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在追求功名與寄情山水之間左右為難──談《蜀道難》的主題

        發(fā)布時間:2016-1-2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引言

        參加工作快20年了,幾乎年年都要講一遍《蜀道難》。每次講解,我和學(xué)生都會為“詩仙”豐富的想象、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diào)所折服。被“詩圣”杜甫評價為“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詩篇自然不同凡響,無怪乎已經(jīng)古稀之年的唐代大詩人賀知章讀《蜀道難》后,都贊嘆道:“讀未盡,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①,稱呼他為“謫仙人”,它所具有的藝術(shù)成就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關(guān)于它的主題,自從它問世以來就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以下說法比較具有代表性:《蜀》詩以“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蜀道山水景物的特點來寫,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的崢嶸、高峻、奇險、逶迤的面貌,揭示了蜀道之難;詩人借此抒發(fā)了對友人的勸誡:“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边@其中融會著詩人對人生的感嘆;詩人又以蜀地險要的特點和太平景象背后潛藏的危機(jī),表達(dá)了對國事的憂慮和關(guān)切。②    每次講到這里,我總覺得很別扭,自己就感覺“牽強(qiáng)附會”,有點底氣不足。給學(xué)生講授后,學(xué)生也是似懂非懂。尤其是最后一點:“詩人又以蜀地險要的特點和太平景象背后潛藏的危機(jī),表達(dá)了對國事的憂慮和關(guān)切!奔词故呛靡稽c的學(xué)生也是不明所以,不少學(xué)生都表示:看不出來。

           我以為,《蜀》竭力寫蜀道之難,多次勸“友人”“不如早還家”。意在寫詩人幾十年風(fēng)雨仕途路的感受,其實質(zhì)是借寫蜀道之難之“實”抒仕途之艱難之“虛”,是作者放蕩不羈的靈魂和黑暗官場格格不入的真實記錄。它抒發(fā)的情感是強(qiáng)烈的,表現(xiàn)的是詩人的內(nèi)心的苦悶與掙扎。所以,這不是一首單純的山水詩,而是一首抒發(fā)自己在追求功名與寄情山水之間左右為難的抒情詩,F(xiàn)在我試著來論述這個問題,以就教于專家、學(xué)者。

        一、關(guān)于“西游”

        我們首先明確一下“西游”(《蜀》云:“問君西游何時還”“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的概念。前人習(xí)慣上把自秦去蜀稱為“西游”。那么這里的“西游”,是不是這個意思呢?

        李白在四川長大,二十歲以后他開始在蜀中漫游。他只是從古詩文和別人的言語中知道“從秦到蜀”難,因為還沒有到過長安。作為一個“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的有遠(yuǎn)大抱負(fù)的天才少年,到長安,把自己的才華賣于帝王家,也許是最好的歸宿,也許他已經(jīng)憧憬了許多年。二十多年過去了,李白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已經(jīng)游遍天下了,已經(jīng)名滿天下了,長安還沒有動靜,還不來邀請入朝為官,自己還是一事無成。你想,他會關(guān)心“從秦到蜀”難走嗎?他分明是在說“從蜀到秦”真難走啊,我已經(jīng)走了幾十年了,還沒有看到一丁點希望。況且詩中說“不與秦塞通人煙”,“秦”應(yīng)該就是皇帝,應(yīng)該就是功名。所以,“西游”就是求取功名,這一點可以從他同時期的幾首詩歌中得到佐證!皶迡D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③和“出門妻子強(qiáng)牽衣,問我西行幾時歸” ④中的“西入”和“西行”與《蜀》中的“西游”應(yīng)該是一個概念。那次西行,詩人秋天的時候從南陵啟程,到長安后供奉翰林。李白在長安還結(jié)識了賀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極宮,不料竟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嘯灑出塵的豐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他哪里知道這樣瑰奇的詩篇是作者追求功名卻處處碰壁的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

        天寶三年賜金放還,遂取商州大路“東歸”。返家稱東歸,故返家途中側(cè)身望長安謂之曰“西望”

        二、關(guān)于“君”

        詩歌的前九句把蜀道的難行寫到了極致,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唐詩鑒賞辭典》中是這樣分析的:“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jìn)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戚的境界。----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⑤分析的很精辟到位,可惜沒有指明“君”究竟是指代誰。蘇教版(必修四)⑥中的注釋是:泛稱入蜀的人。其他還有“詩人的一位朋友”,還有人說是“唐玄宗”。

        我以為這里似乎應(yīng)理解為“作品的抒情主人公”,也就是“作者自己”。因為“西游”的是“我”啊。我們仿佛看見一個風(fēng)塵仆仆的“李白”走在追求功名的“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上,“百步九折”,“撫膺坐長嘆”;我們又好像聽見另一個“李白”的聲音傳來:“仕途”可是“畏途巉巖”高“不可攀。一個“李白”繼續(xù)前行,另一個“李白”又勸說:“仕途”可是“其險也如此”,“胡為乎來哉!”。一個“李白”默默無語,另一個“李白”又說:朝中“或匪親”,殺人不見骨頭,“不如早還家”。最終,“李白”走在“回家”的路上,“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所以,是詩人自己在進(jìn)行一種斗爭。斗爭的結(jié)果就是選擇了“回家”。寫于同時期的《行路難三首(其一)》和《行路難三首(其三)》其實就是《蜀道難》的翻版。“蜀道難”在這兩首詩里面變成了“欲渡黃河冰塞川”與“將登泰山雪滿山,“側(cè)身西望長咨嗟”變成了“多歧路,今安在?”, “問君西游何時還?”變成了“誰人更掃黃金臺?”,“不如早還家”變成了“行路難,歸去來”。再到后來,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吐出了幾十年來的郁悶之氣,唱出了封建社會中懷才不遇的文人的最強(qiáng)音!表現(xiàn)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其中當(dāng)然也流露著對權(quán)貴的蔑視,他和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回歸自然,回歸本性,是李白的宿命,他同屈原一樣,同陶淵明一樣,同一切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他們的一生都像是一場熱戀、一場苦戀、一場生死戀。

        結(jié)束語

        晚唐詩論家司空圖在他的的《詩品》中說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停留在形象上,要超越形象避免形似,要所得在意象外,要遺貌取神,要妙悟。有了妙悟,便即景會心,體物得神,俯拾即是;沒有妙悟,便“匪神之靈”“臨之已非”了。創(chuàng)作詩歌是如此,體悟詩歌亦如此。

        品味《蜀》也要妙悟,知人論世方能悟詩。

        ① 唐孟棨《本事詩》

        ②《蘇教版語文中學(xué)第二教材》P66③《南陵別兒童入京》

        ④《別內(nèi)赴徵三首》

        ⑤《唐詩鑒賞辭典》P216

        ⑥《蘇教版語文(必修四)》P60

         

        [在追求功名與寄情山水之間左右為難──談《蜀道難》的主題]相關(guān)文章:

        1.成功名人勵志語錄

        2.勵志成功名言

        3.心情隨筆:寄情山水,靜悟流年

        4.心情日志隨筆:寄情山水,靜悟流年

        5.關(guān)于寄情山水哲理的詩句

        6.經(jīng)典勵志成功名言

        7.成功名人勵志小故事

        8.成功名人勵志故事感悟

        9.《蜀道難》教案

        10.成功名人勵志故事及感悟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