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
簡筆畫,是指把復雜的形象簡單化,形體結構是繪畫最基本的要素,我們欣賞一下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吧!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1】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2】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3】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4】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5】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6】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7】
小仙女卡通簡筆畫圖片【8】
卡通
在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的筆下首次出現(xiàn)了含卡通夸張意味的素描圖軸。
而以法國人奧諾雷·杜米埃(1808-1879)為代表的諷刺漫畫家,更是將政治卡通發(fā)展到了藝術的高度。
時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卡通,是英語“cartoon”的漢語音譯。對于這個詞的詞源,有兩種不同說法:其一是說它來自法語中的“carton”;其二是說它源自意大利語中的“cartone”。
起源
從卡通的詞源上,我們就能夠確切地獲知,卡通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最早起源于歐洲。而在近代歐洲,有兩個促使卡通出現(xiàn)的重要歷史條件:首先,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壯大了市民階層的力量,導致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其次,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自由開放的藝術理念開始為社會所接受。這兩個條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傳統(tǒng)繪畫走下了中世紀的神壇,日益接近平民的審美趨向,給以簡御繁的卡通畫提供了產(chǎn)生的社會基礎。同時,作為市民階層表達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畫也被賦予了更為廣泛的政治內(nèi)涵。
十七世紀
在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的筆下首次出現(xiàn)了含卡通夸張意味的素描圖軸。而以法國人奧諾雷·杜米埃(1808-1879)為代表的諷刺漫畫家,更是將政治卡通發(fā)展到了藝術的高度。時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卡通藝術的發(fā)展史上,英國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英國是最早建立現(xiàn)代議會民主政治的國家,同時也是最早進入產(chǎn)業(yè)革命的國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確立,保證了人民言論和出版的自由,為卡通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社會基礎;產(chǎn)業(yè)革命的興起,引發(fā)了報刊出版業(yè)的繁榮,為卡通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十八至十九世紀
早在17世紀末,英國的報刊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許多類似卡通的幽默插圖,但是由于缺乏專職畫家和固定的藝術風格,因此還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畫。隨著報刊出版業(yè)的繁榮,到了18世紀初,出現(xiàn)了專職卡通畫家,英國卡通的風格也逐漸定型。與同時期歐洲大陸的幽默諷刺畫相比,英國的卡通畫較多的取材于社會風情,以幽默含蓄見長。
這一時期,比較有影響的卡通畫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爾雷(1757-1816)和托馬斯·羅蘭森(1756-1827)。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頭》和《哈洛特漫游記》等,羅蘭森則主要是創(chuàng)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經(jīng)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單幅畫,而是發(fā)展成為了彼此關聯(lián)的系列畫,具備了連環(huán)畫的雛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畫報在倫敦創(chuàng)刊
。這本著名的諧趣性期刊,在卡通發(fā)展史上占據(jù)著顯著的地位。事實上,正是這個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畫家約翰·里奇和編輯馬克·呂蒙首次將幽默諷刺畫正式命名為“卡通”。同時,這本刊物也是傳統(tǒng)的卡通畫向連環(huán)畫過渡的重要橋梁。在早期的《笨拙》畫報上,就已經(jīng)連載了許多與連環(huán)畫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約翰·里奇繪制的《布瑞克先生歷險記》,更是具備了眾多連環(huán)畫的構成要素。
二十世紀
二十世紀初,彩色印刷術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出版業(yè)的一場革命。相應的,彩色漫畫開始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并購了幾家雜志的基礎上,成立了聯(lián)合出版公司(簡稱“AP”),先后出版了《小精靈》、《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叢林狂歡》等漫畫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樂趣無窮》(1906)、《漫畫天地》(1909)、《精思妙語》(1910)和《火花》(1918)等雜志。其它如“特萊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煙火》和皮爾遜出版的《大匯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畫的出版與發(fā)行。這一時期,英國漫畫期刊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刊物的讀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漸轉向兒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這個趨勢最大的受益者,他們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躍成為孩子們鐘愛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yè)績。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怂埂ろf爾還創(chuàng)作了《小虎吉莉》和《河馬小姐》等少女漫畫作品。
與政治卡通和漫畫相比,動畫片的發(fā)展歷程似乎更富有傳奇色彩。如前所述,動畫藝術是現(xiàn)代影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動畫和電影的“史前階段”,兩者卻是合而為一的。直到攝影術發(fā)明之后,電影和動畫才開始分道揚鑣。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最先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的“電影機”,并放映了《火車進站》、《海水苑》等影片,F(xiàn)代電影就此誕生。而第一部動畫電影卻是在十年后才得以問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動畫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時至今日,動畫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產(chǎn)品。
1906年,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的布雷克頓(J. 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臉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影片。此后,來自法國的埃米爾·科爾(Emile Cohl)進一步發(fā)展了動畫片的拍攝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動畫短片。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利用遮幕攝影的方法,將動畫和真人表現(xiàn)結合起來的先驅者。正是因為科爾對于動畫片發(fā)展的杰出貢獻,他也被奉為當代動畫片之父。
另一位對早期動畫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是美國人溫瑟·麥凱。他出生在美國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經(jīng)靠給馬戲團、通俗劇團畫海報為生,后來成為了報社記者和漫畫專欄畫家。1914年,麥凱推出了一部劇情動畫片《恐龍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這部動畫片的推出,改變了此
前在動畫作品中的純藝術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組織成為互動式的情節(jié),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而憨態(tài)可掬的恐龍葛蒂,更是成為了名噪一時的卡通明星。繼《恐龍葛蒂》之后,麥凱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亞號之沉沒》。這是第一部以動畫方式制作的紀錄片。
溫瑟·麥凱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義的。他以自己作為漫畫家的修養(yǎng)和積累,開創(chuàng)了一種重視角色的塑造、故事結構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動畫創(chuàng)作模式。在麥凱之后,美國的動畫家們開始走上了一條與他們的歐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屬于新大陸的卡通時代就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