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家港婚嫁習俗介紹
張家港居民有很多都是從周邊的一些城市而來,不過民風卻是非常的淳樸,民俗風情也是有些不相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張家港婚嫁習俗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張家港婚嫁習俗
舊式婚配程序繁瑣異常,民國時期倡導文明結婚,但民間仍然大量存在舊式婚姻。解放后,倡導自由戀愛,自主婚姻,婚配手續(xù)大為簡化,男女雙方互相看中,到了結婚年齡去鄉(xiāng)鎮(zhèn)民政部門登記,領取結婚證,就成合法夫妻。但民間舊式婚配遺風尚存,僅廢除包辦,剔除迷信活動,簡化手續(xù)而己,許多習俗保留至今。
其過程大致如下: 說媒 舊時,男方相中門第相當,年齡相仿之女,請媒妁撮合,媒人總是夸張男方財富、容貌、品學、勤勞儉樸,盡情說合,征得女方家長同意就可“相親”了。
今民間仍有不少男女攀親是央人作伐的,說合者稱“介紹人”,相當于媒人。即使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到需要送聘禮、訂婚、結婚時,也得臨時拉一個人充當“介紹人”,人稱“現(xiàn)成媒人”。 相親經(jīng)媒人說合,只需家長同意,就可以由媒人領著男方到女方家去相親,主要是看女方容貌,考察人品。女方到男方家去,是由女方母親等親屬代相親的,除相男方長相外,主要看男家的房舍田產(chǎn),打聽男方的人品。
今常由媒人牽線,男女雙方當面考察。相親有條規(guī)矩,如果相不中,是決不肯在對方家中用膳的。 送庚貼 庚貼即寫著生辰八字的貼子!跋嘤H”雙方滿意后就可送庚貼。按照舊式程序在送庚貼前,先由男方發(fā)出“求貼”,女方無異議就發(fā)出“允貼”,男方接到“允貼” 后,立即發(fā)出“請庚貼”,女方接到“請庚貼”后,立即發(fā)出“庚貼”。為簡化手續(xù),減少媒人的往返,常由男方一次發(fā)出“求貼”和“請庚貼”,女方一次性回上 “允貼”和“庚貼”。 媒妁持女方庚貼送往男家,進男宅時要急匆匆地把它壓在男家灶上的香爐下。男家取出庚貼,請人推算,推算既妥,然后擇吉日行聘定親。
今這一過程已逐漸消失。 行聘經(jīng)算命的排生辰八字,男女無相克之處,即可行聘,行聘即定親、訂婚,本地區(qū)稱“押日”、“吃小喜酒”。由男家擇定吉日,備聘貼、聘禮送往女家,是日男女兩家各自設宴款待親友。一般為中午男方先到女方去吃中飯,下午,女的到男家去吃晚飯。雙方家長和親戚中的長輩要出禮,俗稱:“叫錢”。舊時,聘禮的多寡,貧富懸殊,從2石米到20石米不等,豪門富室競尚奢華,聘禮多達千金,故女子有“千金小姐”之稱。此項聘金為女方將來置辦嫁妝之需,在聘金之外還有各色飾物,或金銀玉器或珠寶或布匹,以多為貴,女方常斤斤計較,雙方討價還價,媒人兩頭奔走,居間調(diào)停。解放后,行聘的聘金不含嫁妝費。解放初期至60年代,一般聘禮為一套衣服料,兩斤毛線,一副金耳環(huán)(或一只金戒指),人民幣數(shù)十元不等。
70至80年代,一般工薪階層為一輛自行車(或縫紉機)、一只金戒指、一付金耳環(huán)、一塊手表、衣料、毛線,外加數(shù)百元至千元不等。90年代以來,一般工薪階層為金項鏈、金戒子、金耳環(huán)和人民幣萬元左右!把喝铡焙螅磳俣嘶榧s,如將來悔約,按慣例,男方悔約,此項聘禮就自行放棄,如屬女方悔約,則需將聘禮歸還男方。 結婚1950年開始,貫徹執(zhí)行《婚姻法》,實行自由擇偶,廢除封建包辦、買賣婚姻,排八字、算命占卜等迷信活動漸趨消失。但傳統(tǒng)的婚配方式仍在民間存在,僅為形式簡化而已。
結婚的程式大致如下:請期,就是男方通過介紹人與女方商定完婚日子。其方式為農(nóng)歷七月初二,由媒人(或稱介紹人)陪同男方到女家去“送節(jié)禮”。往往在受禮與不受禮之間要有幾番往返折騰,一直到八月十五日為止。如果女家收下“節(jié)禮”,就算答應在本年度或春節(jié)前后定日子結婚。其時,由男方付給女方的嫁妝費就在這送節(jié)禮的過程中商定。一般工薪階層的標準為一套新房里的家具、電視機、電冰箱、收音機、影碟機等折算的價目,外加衣著費用。檔次的上下視家庭境況而定。女方用這筆錢購買上述用品于婚前或結婚那天下午運抵男家。迎娶,婚日上午,新郎備香煙、白酒、喜糖、魚、肉以及喜錢,在介紹人陪同下到女方家去迎娶。迎娶新娘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用花轎、黃包車、獨輪車。解放后,改乘自行車、拖拉機或者步行。近年來,新娘出嫁坐的是面包車或轎車。新郎抵門,燃放炮竹,女家款以蓮子羹、湯圓、雞蛋,稱為“三道茶”,用畢即告別回家恭候新娘“于歸”——嫁到夫家。今新郎要在新娘家用罷午餐后方始返家。
下午,男方來人“起嫁妝”妝奩多為家具、被褥、家用電器等。嫁妝到達男家,把新房布置一新。臨近傍晚,在介紹人的再三催促下,新娘盛妝出嫁,告別父母親人,嚶嚶哭泣,在介紹人引導和幾名未婚女友的陪同下,在華燈初上時抵達夫家。男方燃放爆竹迎接,將新娘扶入中堂。合巹,即俗稱拜堂成親,是婚禮中最重要的禮節(jié),拜堂后即為合法夫妻(而今,結婚證在舉行婚禮前一段時間里早已領取了)。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然后夫妻對拜,今改為行鞠躬禮。拜堂畢,新郎新娘各執(zhí)紅綠綢帶的一端,由新郎牽引,踏著地上鋪設的青布袋,一步步趨向洞房,布袋依次向前鋪墊,謂之“傳代”。鬧新房,新娘進門宴會開始,宴罷,客人們不分男女老幼擁入新房,對新人故意評頭品足,說笑調(diào)侃,索討喜糖,逗耍新娘。逗耍對象除一對新人外,還將公婆小叔扯進新房取鬧。主人不以為忤,反以為榮,鬧得越兇,主人越有面子,叫做“鬧發(fā)祿”。鬧新房不分年序尊卑,所謂“三日無老少”。
此俗,鄉(xiāng)間仍有,但已淡化。舊時,新娘結婚之夜,從上轎之后起到進洞房是絕對不能開口說話的。新婚夫婦吃罷合巹酒,即花筵夜飯后就寢。按例,新郎用秤桿挑開新娘面紗,新娘仍嚴守緘默,因傳統(tǒng)說法,新娘開口不吉。此俗,今已不存,新娘進門后即在婆母引導下會見親屬長輩。會親,女方父母、親戚在女兒出嫁后的翌日,到婿家與女婿的父母、親戚會見,謂之會親。此俗原老沙人所有,今其他語音的移民后代也普遍仿效。參加會親的女方親戚一般達三四十人。歸寧,俗稱“回門”;楹蟮谌,新婦偕同丈夫備了禮品回到娘家,省問父母長輩安寧。當晚必須回到夫家。做滿月,婚后匝月,岳家盛備禮物送往婿家,稱作“做滿月”。至此,婚嫁禮節(jié)才算結束。 舊式婚姻還有如下種種: 指腹為婚,嬰兒尚在胎中,雙方家長已指腹聯(lián)姻。 中表聯(lián)姻,這在解放前甚多,認為親上加親,可以加深戚誼。解放后,因中表為血緣近親,禁止成婚。
童養(yǎng)媳,境內(nèi)叫“養(yǎng)媳婦”。貧苦人家的女孩無法養(yǎng)活,送與他人做童養(yǎng)媳,也有男家貧寒,怕將來娶不起媳婦,就從小收養(yǎng)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孩子作童養(yǎng)媳。童養(yǎng)媳沒有社會地位,自小備受歧視和虐待,長成后被強制成婚。 搶親,兒女幼年訂婚,長成后,男家貧寒,無錢娶親,或女方有賴婚意向,這時就會發(fā)生搶親。還有一種搶親是搶寡婦。漢子家貧討不起媳婦,就去搶寡婦成親,也有寡婦相中了人,但舊時寡婦再醮要遭非議,而甘愿被“搶”的。搶親時,先探察女方在何處,然后準備好爆竹,組織人員潛往設伏。搶親有規(guī)矩,必須是先由新郎去抓住女方,然后大家一擁而上強行搶走;在拉住女方的同時,連放兩個爆竹,爆竹一響,鄰里鄉(xiāng)親就不再阻攔。 拔親,男方長輩在兒孫輩婚期前突然病故,男方不愿將婚事延期,就將婚事提前舉行。把死者擱置一邊,先舉行喜事,婚事儀式結束后再舉喪。
入贅,俗稱招女婿,舊時,男方貧窮,女方富有,男方入贅女家。入贅后男方有易姓女姓者,有不易姓者,但生育子女要隨女方的姓。今獨生子女多,男方到女方家成婚者增多。這與舊時的入贅已有所區(qū)別。 換親,俗稱姑娘換嫂嫂。兩家都因家境貧寒,無力攀媳婦,雙方互將女兒給對方兒子成婚,互不出聘金,婚事簡辦。解放后,這種方式的婚配逐漸減少。
【張家港婚嫁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孝感的婚嫁習俗02-01
客家人的傳統(tǒng)婚嫁習俗12-19
南雄客家婚嫁習俗有哪些03-12
山東棲霞婚嫁習俗是什么07-19
廣西壯族有哪些婚嫁習俗03-12
大暑習俗介紹07-04
小年習俗介紹03-05
小年的由來和習俗介紹03-04
潮汕的喪葬習俗介紹范文03-04
小年習俗介紹匯編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