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種基因散文
工作不忙的時候,寫點東西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朋友圈里那些光怪陸離的愛情故事,真的是已經(jīng)足夠吸引眼球了。但是你知道嗎,所有的故事背后,都有著深層次的意識流在起作用。當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從浮躁當中跳出來,慢慢地學會從人性的內核出發(fā),去分析、去領悟、去感受,而不只是“聽故事”,慢慢地,你就變成了可以左右所有“表象”的“因”了。但是這種哲學思考無法速成。需要潛移默化地積累和引導。
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我曾以為,人是可以通過適當?shù)摹敖逃龑А倍哂姓嬲\善良、襟懷坦蕩的`優(yōu)秀品質的。我們也看到一些教育界人士,他們試圖通過各種事例、各種典故,來引導人們逐漸認識到 : “與人為善”其實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
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我終于明白,人的善良是天生的,那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基因。如果你天生是善良的人,無論你經(jīng)歷了什么,無論你處在怎樣的境遇里,你始終都不會改變。你想要改變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與任何人相處,凡是讓別人不舒服的事情,對你來說,那就是你最大的“痛苦”,你為了讓自己不痛苦所以才“與人為善”的,這是你的天性。
而另外一些人呢,與任何人相處,做任何事情,他們首先必須讓自己舒服、必須首要符合他自己的心意和訴求,他才感到舒適,否則他就是痛苦的。為了不讓自己痛苦,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訴求為主。
于是,“好人”與“壞人”的區(qū)別就是 : 大家感到痛苦的“點”不一樣!昂萌恕币驗樽约鹤寗e人不舒服而更痛苦;“壞人”因為別人讓自己不舒服而更痛苦。這一切都是本能,無關品質,也很難改變。所以,從某個層面上來說,或許并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
即便是通過各種引導,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與人為善最終其實是自己受益。但是呢,據(jù)科學家研究,我們的所有行為中,只有10%是依靠我們的“意識”,剩下的90%都是由不受我們控制的“潛意識”決定的,而潛意識呢,就是受我們的本性和本能在主導的。
所以,教育引導,對一個人的人格塑造、品德形成,只能說是“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起不到?jīng)Q定作用。更多時候,還是我們的本性在起作用。
教育引導的作用微乎其微。
于是,也就釋然了。我們改變不了什么。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順其自然”。包容,適應。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