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07-25 13:23:49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9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對分數(shù)有初步的認識,培養(yǎng)互助、合作的意識。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說一說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3.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shù),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shù)表示圖中一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講述: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分過東西嗎?分過什么?看來同學們都有分東西的經(jīng)歷,那么你能幫幫他們嗎?請看屏幕。

         。ㄕn件演示兩名小朋友在分盤中4塊餅的情景圖。)從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個什么數(shù)學問題?誰能解答?你是怎樣分的?我們把這種分法稱為什么分法?

          提問:如果盤中只剩1塊餅了,我也想把它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吃,那該怎么辦?(課件演示盤中只剩1塊餅的場景。)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碰到分得的結(jié)果不是“整個”的情況,同學們遇到過嗎?請說說。為了表示這樣的結(jié)果,我們需要認識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

          [評析:分食品是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事,教師就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再現(xiàn)生活中“分餅”的場景,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了“平均”,為下面教學幾分之一的意義作了鋪墊,同時也讓學生懂得“我為什么要學習分數(shù)”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手操作,自主獲取

          1.進一步認識1/2。

          (1)剛才,我們把這塊餅是怎樣分的?

          平均分成了幾份?這個小朋友吃了其中的幾份?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小朋友吃了這塊餅的1/2。誰能學著老師的這樣說說另一個小朋友呢?為什么?

          (2)學生活動。

          ①小組組長那兒領(lǐng)取一個不同的圖形,試著折出它的1/2。并用斜線畫出來。

          ②小組交流討論:拿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得到這個圖形的1/2的?哪部分是這個圖形的1/2?

         、蹍R報成果。請拿長方形的同學展示:

          你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拿的是長方形的紙;②都平均分成了2份;③陰影部分都占長方形的1/2。][(不同點:折法不同)]

          再展示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小結(jié):無論是哪種圖形,你們都是怎樣得到它的1/2的?為什么要對折?,對折的目的是什么?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1/2,你還不能知道什么?

          (2)鞏固練習一。課件出示:下面圖形的陰影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為什么?

          通過這個練習,你知道了什么?

          [評析: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按要求折出不同圖形的1/2,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后面設計的鞏固練習,再次讓學生感受到分數(shù)的產(chǎn)生離不開平均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1/2的意思。]

          2.認識幾分之一。課件演示:將一圓平均分成3份的活動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一幅圖,能用分數(shù)1/2表示嗎?你怎么知道它是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幾份?那么1份是這塊圓的幾分之幾?誰能說說還有哪部分可能用1/3表示?讓同學們上來指指,說說。你還知什么?如果要得到這塊圓的1/4、1/8呢?

          3.通過活動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比較大小。

          學生活動:(1)每個成員到組長那兒領(lǐng)取一個同樣大小的圓片,動手折一折,折出它的1/4、1/8,并把它的一份涂上斜線。

         。2)小組交流討論:把你們小組的成果和剛才折的圓的1/2放在一起比一比,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們是怎樣比的?

          小結(jié)匯報: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認識?

          [評析:又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己動手畫畫、折折、拼拼、比比的機會,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1/2、1/4、1/8的不同特點及大小變化,通過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學分數(shù)的各部分名稱及讀、寫法

          對于分數(shù)同學們已經(jīng)有一點了解,那么同學們想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稱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并畫下重要的地方。

          1.匯報學習成果。

          2.既然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分數(shù),那該怎樣寫“分數(shù)線”、“分母”和“分子”呢?

          3.同學們每人寫兩個(讀同桌聽,再讓他看看寫得對不對)。

          四、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第3題。

          (1)先讓學生填一填;

          (2)再說說你在操作過程中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弄清題意后獨立解決。

          3.“想想做做”第6題。

         。1)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

         。2)再組織學生交流。

          4.開放題:你能用幾分之一表達自己的生活實際嗎?請說一說。

          五、小結(jié):今天同學們學得高興嗎?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分數(shù)還有許多奧秘,我們以后會繼續(xù)學習。

          總評: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能夠根據(jù)“課標”的要求,準確把握教材的特點,并結(jié)合學生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實際精心設計。

          教師首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情境感知“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再有目的地放手讓學生用紙折一折、涂一涂,從然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而獲得對分數(shù)的直觀認識,也領(lǐng)悟到了分數(shù)所表示的實際含義。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整節(jié)課構(gòu)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帶近,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緊密結(jié)合,使一堂死氣沉沉的概念課變得生動有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數(shù)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shù)(商一位數(shù))。

          2.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過程,了解商的變化規(guī)律。

          4.使學生能夠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說明

          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shù)除法的最后階段,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nèi)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本單元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加大了教學步子,例題從原義務教材的16個減少為6個,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間。

          教材內(nèi)容安排如下:

          用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同時又是學習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教材仍保留了原義務教材這部分口算內(nèi)容,并把它安排在筆算之前教學。

          學生在前面學習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時,已經(jīng)掌握了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過程中要看被除數(shù)的前一位或前兩位,商的書寫位置、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等。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原理與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相同,只是試商的難度加大。在用一位數(shù)除時,利用乘法口訣就可以求出一位恰當?shù)纳。而在用兩位?shù)除的過程中,要確定一位商是幾,不僅和除法十位上的數(shù)有關(guān),而且還和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有關(guān),計算過程比較復雜有時需要試兩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當?shù)纳獭R虼,學習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除法的關(guān)鍵是引導學生掌握試商方法,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

          為了解決試商這個關(guān)鍵問題,教材按照計算的難易程度分兩段編排:①商是一位數(shù)。主要解決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突出基本的試商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②商兩位數(shù)。讓學生將除的過程、試商方法遷移至此。

          對于試商的方法,本單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數(shù)看著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去試除被除數(shù)。這種試商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試一兩次就能確定出一位商。在教學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基礎上,教材還注意教學在特殊情況下,靈活地運用試商方法。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nèi)容置于實際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給書打包、看書、喂豬,寄特快專遞等。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之后,為學生提供豐富、有趣、有意義的、聯(lián)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培養(yǎng)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shù)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入現(xiàn)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jīng)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shù)學以本來面目,這正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需要的教學。教材為學生學習除法計算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時,應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或結(jié)合當?shù)貙嶋H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創(chuàng)設生動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提出數(shù)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shù)學問題的全過程,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量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計算意識。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以往的計算教學,把總結(jié)、記憶計算法則作為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前的數(shù)學課程改革,強調(diào)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死記硬背。本單元教材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筆算的現(xiàn)實問題情境,而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口算、筆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經(jīng)歷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既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空間,為學生蠃得不斷體驗成功的機會,將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本單元可用15課時進行教學。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筆算

          3)99)37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讓學生說圖意。

          2.引導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師板演)

          42÷252÷2

          3.師: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ㄉ40÷2=202÷2=120+1=21)

          同學們會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樣用豎式計算呢?(揭示課題)板書: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

          三、自主探索,領(lǐng)悟算法

          1.教學例142÷2=21

         。1)用豎式計算,你們會嗎?試試看

         。2)比較一下,你喜歡哪一種算法?說說理由。

          學生發(fā)表意見:(學生多數(shù)會喜歡地一種算法,簡單、豎式短,很少有學生喜歡第二種也就是課本例題的形式)

          師:其實第二種方法有自己的優(yōu)勢,它能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3)師邊用電腦演示邊講解: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請哪位用第二種方法做的同學上來講解一下。(師配合補充)

          (4)讓學生質(zhì)疑

          (還會有一部分學生會提出第一種豎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豎式算52÷2

          2.教學例2:

          52÷2

          (1)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第一種第二種

          2626

          2)522)52

          524

          012

          12

          (2)你們同意哪一種算法?

          學生討論后得出:第一種是先口算出26的,應該用第二種方法才正確。

          (3)師:讓我們借助小棒來驗證(師生共同擺小棒,師邊演示邊講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還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開與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來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師指第二個豎式,被除數(shù)十位上余下的“1”,這個1是怎么來的?表示多少?

          指商個位上的“6”,這個6是怎樣得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4)我們再看一看電腦是怎樣算的?(電腦演示)誰愿意當小老師把電腦演算的過程再說給大家聽聽?(指名學生敘述計算過程)

          (5)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qū)別,強調(diào):筆算除法時,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數(shù)怎么辦?余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

          (6)指導看書質(zhì)疑

          3.練習反饋P20做一做1

          4.引導概括總結(jié):從哪一位除起?商怎樣寫?被除數(shù)十位上除后有余數(shù)怎么辦?每次除得的余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4)486)84

          4□

          00

          2.比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P20做一做2

          3.請你當小醫(yī)生,先診斷,再“治病”。

          34111

          2)686)965)60

          6865

          061

          6

          五、全課總結(jié)

          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商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商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鞏固學生的口算及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共同探索知識的精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商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口算1:用課件出示如下幾題,學生搶答(開始上課,搶答題目,用于調(diào)動學生本節(jié)課學習的情緒)。

          180÷30=420÷60=240÷80=

          183÷30≈420÷59≈240÷77≈

          2.()里最大能填幾?

          40×()<31690×()<64320×()<165

          30×()<28250×()<40880×()<505

          筆算:指名學生板演,教師出示如下幾題:

          22405174

          師:選一題,說產(chǎn)筆算的方法

          師強調(diào)以下幾項注意點:

         、僖幢怀龜(shù)的前一位或兩位;

         、谏痰臅鴮懳恢茫

         、塾鄶(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二、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呈現(xiàn)問題(課件出示例5情景圖)

          出示例5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及描述例5第(1)題。

          2.請學生思考,根據(jù)條件,用什么方法解決“可以組成多少組?”的問題,從而列出算式:

          576÷18=________(組)

          師板書18

          3.組織學生討論小精靈的`問題:“先算18除什么數(shù)?”“商怎樣寫?”學生可以獨立嘗試計算,也可以討論交流。

          4.請學生匯報嘗試及討論的結(jié)果,注重學生“說”,即說一說筆算過程。

          5.出示例5第(2)題,如何解決“平均每天收集廢電池多少節(ji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930÷31=________(節(jié))

          6.討論這題中新出現(xiàn)的問題,除到十位余下數(shù)是〇怎么辦?學生通過討論和計算,弄明白高個位應該寫〇的道理(師引導)。

          7.討論比較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筆算方法及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的異同。

          8.師生共同歸納總結(jié):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筆算方法。

          三、課堂練習:

          1.練習十六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練習十六第2題,請學生口答并說一說自已試商及完成本題的方法,在班級里交流。

          四、作業(yè):練習十六第4題和第8題

          五、總結(jié)

          1.小組討論怎樣筆算?

          2.師強調(diào)商是兩位數(shù)除法的筆算方法中的幾個要點:

         、僭嚿挞谏痰臅鴮懳恢芒塾鄶(shù)比除數(shù)小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除法是兩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掌握正確的試商方法.

          2.理解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3.在總結(jié)法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二)教學準備

          投影.口算卡片.

          (三)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

          (1)口算

          28×20 42×7 15×30 18×100 4×7+1 32×10 15×60 63×7 26×20 8×2+4

          (2)計算

          644÷7 644÷4

          學生計算后,說說試商方法和計算過程,比較兩題的不同點(投影出示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

         。玻孪胍

         。ǎ保┮郧拔覀儗W習的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商有什么特點?(商是一位數(shù))

          (2)結(jié)合多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猜想:除法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也可能出現(xiàn)什么情況?

         。ǎ常┙沂菊n題

          (4)猜想較完整的計算法則.問:除法是兩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應該是怎樣的?

          3.驗證猜想,探索法則。

         。ǎ保┨岢鰡栴}.這樣的猜想是否正確?該怎么辦?(猜想-驗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10頁的內(nèi)容、“做一做”及練習一第7、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小數(shù)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

          教學用具:

          積木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價

          互動意圖

          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

          1.引導比較

          找兩個身高相差較大的學生比較

          2.板題:高矮

          1.判斷高矮

          2.讀題

          比較大小、胖瘦宜肯定評價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兩個身高差不多的同學到前面分開站著,比較高矮

          2.布置活動

          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

          3.匯報交流

          4.總結(jié)方法;

          直接比或作記號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誰高誰矮

          2.小組合作

          同桌

          3.以組為單位,匯報不同方法

          鼓勵合作活動

          組間互評

          肯定方法

          鼓勵求異思維

          1.激疑啟思

          2.培養(yǎng)參與意識與合作能力

          3.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造性和語言表達力及自信力

          三、排隊游戲

          1.3人一組說說誰最高誰最矮

          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shù),說說誰第二高

          1.判斷并說明方法

          2.判斷并說明方法

          組間互評,肯定鼓勵

          1.培養(yǎng)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思維說理能力

          四、反饋練習

          1.第12頁第7題

          (1)說出動物名

         。2)比較高和矮

          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

          反饋

          同桌糾錯匯報,獨立判√、×并改正

          鼓勵互查

          1.培養(yǎng)審題的學習習慣,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學生活動

          1.摸高活動

          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

          2.擺高活動

          那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

          3.悄悄話游戲

         。1)表演

          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

          (2)判斷思考

          誰高,問題出在哪兒?

          1.自由活動

          反饋

          2.合作活動

          觀察

          判斷

          反饋

          鼓勵別出心裁

          鼓勵別出心裁

          生評

          學生自由活動,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在游戲活動中激趣啟思,激發(fā)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造性。

          六、評價總結(jié)

          比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饋

          學會總結(jié)

          教學注意事項:

          1.學生對實物的比較有許多生活經(jīng)驗。當兩名學生上臺作比時,學生觀察比較的是兩個人最明顯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區(qū)分大小、多少、長短等,對這類比較學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課的關(guān)鍵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探究比較的方法。

          2.指導學生探究時注意,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合作面先窄后寬;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總結(jié)。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ㄒ唬┏鍪緩土曨}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jīng)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著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jīng)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復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并試著畫一畫.

          2.聯(lián)系復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jù)復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jù)乘法的因積關(guān)系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diào)節(jié)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jīng)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zhì)疑:對于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復習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區(qū)別?

          四、鞏固練習

         。ㄒ唬⿵谋本┑缴蜿柕蔫F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沈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后幾小時相遇?

         。ǘ﹥伤臆娕炌瑫r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jīng)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jié)果是否正確?

         。ㄈ﹥蓚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

          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ㄋ模╅L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

          列貨車開出后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fā)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后小結(jié)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主要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教材通過創(chuàng)設用整塊的正方形地磚鋪滿長方形地面的問題情境,應用公因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的概念求方磚的邊長機器最大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概念及求法,本課內(nèi)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通過分析,使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的地磚必須即使16的因數(shù)又是12的因數(shù)。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不難。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了解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2.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以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初步了解兩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方法指導: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5分鐘)

          課件展示教材62頁例3,今天我們要給這個房子鋪磚大家感興趣嗎?要求要用整數(shù)塊。

          二、自主學習

         。s5分鐘)

          1.幾個數(shù)( )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公因數(shù),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 )

          2.16的因數(shù)有( ),24的因數(shù)有( ),16和24的公因數(shù)是( ),最小公因數(shù)是( ),最大公因數(shù)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數(shù)。

          三、合作交流

          (約13分鐘)

          小組合作學習教材第62頁例3。

          1.學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縮小的方格紙表示地面,用不同邊長的正方形紙表示地磚,我們發(fā)現(xiàn)邊長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紙可以正好鋪滿,沒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細觀察,你們發(fā)現(xiàn)能鋪滿的地磚邊長有什么特點?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交流。

          3.總結(jié)。

          解決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把鋪磚問題轉(zhuǎn)化成求公因數(shù)的問題來求。

          四、精講點撥

         。s8分鐘)

          根據(jù)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情況明確展示任務,進行展示。教師引導講解。

          五、測評總結(jié)

         。s9分鐘)

          1.達標練習

          (1)要將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紙剪成正方形的紙,沒有剩余,邊長可以是幾厘米?最長是幾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蘭花48朵,用這兩種花搭配成同樣的花束(正好用完,沒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幾朵玫瑰花和玉蘭花?

         。3)有一個長方形紙,長60厘米,寬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沒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多少?

          六、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yè)布置

          練習十五5,6題。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shù)(2)

          鋪磚問題:求公因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nèi)容主要由 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nèi)各數(shù)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nèi)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shù)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jīng)歷選擇恰當?shù)姆椒?以內(nèi)數(shù)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shù)學的用處 和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shù)字和初步建立數(shù)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nèi)各,并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nèi)各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和事物的順序,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和各數(shù)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nèi)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nèi)各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shù)感,運用數(shù)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shù)字和初步建立數(shù)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shù)的組成計算的關(guān)系

          3、注重集合、對應、統(tǒng)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shù)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fā)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shù)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guān)的加減法2課時 4、單元訓練 2課時 計 11課時

          單元教案設計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5的認識及書寫(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頁的第1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會讀、會認、會寫1-―5以內(nèi)的各數(shù),并注意書寫的工整, 2、能用1-―5以內(nèi)的各數(shù)來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數(shù)量,初步建立數(shù)感,并能進行交流。

          3、會用5以內(nèi)各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

          教學重、難點:

          會寫1-―5各數(shù),初步建立數(shù)感。

          教學準備:

          師:各種動物的卡片5張以內(nèi),1-―5的數(shù)字卡片,5根小棒,實物投影儀

          生:1-5的數(shù)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主題畫:

          問:你認為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畫的是什么?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動探索:認識1-―5各數(shù)

          (一)認真觀察,主動學習

          1、認識1

         。1)問:你看到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1表示的?(學生隨意回答)師:凡是象這樣:1個人、1個太陽等都可以用數(shù)字1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shù)字1表示的? (3)請你拿出1根小棒

          2、認識2

         。ń虒W方法同上)

          3、認識3

          (1)問: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3表示的,請你說一說。 師:象這樣的,就可以用數(shù)字3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shù)字3表示的?

         。3)請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請你擺一擺。

          4、認識4、5

         。ń虒W方法同上)

          (二)、出示計數(shù)器

          先拔一顆珠,問:你認為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2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3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4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板書:5 板書:1、2、3、4、5 (全班齊讀:正、反讀)

          問:3的前面是幾?后面呢?與2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幾?與4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幾?

         。ㄈ、教師說,學生操作

          1、請你伸出4個手指頭 2、請你畫出3個三角形 3、請你拿出5個圓片。

          三、教學寫數(shù)字1-5

          1、教師教拿筆姿勢

          2、教寫每個數(shù)字的起筆,運筆、落筆。先教師示范,緊接著,學生書空,然后學生在書中描紅。

          四:練一練

          第21頁的第1--4題,學生做在書上

          (1)學生互評 (2)集體評 (3)教師評價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比大。ǖ17頁的內(nèi)容)

          完成第21頁的第5、6題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shù)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shù)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shù)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qū)懗?-5每個數(shù)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W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從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shù),尖尖朝小數(shù))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lǐng)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shù)

          有誰能夠把你數(shù)出來的個數(shù)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5<3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學生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不僅將數(shù)學知識鑲嵌于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活動中,而且注意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1.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通過創(chuàng)設幫小女孩買菜的情境,讓學生發(fā)現(xiàn)買菜中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從而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探究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jié)小數(shù)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數(shù)數(shù)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中幫媽媽干家務嗎?(干)那么你們幫媽媽買過菜嗎?大家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教材11頁買菜的情境圖)

          師:從買菜的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怎樣才能知道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呢?

          導入新課——買菜。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常見的買菜情境為實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小女孩判斷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自覺投入到下面的探究學習中。

          ⊙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估一估。

          課件出示教材11頁的第一個問題。

          師:怎樣估算買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約要付多少錢?

          學生討論、交流后全班反饋,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結(jié)果。

          師:從大家的估算結(jié)果可以看出買菜要付的錢數(shù)在幾元和幾元之間?

          引導學生明確:買菜要付的錢數(shù)比3元多,不到5元。

          2.畫一畫,算一算。

          師:售貨員收了3.66元,對嗎?

          (課件出示教材11頁中間兩幅圖)

          小組討論:如何驗證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

          預設 生1:1.25+2.41,將兩種蔬菜的價錢相加求和。

          生2:3.66-1.25,總價錢減去其中一種蔬菜的價錢,求另外一種蔬菜的價錢。

          合作探究:怎樣計算這兩個算式的結(jié)果?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組內(nèi)的同學討論,算出這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在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結(jié)果。

          預設 方法1:利用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關(guān)系計算。

          加法:因為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所以1.25+2.41=3.66(元)。

          減法:因為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

          方法2:借助畫圖的方法計算。

          方法3:用豎式計算。

          師:你是如何用豎式來求1.25與2.41的和的?怎樣用豎式求3.66與1.25的差呢?

          引導學生明確1.25、2.41和3.66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的意義,知道在豎式計算中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

          3.算一算。

          用豎式計算1.25+0.74和2.76-2.1,并總結(jié)小數(shù)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嘗試用豎式進行計算。

          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依據(jù)是什么?你認為用豎式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4.師生共同總結(jié)小數(shù)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的豎式計算方法:先把各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即相同數(shù)位對齊),再按照整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shù)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shù)點,點上小數(shù)點。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畫一畫”“算一算”等活動,學生不僅從直觀上理解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更從實質(zhì)上掌握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26~27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操作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4. 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懂得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1. 課件呈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們嗎?你們想想在哪兒見過我們呢?

          2. 小朋友,你帶來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帶來的物體,能說出名稱的就說出來)

          3. 小朋友帶的物體真多呀,看了這些物體,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4. 看來,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識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物體。(揭示課題: 認識物體)

         。壅f明: 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chuàng)設生動的畫面和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喚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 動手探究,體驗領(lǐng)悟

          活動一: 看一看、摸一摸。

          導語: 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 學生認真觀察桌面上的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外形。

          2. 學生用手觸摸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特性。

          3.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說說物體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壅f明: 理解數(shù)學知識首先要“觀察”數(shù)學現(xiàn)象。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為進一步探究物體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礎。]

          活動二: 分一分、比一比。

          導語: 剛才小朋友觀察了幾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接下來,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狀把它們分分類呢?

          1. 以小組為單位將物體進行分類。

          2. 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分了幾類,是怎樣分的。

          3. 全班交流,達成共識。教師相機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

          4. 各小組分別拿出一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在桌面上滾一滾、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說明: 在學生初步感知了各種物體的形狀后,再通過實際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動,能進一步感知幾種幾何形體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三: 認一認、找一找。

          導語: 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大屏幕,電腦把這四類物體的形狀畫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課件呈現(xiàn)幾種立體圖形)

          1. 學生看大屏幕上的圖形,說圖形的名稱。

          2. 請四名學生頭戴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頭飾,其余學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舉起來,以示響應。

          3.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小朋友仔細看看我們的教室,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學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壅f明: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四種形狀的物體后及時進行必要的抽象,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在找一找的活動中著力體現(xiàn)“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學生引入更為廣闊的現(xiàn)實情境中進行充分的體驗活動,使學生的已有認識更為豐富、生動。]

          活動四: 搭一搭、數(shù)一數(shù)。

          導語: 小朋友,你們玩過搭積木嗎?現(xiàn)在我們就用剛剛認識的這些物體作積木,搭一件你最喜歡的東西。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 明確要求后,學生動手搭積木。

          搭好后,學生可以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并進行評價。

          展示部分優(yōu)秀作品,并指名說說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狀的物體搭成的。

          2. 數(shù)數(shù)自己的作品中,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用了幾個,把數(shù)的結(jié)果填在表格里。

         。壅f明: 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設計開放的教學,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欲望得到滿足。這樣做,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 總結(jié)延伸

          1. 今天,我們和誰成了好朋友?學到了哪些知識?

          2.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朋友,課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說明: 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學習的方法和學到的知識,體會互相合作、主動探究是學習的好方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學會能用兩種方法正確地解答.

          (二)通過分析解答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初步滲透不變中有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用兩種方法解答.

          難點:第二種解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選擇合適的條件和問題,再算出來.

          (1)每層有4個教室.

          (2)每個教室有6盞燈.

          (3)每箱“可樂”有12瓶.

          A.12個教室裝幾盞燈?

          B.4箱“可樂”共多少瓶?

          C.3層有多少個教室?

          學生回答后,老師提問.

          這三道題為什么都用乘法計算.

          (因為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關(guān)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