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1-06 10:08:50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復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復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匯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于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發(fā)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jīng)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ㄒ唬﹩l(fā)學生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ǘ⿵土曢L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fā)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fā)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jù)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fā)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jù)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里填上適當?shù)挠嬃繂挝幻Q.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ㄈ⿵土曎|量單位.

          1.啟發(fā)學生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并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

         、趌個雞蛋約6.5( )

         、1棵白菜約2.5( )

          ④1名六年級學生體重是40( )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目的:

          1、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每生準備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組織學生實驗分組合作學習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學生敘述實驗過程并總結結論,得出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圓柱的體積=1/3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1/3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三、教學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jù)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shù)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龠@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谇髨A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矍蟪鲞@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賵A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趫A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

         、蹐A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④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五、課堂練習

          1、填空

          (1)圓錐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

          (2)等底等高的圓錐體是圓柱體體積的( ),圓柱體是圓錐體體積的()。

          (3)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3立方厘米,圓柱體的體積是()。

          (4)體積和底面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

          (5)體積和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圓錐底面積15平方厘米,圓柱底面積是( )。

          (6)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比圓錐的體積大( )。

          2、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1/3.

          (3)圓錐體、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4)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3倍,且底面積相等,那么他們的體積相等。

          3、補充習題

          (1)一堆煤成圓錐形,底面半徑是1.5米,高是1.1米。這堆煤的體積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重約1.4噸,這堆煤有多少噸?

          (2)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直徑是28.26平方米,高是2.5米用這堆沙在10米寬的公路上鋪2厘米厚的路面,能鋪多少米?

          (3)一堆圓錐形的煤體積是12立方米,底面積是6平方米,高是多少?

          (4)在一個底面半徑是10cm的圓柱形水桶中裝有水,把一個底面半徑為5cm的圓錐形鐵錘浸沒在水中,水面上升了1cm,試問鐵錘的高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的體積比圓錐的體積多24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六、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教學反思:

          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來看,主要是構建“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這一概念的認識,而這一認識的形成,靠文字和觀摩演示都是蒼白無力的,它需要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要,全身心的體驗,使學生在實驗中對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論進行對比和反思,悟出等底等高的必要性,從而明確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的具體含義。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重點:

          運用百分數(shù)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同學們,百分數(shù)單元的新課學習已經(jīng)結束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百分數(shù)單元整理和復習二、整理復習,形成網(wǎng)絡1、小組合作,系統(tǒng)整理(1)獨立整理。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百分數(shù)單元知識整理在作業(yè)本上,注意突出所學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生整理,教師巡視,對不會整理的學生給予指導。

          (2)小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學請在小組中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整理的。

          2、匯報展示,交流評價。

          3、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

          三、復習鞏固:

          1、練習六第2題。

          (1)說一說: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小數(shù)是怎樣互化的?(2)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2、練習六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匯報,并說一說是怎樣做的?3、練習六第5題。

          (1)說一說:上座率指什么?(2)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4、練習六第6題。

          (1)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3)說一說:選擇哪類土壤比較合適,為什么?5、23頁算一算:

          (1)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說一說解題思路。

          6、練習六第7題。

          (1)學生讀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強調(diào)“一成”表示的含義。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說一說解題思路。

          四、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整理和復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2、關于百分數(shù)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58頁例4,練習十一第9~1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和歸納、總結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總結、歸納出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4

          1、出示例4,學生讀題,列式。

          提問: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追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怎樣列式?

          板書:9/103/10 =

          2、引導探索: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怎么算呢?

         。1)請大家畫圖探索一下9/103/10得多少?

          各自在書上的長方形里分一分,畫一畫。

         。2)指名到黑板上畫一畫,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討論: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能不能用被除數(shù)乘除數(shù)的倒數(shù)來計算呢?

          板書::9/1010/3

          請大家計算一下它的積,看得數(shù)與我們畫圖的結果是不是一樣?(一樣)

          得數(shù)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書::9/103/10

          =9/1010/3

          3、練習,驗證猜想

          完成練一練第1題:先再長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幾個1/5,有幾個3/10,再計算。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聯(lián)系前面學習的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和整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你能說出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嗎?

          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板書:甲乙=甲1/乙(乙0)

          二、練習

          1、做練一練第2題。

          各自練習,并指名板演,練習后評議交流。

          2、完成練習十一第10題。

          各自獨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練習后評議交流。

          3、討論練習十一第11題。

          獨立計算后,引導比較,啟發(fā)思考:什么情況下,除得商比被除數(shù)小?什么情況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數(shù)大?

          4、討論練習十一第12題:

          不計算,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直接判斷左邊的式子和右邊數(shù)的大小。

          各自判斷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練習十一第9、13、14題。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5

          一、教學內(nèi)容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shù)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頁例2、例3及練習八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過程中使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yǎng)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熱情。

          【重點難點】

          1、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2、引導學生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將帶未知數(shù)的比例改寫成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匯報。

          師: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就是解比例。

          板書課題:解比例。

          【新課講授】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第1、2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中交流并說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師:想一想,怎樣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質。

          2、教學例2。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根據(jù)題意,描述兩個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實際高度=1∶10。

          讓學生列出比例,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nèi)項,并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教師板書∶320=1∶10,你能試著計算出來嗎?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余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做完后,師問:怎樣把比例式轉化為方程式?學生回答: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轉化。師接著板書:10x=320×1。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來。注意:解方程要寫“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寫“解”。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

          生:根據(jù)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把x看做一個因數(shù),根據(jù)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可以求出x。

          小結:從剛才的解比例過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項x。

          3、教學例3。

          解比例:

          過程要求: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問:還可以用其他的知識解比例嗎?

          學生交流后,可能會說出:根據(jù)比例的意義,等號左邊的比值是,要使等號右邊的比值也是,x應等于。

          4、總結解比例的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學習了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轉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學生回憶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

          學生: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42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頁第6、7、8、9、10、11、12、13題。

          答案:1、x=7、5x=x=0、6

          2、第6題:判斷小紅說得是否正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計算1分鐘(60秒)心跳的次數(shù),看是不是72次,因為45秒跳54次,1分鐘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斷小紅說得對。方法二:運用比例的知識。計算54∶45與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說明小紅說得對。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說明心跳速度沒變。

          第7題:組織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第8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解題思路,再動手算一算。學生匯報。

          第9題: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并獨立練習。

          第10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指名匯報。

          第11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題:組織學生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等式,在小組中交流訂正。

          第13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相互驗證。此題答案不唯一。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jù)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458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C=r3.14223.144=6.28(厘米)=83.14=25.12(厘米)

          二、新課。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么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么?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么?

          C=r

         。3)根據(jù)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已知:c=3.77m求:d=?

          解:設直徑是x米。

          3.773.143.14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huán),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已知:c=1.2米R=c(2)求:r=?

          解:設半徑為x米。

          3.142x=1.21.223.14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著一只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針長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3.148

          ⑵3.1482

         、3.1482+8

          3、一只掛鐘分針長20cm,經(jīng)過30分后,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經(jīng)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45分鐘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四、作業(yè)。P65-66第3、6、7、9題

          教學追記: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不復雜,但這個公式如何得來,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來的,都是值得學生研究的問題。因次,教學中,我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測等過程來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因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課中介紹了一些相關資料及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學生對的含義就理解得特別透徹,也學得有興趣。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第87頁例1、例2,88頁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和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了解負數(shù)的產(chǎn)生與作用,感受負數(shù)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shù),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shù)的意義和負數(shù)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shù)?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shù)物體個數(shù)時,1、2、3……出現(xiàn)了自然數(shù),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shù)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shù),我們用分數(shù)或小數(shù)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shù)中最小的數(shù)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shù)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nèi)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為什么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么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F(xiàn)在,國際數(shù)學界都是采用符號來區(qū)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shù)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shù)臄?shù)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shù)和負數(sh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jīng)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教科書第87頁的左部分,數(shù)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教科書第87頁的右部分,數(shù)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后教師將數(shù)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shù)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shù)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shù)和負數(shù)。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shù)據(jù),(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shù)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fā)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shù)和負數(shù)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shù)叫做正數(shù);像-6、-155等這樣的數(shù)我們叫做負數(shù);而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么?

          最后,讓學生看書勾劃,并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shù)?(讓學生對正負數(shù)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yè)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并舉例說說是什么意思?全班訂正后,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說說。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后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shù)。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正數(shù):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負數(shù):-2、-30、-10、-15、-155…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shù)的關第,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

          3、通過主動發(fā)現(xiàn)的小組合作學習,激發(fā)學合作意識,培養(yǎng)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養(yǎng)成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表格、四幅比例不同的畫。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四幅畫,(A、頭身一樣長 B、頭:身=2:3 C、頭:身=1:5 D、頭:身=1:6)選出你認為最美的人物速寫。

          師: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也做過這樣一個類似的實驗,而評選的結果與我們剛剛的評選竟驚人地不謀而合。那這些人物畫為什么會被大家公認為是最美的,其中的奧秘到底又在哪里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

          師:根據(jù)經(jīng)驗,你覺得一幅人物速寫美不美,主要跟它的什么有關?

          師:確實,人物畫的美與所畫的`頭與身之間的關系有密切的聯(lián)系。想想怎樣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探索規(guī)律,揭示意義

         。ㄒ唬┏鍪荆

          1、一個鏡框長5分米,寬3分米。長是寬的幾倍?

          還可以怎樣表示長與寬的關系?

          像這種表示長與寬的關系有時也說成長與寬的比是5比3,

          寬與長的比是3比5。這兩個長度的比屬于同類的量相比。

          2、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90千米。

          已知什么?可以求什么?

          路程與時間兩個不同類的量,表示它們的關系時可以用速度來表示,也可以說成:汽車所行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比2。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看書自學,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的意義,在課本的46~47頁還涉及到一些關于比的其他知識,你們想自己研究、探索嗎?那么就請你們先獨立自學,自學完了在四人小組里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開始吧!

         。2)匯報。(允許學生無序匯報,注意讓學生舉例說明,并即時練習)

         、賹懛。

          我學會了比的寫法,5比3記作5∶3。(讓學生板演)

          問:這個∶叫做什么呢?誰愿意給它起個名字?(強調(diào):寫∶應該注意上下對齊,點要圓一點,它不同于冒號。)那么4比3、110比12.51又記作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3∶4 4∶3 110∶12.91又怎樣讀呢?

          思考:剛才大家學會了用∶的形式來寫出兩個數(shù)的比,除了這種形式,還可以寫成什么形式呢?(指名板演)讀作什么?還可以讀作二分之三嗎?為什么?(把3∶4改寫成分數(shù)形式的比,并齊讀。)

         、诟鞑糠置Q。(結合板書)

         、郾戎怠

          我學會了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問:那么怎樣求比值呢?(前項除以后項的商)

          練習: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8∶4

          0.2∶

          讓學生觀察求比值的過程,想想比與除法有什么聯(lián)系?

         。ㄋ模┨接懕扰c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區(qū)別

          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聯(lián)系想想比與分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

          小組合作,讓學生拿出所發(fā)表格進行填寫。

          展示學生整理的內(nèi)容:

          聯(lián) 系 區(qū) 別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兩數(shù)之間的關系

          除法 被除數(shù) 除號() 除數(shù) 商 一個算式

          分數(shù) 分子 分數(shù)線() 分母 分數(shù)值 兩數(shù)之間的關系或具體的量

          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數(shù),想想比、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可以怎樣表示呢? (a:b=ab=(b0))

          比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形式:如3:5也可寫成。。。。

          【1】第一層練習

          1、填空:

         。1)小華家養(yǎng)了12只雞,9只鴨。

          雞和鴨只數(shù)的比是 ( ),比值是( )。

          鴨和雞只數(shù)的比是 ( ),比值是( )

          (2)買3千克蘋果用了7.5元。買蘋果的總價和數(shù)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把下面的比改寫成分數(shù)形式、

          25∶100 21∶18

          這里注意:改寫成分數(shù)形式后讀法還是和比的讀法一樣,讀做誰比誰。

          并且不能約分,因為約分后的結果是比值,不是比。這里要區(qū)分

          3、選擇

          買4支鋼筆是12元,鋼筆總價和數(shù)量的比是( )

          A、4∶12 B、12∶4 C、12/4

          為什么B和C的答案都對呢?(因為比還可以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但是讀還是讀做幾比幾。)

          4、判斷:

          (1)小明今年10歲,爸爸37歲,父親和兒子的年齡比是10∶37。

          (2)一項工程,甲單獨做要7天完成,乙單獨做要5天完成,甲乙兩人的工作效率比是7∶5。

          (3)大卡車的載重量是6噸,小卡車的載重量是3噸,大小卡車載重量的比是2。

          【2】第二層練習

          1、寫出比值是2的比。

          【3】隨機練習(看時間情況定)

          陳俊明今年12歲,是六年(4)班學生,該班共有48個學生,小明爸爸今年38歲,在科技公司上班,每月工資5000元,年薪60000元,小明媽媽每月工資800元,年薪9600元,她所在單位有職工24人。

          要求:根據(jù)題目中提供的條件,尋找合適的量,說出兩個數(shù)之間的比。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你能說出一些生活中的關于比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師:同學們,其實,比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松下高清晰數(shù)字彩電有4:3的寬屏幕,與未來標準接軌,超 值影院享受。

          (2)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2:5混合而成的,香氣濃郁,味道好極了!

          (3)在雅典奧運會上,共32次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它的寬和長的比是著名的黃金比 1:1.618.。

          (4)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的比大約是:1︰1知道這些有趣的比很有用,如果你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底在你的拳頭上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

          課后,希望同學們能繼續(xù)調(diào)查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并且把你的發(fā)現(xiàn)寫成一篇數(shù)學日記。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學習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過程。

          3、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式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教具準備:

          PPT,剪刀,圓柱模型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圓柱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有哪些呢?

          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出示:崗亭等,你們還見過這樣的物體嗎?形如這樣的物體在生活中你能舉幾個嗎?

          學生:圓形的柱子、罐頭等

          教師:你們舉得這些物體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呢?

          直直的、圓的、上下一樣粗細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直直的、圓的、上下一樣粗細的物體。我們把這樣的物體叫做圓柱。

          板書:圓柱的認識

          一、認識圓柱各部分(摸一摸)

          1、教師:同學們,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

          學生: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教師:請各個小組拿出你們桌上的圓柱體,摸一摸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各小組交流匯報,教師補充

          學生:有3個面

          教師:用手平摸上下兩個面,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教師:其他組還有補充的嗎?

          同學們看看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么辦法證明呢?

          學生:量一量直徑,把兩個底面剪下來比一比

          教師:看看這個側面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它是一個彎曲的,光滑的面。

          教師:我們這個彎曲的,光滑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教師補充:圓柱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底面,一個側面(是曲面)

          2.圓柱高的含義。(量一量)

          教師:請各個小組量一量,找一找圓柱的高在哪里嗎?(學生指)

          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么?

          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

          學生: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也就是說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

          教師補充: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圓柱的高矮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

          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指出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二、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剪一剪)

          1、教師:想不想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呢?

          學生:想知道

          動手操作:教師:請各小組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學生大膽猜想:不同的剪法會有哪些形狀呢?

          各小組分別發(fā)言

          (1)沿著高剪開,(長方形)

          (2)斜斜的剪開,(平行四邊形)

          (3)隨意亂剪開,(不規(guī)則的圖形)

          教師指出: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垡龑〗Y: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學生:當圓柱的底面圓的周長等于圓柱的高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就是一個正方形。

          教師小結: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剪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斜斜的剪開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隨意亂剪開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

          三、尋求發(fā)現(xiàn).圓柱側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操作概括)

          教師: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這個圓柱的什么有關?

          學生: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1、教師:

         、賻熒黄鸢颜归_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趯W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弁瑢W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教師補充: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這個底面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四、鞏固練習

          1、判斷

          (1)圓柱的高只有一條。( )

          (2)圓柱的兩個底面的直徑相等。( )

          (3)圓柱體底面周長相等和高相等時,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側面是一個正方形。( )

          2、填空

          1、 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厘米,高是5厘米,則長方形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

          2、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圓柱的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是3厘米,則長方形的長是( )厘米。

          3、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是12.56厘米,寬是3厘米。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 )厘米,高是( )厘米。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六、實踐作業(yè)

          用硬紙做一個圓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材說明

          綜合應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單元“百分數(shù)”的教學之后安排的,旨在讓學生鞏固對儲蓄存款的認識,了解教育儲蓄以及國債利率的有關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認識到數(shù)學應用的廣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了解教育儲蓄、國債等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投資意識。

          “合理存款”活動共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1.明確問題。

          本活動主要圍繞:“媽媽要存款一萬元,供兒子六年后上大學用,怎樣存款收益?”這一問題展開的。該問題中蘊含著幾個很關鍵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資金用途。

          2.收集信息。

          明確問題后,需要收集與該問題相關的信息。教材中呈現(xiàn)了通過去銀行咨詢以及查閱相關規(guī)定的方式獲得的信息:(1)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儲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稅,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應利率。(3)國債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稅,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3.設計方案。

          根據(jù)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設計具體的儲蓄存款方案。定期儲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頁第一張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儲蓄存款方案以及買國債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張表格中。每一個具體方案都要求明確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稅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4.選擇方案。

          從上述各種可行的方案中選取收益,即化的方案進行合理存款,并計算出到期后總共的收入。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nèi)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本活動涉及的調(diào)查與收集信息工作,老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電話以及銀行咨詢等多種渠道獲得人民幣儲蓄、教育儲蓄以及國債的利率和相關規(guī)定。

          3.課堂教學時,老師可結合要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本活動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這筆存款的用途。這可以促使學生整理信息時更有針對性,特別是為設計教育儲蓄存款方案提供合理的理由。

          4.在明確學生已經(jīng)收集到必需的信息之后,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設計方案。教材第一張表格中給定期儲蓄存款方案預留了三行,實際上學生在具體設計時可能不僅僅只有三種,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種方案。老師對學生設計的不同方案要恰當?shù)慕o予鼓勵,不能不加指導讓學生盲目地停留在對定期儲蓄存款方案的羅列中。

          5.在對教育儲蓄和國債方案的設計之前,建議老師先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和明確收集來的關于教育儲蓄和國債的相關信息與規(guī)定。例如:(1)20xx年發(fā)行的憑證式一期國債,三年期利率為3.14%,五年期利率為3.49%。(2)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儲蓄按開戶日同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六年期按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教育儲蓄儲戶憑存折和學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以下簡稱“證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每份“證明”只享受一次優(yōu)惠。

          6.教師啟發(fā)學生通過討論逐步認識到,由于教育儲蓄和國債都免征利息稅,所以相對同期的定期存款,它們的收益會相對較高。但由于國債和教育儲蓄對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為了實現(xiàn)本筆存款收益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1)教育儲蓄存六年。(2)先買三年期國債,到期后再買三年期國債。(3)先買三年期國債,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儲蓄。(4)先買五年期國債,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儲蓄。在連續(xù)存款的方案中,連續(xù)存款時仍然只存本金一萬元,不包括已經(jīng)獲得的利息(具體見下表)。

          1.教師請各組同學選派代表,交流本小組選擇的收益的方案,并具體算出到期的收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活動在設計方案時國債利率均以20xx年發(fā)行的憑證式一期國債的年限和利率為準,教育儲蓄也以當前的規(guī)定和利率為準。實際上,國債以及教育儲蓄的利率在不同時期可能會有所調(diào)整,但無論利率如何變化,方案設計的思路是一致的。教學時老師可根據(jù)當時的情況進行具體的調(diào)整。

          2.教師在與全班同學共同反饋結果后,還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如果自己有錢,想怎樣投資,理由是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投資意識。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知道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tǒng)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tǒng)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tǒng)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tǒng)

          計圖,用統(tǒng)計圖表示有關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比統(tǒng)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tǒng)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tǒng)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tǒng)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shù)量,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shù)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tǒng)計的內(nèi)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shù)最多?哪個車間人數(shù)最少?

         。ǘ┙虒W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

          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俑鶕(jù)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tǒng)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nèi)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nèi)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shù)據(jù),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谠谒缴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tǒng)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墼诖怪鄙渚上根據(jù)數(shù)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shù)據(jù)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shù)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馨凑諗(shù)據(jù)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shù)據(jù),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shù)量

         。ㄈ┮龑W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shù)量關系更直觀?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課題說明:

          本單元的基礎是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已經(jīng)學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nèi)乘法,然后進行教學。本單元的標題為分一分與除法,體現(xiàn)了動手操作與概念思考對于除法意義的重要性。開展分一分活動,可以讓學生由淺入深體會除法意義。因此,在教學分桃子這節(jié)課時,我準備充分利用教科書所提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分一分、擺一擺、填一填、圈一圈、畫一畫等),逐步體會什么是同樣多、一樣多、平均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練習,體驗平均分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實際性的問題,從而加深印象。

          課時說明:1課時

          學生情況分析:

          本案例適合于二年級學生,由于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因此,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如:動手、動口、動腦),這樣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是,二年級學生在動手操作時,目的性不夠明確,易興奮,這就需要教師作出正確的引導與評價。

          教學案例:

          1、 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稍復雜的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理解分數(shù)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

          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稍復雜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還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學生口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其他學生畫出線段圖。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提問學生說一說兩種方法解題的過程。

          4、小結: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shù)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jù)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學補充例題: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吃了,還剩15千克。買來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應該把哪個數(shù)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jù)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式:

          買來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設買來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shù)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shù)占航模組的

          (3)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4)根據(jù)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shù)量關系式:

          航模小組人數(shù)+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shù)=美術小組人數(shù)

          (5)根據(jù)等量關系式解答問題。

          (6)解:設航模小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組有20人。

          三、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共同點?(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題里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shù)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當堂測評

          練習十第4、12、14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點,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請教優(yōu)秀學生,做到“一幫一、兵強兵”。

          設計意圖:

          繼續(xù)發(fā)揮線段圖的作用,以方便學生理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后記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面和時間單位時、分,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并學會時間的兩種寫法;知道1時=60分。

          2、引導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3、讓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魁力。

          設計思路: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依據(jù)這一理念,本設計側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數(shù)學學習活動:

          1、利用學生已有經(jīng)驗,讓學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

          《課標》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和方法經(jīng)驗等。本課利用學生已認識了整鐘點,生活中對時、分的無意識感知,讓學生在非整時的認識產(chǎn)生疑問:“要怎么樣認讀呢?”在教學時、分的關系時產(chǎn)生了“為什么1時=60分呢?”使學生產(chǎn)生內(nèi)需,萌發(fā)探索的動機,從而誘導學生主動探索,體驗成功。

          2、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時、分的進率及正確認讀鐘面上的幾時幾分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勢必叵殺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特地安排了“闖關奪寶”活動,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與合作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及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3、增添童話色彩。

          低個級學生都是比較活潑、可愛型的,因此問題情境的設置應注意童趣化,如“小白兔闖關奪寶”、“山羊伯伯的一天”等。真正做到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快樂成長。

          時、分的認識

          創(chuàng)設情境:

          小白兔和媽媽一起逛鐘店……

         。ǔ鍪剧姷戤嬅妫

          活動一:時鐘的作用

          1、師:時鐘有什么作用,你想把它帶回家呀!

          2、小結:

          要表示時間,就要用到時間單位“時、分”。

         。ò鍟簳r、分)

          活動二:認識鐘面

          1、師:看來時鐘的作用可真大,老鼠先生這里有一個鐘,請大家找找看,從鐘面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a、有兩根針;

          b、有12個數(shù)字;

          c、有大格,有小格。

         。、學生自己小結。

          活動三:時間的讀寫

         。薄煟嚎磥礴娒嫔系闹R還真不少,那把鬧鐘帶回家,不會看也沒用!

         。、讓同學說說平時在生活中是如何看鐘的。

         。、點出時間的兩種寫法。

         。础⒁鰰r間的兩種寫法。

         。怠⒏兄狈昼。

          活動四:闖關奪寶

          師:既然大家都會看時間,那闖關肯定是沒問題,有沒有信心呢?

          第一關:幫時鐘爺爺念念數(shù)

         。薄⒊鍪剧娒婺P。

         。、要求先讀一讀,再把它們寫下來。

         。、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闖關。

          第二關:給可愛的小鬧鐘找伙伴

         。、出示圖片。

         。、小組討論后反饋。

          第三關:山羊伯伯的一天

          1、剛才我們經(jīng)歷了一分鐘,那山羊伯伯的一天里有好幾個一分鐘,它又是怎么安排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山羊伯伯的一天。

         。场⑷帻R讀每一個時刻,小組討論后完成表格的時間填寫。

         。、小組反饋。

          師宣布闖關成功,并出示獎品。

          活動五:愉快的星期天

          山羊伯伯的一天是這樣安排的,同學們你也能像山羊伯伯一樣給自己安排一個愉快的星期天嗎?

          概括總結:

          由學生自主完成,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01-04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08-27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01-05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分享04-10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1-16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08-25

        關于六年級位置數(shù)學教案06-12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7-20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11-13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09-2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