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見了,親人》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再見了,親人》。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的第一篇課文。它主要講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它是落實單元重點,即“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重點課文。
根據(jù)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在單元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以下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重點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和壯烈的親人情懷。
由于課文的時代背景距今較遠,給學生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增加了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從具體內(nèi)容中感受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和親人情懷,教學難點為: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二、教法設計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結合文本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本課的教學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
1、以情激情,介紹背景。教學伊始,我借助錄像片段,再現(xiàn)情景,“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zhàn)場,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zhàn),朝夕相處了8年,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戰(zhàn)爭最終以正義和良知取得了勝利。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中朝兩國人民依依惜別!睂W生如親臨現(xiàn)場,初悟離別之情,這樣既為理解課文作了情感鋪墊,同時揭示了課題。
2、以境激情,撞擊情感。
本課緊緊抓住“再見了,親人”這一抒發(fā)情感的主線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兩國人民話別的場景、離別的場面,升華學生的情感。
3、 以讀激情,讀中悟法。
在指導朗讀時我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內(nèi)心,想象當時的場景,同時在朗讀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三、學法設計
我根據(jù)這篇課文情感飽滿、段落相似的特點,先引導學生初感文本,把握情感基調(diào);再讓學生說說觸動自己情感之弦的語句和事例;然后以讀為本,自悟自得。
四、教學程序
圍繞著文章的題眼,我精心抽取了“再見了,親人”這條深情而厚重的絲線,撥動學生的心弦,設計了“講親人、誦親人、別親人”的大寫意、“疊加式”結構。
。ㄒ唬 講親人-------了解并概括文章內(nèi)容
在揭示課題并對課題的意蘊有了初步了解后,我首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抓住觸動自己心靈的語句、事例變成自己的話深情地說一說?此撇唤(jīng)意地說,實際上是學生在吟詠體味的基礎上的整體性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訓練。接著從具體地說到概括地說,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變成一句話,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巧妙統(tǒng)一。然后,再引導學生逆向求真,咀嚼情節(jié),“志愿軍為何得到朝鮮人民的如此厚愛?”通過這項練習,既加深了對題旨的理解,又進行了說話訓練。
“講親人”的最后落腳點放在了文章的題目上,“通過大家由衷地講,我們感到這友誼的確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分手的時候,他們大聲地說……..,”這時,學生再讀課題時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ǘ 誦親人------個性化的閱讀和語言的內(nèi)化
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通過誦讀與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告別。我根據(jù)文本的特點,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內(nèi)化課文內(nèi)容,一方面通過想象填補文中空白。如在指導朗讀向大娘告別的一段時,教師配樂引讀“此時無數(shù)的戰(zhàn)士們牽著大娘的手依依惜別,大娘已經(jīng)泣不成聲了,可還是送了一程又一程,于是志愿軍說……”,學生接讀與大娘告別的一段話,接著我又創(chuàng)設了大娘不肯回去,志愿軍從請求到懇求再到哀求、最后無奈地命令大娘回去的幾種情境,學生根據(jù)詞義和特定的情境讀出不同的語氣和語勢。同時,還抓住“雪中送炭、唯一”等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學生在反復品讀中“心入于境,情會于物!睂W生帶著自己的體驗與大娘、小金花和大嫂誦別后,再次復現(xiàn)“再見了,親人”這一主線,“誰說他們不是親人?他們不但就是親人,而且勝過親人!所以,分別時他們才這樣難舍難分地傾訴…….,”這時,學生再讀課題時,對課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三) 別親人----情感與語言的自然外化
送君千里終須別。學習最后三個自然段時,為了將扁平的文本變成豐富的畫面,我借助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在火車站臺上,志愿軍和朝鮮人民真有道不完的離別話,訴不完的離別情。然而就他們揮淚惜別之際,火車啟動了。千言萬語化作一聲聲呼喚。――(學生第一遍接讀課文)
火車徐徐開出,那隆隆的聲音牽動著志愿軍的心。今朝分別不知何時再相見,此時,他們從心底發(fā)出呼喊。――(學生第二遍接讀課文)
戰(zhàn)士們深深依戀朝鮮的山,朝鮮的水,更依戀朝鮮的親人們!然而,無情的火車卻風馳電掣般向前駛去。他們多想再說幾句惜別的話,然而相距已遠,只能默默地在心頭一次又一次地呼喊著,――(學生第三遍接讀課文)
此時,一聲聲再見,已如一陣風不知不覺中吹開了學生的心門,使“再見了親人”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一行字,而變成了豐富、難忘的一個畫面。
在這節(jié)課結束之際,我又擴大了“親人”的外延,“今天,我們也許不會再遇上這樣的壯烈,更多的是和平日子中幸福的感受,但我相信,這節(jié)課你不僅僅學會感動,還會把獲得的感受內(nèi)化為力量,學會去愛,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并且這份愛會伴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天…….”,這時,“親人”已如一顆種子,悄然在學生心田生根、發(fā)芽……回看教學流程,“一線串珠”式的結構,使文題串起文本,構建起真情相伴的課堂,期待著在這樣的課堂上,孩子們能多一份關愛,增加幾分厚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