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教材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三單元《圓柱、圓錐和球》中《圓錐體積》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1、例2,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的第3、4、5題。
2、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3、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2)能力方面: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
。3)德育方面: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5、教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與圓柱等底不等高的圓錐一個,與圓柱等高不等底的圓錐一個。
學具準備:讓學生分組制作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若干對,一定量的細沙。
二、說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比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領略到知識的真諦。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jié)幾何課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實驗操作法。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币虼耍以趯W生已經認識圓錐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實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發(fā)現“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利用實驗法,為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fā)揮橋梁和啟智的作用,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逐步從具體的操作過渡到內部語言。
2、比較法、討論法、發(fā)現法三法優(yōu)化組合。
幾何知識具有邏輯性、嚴密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因此在做實驗時,我要求學生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發(fā)現法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讓學生討論假如這句話中去掉“等底等高”這幾個字還能否成立,并讓學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圓錐、空圓柱盛沙做實驗,發(fā)現有時裝不下,有時不夠裝,有時剛好裝滿,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三、說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轉化法。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反復操作,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秘。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也就是各自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一定量的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fā)現、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2、嘗試練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本節(jié)課在教學兩道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1)看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和高。
。2)一個圓柱體零件,底面積是6.28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這兩道題是復習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體積公式及其應用,為新知遷移做好鋪墊。
2、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數學說課稿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有趣的平衡》屬于六年級第六單元《整理和復習》中的綜合應用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比例知識的的基礎上設計的,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并初步感受杠桿原理,同時通過驗證這一規(guī)律,發(fā)現當杠桿“左邊的鉤碼數×刻度數”的積不變時,“右邊的鉤碼數”和“刻度數”成反比例關系,加深學生對反比例關系的理解。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屬小學高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平衡現象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學生很少對其進行過理性分析,他們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未曾上升到科學層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fā)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 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fā)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 挑戰(zhàn)性,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杠桿平衡的原理,并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xié)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fā)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條件,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理論依據(教學理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jié)課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fā)現—驗證”思路,整節(jié)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 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fā)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fā)現——驗 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jié)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由于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fā)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后,設計了應用性練習,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探究、發(fā)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并經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的學習是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杠桿原理打基礎。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難點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新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方向與位置》第二課的教學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設計的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讓學生能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學生學會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夠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夠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現實生活中準確辨認方向。
三、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探究、合作、游戲等方式,去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新知識,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課堂伊始,我出示了一張幻燈圖片,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回答圖上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入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踐探究
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先復習四個方向,然后追問在生活中你們還聽說那些新方向?進而引出新知,教師板書課題。
出示課件,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學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三)學以致用
首先制作方向板,給出一個方向,讓學生很快地辯認出其他七個方向,并把它寫在方向板上,(學生獨立完成,錯誤糾正)然后說出方向板的用途。
(四)玩中強化
1.利用方向板在教室里辨認八個方向,要求學生的方向板與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在觀察和判斷方向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確定以什么為中心。通過游戲,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體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lián)系。
(五)拓展應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練一練,看地圖,打谷場兩個情境練習。分別用課件出示,尤其是看地圖,學生對于地圖來講比較陌生,我有效地整合了信息技術使學生明確,要找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實際是以北京為中心,我們可以在那里畫一個方向標,問題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我?guī)ьI學生參加小型實踐活動,到操場上看一看,找好中心,說一說校園內八個方向分別有什么?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六)體驗收獲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收獲,讓學生自我評價,這樣既注重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又關注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
這節(jié)課《有多少“粘貼畫”》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的第1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6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獨立探究、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從已知求未知的思維方法。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估算的策略以及它對計算的作用,培養(yǎng)估算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編制6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體會估計的方法以及它在計算中的作用,在計算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逐步學會從已知尋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二說教法: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2—5的乘法口訣”以后,由于他們已經具有了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呈現的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課本的意圖是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編寫意圖,我就利用學生學過的數學知識推到出六的乘法口訣。
。、情景教學法:利用課件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很簡單,就是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游戲教學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使學生在玩中學,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场⑿〗M合作教學:找規(guī)律教學時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fā)現,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知識,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結構的連慣性。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都可用原有的知識來解決所遇到的新問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病⑴囵B(yǎng)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意識,如:你發(fā)現了6的口訣里有什么秘密!讓學生自已去探索、去發(fā)現,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场⑴囵B(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就。
四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用編寫6的乘法口訣表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O置情境,探討新知
。薄⒐浪
。、編寫6的乘法口訣
3、找規(guī)律(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础ⅲ兜目谠E在生活中的運用
。ǘ┱n堂練習
1、算一算,想一想
師:智慧老人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出示課件)
×
師:誰知道怎么填?(點名學生說一說)
師:你們會填嗎?(生:會)
師:那么現在來填一填P73頁。(檢查播放課件)
2、對口令
師:智慧老人夸我們今天真棒,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游戲:對口令(聽好要求:女生說前面,男生對后面。)(出示課件)
師:看是男生棒,還是女生棒。ㄔ俳粨Q進行一次)
3、找朋友
師:智慧老人對我們很滿意,不過他還想考考我們,看看誰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朋友(出示課件)
師:打開書P73頁第3題做在書上。(點名學生說一說)
4、想一想,算一算
師:智慧老人,夸你們今天真愛動腦筋,他還想考考你們,來看看是什么題目呢?(出示課件)
師:打開書P73頁第4題
5、算一算每個圖中各有多少個小方格。
師:智慧老人說,你們太棒了,還想考考你們?纯词鞘裁搭}目!
師:提示:不僅要會算,而且要巧算。(移動方格的方法來算)。
6、解決問題
師:智慧老人,夸我們今天真了不起,他要獎給我們童話書,每本書6元錢,12本書多少錢?
師:誰會解決這個問題,乘法算式怎么列?12×6=?(元)
師:怎么算呢?(可把12拆成6和6、5和7、4和8……)
六:全課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生:6的乘法口訣。
讓學生概括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喚醒學生對本堂課的記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
數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統(tǒng)計》的第一課時"分類統(tǒng)計".《數學課程標準》將分類統(tǒng)計安排在第一學段"統(tǒng)計與概率"的知識體系中,總體目標是:對數據統(tǒng)計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tǒng)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教學教材94頁的例題,完成95頁"想想做做"第1、2題。例題呈現了學生感興趣的動物運動會的場景圖,場景圖蘊含了可以分類統(tǒng)計的諸多信息。之后教材提出問題:"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自覺觀察場景圖,從而很自然地想到每種動物分別有多少只和參加兩項比賽的動物各有多少只的問題,并產生分類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心理需求。教材這樣安排,使學生看到不同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是以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不是為了不同分類而不同分類。在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材呈現了兩張統(tǒng)計表,一張是按運動項目統(tǒng)計的,一張是按動物種類統(tǒng)計的,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收集信息,分類整理后填寫在統(tǒng)計表里。學生經歷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后,教材安排學生比較兩次統(tǒng)計的過程有什么不同,體會是按不同標準將動物進行分類的,感受按不同標準分類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分析從每張表格中知道了什么,即學會簡單分析數據的方法,又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動物、花、水果等)通過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等活動進行整理,從中獲得一些感興趣的數據。一年級(下冊)學習了在隨機發(fā)生的事件中,用符號分類記錄,獲得有意義的數據。二年級(上冊)學習了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即有些事情一定發(fā)生、有些事情可能發(fā)生、有些事情不可能發(fā)生。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tǒng)計活動經驗,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方塊統(tǒng)計圖。
本節(jié)課的學習,將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用統(tǒng)計表表示數據整理結果的方法,積累開展分類統(tǒng)計活動的經驗,并為學生以后學習復式統(tǒng)計表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簡單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統(tǒng)計表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體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
2、過程與方法:能從統(tǒng)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發(fā)展數學思考。
3、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數據,并學會用統(tǒng)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難點:根據統(tǒng)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用具:教師用和學生用統(tǒng)計表1份,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提供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豐富的素材,提供給學生充分的參與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仔細觀察、大膽的猜測、主動的交流,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全過程,通過對統(tǒng)計表的比較,體會到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統(tǒng)計下的多樣性,嘗試著根據統(tǒng)計表給出建議,認識到統(tǒng)計對決策的作用。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從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入手,激發(fā)孩子喜好運動的天性,再引出動物運動會的情境,提問: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設計意圖: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動物運動會"場景,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既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又為學生開展數學活動作好鋪墊!
第二層: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觀察統(tǒng)計表
項目 合計 跳高 長跑
只數
動物種類 合計 狗 兔 猴
只數
提問:讓學生仔細觀察統(tǒng)計表,并說說要填些什么,對應哪個問題。
。ㄒ鈭D:讓學生仔細看這兩者表格是為了讓他們了解表格的內容和填法,同時也體會表格是根據問題設計的。)
2、學生自主填表
學生自主完成表格
。ㄒ鈭D:自然的讓學生經歷了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
3、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填表的情況,并說說是如何統(tǒng)計數據的。
4、組織比較
上面兩次統(tǒng)計有什么不同,你從每個統(tǒng)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ㄒ鈭D:比比這些不同就體會到了問題和統(tǒng)計活動是相關的,問題決定統(tǒng)計活動,統(tǒng)計活動服從于、服務于要解決的問題。)
【設計理念:低年級的統(tǒng)計教學,重點不是教,而是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本段教學,注重新舊知識的連續(xù)性,自然的讓學生經歷了搜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緊緊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學生搭建了探究知識的平臺,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既使學生掌握了根據需要去正確分類整理數據,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
第三層: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本環(huán)節(jié)安排的是想想做做的第1、2兩題。
我延續(xù)了例題的情境,將學生帶入習題后,讓學生先補充完成第1題的第二張統(tǒng)計表的分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統(tǒng)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在降低練習難度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2題便徹底地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填表,然后說說是按怎樣的分類進行統(tǒng)計的;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理念:延續(xù)例題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嘗試把不完整的統(tǒng)計表補充完整后再統(tǒng)計,進一步體驗不同標準下的統(tǒng)計結果的多樣性,同時培養(yǎng)做事要先后有序的良好習慣。】
第四層:鞏固升華,拓展延伸
今天來這里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分類統(tǒng)計,對大家的表現非常滿意,現在我還想了解咱們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同學們能幫老師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表并完成統(tǒng)計,盡快將結果給我好嗎?
【設計理念: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自己身邊的調查統(tǒng)計,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性,感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價值,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了數學知識要會用,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五層:回顧總結
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回顧,再次讓學生感知不同的分類標準會帶來統(tǒng)計結果的多樣性,并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合理的統(tǒng)計方法。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fā)展也強烈需要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要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在“二次分類”這個數學活動中,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fā)現、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征。因為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大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圖形、事物的一級分類,但是不能對事物圖形進行二次分類。而且由于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還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guī)律的思考。
三、說目標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fā)展區(qū)發(fā)展。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啟發(fā)他們在操作后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fā)現“圖形二次分類”的規(guī)律特征。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游戲中感受事物的關系,并體驗到發(fā)現的樂趣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征的邏輯思維能力;
3、導幼兒說出圖形兩個層次的特征,體驗包含關系,學習二次分類。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經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的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開始,我就將問題拋出來,“如何將這么多混在一起的圖形分出來,你們認為可以用什么方法?”從第一、第二環(huán)節(jié)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體的兩個外部特征分類,將重點慢慢消化吸收;接著,就是如何將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驗;那么,難點是“如何讓幼兒理解包含關系”。我決定從以下幾點來突破:
1、幼兒自己先想辦法分類;具體操作;
2、教師示范引導,幫助幼兒了解二次分類的基本特征:按某一特征分類后,接著按另一特征對已經分好的兩類圖形,再做一次分類。這里,我準備用積木演示,首先,我將紅、黃兩種不同的三角形、圓柱形、長方形的積木混在一起,接著請小朋友幫我分成兩類(那么,顏色只有兩種,而圖形卻有三種,小朋友就會按顏色先分為兩組)然后,我再請小朋友對其中的一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會按圖形來分類了)
3、幼兒再次操作
4、經驗遷移:舉例請幼兒做二次分類
“請大家將小朋友進行二次分類”(小朋友一般會先分男女,接著就會按高矮、衣服、頭發(fā)等來進行第二層的分類)
四、活動準備
1、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2、各種積木
五、教學方法
為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嘗試操作法、語言討論法和游戲法
1、嘗試操作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guī)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這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投放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各種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擺弄后,嘗試找到分類的方法,并進行經驗歸納。
2、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我就引導幼兒先討論用什么方法分類,操作后再一次請幼兒討論“你是用什么方法”,這樣,通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二次分類的概念。
3、游戲法:通過“看誰舉得快”的游戲,進一步使幼兒通過競爭性的游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到面向全體,注意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我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先觀察,再嘗試找出最好的分類方法,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在逐個嘗試后,得出二次分類的特征。
六、教學流程: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方面的環(huán)節(jié):
1、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活動積極性;
2、啟發(fā)誘導,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先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的不同點(顏色、形狀、大小),然后鼓勵幼兒自由的操作,逐步深入,在自由探索中發(fā)現分類的方法;
3、經驗闡述,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注重幼兒之間經驗的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結果分享自己的發(fā)現,體驗發(fā)現的快樂。然后在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小結,注重經驗的鞏固和歸納。
4、幼兒再次操作;
5、游戲活動,擴展思路加深印象
活動過程:
1、學習按物體的兩個外部特征分類。(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激發(fā)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1)游戲:“看誰舉得快”教師說出指令,如:請把X色的XX形舉起來;或是請將大的X形舉起來。幼兒聽到信號后應迅速地根據這兩個特征將圖形舉起來,看誰舉得快。
2、學習對圖形作二次分類。
。1)出示紅、藍兩色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請幼兒上來將幾何圖形按顏色分為兩類,然后再請兩名幼兒上來將紅、藍圖形按形狀不同各分為三類(即紅色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藍色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初步學習對圖形做二次分類。
(2)發(fā)放操作材料,幼兒操作。每人一套大、小兩種規(guī)格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首先將大、小圖形分開,然后將大的圖形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為三類;再將小的圖形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分為三類,要求有順序地操作。
。3)教師小結,幼兒再次操作,進行二次分類。
3、經驗遷移:
舉例請幼兒做二次分類“請大家將小朋友進行二次分類”
4、活動小結,教師對幼兒分類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分析、解決,幫助幼兒獲得分類經驗。
【有關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大班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27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集合五篇01-17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八篇02-08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高中高一數學說課稿模板12-28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10-05
有關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10-13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