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hong
https://bbs.ruiwen.com/thread-37869-1-1.html
47.魏晉士人軼事四則
讀《魏晉士人軼事四則》
1、《王子猷雪夜訪戴》
原文:
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之子)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字太沖,西晉文學家。所作《招隱詩》旨在歌詠隱士清高的生活。)。忽憶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譙國(今安徽省北部)人。學問廣博,隱居不仕。),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選自《世說新語》)。
譯文 :
王徽之字子猷,棄官后住在山陰,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覺醒來,打開房門,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當時戴安道在剡縣,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門前卻不上前敲門就又返回了。有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王子猷回答說:“我本來是乘興而來,現(xiàn)在興盡就返回家,為什么一定要見到戴安道?”
感言:
王子猷率性而為,心血來潮時,可在雪夜不辭路遠訪問友人,興致已盡時,卻又造門而不入。戴安道聽說此事后,將作何感想?我想,豁達的戴安道一定會微微一笑:“王徽之這小子不知那根神經(jīng)又犯了!”再假如,王子猷“忽憶”的不是戴安道,而是他的父親王羲之,會不會乘興連夜驅車趕往父親駐地“造門不前而返”?估計不會,為啥?晉以孝治天下,即便王羲之不告兒子個忤逆之罪,也會有好事之人大肆渲染,依法檢舉,就是要看你們老王家的“好看”。再假如,王子猷“忽憶”的是絕代佳人“王昭君”,會不會“造門不前而返”,如果會,那才是真正的“灑脫放達和特立獨行”,吾輩定會佩服的五體投地!
2、《賓主無愧色》
原文:
張玄(字祖希,東晉時人)與王建武(即王忱,東晉時人。曾任建武將軍。)先不相識,后遇于范豫章(即范寧,東晉時人。曾任豫章太守)許,范令二人共語。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張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于時,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蓖跣υ唬骸皬堊嫦H粲嘧R,自應見詣!狈恶Y報張,張便束帶造之。遂舉觴對語,賓主無愧色。(選自《世說新語》)
譯文 :
張玄與王建武先前不曾相識,后來兩人在范寧家相遇,范寧叫兩人在一起交談。張玄于是整理衣襟端正坐好,王建武仔細看了張玄好一會兒,卻不答話。張玄大失所望,就要離去。范寧竭力說明挽留張玄。張玄最終還是不肯住下。范寧是王建武的舅舅,于是對王建武說:“張玄是吳中讀書人的佼佼者,被時人所賞識,才來到這里,這個人深不可測!蓖踅ㄎ湫χ卮鹫f:“張玄如果想認識我,自然應該會到我這里來。”范寧騎上快馬迅速告訴張玄,張玄于是重整裝束來到王建武那里。兩人舉杯對飲,說話間沒有愧色。
感言:
有人說,“張玄與王建武的交往,雖有誤會,二人卻毫不為意,足見其心胸開闊”。如此說法,吾輩不敢茍同。
如果王建武心胸開闊,他會盯著“正坐斂衽”的張玄半個小時而不搭理人家嗎?要知道,這是在他舅舅家,即便自己瞧不起張玄,也得讓舅舅面子上過得去呀!
如果張玄心胸開闊,怎能因為“孺子” 王建武的無理而“大失望”?人家盯了你半天了,你就不能主動伸出手,打個招呼?再說,“外甥”無理,舅舅何過?人家范豫章苦苦勸你留下,而你覺得丟了臉,不肯留下,能說你心胸開闊嗎?
至于最后二人相見“賓主無愧色”,誰能有愧色?誰有愧色,誰就在這場“戰(zhàn)斗”率先認輸。從此文中,我看不出二人的心胸開闊,倒是嗅到了“酸儒文人”“相輕”之味的濃烈!
3、《阮籍不拘禮法》
原文:
(阮籍)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shù)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shù)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蜃I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譯文 :
阮籍秉性極孝,母親去世時,他正在和別人下圍棋,對方(聽說阮籍的母親去世)要求終止這盤棋,阮籍卻要留著這盤棋一賭輸贏。接著飲酒兩斗,大聲一號,吐血幾升。等到母親快要下葬時,吃了一只蒸熟的小豬,喝了兩斗酒,然后與母親作最后的訣別,一直到說不出話,大聲一號,于是又吐血幾升,過度哀傷,形體消瘦,幾乎到了沒命的地步。阮籍又能夠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見到拘于俗禮的人,就用白眼對待他。等到嵇喜來安慰他時,阮籍用白眼對待,嵇喜十分不高興的回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聽說后,就帶著酒夾著琴去拜訪他,阮籍高興,就用青眼對待嵇康。因此,拘于禮法的人都十分恨他。
阮籍的嫂嫂準備回娘家,阮籍與嫂嫂相見并與嫂嫂告別。有人譏笑他的這種做法,阮籍說:“這些俗禮難道是為我設的嗎?”鄰居家有個美貌少婦,在柜臺前賣酒。阮籍曾前去買酒喝,喝醉了,就睡在這個美貌少婦的旁邊。阮籍自己已然不知避嫌,少婦的丈夫了解(阮籍的行為),也就不起什么疑心。兵家的女兒有才氣且有姿色,還沒有出嫁就死了。阮籍不知道她的父親和哥哥,徑直前往她家哭泣,發(fā)泄盡自己心中的悲哀才回來。那種外表坦蕩內心純樸的人,都是這種情況。
感言:
對不拘禮法的阮籍,本人向來十分的敬仰,其骨氣堪為中國士大夫之楷模?晌覜]有想到,如此尊敬的阮籍居然還有這等“見不得”的逸事。嫂子回娘家,小叔子道個別,雖不合當時立法,倒也不算亂了倫理綱常。長幼有序,嫂子總算是長?墒亲砼P鄰家美婦之旁,就太不夠意思了。即便人家老公不說啥,可是難免別人會風言風語。你阮籍豪放灑脫,放蕩不羈,無所顧忌,可是你要考慮人家鄰家美婦的名聲。自己即便獲得個“坐懷不亂”的好名,鄰家美婦的夫君備不住被人罵作“烏龜”!
更可氣的,美麗的兵家才女未嫁早夭,你既不跟人家父兄認識,更不會認識美少女,你去哭個什么喪?你倒是痛快了自己的眼睛嘴巴,可人家少女死去了還會被你“玷污”,九泉之下閻王爺那里也洗脫不干凈了。
阮籍呀阮籍,你不拘禮法固然可嘉,可是要講究道德呀,可不能為了自己的“癖好”,損害別人尤其是女同志的名聲。
4、《王羲之愛鵝》
原文:
(王羲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贈耳!濒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
譯文 :
王羲之生性喜愛鵝,會稽有一個老婦人養(yǎng)了一只鵝,叫得好聽,王羲之想把它買來卻沒有買到,就帶著親友動身前去觀看。老婦人聽說王羲之即將到來,就把鵝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為此嘆息了一整天。又有山陰的一個道士,養(yǎng)了些好鵝,王羲之前去觀看,心里很是高興,堅決要求買了這些鵝去。道士說:“只要你能替我抄寫《道德經(jīng)》,我這群鵝就全部送給你!蓖豸酥吒吲d興的抄寫完《道德經(jīng)》,就用籠子裝著鵝回來了,覺得很快樂。他任性率真的情況就是這樣。他曾經(jīng)到他的一個下人家,看到一幾案平滑干凈,于是就在上面寫字,這些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這些字后來被這個下人的父親誤刮去了,這個下人連著懊惱了好幾天。他又曾經(jīng)在蕺山看見一個老婦人,拿著一把六角扇在叫買。王羲之就在老婦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寫了五個字。老婦人開始有些不高興,王羲之于是對老婦人說:“只要說是王右軍書寫的,就可以賣得一百錢了!崩蠇D人照此一說,許多人都爭著來買這把扇子。又一天,老婦人又拿著一把扇子來,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書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這樣!
感言:
看來,王羲之寫字真的很好,可他的養(yǎng)鵝技術估計一般。如果自己也養(yǎng)的一手好鵝,自己的鵝比別人的鵝都漂亮,叫喚得也好聽,那何必總看別人的鵝好呢?難道“家花沒有野花香”也可以化成“自己的鵝沒有別人的鵝好”?不過這也未必,除了兒子,總是別人的好。
有句話不好理解。老太太嘗到甜頭后,又拿著扇子找到王羲之,“羲之笑而不答”。是不承認先前的事了呢,還是不答應再寫字了?是對老太太的請求笑著不置可否,還是笑著不說話,拿過扇子就寫字?
我想大概是不答應給老婦人寫字了。蕺山第一次碰到時,興致來了,也不管人家愿意與否,拿過來就寫;后來再遇到時沒有了當時的興致,當然不肯寫了。這一點和他兒子“雪夜訪戴”時“造門而不入”有類似之處。兒子“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老子興致來了就寫字,不管人家的扇子還是桌子;興致沒了,就是你求我我也不答應你。書法藝術細胞可以遺傳,這等“性情”難道不會遺傳?
小結
“在中國歷史上的各類人群當中,魏晉士人可以說是最有個性的一群。從這里所選編的四則魏晉士人的軼事中,我們約略可以看到他們的灑脫放達和特立獨行!薄拔簳x士人風度之瀟灑脫俗,從這四人可見一斑。”(高中語文讀本47課《魏晉士人軼事四則》編者語)
絕對瀟灑,絕對脫俗,絕對特里獨行。想起一句話,“名人的與眾不同是個性,凡人的與眾不同是神經(jīng)!”
隨性和本性
本性就是做人要堅持原則,隨性就是做事要順其自然。能把二者恰如其分的統(tǒng)一起來的人自古不多,而魏晉名士們軼事為此做了最好的詮釋。
1,性由心生。這里的性與荷爾蒙無關,或相關很少。王子猷突然想到老友,詩性大起,帶動了游興,想與老友雪夜長談;在今天可能有些孩子氣或神經(jīng)質,但是人家想,你又能怎樣?這是隨性。等到了友家,突然興盡了,再回去,這是他的原則:興盡則歸,不做勉強之事。否則一場詩會很可能會以敗興煞尾,將之前大半夜的好心情破壞殆盡,而且會耽誤好友的寶貴時間--誰愿意在冬天大清早聽一個人絮絮叼叼談詩呢?而且王先生本身可能也困了,這樣見好就收對身體健康也有好處。這樣外松內緊的生活哲學,既養(yǎng)生又瀟灑何樂而不為呢?
小貼士:這樣的瀟灑是要有物質基礎的,雖然是“棄官”但沒有一定家底是雇不起小童和船的,更沒有心情談詩論訪的。
2,男人的友誼。小人之交甘若醴,所以王建武不動聲色,試圖用心談在與張玄溝通;而張玄可能過于尊重王而落了一點俗套,正襟危坐講求禮儀,因而沒有釋放出真正的自己。等再次回來,雙方當然沒有必然有愧色,一個是出于尊重才拘謹,一個是出于相信才等待。男人之交就是這樣恬淡如水。
小貼士:如果沒有一個善解人意的舅舅在旁邊,一般不要輕易耍帥,否則會丟掉一個好朋友。
3,愛就愛了。我愛你這樣的字,是不會從魏晉名士的嘴里說出來,但是一定會做出來的。而且要做就做的驚天動地,否則不足以表達心中刻骨銘心之愛。另外,行動的劇烈程度與愛的深度是完全線性相關的。很明顯,母愛是最至高無上的,因此老娘死了只能用吐血表達,而且是一斗一斗的血--一般人就是舍得這幾斗血也未必有感情深到想吐就吐,親情之烈無人出右。鄰家女孩初長成,我就是喜歡,在心底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一席之地;突然有一天這個可人兒永遠走了,不啻于心如刀割。生前愛過沒有表達過,是怕傷害她;現(xiàn)在她走了,那么可以毫無忌憚的抒發(fā)本性了。愛,可以不說;但愛一定要做。
小貼士:盡量生前多照顧雙親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遺憾;對愛人表達愛意要注意對方的愛人是否有一定度量,否則卷入緋聞案或斷一條腿就不值了。
4,你快樂嗎?為了讓我快樂,而扼殺我真正的快樂,我還會快樂嗎?王右軍在一盆鵝肉前肯定是這么想的;現(xiàn)代的父母在逼孩子上輔導班時,孩子也是這么想的。我寫字就是為了快樂,既然你喜歡我的字,我喜歡你的鵝,不要說道德經(jīng)這五千字,就是黃帝內經(jīng)我也寫啊。寫的過程快樂,寫完后得到的結果也快樂,何樂而不為?我?guī)湍闶屈c到為止,盡興而已,如果你把我的好意和快樂量化成金錢,不好意思老人家,這會讓我不快樂,你也會有更多麻煩讓你不快樂,因此,我們還是各自保留我們的快樂吧!
小貼士:幫忙要看對象,不要費力不討好。
“想唱就唱,唱得響亮”的隨性讓你自由不痛苦,“少無適俗意,性本愛丘山”的本性讓你執(zhí)著而不迷失;看真來很復雜,但如果將二者放在一起很好的化學反應一下,它的合成物原來是如此的簡單醒目:人性。
魏晉風度-魏晉風骨
“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王夫之說這話時,一眼就看出曹操為兒子曹丕、司馬昭為兒子司馬炎在知識分子中各殺了一只駭“猴”的“雞”。魏晉文壇,便沒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晉風度,第一眼便是風采。
爭勢篡位,司馬氏父子殺“雞”要來得更為爽利,司馬懿宰了何晏,司馬師宰了夏侯玄,使正始之音斷了兩根弦。至于前前后后而遭殞命的其他著名文人,李澤厚、余秋雨都曾列過清單加以追悼。原來篡位者竟是這么振振有詞,原來殺人者真是這般有恃無恐!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壓抑的恐怖,致使魏晉文人一邊精心避禍,一邊強行理解,倉猝之間行為乖張,出現(xiàn)了種種獨特的風度。
魏晉風度究竟是什么?是春秋戰(zhàn)國后第一個分裂期知識分子被迫依附某個政治集團的散漫心境;是獨尊儒術后儒術又不值錢因而“援老入儒”的尷尬處境;是哲學討論日;拇蟊娗榫场G逭、吃藥和喝酒,組成了風度中的風度。
清談高手分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王謝世家、桃源陶令!巴尽币辉~最初使用于東漢末年,可見當時的文人對著名的東漢宦禍是何等的同仇敵愾,這種傳統(tǒng)也使魏晉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不文人相輕的時代。可是,政治是不甘仁慈的,建安七子的頭把交椅孔融就是死于多嘴,于是正始名士轉而清談不涉及時事的老莊哲學,何晏、王弼還以“無”字對宇宙的追問開辟了本體論的哲學天地。但何晏是不該帶頭吃“五石散”的,越吃越精神,越精神越多嘴,隨后竹林七賢接班清談,且一齊喝酒,嵇康還獨個兒堅決吃藥,結果被魯迅先生一語道破了天機:加夏侯玄在內吃藥的三個都被殺,只喝酒的阮籍混過去了。
竊想,藥使人死,酒使人活,無非因為藥越吃越筆挺,酒越喝越搖晃,正的都得殺,歪的才留下。嵇康的白紙黑字是《與山巨源絕交書》,阮籍不與司馬氏談婚論嫁是因為連續(xù)醉了兩個月:正的殺以示嚴厲,歪的留以示寬宏,司馬昭的兩手,不亞于曹阿瞞的兩手。精通文史哲、會耕地施肥、開處方、打鐵的嵇康,就這樣彈完了人世間最后一曲《廣陵散》。第四代清談核心是謝安。倘若說,起初阮籍們是為了避政治而清談,那么清談愛好者發(fā)展到晉簡文帝后,清談反而相當于現(xiàn)代的文憑吃香了,成了晉人攀升的依據(jù),著名的王導謝安就是因為清談而成名而當官的。
當然,滿肚子淝水戰(zhàn)略的謝安是一貫抵制“清談誤國”的說法的,那些真正的清談名士本質上是更為務實的。魏晉風度的極至,是陶淵明提出桃花源的設想。知識分子是社會上信仰最為虔誠的一群,即使政治逼迫他們放浪形骸,他們骨子里也不敢忘掉憂國,陶淵明“歸去來兮”最后還是充滿政治熱情地留下了桃源情結。
魏晉風度其實是一種人格范式,清談鞏固其志氣,藥與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應之下,清談、藥與酒漸漸在魏晉社會流行起來了。但是,流行性正是純品格的終結,千秋而下,高談闊論不絕,觥籌交錯不止,風度卻只能是魏晉的風度了。
風骨最早用于品評人物,有人認為風骨即風格,也有人認為風骨即形式、文辭與內容、思想的關系!督庹f》中的“風清骨駿”即“文情并茂的、結構嚴密的、剛健朗暢的美”,這才是后世人所樂道的魏晉風骨。
自古來,詩便有“言志”之說。所謂的“志”從《尚書》的實際講應“是指作者的志向抱負”(朱自清《詩言志辯》),也就是一種個性的主張。而在后世的社會實踐中,“志”的內涵逐漸開始包含有儒家的道德內涵,而個性化的含義越來越少。
魏晉之前的詩歌特點。從詩的起源上講我比較傾向于“詩起于樂”。這一點從詩的節(jié)律特點就可以看出來。而歌、樂府詩則從實物的角度提供了明證。正因為如此詩歌的音樂性就成了詩的先天特點。而中國詩的發(fā)展也一直在遵循著這條暗線?匆豢丛姟⒃~、曲的發(fā)展過程,哪一個不與音樂有關呢?
西漢初,五言不盛,止于民間,士大夫多視作民間俚曲,不甚重視。后進于樂府,這才漸為吸納。也正因為如此,樂府詩中包含了許多民歌的氣息。其詩,天真率潔,不尚雕琢。辭風上自然古樸,保留了大量的民間語言。這對后世的詩歌影響頗大。
魏晉詩歌承接樂府余脈,但又獨有新意。首先是樂府風格的文人化,使五言由民歌向文人詩轉變。另一方面,文人詩由于吸收了民歌的精華,也開始擺脫漢賦的浮華氣,形成了一種自然天成,個性飛張的風格。這方面成就較高,具有代表性,眾耳能詳?shù)哪^于“三曹”父子。關于“三曹”其它文章說的很多,這里不再多說。我只有一點想說明一下。曹氏父子不同于其它建安文!叭堋笔窃娙,但更是社會政治生活的主角。這種顯而易見的主角意識是旁人所不能比的。也正是這種主角意識使他們可以說旁人所不能說,想旁人所不能想。曹操的率直從里到外都透著大氣。他的“悲涼”、“古直”(鍾嶸語)不是一般文人的感嘆人生短促,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政治眼光(如《蒿里行》、《短歌行》等)。再有,曹植的《白馬篇》中的游俠與一般文士的游俠也大不相同,沒有忠君的包袱,“思想感情高邁不凡”(見《漢魏六朝詩鑒賞大辭典》)。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主角意識的深刻表現(xiàn)。在他們看來他們不只是在評說歷史,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就是他們自己。
至于正始文學,則明顯具有文人氣的特征,但在表現(xiàn)個性上卻與建安一脈相承。至若入晉之后,則漸少爽朗剛健的風骨。
魏晉風骨對后世影響,特別是唐代諸公大聲疾呼提倡“漢魏風骨”。李白的詩個性之強,近于魏晉,思想上也近于玄老。后人說李白有清談跡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杜甫被稱為“詩史”,在內容上更近于魏晉。而白居易文辭淺白、直率更是與魏晉有不解之緣。
再者,魏晉在形式上的發(fā)展也不容忽視。五言詩的形式擴大了詩的容量,使得詩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高潮。同時,五言詩也為詩的音樂化找到了一種新的方法。盡管這在當時還并不成熟,但卻給后世提供了思路。五言詩的形式,使平仄音韻的變化更為豐富,也更具規(guī)律性。從更深層意義講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了后世七言、律詩的產(chǎn)生,進而影響到詞、曲。(轉自瀚文視點,有刪節(jié))
[魏晉士人軼事四則:王子猷雪夜訪戴、賓主無愧色、阮籍不拘禮法、王羲之愛鵝(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第二冊)助讀)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相關文章:
4.a拼音教學課件
7.高中寒假日記四則
8.語文考試日記四則
10.《新語文讀本》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