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1、發(fā)現(xiàn)作品中極具新聞價值的“反差”,挖掘本則新聞的意義。
2、理解平實語句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
情感目標:
讓學生不忘歷史、珍愛和平、珍惜自由幸福生活。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有人說過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死亡人數(shù)約 3千萬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戰(zhàn)死亡人數(shù)則超過5千萬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國制造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慘劇--“南京大屠殺”。當時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殺中遇難的中國人達30多萬人,二戰(zhàn)期間,中國軍民的死傷人數(shù)達到3500萬,相當于如今一個福建省的總人口數(shù)。在日本法西斯橫行中國的同時,歐洲,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代表的德軍專門設置的人間地獄里,約有400萬猶太人被嚴刑拷打,隨意殺戮。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關于奧斯維辛的報道。
二、深入文本,體味作者感情。
1、同學們找一找,課文前三段作者用的最多的一個詞是什么?找出相關語句,加以理解。
明確:可怕。
最可怕的事情--陽光 樹木 草地 兒童
可怕地顛倒--曾經(jīng)是人間地獄 現(xiàn)在陽光明媚 楊樹婆娑 草地碧綠 孩子嬉戲
世間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請同學們思考:面對美景作者為什么感到可怕?
學生討論,回答:景象固然美好,卻與這里的歷史不相配。這里曾經(jīng)是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然而一踏進集中營,作者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個該被歷史永遠詛咒的地方,竟然有著這么和平美好的景象,作者一時無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無一字控訴,可是由此所體現(xiàn)出的強烈憤懣的感情,讓讀者感到無比壓抑。
2、下面我們分析文章,看一看這曾經(jīng)的人間地獄在游客眼里是什么樣子的,游客參觀時有什么反應。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按參觀順序進行勾劃。然后找學生回答。
板書:
毒氣室 見經(jīng)過復原的毒氣室 感--恐怖 終生難忘
毒氣室、焚尸爐 見--頭發(fā) 嬰兒的鞋子 死囚的牢房
感--表情茫然 渾身發(fā)抖
女牢房 見--盒子
感--驚懼萬分 張大了嘴巴 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灰磚房--羞紅了臉
長廊 見--照片 微笑的姑娘
地下室 見--絞刑架 跪
感--窒息
這些都屬于細節(jié)描寫,這些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奧斯維辛的可怕。
3、思考:本文是一篇新聞報道,文章題目卻為“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沒有什么新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既然沒有什么新聞,作者為什么還要寫? 請從文中找根據(jù)。
明確:“十四年前……被人們講了很多次。”是說這里發(fā)生的臭名昭著的納粹法西斯行徑,世人早已知道,沒有什么好說的。
“記者只有一種……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4、.“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請同學們推想這段描寫背后隱藏的故事。
學生活動,教師引導:二十多歲、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溫和地微笑。這樣一個姑娘,卻出現(xiàn)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從生到死,到底在她的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慘?她是直接被送進毒氣室死去的?還是被用作了不育試驗?她是否曾在長條盒子里擠著睡過覺?然后被摧殘成骷髏一般的瘦痛苦地死去?她是否曾被剃光滿頭的金發(fā)?她是否是被絞死的?她的身體,最終有一點是沒有疑義的,就是被焚化了。如花的生命飛速凋謝,會給你一種怎樣的震撼?
三、 小結
常言道:“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睉(zhàn)爭是人類的災難,自從有了人類,戰(zhàn)爭就沒有休止過,戰(zhàn)爭帶來的災難恐怕難以用言語形容。戰(zhàn)爭使多少繁華的城市變成了廢墟,使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在戰(zhàn)爭的概念里,人道、人性已不復存在,人的生命如草芥,朝不慮夕。雖然說二戰(zhàn)已經(jīng)越來越遙遠了,時間也沖淡了人民的記憶,可奧斯維辛依然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辛酸。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也許你覺得生活平淡無奇,但這種生活卻是許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享受到的。讓我們以海子的一首詩來結束這節(jié)課吧: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太陽強烈,
水波溫柔
一層層白云覆蓋著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徹底干凈的黑土塊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泥土高濺
撲打面頰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
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
李亞
2017-10-15
李亞
[《奧斯維辛沒什么新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5.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