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知密州,適逢施政的困境。密州本是一座窮苦的“寂寞山城”,“火冷燈稀”,“昏昏雪意地垂野”。到任之初,當?shù)亍盎群迪嗳浴,蝗災、旱災交相肆虐,“歲比不登,盜賊滿野”。蘇軾到密州,本是無奈的選擇,自稱是“脫網(wǎng)羅之患”的“散材”,心情是極不舒暢的。然而,面對逆境,胸存“尊主澤民”之志的他認為,“今雖在外,事有關于安危而非職之所憂者,猶當盡力爭之,而況其事關本職而憂及生民者乎?”只要關涉黎民百姓利益,份外份內(nèi)之事他都要管。于是,他率領百姓滅蝗抗旱,平綏盜賊;籌措糧食,賑災救民,使百姓“遂不失所,所活亦數(shù)千人”。蘇軾的辛勞贏得了不菲的政績,也贏得了百姓衷心的愛戴,他自己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于是,好游歷玩樂的他,在密州北城修葺樓閣,謂之“超然臺”,便于登高望遠,飲酒作樂。這首詞便作于臺上,時熙寧九年(1076年)春。樓成,作有《超然臺記》!俺弧闭,謂“游于物外”,“無所往而不樂”。
《望江南》以登臺游春起筆,勾畫了一幅細風斜柳、春水鮮花、萬千人家的祥和畫圖。登上超然臺四處眺望,護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內(nèi)滿目鮮花,蒙蒙細雨沐浴著萬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靜。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由眼前之景喚起思鄉(xiāng)之念,寒食節(jié)暢飲之后,如今酒醒,故鄉(xiāng)何在?內(nèi)心不由得發(fā)出一聲嗟嘆。然而,面對同游的老朋友,還是不要去懷想故鄉(xiāng)吧,來呀,讓我們重新生起火來,品嘗品嘗剛焙制的春茶,吟詩飲酒,可要趁著尚未衰老的大好年華!作者以一種樂觀而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心中的郁悶,以一種高雅而超脫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內(nèi)心的矛盾,灑脫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現(xiàn)實。
這首詞頗能代表蘇軾此一時期的思想特點,在他看來,“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如果能摒棄對物欲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塵世的擾攘,做到“無所往而不樂”了。蘇軾的這一思想貫穿了他后來不幸的一生。
[超然灑脫游于物外--讀蘇軾《望江南》(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超然臺記閱讀答案
3.超然不群造句
10.《超然臺記》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