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孔子眼里的人生之道哲理故事

        時間:2021-04-11 10:02:40 人生哲理 我要投稿

        孔子眼里的人生之道哲理故事

          孔子將其一生概括為六個階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個粗略的人生坐標,在這個坐標上,有幾個重要階段被特別強調出來。

        孔子眼里的人生之道哲理故事

          十五志于學,孔子所提倡的是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

          每一個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這一切要從人的社會化進程開始。從一個自然人轉化為一個有社會規(guī)則制約的人,這就是學習的起點?鬃拥氖形宥居趯W,是他自己的一個起點,也是他對學生的一種要求。

          孔子自己經(jīng)常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說自己不是生下來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過是對古代文化、對古人所經(jīng)歷的事情非常感興趣,而且能夠孜孜以求,一直認真學習而已。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一定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他所提倡的是這樣一種從容地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歷練,我們逐漸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這樣就走到了30歲。

          三十而立。既不像10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20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

          三十而立,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怎樣才算立起來了?是否只要有車、有房,或者有了一個什么樣的職位就算立起來了呢7而立之年對于人的一生又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呢?

          30歲這個年紀,在今天,在這個心理斷乳期大大錯后的時代,尤其是在大都市里,還被稱作男孩女孩。那么,怎樣判斷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否立起來了呢?對于立字,應該有什么樣的擔當呢?

          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比較強烈的逆反心理,20多歲剛剛步入社會時,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切都不盡如人意,覺得成人世界欺騙了自己,覺得生活中滿是丑陋、猥瑣、卑鄙和欺詐。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小憤青。這個時候,青春的成長有它特有的蒼涼,人必然表現(xiàn)出一種反彈。那么走到30歲,應該是人生和的階段,就是既不像10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20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

          三十而立的這個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從內在的心靈獨立這個意義上來講,真正好的學習,是把一切學習用于自我,讓學到的東西為我所用。這是中國文化要求的一種學習方式。

          30歲這個年紀,是一個建立心靈自信的年紀。這種自信不是與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對立,而是形成一種融合與相互提升。這就像泰山上的一副對聯(lián),叫做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是中國人對于山川的一種感受,它講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對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盡頭,以蒼天為岸,對自己是一種拓展:人登上山巒的頂峰,并不是說我把高山踩在腳下,而是說我站在山頂,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其實這就是六經(jīng)注我的一種境界。

          30歲以后。學著用減法生活,舍棄不是你

          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進入不惑境界

          從30歲到40歲,人們從而立之年步入孔子所說的不惑之年。這應當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時光。

          但每個人到40歲時都能做到不惑嗎?在現(xiàn)代社會,40歲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已經(jīng)成為骨干,壓力又非常大。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怎樣才能做到內心不惶惑呢?

          關于惑這個概念,《論語》中有過多次闡述。人怎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內心不惶惑?這需要大智慧。

          從而立到不惑,這是人生最好的光陰。一個人在30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從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jīng)驗、財富、情感、名譽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30歲以后,就要開始學著用減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舍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而學做減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絕了,不想掙的錢不要了。當敢于舍棄、知道如何舍棄的時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狀態(tài)。那么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五十而知天命,這時已有一種內心定

          力。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為外物所動

          孔子所說的知天命,是指的什么呢?是人們常說的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嗎?是一個人到了50歲,就應該聽天由命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孔子所說的'知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知天命關鍵在于一個知宇,要能夠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當自己能夠客觀認識命運中的窮與通、人世間的好與壞,知道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靜應對。

          知命、知禮、知言,這三個境界在人生中的順序是倒著的:我們都是最先知言,在與人交談和讀書中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他人。但是,知言還不夠,還不足以在社會上立足。還需要你懂得禮儀,能夠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會少一分抱怨。更高的一個層次是知命。知命就達到了孔子所說的君子的境界,他已經(jīng)建立了一個自循環(huán)的系統(tǒng),他內心會有一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

          六十而耳順,此時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站在發(fā)言者的立場去想問題

          耳順,就是不論什么樣的話都能聽得進去,都能站在發(fā)言者的立場去想問題。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聽到不好聽的話。我們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耳順呢?

          在對天命有了透徹的了解、自己的內心有了巨大的定力之后,孔子說六十而耳順。此時,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個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虛心傾聽各種聲音,并站在別人的出發(fā)點上去了解他為什么這樣說。

          這種境界,用中國文化的一個詞來表述,就是悲天憫人,在真正了解所有人的利益與出發(fā)點的前提下,實現(xiàn)理解和包容。也就是說,當以自己的價值體系去看待其他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時,我們是有理由驚訝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帶著什么樣的生活歷程走到今天,也就是你的這個體系能夠進入他的體系,也許就會多了一些諒解。

          從心所欲,不逾矩。當所有規(guī)矩已變?yōu)槟闵牧晳T時,就能做到從心所欲

          孔子耳順的境界,其實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內心的融合。有了這種融合作基礎,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當所有的規(guī)矩大道已經(jīng)變?yōu)槟愕纳牧晳T時,你就能夠做到從心所欲,這可以說是每一個生命個體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這樣的一個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卻要經(jīng)歷千錘百煉。

          我們看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來越強調內心,越到后來越從容和緩,而在這從容之前,其實是要經(jīng)歷千錘百煉的。

          孔子所說的這樣一個從15歲到70歲的人生歷程,對于我們來講,也是不同的人生階段可以參照的一面鏡子。通過它,我們可以比照一下自己的心靈是否已經(jīng)立起來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思,是否已經(jīng)通了天地大道,是否以包容悲憫去體諒他人,是否終于做到從心所欲。

        【孔子眼里的人生之道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孔子眼里的人生之道哲理故事11-02

        人生哲理故事:成功之道01-22

        經(jīng)典人生哲理故事:用人之道03-23

        謙遜之道的哲理故事09-09

        成功之道的哲理故事05-08

        你的眼里有什么人生哲理故事08-14

        孔子東游的故事哲理03-03

        哲理故事:孔子的糾葛09-06

        識牛之道的人生哲理故事09-3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