流暢。本來,她的理念很好,圍繞豐子愷的《鵝》,構建主題教育綜合實踐語文單元課程體系,拓展學習空間。但由于全年級組教師幫忙準備,于是所有關于鵝的知識學生背得滾瓜爛熟。課后有老師私下議論:這些背熟的知識有用嗎?席間用餐,我說了一句:準備得太假了。
能理解,教學是個人化專業(yè)水平的代言。作為特級,身上背負的東西太多。即便是普通教師,當我們走進教室,學生被我們關在門里,教育也被我們關在門外。我們習慣討論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少和人分享“我是誰”的體驗。像帕爾默形容的,我的教室就是我的城堡,其他封地的君王一概不受歡迎。我們不僅不稱其為孤立主義并努力克服之,反而美其名曰“學術自由”。
和“評價手冊”私售相較,教育可以輕而易舉成為打著的旗號或“獨奏文化”,或追求經濟利益,或追求高“分”的回報,致使我們置身在同事的眼光以外私欲膨脹。
之所以倡導教師敘事,原因在于喚醒教師走出壁壘,在了如指掌的同事的眼皮底下自我覺察,清晰看見自己的技巧和知識,連心性的高低都一目了然。
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呢?
一彎眉月隱現(xiàn)在沉沉的天幕上!盎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夢得的“舊月”又照人間,殘月光照見教育的綿長。
讀一讀《“支教島”刷爆朋友圈,李淑芳善舉感動萬千人》,養(yǎng)心。
在“愛心支教島”,一直跟進姜老師在進行敘事觀察和學習。今日他對“集體備課中的失效研討”做了行為分析:一是集體備課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為什么要集體備課?);二是發(fā)展機制不健全導致教師對事業(yè)的追求標準降低(集體備課能給我什么?);三是技術層面還缺乏必要的技術創(chuàng)新(怎么進行集體備課)。
這些,僅僅是這些,就夠了嗎?
想起北京教育學院呂教授指導《白鵝》教學,全程參與培訓后的感言:
清晨五點半啟動一天的生活,大巴一路順暢,到達唐王李世民命名的唐山開始一天的學習,看著作課老師的變化,孩子們的變化,心里美美噠……兩節(jié)課飽含兩位老師的疑問焦灼思考懷疑……所有的苦都經歷過之后,今天的呈現(xiàn)讓人很是滿意。
從理論到實踐這個過程如此艱難,不過,我們總算有進步有生長。四地卓越的老師們侃侃而談,每個人都是一門優(yōu)秀的課程。培訓要給老師發(fā)表的機會。他們帥帥的板書,軟軟的溫柔的動聽的聲音讓我好迷戀。
回到北京,已經夜里八點,燈火輝煌的帝都在微雨中陰冷潮濕。才知道這一天,我們竟是如此辛苦勞碌,睏得睜不開眼睛了……
夜幕籠罩著思緒,何時,明月照我還?
【自我喚醒的勇氣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雜文隨筆喚醒味蕾06-30
勇氣雜文隨筆07-03
自我催眠-雜文隨筆06-11
安靜下來的勇氣雜文隨筆12-25
在一起,需要勇氣雜文隨筆12-25
希望自己能給母親離婚的勇氣雜文隨筆07-04
自我吐槽雜文隨筆12-25
阿呆的自我與救贖雜文隨筆07-04
愚蠢的自我主義雜文隨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