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教育名著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名著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名著讀后感1
本學期,我拜讀了何炳章先生的《從教育原點出發(fā)》——“自育自學”理論與方法。
《從教育原點出發(fā)》——“自育自學”理論與方法。共收入何炳章先生38篇文章。這38篇文章大體分成四個部分:《揭示教育本質的理論》,《堅持從教育原點出發(fā)的實驗》,《點面磨劍近三十年》,《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從中有許多收獲,得到許多啟示。
在閱讀這本書得時候,我結合學校開展的信息技術條件下“引導自學型課堂”的教改課題,重點閱讀了關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部分。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边@個課題正詮釋著這句話。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他們自覺閱讀,提出問題,釋疑歸納的能力!鞍颜n堂變成基本上由學生自學的學堂”,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何炳章先生在關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部分里提到的做法:
1.提高全體教師認識。
2.改革課堂教學結構。
3.開展多種自學活動。
4.校內設立自學堂。
5.校外鼓勵超前自學。
給了我教學觀念的徹底轉變,我在實際教學中嘗試以下的做法:
1、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
使學生知道學習的目標,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調節(jié)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好方法。創(chuàng)設“自覺學”、“自己學”的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
2、創(chuàng)設激趣的`問題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tǒng)統(tǒng)都會落空!倍季S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shù)淖詫W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提高自學問題的有效性,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的激發(fā)。
3、創(chuàng)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為此,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內探究和課后幫教,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對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控、反思、調節(jié)、補救,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4、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xiàn)問題”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教育名著讀后感2
哲人康德曾說過這樣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續(xù)地對它們反復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贊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档虏粌H將“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與“頭上的星空”亦即無限的宇宙相提并論,甚至認為道德法則要高于自然法則。那么,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令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xiàn)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復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采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劉教授所說的:“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tǒng)、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薄皟(yōu)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于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guī)范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xiàn)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guī)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ソ逃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lián)。“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xiàn)。教育是培養(yǎng)生命的事業(yè),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fā)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作文
教育名著讀后感3
《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個人認為是值得一讀的書,這本書所涉及的資料與我們每位教師息息相關,是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有品位教師的一本書。文章中有太多的細節(jié),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藝術,需要我們去追逐,去領會,去反思,去品悟。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對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服飾、教師的規(guī)劃和教師的寬容,下頭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1、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
本書反復強調教師服飾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影響十分的重要,異常強調教師服飾的細節(jié),衣服破損、紐扣的.缺少、內衣外露、穿超短裙、無袖衫、低胸衣、薄緊身衣、戴大耳環(huán)、戒指等等,一些不貼合教師身份的服飾。容易對我們這些青春萌動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實的情景下造成誤導,不修邊幅,不貼合教師的形象要求,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眼中會大大折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極少數(shù)教師就很不注重這一點,穿衣隨隨便便,很不注重個人形象,望這些教師自覺改正。
2、教師的規(guī)劃—————自主思考并規(guī)劃教育人生
書中說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對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劃每一天沉溺于瑣碎繁雜的事務之中,不進行自我成長的規(guī)劃。這些對教師今后的發(fā)展極為不利。我們要擺正心態(tài),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師的規(guī)劃可分為自我專業(yè)生涯設計和學校教師專業(yè)成長促進計劃、近期計劃和遠期規(guī)劃等不一樣的類型。我自我在這方面沒有注意這點,沒有給自我制定人生規(guī)劃,從本學期起,我要制定一個規(guī)劃,完成自我的宏偉目標。讓自我的教學和生活充滿陽光和色彩。
3、教師的寬容———一種教師美德
寬容的教師,往往是自信的教師,寬容的教師,往往是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寬容證明這位教師寬宏很多,胸襟大度,證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計較;證明他有涵養(yǎng)、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證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優(yōu)秀品質,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當然教師的寬容與嚴格要求學生并不矛盾。寬容不是縱容,寬松不是放松?v容是對學生錯誤和缺點無原則的放縱,任其發(fā)展,不加約束。但嚴格要求學生也并不等于不容許學生犯錯誤。當然,寬容學生不等于不批評學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評在后,是在尊重學生基礎上的批評。一切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都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傷害,都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所以我們教師要做寬容的教師。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僅有把感動自我生命的體驗融入到自我的日常教學中,這樣才能不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殊榮。我深愛我的工作,我愿終身在這充滿期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無愧于“教師”這個神圣的名字。
教育名著讀后感4
讀《不跪著教書》后是作者對中小學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啟迪了我。該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 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沒有空洞的說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何謂“不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又該怎么教書?帶著期待與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一邊讀一邊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后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 “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fā)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跪著教書,教師怎么樣做呢?在書中給了我明示: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為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備精湛的教研能力。
當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學能力的教師難,時代在呼喚師德的同時也在呼喚著師能。嫻熟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這個教學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語言來向別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會。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步形成,這無疑要求我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地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個環(huán)節(jié),細雕每個問題,準確地傳承文明,科學地啟迪智慧,讓受教育者真摯地感悟人生。教師在課堂上的人文意識、專業(yè)技能,包括他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親和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念。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才是我們每位老師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識,學會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力求創(chuàng)新,會用現(xiàn)代化手段教學,身心健康,這是師能的呼喚,這更是“站直”的教師的追求所在。
“不跪著教書”,教師還應與時俱進,永具勇于開拓!
教育名著讀后感5
去年兒子拿回來一本書《愛的教育》,本意是和兒子一塊讀書,激發(fā)兒子的讀書積極性。看的時候本意是隨便翻翻,做個樣子,誰曾想一口氣看完了全書。
書中講了一個四年級的意大利小男孩的所見、所聞和所感,發(fā)生在他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全書共一百多篇,每章每節(jié),都把“愛”表現(xiàn)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愛,是什么,自古以來,每人都有新的意義。其實愛并不是虛無飄渺的東西,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在《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篇日記--"爸爸的護士",講述的是一個鄉(xiāng)下孩子進城探望生病的父親的故事。在醫(yī)院里,孩子日夜守護著醫(yī)生指定給他的爸爸。喂水、喂藥,病人每呻吟一聲,孩子的心就跟著緊縮一下……可在后來,故事并沒有按照我們慣常的想象往下發(fā)展,而是發(fā)生了一個另人難以預料的轉折:就在孩子為自己的"爸爸"擔心焦慮時,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現(xiàn)在他眼前,望著要帶自己離開的爸爸,孩子這樣說:"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邊,現(xiàn)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沒有勇氣離開他……"就是這句樸素的`話語,能讓任何一下健談的、自以為高尚的成年人啞口無言。愛就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就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就是橋梁,能溝通人們的心靈; 記得去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去爬華山,吃過晚飯,便和素不相識的人們在山谷中前行,暗淡的路燈伴隨著我們,對著山谷長嘯,盡情釋放出心中的壓抑和約束。唱著歌,互不相識的人們相互叫喊呼應著,你唱完前句,馬上就有人唱出后句,此時此刻沒有了隔閡和顧慮,只剩下在大自然懷抱中的無羈與灑脫。在征服一個個險峰時人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達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完美和諧。這時沒有了疲勞,沒有了隔閡,這就是愛。使人融入了風景,使人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
在我們中國古代,有許多人問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給的答案是“仁者愛人”。其實愛就在我們的心里,只要我們打開我們的心扉,愛就會無處不在。我們就會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有了愛,我們才可愛,世界才可愛。
《愛的教育》每個小故事所表達的愛,生動豐富,都是融入了生活的。讀這本書,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升華,讓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人少一點浮躁,多一點沉穩(wěn)和真實,給自己的孩子做個真正的榜樣,用愛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教育名著讀后感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fā)園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現(xiàn)談談自己對“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貼切幼兒的實際需要,適合幼兒實際發(fā)展的,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否定一切資源。
——生活化的教育環(huán)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環(huán)境更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幼兒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圍繞一次區(qū)域活動的開展情況,我進行了觀察和引導活動,把關注幼兒的結果轉移到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來,讓幼兒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方法,獲得經驗。在動手區(qū)“制作動物指偶”的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觀察和探索制作的方法,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繪畫。同時我注意觀察幼兒的各自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孩子對“困難”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xiàn)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復繼續(xù)著……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制作活動,我組織了談話活動“遇到困難了,怎么辦?”通過談話,讓幼兒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學習經驗。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名著讀后感7
在閱讀《愛的教育》時,雖然沒有流,但卻有種流淚的沖動,整個過程就伴隨著這種酸酸的感覺。但我知道,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使我默然,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fā)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tài)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無論殘疾、貧窮、富貴,亦或者是成績差的。他——恩里科都能與他們不分你我的'玩耍,那么開心,那么快樂。所以,他有這么多好朋友。或許我能找借口說:“他,一個4年紀的學生,當然能這樣,當他慢慢長大后,可就不一定咯!”真是一個可笑的借口,在我4年紀時,我能如此做嗎?或許,我又能找出個借口說:“你瞧啊,他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他的,而我的父母呢。”呵,這更令我無地自容了,父母何時教我這樣要分階級來交朋友了啊?”
奶奶的娘家在杭州偏遠的一個村子里,我基本上每年只去一次,從小到大也就沒去過幾次,在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些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是沒見識的人,跟他們一點共同語言也沒有,每次去,我也就只會對他們叫幾聲,記得那年春節(jié),我正閑著很無聊,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年齡的女孩走過來想和我一起玩,我心里其實是很想玩的,但一看那人,臉上被風刮的很干燥,身上的新衣服在一個早上的時間已經殘不忍睹,這時,她的形象在我心理早已大大打折了。理所當然,我拒絕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可不希望字成為這么臟西西的孩子。她似乎很失望地走了。望著她,我心理也挺難過的,但我還是覺得,當一個干干津津的人,總不當一個臟西西的人還好啊!但當我看完《愛的教育》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我想朋友是不分貧窮貴賤的,更不能因為他的外表而忽略他的內在,只有一個驅殼的人能有什么用呢,此刻,我突然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去交朋友,而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我總是在愛抱怨別人沒有真心對我……我想,我需要從新開始認識自己,我想成為一個像恩里科這樣的人,是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曾經有人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在我心中已有一個答案,然這卻不是那唯一的答案,就讓我們將這個答案永遠留在心中吧,讓我們永遠都記住這個“愛”。
教育名著讀后感8
“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皭邸 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yè)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xiàn)!皭蹖W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是教師工作的基石,一名教師做不到愛學生,那他是無法完成教學工作的,是無法立足于三尺講臺的。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能像陶先生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F(xiàn)將我讀后的感受匯報如下:
一、善于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滿愛的陽光,善于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里,只有這樣才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蔽覀儺斀處煹,在教育中遇到讓你費心的學生,遇到讓你頭疼的學生,遇到讓你咬牙切齒的學生,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就能讓我們少一份怒氣,多一份期待,少一份斥責,多一份寬容。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fā)芽。
二、勇于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后的學生。如陶先生那樣,愛他們吧,即便他的成績不理想,即便他的反應不敏捷,即便他的頑性過火......但是,他僅僅是個孩子,他僅僅是個學生,我們真的沒有理由不愛他們。
滴水,可以穿頑石;清泉,可以潤心田;愛心,可以撥心弦。
伸展在學生們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許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們老師可以把愛的雨露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鋪路石。
三、真誠收獲愛的回報
以真誠對待學生,必將收獲豐碩果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平日里教師要給予學生適度的關愛,照顧,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會很滿足,很滿足,他們也會特別感激你。
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讓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堅定自己心中“以愛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寫最為壯麗的詩篇,奏響一曲激昂的人生凱歌!
教育名著讀后感9
最近讀了《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jié)》,透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我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教育行為細節(jié)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資料。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fā)揮理想的效果,務必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jié),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jié)。一句平常但是的話,一個細小但是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師教學行為細節(jié)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xiàn)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細節(jié),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為為例,假如教師表現(xiàn)出得當?shù)难哉Z行為,那么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假如教師表現(xiàn)出失當?shù)难哉Z行為,那么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管理行為細節(jié)
在學校教育世界里,教師經常承擔著管理者的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余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我的行為細節(jié),努力從細節(jié)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我的管理行為細節(jié)。
四、教師學習行為細節(jié)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我的知識,提高自我的素養(yǎng),促進自我的專業(yè)發(fā)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我的行為細節(jié),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教師日常行為細節(jié)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jié),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信息。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jié),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教育名著讀后感10
當前,素質教育已越來越多的為社會、家長和學校所理解,逐漸構成共識,已成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列入議事日程的一項中心工作。
基礎教育階段,正是學生的知識技能、品的意識、行為習慣逐漸養(yǎng)成的時期,教師的正確引導極為重要。熱愛和關心學生是教師道德的核心資料,也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之所以要學習,讀教育名著是因為教育名著是經過歷時反復驗證的,得到世人公認的優(yōu)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具有以下特點:它穿越歷史的重重煙云而光輝不減,其核心部分積淀著深邃的思想精華,有著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思想境界,傳達了科學性較強的育人精神,蘊含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觀念,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具有啟發(fā)性,能使人從過去的經驗中領悟到教育法則和規(guī)律;具有暗示性和感染性,能使人感悟、煽起激情;具有相對完整的結構,有血有肉;具有可操作性,能使讀者有章可循,有?煞,有法可學;能照應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有利于全面理解教育問題。
學習教育名著,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研讀教育名著,從中獲得理論、思想、觀點,把成功的經驗上升戰(zhàn)具有普遍指導好處的理性認識。
讀了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我覺得李老師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語出驚人的話語: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習差知識教育不當?shù)慕Y果實在是太精辟了。
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的探求和細心的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杯具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忙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不同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理解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問題學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班上的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這樣的教育名著值得一讀。在閱讀中吸取那些“可操作的”點滴經驗,真正仔細閱讀教育理論專著,由經驗型教師成長為學者型、科研型、專家型教師,要由“教書匠”轉變?yōu)榻逃遥粩嗵岣咦约旱慕逃碚撍,務必研讀必須數(shù)量的教育名著,理解和掌握教育現(xiàn)象的歷史和全貌,獲得真正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體系。
教育名著讀后感11
今年暑假期間,我拜讀了《優(yōu)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后頓覺收益匪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fā)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chuàng)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jié)》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yōu)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于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yǎng)好的修養(yǎng)”。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致地協(xié)助每一位閱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仿佛也在經歷著一次重新理解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但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jié)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jié),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協(xié)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fā)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系!墩n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了如何使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guī)律,協(xié)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yōu)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理解,明智地使用于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絕大部分時候理應著眼于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群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協(xié)助營造適宜于特殊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專業(yè)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yǎng),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有助于充分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有助于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蘊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
教育名著讀后感12
陶行知,我只在學生時代的《教育學》一書中,知道他是杜威的學生。對于他的教育理論,我也只是模糊地記著:‘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等。雖然是名教師,但我自愧從來沒有認真鉆研過我國這位影響深遠的大教育家留給我們的寶貴教育理論。
上周末,讀了學校發(fā)的《新教育》上關于陶行知的教育小故事,說實話。我只是粗略地瀏覽下,就以感慨頗多。
報紙上多次提到”溫和地,語重心長地,耐心地“等字眼,這些詞語,讓我感受到陶行知先生首先是位溫文爾雅的先生,是位親切的老師,是位可以談知心話的叔叔。他的人格魅力讓你不由自主地想親近他,望著他那和藹可親的樣子,聆聽他那和風細雨的教誨。真的好羨慕陶先生當時的學生啊,他的學生即使犯錯,也不會擔心挨老師的”橫眉冷眼“,他的教育方式如春風細雨般,但會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記憶深刻。如《燒撲克牌》,《不要做井底之蛙》這些小故事,無一不體現(xiàn)出這種教育方式。
其次還深深體會到陶行知先生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愛,陶行知有四個字”愛滿天下“,他不僅愛孩子,還愛生物,”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從心出發(fā),愛上孩子,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足夠可愛,都是落入凡塵的精靈,憨厚天真。用愛為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眼中透出光亮,讓他們感受希望。沒有差孩子,只有缺少愛的精靈。這是陶先生為我們講述的”愛滿天下“的高尚教育情懷。我們的心應該放在眼里,放在手心里,讓可愛的學生可以摸得著、看得見。我們心與心的溝通,構建起美好的生活。
愛孩子,體現(xiàn)在欣賞孩子。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tài)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作正常的人一樣。不僅欣賞優(yōu)秀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人沒有不良品質,只有用錯了地方的性格。
陶行知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聲中有愛迪生!边@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有的學生看死了,把他們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會發(fā)展、變化,即使他不會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個有用的人材。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偉大,還體現(xiàn)在他的無私奉獻上,為了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在家庭生活異常貧困的`條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費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依然一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這樣的奉獻精神怎能不讓我們?yōu)橹袊@!如今,當我再次進入校園,看著教學樓上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勇于開辟的實踐精神;矢志不渝的奮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精神;追求科學的求真精神。醫(yī)者可治百病,師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業(yè)的不同,生命也會因此有不同的光彩。學陶師陶,乃師者所畢生學習的。陶先生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所學習。
教育名著讀后感1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fā)園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F(xiàn)談談自己對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貼切學生的實際需要,適合學生實際發(fā)展的,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否定一切資源。
生活化的教育環(huán)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環(huán)境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學生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圍繞一次區(qū)域活動的開展情況,我進行了觀察和引導活動,把關注學生的結果轉移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來,讓學生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方法,獲得經驗。在動手區(qū)制作動物指偶的活動中,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索制作的方法,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繪畫。同時我注意觀察學生的各自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學生對困難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xiàn)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復繼續(xù)著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學生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制作活動,我組織了談話活動遇到困難了,怎么辦?通過談話,讓學生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學習經驗。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xù)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名著讀后感14
教育的智慧來自于實踐,真正高水平的理論成果也都來自實踐。而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大師也只能是來自于實踐。無論古代,還是近代、當代,真正稱得上教育家的,沒有哪一個是缺少教育實踐的。日本人評價中國只有兩個半教育家,一個是孔子,一個是朱熹,那半個是陶行知。這當然是他們比較苛刻的說法,但也反映了陶行知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陶行知先生是當代著名教育家,是留洋回來的博士,但他真正在教育中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想認識,則來自于他的生活教育實踐。教師對教育的各種看法、各種主張,教師所接受的各種理論和學說,只有在與實踐的結合中,特別是在實踐的反思中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離開了與實踐的結合,最多只能說我們掌握了教育學知識,而不能說它已經轉化為我們的思想,上升成了一種智慧!毒拍炅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綜合性學習要求,并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的綜合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這種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yǎng),就必須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體現(xiàn)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即教育,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義是生活之變化。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的英語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英語習慣性差,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整體英語水平偏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英語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學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凝固了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
從英語自身的特點來看,英語首先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fā)校本課程,研究智慧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教育名著讀后感15
名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教師的,全書共100條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教育家給教師指路的,闡述著教書育人的真理,確實給我們教師在教學方面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給我們展現(xiàn)了教師教育人生態(tài)度的一種凝練,使我們明確怎樣去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書育人者。
通過學習《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使我們不知不覺的穿過時空隧道走進了1918年12月28日,去詳細了解作者的出生地,工作的地方,使人有一種急于認識這位大教育家的欲望。蘇霍姆林斯基從出生到上小學一直到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總是積極向上的,勤懇的,一生寫作了41部教育專著,1200篇童話,生前被評為烏克蘭功勛師,獲得2枚列寧勛章,多枚馬卡連科獎章。應該說,蘇確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的生命活力都投入到了前蘇聯(lián)的教育事業(yè)上,這一點是公認的,是我們現(xiàn)代教師應該學習的精神。當前,國際上的.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軍事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于教育去培養(yǎng),所以盡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xiàn)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于新舊體制常常發(fā)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各行各業(yè)的改革都步履艱難的背景下,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面對中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僅僅靠原有的教育教學與德育工作難于應付局面。為了改變學校教育的被動狀態(tài),社會、學校、家長都在呼喚心理學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陳學詩、沈漁村、李心天等一批專家、學者呼吁為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預防心理疾、輵獜V泛開展心理衛(wèi)生科普宣傳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小學增加心理衛(wèi)生課⑥,所以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得以正常發(fā)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導,不良心理與行為得到矯治,學生表現(xiàn)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學習上沒有心理負擔與壓力,愛學、會學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個性健全發(fā)展,能夠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
《給教師的建議》成書于十九世紀初期,雖然在時間上和我們相隔很遠,但其內容中閃現(xiàn)的教育理念是和我們在同一時代的,尤其是書中要求教師培養(yǎng)和諧的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強調學生應該善于自我表現(xiàn)的理念等等?傊瑫杏性S多建議是我們教師今天應該借鑒的。
【教育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經典名著摘抄04-11
名著《愛的教育》收獲01-22
教育名著愛的教育讀后感11-03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讀后感01-19
教育類名著摘抄04-11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04-26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08-06
名著《愛的教育》感悟范文01-22
教育名著的讀書筆記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