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回憶魯迅先生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發(fā)布時間:2016-8-1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四川德陽五中  肖冬  編寫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

        2.學習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感受魯迅先生的非凡氣質(zhì)。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民國作家蕭紅,被魯迅稱之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暫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萬字經(jīng)典作品,終成大器未曾有負魯迅的期許。他們之間有師生之誼也有傳承之道;魯迅的欣賞、獎掖與扶持,蕭紅的早慧、勤勉與感恩,構筑成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話。

        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蕭紅成了魯迅先生家的?停驗槿绱,作者才能在《回憶魯迅先生》中以女性的細心,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生活細節(jié),既表現(xiàn)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又表現(xiàn)出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zhì)。

        所有的人都承認,紀念魯迅先生最好的文章出自蕭紅之手,這是因為,她從平視的角度,用平實的文筆,毫不炫技地素描了魯迅。

        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過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來描寫魯迅先生的,我們從文中又會感到魯迅先生怎樣非凡的氣質(zhì)。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細節(jié)描寫,批注從這些細節(jié)描寫中感受到的魯迅先生的非凡氣質(zhì)。

        在閱讀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明朗(míng lǎng):①光線充足;明亮。②明白;清晰。③光明磊落;樂觀,開朗。

        輕捷(qīng jié):指動作輕快敏捷。

        做客(zuò kè):指去別人家拜訪,或者在別人家留宿。

        憂郁(yōuyù):憂傷郁結(jié),憂慮煩悶。

        心境(xīn jìng):心境又叫心情,佛教指清凈之心,心情,心緒。

        嶄然(zhǎn rán):形容山勢高峻突兀等。

        草率(cǎo shuài):形容粗糙簡略。

        深惡痛絕(shēn wù tòng jué):惡:厭惡;痛:副詞,程度深;絕:極。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工夫(gōng fū):指花費時間和精力后所獲得的某方面的造詣本領。

        展讀(zhǎn dú):指閱讀。

        解剖:(jiě pōu):在醫(yī)學或生物學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體或動植物體剖開。

        變幻無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形容事物任意變化;沒有一定的規(guī)則。

        躊躇(chóu chú):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致命(zhì mìng):① 傳達言辭、使命。② 猶捐軀。③使喪命;使毀滅。

        遭殃(zāoyāng):遭遇困難,遇到麻煩。

        師生一起梳理課文基本內(nèi)容:

        作者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哪些內(nèi)容?

        魯迅先生笑的特點

        走路的特點

        待人之道

        飲食

        與作者開玩笑

        深惡痛絕寫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

        魯迅先生對原稿與校稿不珍惜

        夜里去看電影坐車時的謙讓

        陪客人到深夜,必同客人一道吃些點心

        魯迅先生備有兩種紙煙,一種價錢貴的,待人;一種便宜的,自己抽。

        魯迅先生以翻一翻書的方式當作休息

        魯迅先生花長時間陪客人

        魯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來了才睡下。

        待子之道

        魯迅先生寄書的細致

        魯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

        第二步,精讀課文,理解細節(jié)描寫,感受非凡氣質(zhì)。

        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選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細節(jié)加以賞析,然后在課堂上交流,說明自己從魯迅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

        細節(jié):魯迅先生笑的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來。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真誠。

        細節(jié):一點鐘以后,送我(還有別的朋友)出來的是許先生,外邊下著的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燈光全然滅掉了,魯迅先生囑咐許先生一定讓坐小汽車回去,并且一定囑咐許先生付錢。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待人的熱誠與周到。

        細節(jié):但他還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吹揭估锖苌畹臅r光。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待青年的赤誠之心,雖然深惡痛絕寫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結(jié)合下文所寫的對自己原稿與校稿的不珍惜,更能感知其偉大。

        細節(jié):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有時許先生醒了,看著玻璃窗白薩薩的了,燈光也不顯得怎么亮了,魯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樣高大。

        魯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舊坐在那里。

        分析:感受到魯迅先生工作的投入。

        細節(jié):從福建菜館叫的菜,有一碗魚做的丸子。海嬰一吃就說不新鮮,許先生不信,別的人也都不信。因為那丸子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別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沒有改味的。

        許先生又給海嬰一個,海嬰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著。別人都不注意,魯迅先生把海嬰碟里的拿來嘗嘗,果然不是新鮮的。魯迅先生說:

        “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即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的意見也是十分尊重的。

        細節(jié):魯迅先生把書包好了,用細繩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準歪一點或扁一點,而后拿著剪刀,把捆書的那繩頭都剪得整整齊齊。

        分析: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嚴肅認真。

        第三步,選讀相關內(nèi)容,個性解讀,讀寫結(jié)合。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1.你對本文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理解?

        2.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收獲?

        二、讀寫結(jié)合。

        學法指導: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體現(xiàn)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你認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運用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借鑒作用?

        2.以《回憶……》為題,寫一篇回憶性的文字,注意通過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的不平凡之處。

        總結(jié)固趣

        本文抓住了魯迅先生作為普通人的一面來描寫,一改人們心目中“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形象,讓人覺得可親可敬。

        作者以女性的細心,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生活細節(jié),既表現(xiàn)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又表現(xiàn)出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zhì)。

        作者還注意通過對比手法表現(xiàn)魯迅先生平凡之處的不平凡。如對青年寫字草率深惡痛絕,但不怕花功夫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對青年的信很珍惜,對自己寫的原稿與校稿不珍惜等。

        作者也善于通過人物的評價表現(xiàn)魯迅先生的不平凡之處,如文中寫許先生說:“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們學不了的。哪怕一點點小事!边@樣的評價有畫龍點睛之妙。

        布置作業(yè):

        預習《孫權勸學》,要求能概述文章內(nèi)容,擬出不懂或有質(zhì)疑之處。

        趣味教學資料

        蕭紅簡介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jié)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chuàng)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返。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fā)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jié)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

        蕭紅早年經(jīng)歷

        少年蕭紅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6月1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蕭紅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現(xiàn)哈爾濱市呼蘭區(qū))城內(nèi)龍王廟路南的張家大院。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huán)。

        1916年(民國五年),外祖父將蕭紅學名改為張廼瑩。

        1919年(民國八年),生母姜玉蘭感染霍亂病故。父親張廷舉續(xù)娶梁亞蘭,即蕭紅繼母。

        1920年(民國九年),入呼蘭縣乙種農(nóng)業(yè)學校(俗稱龍王廟小學,現(xiàn)為蕭紅小學)女生班讀初小。

        1924年(民國十三年),入北關初高兩級小學校女生部讀高小。后轉(zhuǎn)入呼蘭縣第一女子初高兩級小學校。

        1927年(民國十六年),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qū)區(qū)立第一女子中學(現(xiàn)為哈爾濱市蕭紅中學)就讀。蕭紅喜歡文學和繪畫,在?习l(fā)表過署名悄吟的抒情詩。

        1928年(民國十七年),哈爾濱市學生維持路權聯(lián)合會發(fā)起反日護路游行示威活動,即“一一九”運動。蕭紅參加游行,主動擔任宣傳員。

        1929年(民國十八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

        1930年(民國十九年),初中畢業(yè),不顧家庭反對而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學女子師范學院附屬女子中學讀高中一年級。因為沒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頓中。

        1931年(民國二十年)1月,寒假中離開北平返回呼蘭,被軟禁在家中。2月底,再次去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兩人一起離開北平回哈爾濱。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滿蕭紅去北平讀書,代弟弟解除了與蕭紅的婚約,蕭紅到法院狀告汪大澄。汪恩甲為了顧及哥哥的聲譽,違心承認解除婚約是自己的主張。蕭紅輸?shù)袅斯偎荆氐胶籼m,后隨家搬到阿城縣(現(xiàn)哈爾濱市道外區(qū)民主鄉(xiāng))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

        1931年(民國二十年)10月,從福昌號屯經(jīng)阿城逃到哈爾濱。一個月后與汪恩甲到道外十六道街東興順旅館同居。半年后,蕭紅懷孕,臨產(chǎn)期近,汪恩甲不辭而別。蕭紅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xié)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蕭紅因此結(jié)識蕭軍。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8月7日,松花江決堤,洪水泛濫市區(qū),由于蕭紅欠錢太多,旅館不讓蕭紅離開。蕭軍趁夜租了一條小船,用繩子把蕭紅救出,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蕭紅住進醫(yī)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無力撫養(yǎng)而送人,后夭折。出院后,兩人住進道里新城大街(現(xiàn)道里尚志大街)的歐羅巴旅館,開始共同生活。因沒有固定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11月,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出,安家于道里商市街25號(現(xiàn)道里區(qū)紅霞街25號)。

        蕭紅的文學創(chuàng)作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3月,參加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兩幅粉筆畫。4月,以悄吟為筆名發(fā)表小說《棄兒》,是蕭紅最早發(fā)表的文學作品。隨后發(fā)表諸多作品,踏上文學征程。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7月,與蕭軍、白朗、舒群等人在抗日演出團體“星星劇團”中擔任演員,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日,由于引起敵偽特務機關注意,劇團于公演前解散。[2]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蕭紅、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

        《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xù)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6月,因《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揭露了日偽統(tǒng)治下社會的黑暗,歌頌了人民的覺醒、抗爭,帶有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進步色彩,引起特務機關懷疑,為躲避迫害,蕭紅、蕭軍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逃離哈爾濱,經(jīng)大連乘船到達青島。端午節(jié)前一天,舒群夫婦在大港碼頭接了兩人,一起住在觀象一路1號。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完成著名中篇小說《生死場》。此間, 兩人與上海的魯迅先生取得聯(lián)系,并得到魯迅的指導與鼓勵,被稱贊中國左翼文學一下子多了兩個實力作家。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蕭紅、蕭軍與作家張梅林離開青島抵達上海。在上海,蕭紅、蕭軍經(jīng)常到魯迅家做客,向魯迅請教。魯迅特意將兩人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胡風等左翼作家。這些人后來都成為蕭紅的好朋友,對她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產(chǎn)生一定影響。魯迅和許廣平不但在創(chuàng)作上指點他們,還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不久,蕭紅、蕭軍、葉紫在魯迅的支持下結(jié)成“奴隸社”。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2月,《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署名“蕭紅”。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后記,作品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一舉成名。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6月15日,蕭紅作為最初發(fā)起人之一,與魯迅、茅盾、巴金、以群等67位作家聯(lián)合簽名發(fā)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反對內(nèi)戰(zhàn),號召愛國文藝工作者,發(fā)揮進步作用,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解放,民族獨立而斗爭。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7月,因與蕭軍在感情上出現(xiàn)裂痕,為了求得解脫、緩解矛盾,蕭紅只身東渡日本。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蕭紅發(fā)表《海外的悲悼》等諸多作品用以懷念。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月,蕭紅從日本回國,到上海后便去萬國公墓拜謁魯迅先生的墓,表達哀思。3月,寫下《拜墓詩--為魯迅先生》,發(fā)表在4月23日的《文藝》上。4月,至北平與老友李潔吾(李明武)、舒群見面,后又回到上海,此時和蕭軍的關系有所好轉(zhuǎn),參與了蕭軍編輯的《魯迅先生紀念集》的資料收集工作。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蕭紅、蕭軍不顧危險,幫助日本進步作家鹿地亙、池田幸子夫婦躲過特務機關搜捕,保護他們安全轉(zhuǎn)移。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9月,蕭紅、蕭軍撤往武漢,結(jié)識著名青年詩人蔣錫金,住進他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5號的寓所。

        不久,東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也搬來與他們同住。蕭紅、蕭軍與從東北各地流亡到武漢的舒群、白朗、羅烽、孔羅蓀等青年作家積極投身于抗戰(zhàn)文藝活動,并在武漢形成一個很有影響的東北作家群。蕭紅創(chuàng)作了多篇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在東京》《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zhàn)士》等散文的發(fā)表,對宣傳推動人民抗戰(zhàn)起到積極作用。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月,蕭紅、蕭軍和聶紺弩、艾青、田間、端木蕻良等人應民族大學副校長李公樸之邀,離開武漢到山西臨汾民族大學任教擔任文藝指導員。2月,臨汾形勢緊張,蕭紅、端木蕻良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來到西安。4月,蕭紅與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漢。5月,兩人在武漢結(jié)婚。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1月,蕭紅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產(chǎn)后第四天,蕭紅稱孩子頭天夜里抽風而死。產(chǎn)后蕭紅回到重慶,應邀寫下一些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有《記我們的導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等。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冬,蕭紅和端木蕻良搬到黃桷樹鎮(zhèn)上名秉莊,住在靳以樓下。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1月底,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住在九龍尖沙嘴樂道8號。2月5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香港分會”在大東酒店為二人舉行歡迎會。3月,蕭紅參加香港女校紀念三八勞軍籌備委員會在堅道養(yǎng)中女子中學舉行的座談會。8月3日,香港文協(xié)、青年記者協(xié)會香港分會、華人政府文員協(xié)會等文藝團體聯(lián)合在加路連山的孔圣堂召開紀念會,紀念魯迅先生六十歲誕辰,蕭紅負責報告魯迅先生生平事項,紀念會上還演出了蕭紅到港后寫的啞劇《民族魂》。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9月1日,《呼蘭河傳》開始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連載;12月20日完稿;12月27日連載完畢。

        1941年(民國三十年)4月,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回國途經(jīng)香港,特意到九龍看望病中的蕭紅。后來蕭紅聽從史沫特萊的建議到瑪麗醫(yī)院做全面檢查,發(fā)現(xiàn)患有肺結(jié)核。10月,蕭紅住院打空氣針治療。11月底,因受醫(yī)院冷遇,蕭紅返回九龍家中養(yǎng)病。

        1941年(民國三十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九龍陷于炮火,柳亞子先生應蕭紅之約,到九龍樂道蕭紅住處去探望她。次日,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駱賓基護送蕭紅從九龍轉(zhuǎn)移到香港,住進思豪酒店。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月12日,日軍占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yǎng)和醫(yī)院,因庸醫(yī)誤診為喉瘤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1月15日,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轉(zhuǎn)入瑪麗醫(yī)院。次日,蕭紅精神漸復,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月21日,瑪麗醫(yī)院由日軍接管,蕭紅被送進紅十字會在圣提士反女校設立的臨時醫(yī)院。1月22日上午10點,蕭紅病逝,享年31歲。

        蕭紅的文學特點

        文體特點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征,創(chuàng)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jié)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fā)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商市街讀后記》)。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tǒng)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并以其獨特的超常規(guī)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jié)化的結(jié)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這種小說文體的發(fā)展道路就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散文化,從一個方面實現(xiàn)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xù),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xiàn)代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更準確地說,是把傳統(tǒng)文學中最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xiàn)代文學中已經(jīng)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xiàn)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xiàn)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nèi)容。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xiāng)土社會的生命形態(tài)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

        語言特點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guī)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chuàng)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guī)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guī)運用,既表現(xiàn)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xiàn)為直率、自然。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xiàn)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guī)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越來越成熟!杜\嚿稀分械娜麓宏枴ⅰ逗蠡▓@》中的六月鮮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風景并不受舊的形式束縛。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xiàn)出自然的特點,她寫的人物是從生活里提煉出來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因為直率,不用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zhì)樸,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自然成為一體。這種語言沒有著意雕琢的痕跡,自然而然,蘊含著一種稚拙渾樸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diào),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征。

        思想特質(zhì)

        蕭紅認為作家的首要任務是“對著人類的愚昧”,她認為作家是超階級的,作家應該為人類而寫作。即便是在抗戰(zhàn)救亡時期,她也拒絕使小說直通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蕭紅的創(chuàng)作擺脫了狹隘的階級論,具有自己成熟的文學主張,這也是蕭紅能成為優(yōu)秀作家的重要前提。蕭紅創(chuàng)作之初確實接受了左翼文學的影響,有著些許左翼文學激進的色彩,對底層的民眾,尤其是底層的被階級和男性雙層壓迫的女性給予了深刻的同情,其作品人物多以女性、兒童、老人為主,而女性更為常見,女權主義思想日漸成熟。但是,蕭紅的創(chuàng)作與流行的現(xiàn)實主義左翼文學又有著很大差異,她的階級觀念不但是政治的、經(jīng)濟的,而且是文化的,是強勢與弱勢的對立。拋開“抗日”的政治內(nèi)容, 她的《生死場》依然有直逼人心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從直接面對人的生存層面說話這個角度來說,蕭紅或許比魯迅走得更遠、體驗得更深、離信仰更近。

        對蕭紅的評價

        總體評價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diào)、剛?cè)岵恼Z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jié)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愛折騰,不愿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只輾轉(zhuǎn)回去過一次。

        名家點評

        林賢治(詩人、學者):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后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nèi)容,以及富于天才創(chuàng)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

        夏志清(文學評論家):沒有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作品,是“最不可寬恕的疏忽”!逗籼m河傳》的長處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實感,蕭紅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

        葛浩文(美國漢學家):蕭紅在本質(zhì)上是個善于描寫私人經(jīng)驗的自傳體式作家。

        章海寧(記者、蕭紅研究會副會長):我更愿意把蕭紅歸類為是一個貧民作家,她筆下的主角經(jīng)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蕭紅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她更能體會到處于社會中弱勢群體的艱難和不易。

        張耀杰(學者、傳記作家):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

        馬勇(學者、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會副會長):蕭紅的悲劇源于“五四”鼓勵下的出走。

        王東成(學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對蕭紅人性的不潔和過錯要作同情的理解。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后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魯迅還評價蕭紅在《生死場》中所描寫的“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jīng)力透紙背;女性作品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茅盾(作家、文學評論家):評價《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它于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侯曉旭

        [回憶魯迅先生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

        2.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傷仲永課件

        3.回憶魯迅先生優(yōu)秀教案

        4.七下回憶魯迅先生課文教案

        5.回憶魯迅先生讀后感

        6.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社戲》教案

        7.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鄧稼先》教案

        8.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真正的英雄》教案

        9.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教學計劃

        10.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課件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