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中國古典詩歌基本常識積累(人教版?zhèn)湔n資料)

        發(fā)布時間:2016-4-1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第一章:古代詩歌發(fā)展簡史

        《詩經(jīng)》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總集,也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绊灐 詩是統(tǒng)治者祭祀的樂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農(nóng)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會的典禮,內(nèi)容主要是對從前英雄的歌頌和對現(xiàn)時政治的諷刺!帮L”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內(nèi)容包括15個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紀,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基礎(chǔ),加上北方文化的影響,孕育出了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響的宋玉等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詩體詩楚辭。屈原的《離騷》是楚辭杰出的代表作。楚辭發(fā)展了詩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詩經(jīng)》的四言形式,從三、四言發(fā)展到五、七言。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道路。 

        詩經(jīng)、楚辭之后,詩歌在漢代又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漢樂府民歌流傳到現(xiàn)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寫成, 五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五言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志是《古詩十九首》的出現(xiàn)。詩的內(nèi)容多敘離別、相思以及對人生短促的感觸。長于抒情,善用比、興手法是《古詩十九首》最大的藝術(shù)特色。 

        建安時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時代的代表詩人,他的《詠懷詩》進一步為抒情的五言詩打下基礎(chǔ),他常用曲折的詩句表達憂國、懼禍、避世之意。與阮籍同期的還有嵇康(224--263),他的詩憤世嫉俗,鋒芒直指黑暗的現(xiàn)實。他們倆人的詩風基本繼承了“建安風骨”的傳統(tǒng)。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又一發(fā)展時期,這表現(xiàn)在又一批樂府民歌集中地涌現(xiàn)出來。在體裁上,北朝樂府除以五言四句為主外,還創(chuàng)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絕體,并發(fā)展了七言古詩和雜言體。北朝樂府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孔雀東南飛》并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璧”。 

        詩歌發(fā)展到唐代,迎來了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杰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shù)的發(fā)展推向高峰。 

        A、初唐時期

            唐代初期,詩歌創(chuàng)作仍受南朝詩風的影響,題材較為狹窄,追求華麗詞藻。待到被稱為“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出現(xiàn),才擴大了詩的表現(xiàn)范圍,從臺閣走向關(guān)山和塞漠,顯示出雄偉的氣勢和開闊的襟懷。在詩的體式上,這時完成了五七言律體的定型,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主要體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現(xiàn)了兩位重要詩人:陳子昂和張若虛。陳子昂主張詩應該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詩,就是這一主張的實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月夜春江明麗純美的境界,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轉(zhuǎn)的音調(diào),無窮的韻味,創(chuàng)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B、盛唐時期

            盛唐是唐詩發(fā)展的高峰。王維和孟浩然善于表現(xiàn)山水田園的美,表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凈的筆墨,寫山水田園的秀美。代表作品《過故人莊》《春曉》。

        盛唐有一些詩人,善于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shù)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業(yè)的詩人,他的詩充分表現(xiàn)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采飛揚,充滿理想色彩。代表作品《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當時另一位偉大詩人,是被后人稱為“詩圣”杜甫。杜甫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致君堯瞬”的抱負,一生卻窮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民眾的疾苦。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半個中國淪為丘墟。杜甫在戰(zhàn)火中流離轉(zhuǎn)徙,寫下了《北征》《三吏》《三別》《兵車行》《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現(xiàn)民生疾苦的詩作。

        C、中唐時期

        唐代中期,詩歌的發(fā)展走向多元化。韓愈、孟郊、李賀和他們周圍的一些詩人,常常打破律體約束,以散文句式入詩。這時的另一個詩派,以白居易、元稹為主。他們主張詩應有為而發(fā),應有益于政教之用。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白居易主張要寫得通俗易懂,趣味與韓、孟詩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寫有大量的諷喻詩,也寫了不少閑適詩,而藝術(shù)上最成功的,是長篇歌行《長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和劉禹錫,他們的藝術(shù)趣味既不同于韓、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D、晚唐時期

            晚唐詩歌又一變。中唐的那種改革銳氣消失了,詩人們走向自我。這時出現(xiàn)了大量寫得非常好的詠史詩,杜牧、許渾是代表。晚唐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是李商隱。以其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驚人的才華,開拓出-個充滿朦朧、幽約的美,讓人咀嚼回味的詩的境界,達到了新的高峰。

        7、詩發(fā)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輝煌燦爛,但卻自有它獨特的風格,即抒情成份減少,敘述、議論的成份增多,重視描摹刻畫,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詩同音樂關(guān)系疏遠。

        (1)宋詩的發(fā)展

        北宋初期的詩歌

        宋末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 

        `    北宋中期詩歌的全面繁榮

           在這里起著中樞作用的是歐陽修。歐陽修的詩對宋詩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進行了革新。歐陽修作詩,力矯西昆體的不良詩風,提出“詩窮而后工”的詩歌理論,要求詩歌反映現(xiàn)實社會生活。歐陽修詩歌受韓愈影響較大,主要體現(xiàn)為以散文手法和以議論入詩。

        梅堯臣是專力作詩的文人,存詩2800多首。他積極地用詩歌反映民生疾苦,對他擔任地方官時目睹的貧民慘狀作了尖銳揭露,感情憤激,繼承了杜甫、白居易傳統(tǒng)。梅堯臣詩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體現(xiàn)了宋代詩人的開拓精神。梅詩在藝術(shù)風格上以追求 “平淡”為終極目標,追求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shù)境界,一種超越雕潤綺麗的老成風格。

          王安石存詩一千五百多首,大致劃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詩歌宗杜,學習杜甫關(guān)心政治時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寫實精神。寫得更出色的是詠史詩,晚年,王安石沉溺于佛釋。前期詩歌中洋溢著的政治熱情和百折不屈的斗爭精神已逐漸消退,心情漸漸趨于平淡,詩風也隨之趨于含蓄深沉。大量的寫景詩取代了政治詩的位置,藝術(shù)上走上杜甫“老去漸于詩律細”之路。

          蘇軾一生經(jīng)歷兩次在朝--外任--貶謫的過程,坎坷的人生遭遇,“身行萬里半天下”的豐富閱歷,使蘇軾在詩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反映現(xiàn)實時,蘇軾直接把詩歌作為向政治反對派作斗爭的工具,“譏諷朝廷政事闕失”(《烏臺詩案》引蘇軾語)。蘇軾歌詠自然的作品非常多,內(nèi)容也十分豐富,還帶有深厚的自我感情,美學情趣也顯得更為高雅。蘇軾一些寫景詩以及由此生發(fā)的哲理詩,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情理交融,意在言外,情、景、理三者有機統(tǒng)一,義蘊無窮。蘇軾在繼承前人,特別是韓愈、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的基礎(chǔ)上,于詩中發(fā)表議論,且表現(xiàn)得更自覺、更成熟。

        北宋后期的詩歌: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蘇北宋后期,蘇門弟子相繼崛起。黃庭堅、秦觀、張耒和晁補之四人,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的詩歌成就最為突出,他最終與蘇軾齊名,二人并稱“蘇黃”。 黃庭堅論詩,強調(diào)推陳出新,要求詩人志向高遠,勇于創(chuàng)新,有自成一家、壓倒前人的氣勢。黃庭堅論詩,要求詩歌創(chuàng)作要象杜甫那樣“句律精深”,又能做到“無一字無來處”,因而提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

          南宋詩的發(fā)展

          南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靖康之變”已在宋人的心靈上留下了恥辱的記憶。中原淪陷,南宋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進取、偏安江南,加之岳飛等抗敵愛國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廣大百姓和富有正義感、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愛國熱情。詩人們也從此逐漸放棄了江西詩派“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取古人成言”的條條框框,使詩歌創(chuàng)作面向社會人生,反映多災多難的時代生活,體現(xiàn)了民族的呼聲,詩風也隨之一變。

          南宋詩的發(fā)展,一般以永嘉四靈的出現(xiàn)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以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為代表,宋詩創(chuàng)作繼北宋后期之后,出現(xiàn)第二個繁榮發(fā)展時期。

          南宋前期的詩人,大多出入江西詩派,或多或少地受到蘇軾、黃庭堅詩風的影響。南宋前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詩歌創(chuàng)作有“尊杜”、“宗黃”開始轉(zhuǎn)向師法自然,逐漸擺脫江西詩派末流的影響,表現(xiàn)出獨創(chuàng)意識的覺醒;二是詩歌面向生活,創(chuàng)作題材有所擴大;三是憂時傷亂,愛國主義成為詩歌的主題。

          南宋后期,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和尤袤“中興四大詩人”雖以卓越的詩歌成就力矯江西詩派末流之弊病,成為南宋詩歌的突出代表,但他們的詩基本上還是與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黃庭堅一脈相承的,可以說仍是對宋詩傳統(tǒng)的發(fā)展。

          宋亡前夕,國難當頭,民族憂患意識使一批愛國詩人崛起于宋末詩壇,文天祥、汪元量、等愛國志士,奔赴國難,抒堅貞不屈之志,發(fā)“黍離”、“麥秀”之思。宋詩至四靈、江湖,本已出現(xiàn)“衰氣”,而宋末愛國詩人卻以時代的悲歌為宋詩留下了光彩奪目的最后一頁。這是歷代詩壇所罕見的景象。

        楊萬里、范成大的詩歌

          楊萬里思想可稱述者,大致有三:一是具有較強的愛國思想,力主抗敵御辱;二是有較強的愛民思想,主張輕徭薄賦;三是有較強的理學思想,終身服膺正心誠意之說。從內(nèi)容和題材來看,楊萬里最擅長的乃在描寫山川風光、自然景色,其次在于描寫日常生活的片刻感受,他的詩較少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很少表現(xiàn)尖銳、深重的人生感受,即使有一些表現(xiàn)國事、表現(xiàn)民生的作品,也不如陸游、范成大等人的作品表現(xiàn)的那樣直率。

        范成大是一位關(guān)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他詩歌的最大成就在于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泛,揭露的社會問題也比較深刻。他的詩歌從多方面生動而深入地反映愛國思想,雖不像陸游那樣慷慨激昂,但表現(xiàn)得卻相當廣泛。特別是在使金時所作的七十二首絕句,真實地記錄了淪陷區(qū)的實際情況,抒發(fā)了收復河山的豪情,批判了宋王朝喪權(quán)辱國的罪行,反映了中原人民眷戀故國的感情,揭露了金統(tǒng)治者的殘暴行徑。而貫穿其中的中心思想,是對民族危機的憂患意識與悲憤情感。代表作品《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陸游的詩歌

          陸游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他的生活經(jīng)歷有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少工藻繪,中務宏肆,晚造平淡。

          陸游詩歌的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愛國主題和日常生活的吟詠。陸游的愛國詩歌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把文學史上的愛國主義主題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如果說以表現(xiàn)民族意識為主要內(nèi)容、以豪放悲壯為感情基調(diào)的一類作品構(gòu)成了陸游詩歌的主旋律,那么,陸游還有不少詩歌以細膩沖淡的筆法、閑適恬和的情調(diào),寫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它構(gòu)成了陸游詩歌的另一種旋律。這類詩歌往往以平和樸素的韻味和深永秀逸的意境感染讀者,使之在細細的品味涵詠中感受詩人的人生情趣和審美理想。

          文天祥與宋末遺民詩

          蒙古人崛起后,經(jīng)過反復的戰(zhàn)爭,終于摧毀了南宋政權(quán)。這場巨變使一大批詩人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在宋亡前后,愛國詩人們采取了兩種抵抗方式:其一是奮起抗敵,以死殉國。這一類詩人以文天祥為代表;其二是眷念故國、寧為遺民,不肯降附新朝.他們用以報國的方式雖有不同,但都能在民族危急的時刻保持民族氣節(jié),他們的詩歌都是用血淚凝結(jié)的悲歌,風格都有慷慨悲壯的傾向,所以在文學史上,他們往往被看作是一個群體。

          文天祥的詩歌以元人攻陷南宋都城臨安為界,分為明顯的前后兩期。他自言:“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后序》),目的在于“使來者讀之,悲予志也”(《指南錄后序》),也是為了使“后之良史尚庶幾有考焉”(《集杜詩自序》)。

          時代的巨變,使許多文人無法再沉浸于恬淡閑適的人生情趣中,也無暇在追蹤古人的風格技巧和雕琢字面中悠然吟唱。于是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抒寫自然涌發(fā)的“哀”與“憤”的情感,成為宋元之際遺民詩的基本特點。這些愛國遺民詩,抒亡國之痛,發(fā)故國之思,沉痛悲哀,泣血吞聲,使南宋后期詩壇缺乏激情、氣骨衰弊的習氣一掃而空,詩人們用血淚悲歌表現(xiàn)了民族的尊嚴,從而為宋代文學畫上了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句號。 

        (2)詞的發(fā)展

             詞,起源于唐代民間,稱“曲子詞”,后被文人接受,改造成一種抒情詩樣式,經(jīng)五代時期,這種詩歌體裁漸趨成熟。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詞人有溫庭筠、韋莊、馮延已、李煜等。到兩宋時代大發(fā)展,名家輩出,蔚為大觀。宋代以詞名家的人很多,如張先、柳永、晏殊、歐陽修、晏幾道、蘇軾、秦觀、黃庭堅、賀鑄、周邦彥、李清照、朱敦儒、辛棄疾、陳亮、姜夔、等等。

        詞,還有“詩余”、“樂府”、“琴趣”等別稱。它是一種格律詩的樣式,特點是句式長短不齊,所以還叫“長短句”。習慣上又把詞分為三類:58字以內(nèi)的稱“小令”,59字至90字的稱“中調(diào)”,91字以上的稱“長調(diào)”。不分段的叫單調(diào),分兩段的叫雙調(diào),分三段的叫三疊,分四段的叫四疊,后兩種不多見。每首詞都有詞牌,如《如夢令》、《蝶戀花》、《木蘭花慢》、《賀新郎》之類,原來是曲調(diào)名稱,后來詞和音樂脫離,這些詞牌便只成了填詞的格式。按其格式,作者可以填進任何內(nèi)容,所以詞牌不是標題,和內(nèi)容無必然聯(lián)系。

        詞這種詩歌體裁,在晚唐和五代多是寫男女之情和閑愁離恨的,并認為這是詞的本色。北宋初期的詞仍是這樣,多寫花月閑愁之類的有閑階級情感。其中也有寫得很精致的,如晏殊的《浣溪沙》。

        柳永是北宋時期影響很大的一位詞人。他官當?shù)煤懿豁樌б鉄o聊,就和歌兒妓女混在一起,過著頹廢放蕩的生活。柳永一生致力于詞的寫作,善寫羈旅別情,發(fā)展了“長調(diào)”詞,語言通俗流暢,雅俗共賞,受到普遍歡迎。他的名作《雨霖鈴》、《望海潮》等至今仍為大家所熟悉。

        周邦彥在北宋詞人中修養(yǎng)很高,名氣很大,學習他的人很多。他屬于婉約一派,多寫男女情思。他的寫景的詞,清新淡雅,富有美感

        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是跨北、南宋兩個時代的人。她與丈夫趙明誠(學者)年輕時有過一段極為幸福的生活。北宋滅亡后,夫婦南渡,不久丈夫病故,李清照在悲苦無聊中度過后半生。她的詞語麗意新,通俗流暢,獨標一格。國破家亡流落南方后,詞中多寫身世飄零之感,凄苦動人。

        對宋詞,人們習慣上把其分為“婉約”和“豪放”兩大派。早期的詞,內(nèi)容單調(diào),細膩柔弱,情緒婉約,屬婉約派。到蘇軾出現(xiàn)在詞壇,詞風為之一變,他學博才大,拓寬了詞的境界,憑吊古代人物,抒發(fā)愛國懷抱,描繪農(nóng)村風光,筆力縱橫,氣勢粗豪,成為豪放派的開山祖。 

        南宋詞 

        由蘇軾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派,到南宋時代才大發(fā)展起來。被金人趕到江南的文人們,看到山河破碎,體驗了國破家亡的慘痛,再也無心留連光景、嘲風弄月,而把一腔愛國衷情傾注在詞作中,寫出大量慷慨悲歌、激烈沉雄的作品。

        在豪放派詞人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是辛棄疾。在詞人中他與北宋蘇軾齊名,并稱為“蘇辛”。 最能代表他詞作風格的要數(shù)《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宋時代仍有部分詞人沿婉約派的路子走下來,雕章琢句,追求典雅,寫了許多哀婉纏綿、情感低回的詞。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姜夔。代表作品《暗香》、《疏影》

        明代詩歌是在擬古與反擬古的反反復復中前行的,沒有杰出的作品和詩人出現(xiàn)。

         

        [中國古典詩歌基本常識積累(人教版?zhèn)湔n資料)]相關(guān)文章:

        1.中國古典詩歌的一些基本特點

        2.中國古典詩歌內(nèi)容分幾類

        3.中國古典詩歌內(nèi)容題材有哪些

        4.中國古典詩歌內(nèi)容分類

        5.中國剪紙資料

        6.古典詩歌分類介紹

        7.文秘基本常識

        8.中國餐桌禮儀基本常識

        9.英語科組備課總結(jié)

        10.有關(guān)備課總結(jié)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