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成語故事
“孺子可教”這則成語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這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了關(guān)于孺子可教成語故事,歡迎大家欣賞。
孺子可教成語故事1
【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
在秦朝后期,張良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張良用兵布陣的才能得益他少年時期的一次偶遇。
一天,張良正在橋上散步,對面走來一位老人。沒想到老人的鞋掉到了橋下,老人見張良走過來便說:
“小伙子,你下去幫我把鞋撿上來吧?”
張良不想幫他撿,可一想人家這么大年紀(jì)了,撿個鞋也沒什么,便下橋撿了鞋上來。這時老人又要求張良把鞋給他穿上。
張良心中十分生氣,但一轉(zhuǎn)念,既然撿上來了,再幫老人家穿上也沒什么大不了,于是把鞋給老人穿上。
老人起身便走,一句話也不說,張良感覺很奇怪,不一會兒老人返回來,對張良說:
“你這個小孩子值得我教誨,五天以后到橋上見我。”張良一想,這老人肯定大有來頭,連聲稱是。
第五天早晨,張良很早就趕到橋上了,老人已站在那兒,很生氣地說:
“小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還讓我等你,過五日再來!
五日后,張良起了個大早,但老人又先到了,并說同樣的話。張良心想,下次我半夜就來。
第五日午夜,張良就到橋上等候。老人來后很高興,交給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要他努力鉆研,日后定能輔佐帝王成就大業(yè)。張良道謝,老人轉(zhuǎn)身而去。
張良發(fā)奮研讀兵書,終于成就了一番大業(yè)。
釋義
小孩能夠被教誨,被塑造。
孺子可教成語故事2
一、孺子可教成語故事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后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張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丟到橋下,然后對張良說:“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撿起來!”
張良很驚訝,想揍那老頭。但看到老人年紀(jì)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橋把鞋撿了起來,然后又恭敬地跪著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腳穿好鞋,然后笑著轉(zhuǎn)身就走了。
張良更吃驚了,盯著老人離開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伙子很不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yīng)。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卻遲到,怎么回事啊?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公雞一打鳴,張良就出發(fā)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又遲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點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小伙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鉆研這部書。鉆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將再見到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啦”然后老人就離開不見了。第二天早晨,張良看那本書,乃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專研此書。
后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孺子可教造句
1、弟弟年紀(jì)雖小,但繪畫的才華卻十分杰出,贏得老師孺子可教的評語。
2、活到老學(xué)到來這才是孺子可教的表現(xiàn)。
3、相信自己,你一定是一個孺子可教的人。
4、我們老師都說我是孺子可教的人才。
5、才吩咐過一次,他就永志不忘,真是孺子可教。
6、看到獲獎學(xué)生的表現(xiàn),老師頻頻點頭,嘴里不停地說著:“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7、其實你要相信很多孩子都是孺子可教的人的,只要我們好好培養(yǎng)他們。
8、我相信你是一個聰明人,同時也是一個孺子可教的人才。
9、這個年輕人認真上進,許多長輩都說他孺子可教。
10、就你現(xiàn)在這個樣子也可以談得上孺子可教?
11、她(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四字成語來,孺子可教,也。大笑,表示贊同)說:恩,對。就是這意思。
12、在哥哥還很小紡時候,國文老師就發(fā)現(xiàn)了他的文學(xué)才華,認為孺子可教,頻頻鼓勵他寫作,終于造就他成為今日有名的作家。
13、其實你們家孩子真的可以談得上孺子可教了。
孺子可教成語故事3
張良,字子房,是漢朝的開國功臣,被劉邦封為留侯。他的祖先,是戰(zhàn)國時的韓國的貴族。韓國被秦國滅掉后,張良曾變賣家產(chǎn)雇傭刺客,于公元前218年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內(nèi))刺殺秦始皇,以圖為國報仇。
謀刺失敗后,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國大舉搜索行刺的兇手。于是張良就改了姓名,避難于下邳(今江蘇雎寧縣西北)。
張良閑居下邳,有一天,他走到下邳橋上去散步,停佇橋頭,四處眺望。這時,有一個老年人,穿著粗布破衣,向他走來了,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伙子,下去把鞋給我取上來!”張良很氣惱,但他勉強壓住火氣,下了橋,給老人把鞋拾了上來。
老人把腿一伸,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心想,既然已經(jīng)給他拾了鞋,穿就穿吧。于是張良便跪下替老人穿好鞋。
穿好鞋,老人點點頭,笑瞇瞇地走了。張良很驚奇,朵呆地望著老人遠去的背影。老人大約走了里把路的時候,又突然返了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天剛亮),與我會此!币馑际钦f: 這個年輕人可以教育了!從今天起,往后數(shù)第五天清晨,我在這里再和你會面。
一天兩天、三天四天過去了。第五天,天剛放亮,張良就來到橋上。這時,那位老人已經(jīng)先到了,很生氣地責(zé)備張良,說他來得太晚了,讓又過五天再來。第二次,張良等雞一叫,就來到橋上,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更加生氣,讓他過五天再早一點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在不到半夜的時候,就來到橋上。等了一會兒,老人來了,高興地說:“年輕人,應(yīng)該這樣嘛!”說著,就拿出一本書,交給張良,囑咐道:“讀了這部書,對你很有用處,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
張良拿回家一看,老人留給他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十分珍愛這部書,從此就孜孜不倦地認真閱讀,反復(fù)鉆研,終于成為漢高祖劉邦的主要謀臣。
根據(jù)這個故事,后人就引出“孺子可教”這個成語,多用于長輩或年長的人,贊揚青少年有培養(yǎng)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