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談生活優(yōu)美散文

        時間:2022-10-01 01:39:17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生活優(yōu)美散文

          孩提時對節(jié)日的憧憬和期待,富有幻想和高興的難以言述。那份喜悅那份渴盼那份期待……總是從節(jié)前一直要延續(xù)到節(jié)后很久很久。可如今的節(jié)日呢?除了喧囂和嘈雜,以及麻將桌、牌桌上的斗雞眼般較真、酒席上的狂飲亂吹,還有什么內(nèi)容?

        談生活優(yōu)美散文

          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未必就十分盡興,雖然堵車和景點亂收費,以及那幾近喂豬般的速食餐尚可忍受,但那一個個原本圣潔和俊秀的自然景觀,在利益驅(qū)使下已經(jīng)人為破壞的面目皆非,心底的那份失望和痛惜,則將滿懷的期待沖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除了令人難以接受的痛心還有更多的遺憾。畢竟,看著那些被貪欲浸染后的景點,面對一個個如狼似虎的掠奪者,感受的早已不是美而是厭惡了。也許人們在享受的同時,必須做好接受煉獄般的考驗,還要忍受被戲弄的摧殘,以及熟視無睹那些對自然景觀的毀壞。真的擔心,我們美麗的河山、奇妙的自然景觀,到兒子、孫子以及更遠的后代時還能否看到?

          原本就因復雜的社會,浮躁的心緒,以及紛繁的是是非非縈繞腦際而十分不輕松的生活,又因在玩中獲得輕松的想法成為泡影,那節(jié)日過得除了索然無味、百無聊賴還有什么呢?不知道這僅僅是我一人有此狹見,還是更多的人都哀嘆這種現(xiàn)實的存在?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種角色轉(zhuǎn)換另一種角色的演戲,而社會就是一個大舞臺。很贊同這個說法。只是尚有一些自己的拙見。人生和社會的舞臺與真正文藝演出的舞臺,應該有根本的區(qū)別。后者舞臺,各色人等粉墨登場,有主角、配角、群演、正角、反角、不反不正角,有花腔、有黑頭、有青衣、有旦丑,也有不倫不類者。但因了角色的不同,靠的是油彩和化妝而表現(xiàn),且為了渲染某個主題,以個人的功夫去演繹。而社會和人生的舞臺呢?角色是所有的人,面具成了遮掩內(nèi)心的道具,且戴面具是個人主動而為。盡管也有迫于現(xiàn)實的原因,但選擇什么樣的面具示人則是自己�;燠E其中,仿佛在參加盛裝假面舞會,面具下遮掩的全是不真實的一面,聽到的更多的是虛偽和做作的話語,看到的是各色人等的紛繁演技,有高超的,有拙劣的,有被動的,有主動的……。大概,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必須學會掩飾自己,要將自己內(nèi)心包裹的嚴嚴實實,而把另一個與自己風馬牛不相及的面具呈現(xiàn)給眾人。如果你斗膽將真實展示與人,所獲得的也許未必就是理解和接受。

          我總是在思索,為何人不能保持純真相處,不能真實的表現(xiàn)自我,不能自我還原根本,卻要用面具來遮掩,且將內(nèi)心掩藏的那么深,說著和內(nèi)心所思截然不同的話語?活到這個年齡了,也多少回過點味來,大概這就是現(xiàn)實無法改變的所在。其實,明白與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學會適應。然極力而為卻總是難以適應,畢竟將自己的原本掩飾起來,違心的去適應那些不愿接受的東東,用一副假面具示人,痛苦且活的很累很累。偶曾經(jīng)抗爭過,但成效甚微,故而只能在心累的折磨下苦苦掙扎。

          朋友是什么?按照甲骨文形似的方法來分析,那就是兩個“月”相伴,分開是“月”,合起來就是“朋”了。但對朋友的理解,以及劃分朋友的標準,很多人有自己的解釋和標準,且人原本就迥異有別,有N個解釋和標準勢在必然。

          通常意義的朋友,大概是能相處得來,也愿意繼續(xù)相處的吧?老朽認為的朋友也很簡單,能夠來往的是朋友,不能來往的那就是陌人,而能夠來往的也有時間的界定,有可以終生來往的朋友,也有匆匆的過客,甚至過眼煙云、稍縱即逝的人。大概能否長久來往,看的是有無緣分以及心是否相通。

          生活中的朋友,總是在不斷的交往中容易辨別和取舍,有人家不愿意理睬,也有自己不愿意交往,畢竟現(xiàn)實更好由自己把握,抑或是人家去把握。而網(wǎng)絡上的朋友,存在極大的變數(shù)就太讓人難以捉摸了。

          有一些人,初始時熱乎的幾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甚至還請假在QQ、MSN上等待,抑或是一開機就要發(fā)出問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熱情漸漸銷聲匿跡,即便是尚未失去聯(lián)系,但有一搭無一搭的早就沒了往日的熱絡。這種情形,其實已然將彼此的關系定格的十分清晰而無需言明。大概原本彼此之間就不可能是朋友,離開和淡然勢在必然,不知道這是不是古人說的:“道不同不予為謀”?

          還有一些人,交往中看似關系發(fā)展緩慢、不溫不火,且來無蹤去無影,但卻能感知他(她)的存在,能在冥冥中知曉對方的關注和關心,雖然看似淡然,缺乏熱情,但細細品味,這才是真正的朋友,是值得永遠去愛去關心去惦記的朋友。

          對于前者所述的人,老朽絲毫不為之離去而惋惜,而對后者,老朽則倍加珍惜并銘刻在心。盡管不會卿卿我我的粘糊,但卻時時用真誠去思念,用自己的全部情感默默關注,且在被對方溫暖的同時也去溫暖對方。

          前幾天聽說在他鄉(xiāng)的一個好朋友去世了,我的心為之一顫。好朋友才不過五十多歲,前幾年相見時,仍是紅光滿面、精神煥發(fā),然而一瞬間就燃盡了生命的蠟燭。

          此后的幾天里,我的思緒紊亂,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事都有點六神無主。說不上是為朋友遺憾,還是哀嘆生命的脆弱。

          有時候細想想也覺得生與死不過如此。生命原本就猶如一根脆弱的琴弦,誰也無法預知自己何時弦斷音絕,誰也不敢狂言永遠不會煙消隕滅。我們活著是被動地活著,死更是被動地去死。如果說擁有的生命是一個熊熊燃燒的火把,那任何火把都有可能燃盡熄滅則是必然。

          唉……,生命也真是太脆弱了,脆弱得像一只蟲子般不堪一擊,且生與死只是一道界限兩扇不同的門,非但界限兩邊的際遇不同,門內(nèi)的風景更是有天壤之別。這就形同舞臺的前后臺,活著的臺前五彩繽紛、燈光朗明、觀眾矚目,有雷鳴般的掌聲,也有欣慰愉悅的歡歌笑語,有璀璨艷麗的鮮花,也有春意盎然的贊美;而死亡的后臺是一片寂靜的虛無,盡管無法知曉是冰冷的世界?還是陰森的煉獄?抑或是霞光霓虹下的天堂,靈魂在祥瑞環(huán)繞下熠熠生輝?

          大概,生與死原本就是自然法則無法違拗。屬于我們的生命,自己無法做主,一切都是冥冥中特定的,生耶,死耶,上蒼早已安排妥當,我們唯有服從這個安排,隨時準備結(jié)束生命。這不是人的悲哀,而是命中注定無法違拗。唯一感到悲哀的是,自己的生命自己不能主宰,活著要面對浮躁的社會,以及紛繁的是是非非,還要隨時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死了又將痛苦遺留給活者。因為,于死者而言并無痛苦,無知中已然無法感知所有苦難和悲痛,而活著的人不但要承受莫大的悲痛,還要繼續(xù)面對今后的生活,且獨自承擔的那份辛苦,大概死者是永遠也無法知曉。所以說,死去的也許是幸福的,而活著的是幸福還是悲哀,恐怕誰都是心知肚明,但又無法用一個可以準確表達意圖的定義詞來詮釋。

          詩人臧克家有一句詩大家可能記憶猶新: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也許對偉人而言,這是恰如其分的至理名言,而對于凡人而言,生命的逝去,已然隨著那一縷兒青煙,徹底的消亡了。即便是暫時留在親人和朋友的回憶中,又能保存多久呢?恐怕凡人是永遠也做不到詩人所贊譽的那樣,既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jīng)徹底的劃了句號,何必還要求得更多的人懷念呢?

          時�?吹缴鐣嫌幸恍┤耍譄嶂杂诒几案鱾€吃請,并且樂此不疲的當成生活中一道亮麗風景線而自豪。于是乎,一些人總是不厭其煩且眉飛色舞的說著參加吃請的趣聞。原來單位有個人,十分喜歡吹噓自己多么多么被人尊敬的吃請,每每說到這個話題,總是要提及某某名人、某某顯赫、某某……與之共餐,言語中不乏炫耀,神色中不乏得意。這使我想起曾經(jīng)聽過的一段相聲,說的是一些打腫臉充胖子的虛偽人,雖然家徒四壁、囊中羞澀,已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窘?jīng)r,然每每出門卻要用豬皮抹嘴,逢人便說剛剛吃了滿漢全席,馬上還要去奔赴法國大餐。

          于是我很費解:即便是每天有人宴請,時常有機會海吃,又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呢?說白了不就是吃了一頓豐富的免費餐飲,喝了他人沒機會白喝的佳釀嗎?如果一個人活到需要用一頓宴席,抑或是能蹭頓不要錢的飯去炫耀和吹噓,并藉以提高自己地位的份上,那是不是活得也太可憐太可悲了?更何況,世界上絕對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可能有不散的宴席。一旦有一天,沒機會海吃狂飲,沒人邀赴宴席饕餮,靠什么立足這個社會,拿什么去證明自己生存的價值?

          大概我如此之說,會有人說我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呵呵,也許吧!一個退休的人,自然會慢慢地消失在眾人的視野里,沒有這般炫耀的資本,那是必然的。然而,沒機會也罷,吃不上喝不上也罷,但我卻做不出到處炫耀,抑或是豬皮抹嘴的事來。因為,我生活在這個世上,且活得充實和愉悅,靠得并不是能參加宴席以及海吃饕餮的炫耀。

          朋友們時常和我開玩笑,說我喜歡思索,且每每能說出一些讓人感到有點道理的話語。很多博友也說過我怎么總是思索和感悟。其實,我并不是喜歡和善于思索,而是我把思索的東西訴諸了文字,表達在言語里,而更多的人是留在了心里。且不同之處還在于,我過于率直且愿意表露,而朋友們相對于含蓄,更多的是在心里感悟和揣味。方式的不同,并不改變殊途同歸的必然。

          其實,思索挺好,能夠在思索中求得一些理性的感悟,且在左右自己行為時舉一反三的去約束自己,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是成熟、老練、聰明、智慧的必須。

          我的思索,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的邏輯思維,如:公式推導、譜圖解析、理論證明、數(shù)學計算等;另一種是非理性的悟性思維,如:胡思亂想、信馬由韁、漫無邊際、揣味臆想。兩者相對而言,我更偏重于后者,因為它常能引人入勝的突見佳境,可以在思索中,獲得激動人心的新觀點的突然感悟,并能從天而降地得到一個觸類旁通的新思路。那種萌生出來的靈感,那種恍若眼前的直覺,那種如夢初醒的頓悟,那些非理性思維方式得到的精神松弛,以及視野開闊,放任思維不受束縛的酣暢回味,真的是妙不可言。

          每每思索之時,可以海闊天空,可以突發(fā)奇想,也可以大跨度地起伏跌宕。雖然思索是看似漫不經(jīng)心,甚至是放縱的猶在浩瀚天宇里遨游,但卻能構(gòu)筑起一個極其靈敏的、全方位的悟性網(wǎng)絡,靜待不知何時、不知何處、也不知何等化外之物突然觸網(wǎng)。如果能夠編制細密如絲的智慧之網(wǎng),能控制自己的思維敏如脫兔、收放自如,得到的也許是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感知的是自己稍縱即逝的頓悟。

          人的邏輯思維是凝聚的,要求思路脈絡清晰,且有一定的格式不能隨意超越。而非理性的悟性思維是全方位的,不需要顧忌必須聚焦于某一點。思索之時,可以閑庭信步、精神沉靜松弛,甚至是時斷時續(xù)、毫無關聯(lián)、臆想紛呈,但卻是感受悟性的絕好方式。這既是我為何更偏重于非理性的悟性思維的原因所在。

        《談生活優(yōu)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談生活優(yōu)美散文】相關文章:

        談傲氣的散文05-05

        談面子散文04-30

        談看書散文05-21

        談茶散文07-01

        談友誼的散文06-18

        談朱自清的散文05-15

        談朱自清散文06-02

        談讀書散文05-31

        軍營生活優(yōu)美散文12-03

        也談喝酒散文05-06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談生活優(yōu)美散文

              孩提時對節(jié)日的憧憬和期待,富有幻想和高興的難以言述。那份喜悅那份渴盼那份期待……總是從節(jié)前一直要延續(xù)到節(jié)后很久很久。可如今的節(jié)日呢?除了喧囂和嘈雜,以及麻將桌、牌桌上的斗雞眼般較真、酒席上的狂飲亂吹,還有什么內(nèi)容?

            談生活優(yōu)美散文

              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未必就十分盡興,雖然堵車和景點亂收費,以及那幾近喂豬般的速食餐尚可忍受,但那一個個原本圣潔和俊秀的自然景觀,在利益驅(qū)使下已經(jīng)人為破壞的面目皆非,心底的那份失望和痛惜,則將滿懷的期待沖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除了令人難以接受的痛心還有更多的遺憾。畢竟,看著那些被貪欲浸染后的景點,面對一個個如狼似虎的掠奪者,感受的早已不是美而是厭惡了。也許人們在享受的同時,必須做好接受煉獄般的考驗,還要忍受被戲弄的摧殘,以及熟視無睹那些對自然景觀的毀壞。真的擔心,我們美麗的河山、奇妙的自然景觀,到兒子、孫子以及更遠的后代時還能否看到?

              原本就因復雜的社會,浮躁的心緒,以及紛繁的是是非非縈繞腦際而十分不輕松的生活,又因在玩中獲得輕松的想法成為泡影,那節(jié)日過得除了索然無味、百無聊賴還有什么呢?不知道這僅僅是我一人有此狹見,還是更多的人都哀嘆這種現(xiàn)實的存在?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種角色轉(zhuǎn)換另一種角色的演戲,而社會就是一個大舞臺。很贊同這個說法。只是尚有一些自己的拙見。人生和社會的舞臺與真正文藝演出的舞臺,應該有根本的區(qū)別。后者舞臺,各色人等粉墨登場,有主角、配角、群演、正角、反角、不反不正角,有花腔、有黑頭、有青衣、有旦丑,也有不倫不類者。但因了角色的不同,靠的是油彩和化妝而表現(xiàn),且為了渲染某個主題,以個人的功夫去演繹。而社會和人生的舞臺呢?角色是所有的人,面具成了遮掩內(nèi)心的道具,且戴面具是個人主動而為。盡管也有迫于現(xiàn)實的原因,但選擇什么樣的面具示人則是自己�;燠E其中,仿佛在參加盛裝假面舞會,面具下遮掩的全是不真實的一面,聽到的更多的是虛偽和做作的話語,看到的是各色人等的紛繁演技,有高超的,有拙劣的,有被動的,有主動的……。大概,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必須學會掩飾自己,要將自己內(nèi)心包裹的嚴嚴實實,而把另一個與自己風馬牛不相及的面具呈現(xiàn)給眾人。如果你斗膽將真實展示與人,所獲得的也許未必就是理解和接受。

              我總是在思索,為何人不能保持純真相處,不能真實的表現(xiàn)自我,不能自我還原根本,卻要用面具來遮掩,且將內(nèi)心掩藏的那么深,說著和內(nèi)心所思截然不同的話語?活到這個年齡了,也多少回過點味來,大概這就是現(xiàn)實無法改變的所在。其實,明白與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學會適應。然極力而為卻總是難以適應,畢竟將自己的原本掩飾起來,違心的去適應那些不愿接受的東東,用一副假面具示人,痛苦且活的很累很累。偶曾經(jīng)抗爭過,但成效甚微,故而只能在心累的折磨下苦苦掙扎。

              朋友是什么?按照甲骨文形似的方法來分析,那就是兩個“月”相伴,分開是“月”,合起來就是“朋”了。但對朋友的理解,以及劃分朋友的標準,很多人有自己的解釋和標準,且人原本就迥異有別,有N個解釋和標準勢在必然。

              通常意義的朋友,大概是能相處得來,也愿意繼續(xù)相處的吧?老朽認為的朋友也很簡單,能夠來往的是朋友,不能來往的那就是陌人,而能夠來往的也有時間的界定,有可以終生來往的朋友,也有匆匆的過客,甚至過眼煙云、稍縱即逝的人。大概能否長久來往,看的是有無緣分以及心是否相通。

              生活中的朋友,總是在不斷的交往中容易辨別和取舍,有人家不愿意理睬,也有自己不愿意交往,畢竟現(xiàn)實更好由自己把握,抑或是人家去把握。而網(wǎng)絡上的朋友,存在極大的變數(shù)就太讓人難以捉摸了。

              有一些人,初始時熱乎的幾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甚至還請假在QQ、MSN上等待,抑或是一開機就要發(fā)出問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熱情漸漸銷聲匿跡,即便是尚未失去聯(lián)系,但有一搭無一搭的早就沒了往日的熱絡。這種情形,其實已然將彼此的關系定格的十分清晰而無需言明。大概原本彼此之間就不可能是朋友,離開和淡然勢在必然,不知道這是不是古人說的:“道不同不予為謀”?

              還有一些人,交往中看似關系發(fā)展緩慢、不溫不火,且來無蹤去無影,但卻能感知他(她)的存在,能在冥冥中知曉對方的關注和關心,雖然看似淡然,缺乏熱情,但細細品味,這才是真正的朋友,是值得永遠去愛去關心去惦記的朋友。

              對于前者所述的人,老朽絲毫不為之離去而惋惜,而對后者,老朽則倍加珍惜并銘刻在心。盡管不會卿卿我我的粘糊,但卻時時用真誠去思念,用自己的全部情感默默關注,且在被對方溫暖的同時也去溫暖對方。

              前幾天聽說在他鄉(xiāng)的一個好朋友去世了,我的心為之一顫。好朋友才不過五十多歲,前幾年相見時,仍是紅光滿面、精神煥發(fā),然而一瞬間就燃盡了生命的蠟燭。

              此后的幾天里,我的思緒紊亂,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事都有點六神無主。說不上是為朋友遺憾,還是哀嘆生命的脆弱。

              有時候細想想也覺得生與死不過如此。生命原本就猶如一根脆弱的琴弦,誰也無法預知自己何時弦斷音絕,誰也不敢狂言永遠不會煙消隕滅。我們活著是被動地活著,死更是被動地去死。如果說擁有的生命是一個熊熊燃燒的火把,那任何火把都有可能燃盡熄滅則是必然。

              唉……,生命也真是太脆弱了,脆弱得像一只蟲子般不堪一擊,且生與死只是一道界限兩扇不同的門,非但界限兩邊的際遇不同,門內(nèi)的風景更是有天壤之別。這就形同舞臺的前后臺,活著的臺前五彩繽紛、燈光朗明、觀眾矚目,有雷鳴般的掌聲,也有欣慰愉悅的歡歌笑語,有璀璨艷麗的鮮花,也有春意盎然的贊美;而死亡的后臺是一片寂靜的虛無,盡管無法知曉是冰冷的世界?還是陰森的煉獄?抑或是霞光霓虹下的天堂,靈魂在祥瑞環(huán)繞下熠熠生輝?

              大概,生與死原本就是自然法則無法違拗。屬于我們的生命,自己無法做主,一切都是冥冥中特定的,生耶,死耶,上蒼早已安排妥當,我們唯有服從這個安排,隨時準備結(jié)束生命。這不是人的悲哀,而是命中注定無法違拗。唯一感到悲哀的是,自己的生命自己不能主宰,活著要面對浮躁的社會,以及紛繁的是是非非,還要隨時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死了又將痛苦遺留給活者。因為,于死者而言并無痛苦,無知中已然無法感知所有苦難和悲痛,而活著的人不但要承受莫大的悲痛,還要繼續(xù)面對今后的生活,且獨自承擔的那份辛苦,大概死者是永遠也無法知曉。所以說,死去的也許是幸福的,而活著的是幸福還是悲哀,恐怕誰都是心知肚明,但又無法用一個可以準確表達意圖的定義詞來詮釋。

              詩人臧克家有一句詩大家可能記憶猶新: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也許對偉人而言,這是恰如其分的至理名言,而對于凡人而言,生命的逝去,已然隨著那一縷兒青煙,徹底的消亡了。即便是暫時留在親人和朋友的回憶中,又能保存多久呢?恐怕凡人是永遠也做不到詩人所贊譽的那樣,既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已經(jīng)徹底的劃了句號,何必還要求得更多的人懷念呢?

              時�?吹缴鐣嫌幸恍┤耍譄嶂杂诒几案鱾€吃請,并且樂此不疲的當成生活中一道亮麗風景線而自豪。于是乎,一些人總是不厭其煩且眉飛色舞的說著參加吃請的趣聞。原來單位有個人,十分喜歡吹噓自己多么多么被人尊敬的吃請,每每說到這個話題,總是要提及某某名人、某某顯赫、某某……與之共餐,言語中不乏炫耀,神色中不乏得意。這使我想起曾經(jīng)聽過的一段相聲,說的是一些打腫臉充胖子的虛偽人,雖然家徒四壁、囊中羞澀,已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窘?jīng)r,然每每出門卻要用豬皮抹嘴,逢人便說剛剛吃了滿漢全席,馬上還要去奔赴法國大餐。

              于是我很費解:即便是每天有人宴請,時常有機會海吃,又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呢?說白了不就是吃了一頓豐富的免費餐飲,喝了他人沒機會白喝的佳釀嗎?如果一個人活到需要用一頓宴席,抑或是能蹭頓不要錢的飯去炫耀和吹噓,并藉以提高自己地位的份上,那是不是活得也太可憐太可悲了?更何況,世界上絕對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可能有不散的宴席。一旦有一天,沒機會海吃狂飲,沒人邀赴宴席饕餮,靠什么立足這個社會,拿什么去證明自己生存的價值?

              大概我如此之說,會有人說我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呵呵,也許吧!一個退休的人,自然會慢慢地消失在眾人的視野里,沒有這般炫耀的資本,那是必然的。然而,沒機會也罷,吃不上喝不上也罷,但我卻做不出到處炫耀,抑或是豬皮抹嘴的事來。因為,我生活在這個世上,且活得充實和愉悅,靠得并不是能參加宴席以及海吃饕餮的炫耀。

              朋友們時常和我開玩笑,說我喜歡思索,且每每能說出一些讓人感到有點道理的話語。很多博友也說過我怎么總是思索和感悟。其實,我并不是喜歡和善于思索,而是我把思索的東西訴諸了文字,表達在言語里,而更多的人是留在了心里。且不同之處還在于,我過于率直且愿意表露,而朋友們相對于含蓄,更多的是在心里感悟和揣味。方式的不同,并不改變殊途同歸的必然。

              其實,思索挺好,能夠在思索中求得一些理性的感悟,且在左右自己行為時舉一反三的去約束自己,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是成熟、老練、聰明、智慧的必須。

              我的思索,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的邏輯思維,如:公式推導、譜圖解析、理論證明、數(shù)學計算等;另一種是非理性的悟性思維,如:胡思亂想、信馬由韁、漫無邊際、揣味臆想。兩者相對而言,我更偏重于后者,因為它常能引人入勝的突見佳境,可以在思索中,獲得激動人心的新觀點的突然感悟,并能從天而降地得到一個觸類旁通的新思路。那種萌生出來的靈感,那種恍若眼前的直覺,那種如夢初醒的頓悟,那些非理性思維方式得到的精神松弛,以及視野開闊,放任思維不受束縛的酣暢回味,真的是妙不可言。

              每每思索之時,可以海闊天空,可以突發(fā)奇想,也可以大跨度地起伏跌宕。雖然思索是看似漫不經(jīng)心,甚至是放縱的猶在浩瀚天宇里遨游,但卻能構(gòu)筑起一個極其靈敏的、全方位的悟性網(wǎng)絡,靜待不知何時、不知何處、也不知何等化外之物突然觸網(wǎng)。如果能夠編制細密如絲的智慧之網(wǎng),能控制自己的思維敏如脫兔、收放自如,得到的也許是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感知的是自己稍縱即逝的頓悟。

              人的邏輯思維是凝聚的,要求思路脈絡清晰,且有一定的格式不能隨意超越。而非理性的悟性思維是全方位的,不需要顧忌必須聚焦于某一點。思索之時,可以閑庭信步、精神沉靜松弛,甚至是時斷時續(xù)、毫無關聯(lián)、臆想紛呈,但卻是感受悟性的絕好方式。這既是我為何更偏重于非理性的悟性思維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