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提高朗讀能力;學習和借鑒詩歌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fā)真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感人至深的親情;揣摩文中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教導學生學會關愛母親、回報母親;
教學重難點
1.準確領悟課文所抒發(fā)的情感,把握課文借物抒情的寫法。
2.深層品味關鍵語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3.語文活動式教學法。
課前預習
1.字詞:笑嘻嘻 匿笑 衍 沐浴 禱告(祈禱)
2.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母愛
1.由課件故事片段導入新課。
導入:
母親對我們的關懷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母愛,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無論在我們學習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息息相關。
那我問下同學們,知道媽媽在哪天生日的舉手?看看大家對媽媽的關心有多少?
好的,看來同學們對媽媽……
印度詩人泰戈爾卻用一首散文詩《金色花》將一個孩子對母愛的回報娓娓道來。
2.名詞解釋
散文詩
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xiàn)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從本質(zhì)上看,它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感和想像,但內(nèi)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jié);從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nèi)在的音樂美和節(jié)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寫成的詩篇,即 “散文其形,詩意其質(zhì)”。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豐富,詩歌格調(diào)清新,具有民族風格,帶有神秘色彩和感傷情調(diào),在他的作品中,童真、母愛是永恒的主題。
其代表作有: 詩集《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吉檀(tán)迦(jiā)利》(獻詩之意);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亞洲第一詩人)
《羅摩衍那》
印度的一部敘事詩,寫羅摩和妻子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羅摩是詩中的主角。為了履行對父親的諾言,維持兄弟間的友愛,他拋棄了繼承王位的權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二、感知課文
1.聆聽課文回答問題 (用簡要語言概括)
2.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關鍵語句中的思想感情
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_的孩子,我是從……看到的。
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_的媽媽,我是從……看到的。
這是一個天真,活潑,頑皮,撒嬌,愛媽媽的孩子
這是一位圣潔,沉靜,美麗,慈愛,智慧的媽媽
三、探究問題,重點突破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中國人喜歡用花朵比喻孩子,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印度人同樣喜歡用花朵來比喻孩子,金色花是印度佛教的圣物,象征著一切的圣潔和美好,泰戈爾是在贊譽孩子的可愛,也同時反映了母性的光輝。
人們喜歡花兒,花兒也展現(xiàn)自己的美給人們,象征著孩子對母親的一種回報。
2.孩子為什么想要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什么還要向媽媽保密?
孩子感受到母親的關愛后,也想做些事情回報母愛。所以就想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默默地看媽媽工作。
母愛是無私的,那么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的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并向媽媽保密。
四、課外延伸
紙船--寄母親
冰心
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請談談紙船的象征意義
六、作業(yè)布置
目標 :平時多留心身邊事物,用多角度觀察生活 。善于捕捉實物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想法。運用多種手法狀寫事物,或進行介紹說明,或以物喻人,或詠物寄意,或以物憶事多角度訓練,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作業(yè):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張大大
[金色花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金色花》課件
5.金色花閱讀答案
8.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9.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10.人教版《自己去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