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初中的反思

        時間:2024-03-04 19:57:39 好文 我要投稿

        初中的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的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的反思

        初中的反思1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潛力、創(chuàng)造潛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guī)律,因材施教,從開發(fā)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chuàng)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xiàn)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搞笑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用心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jié)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理解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理解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必須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忙學生構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十分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潛力,分析問題的潛力,充分發(fā)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yōu)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范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guī)律。我們還結合教材資料,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資料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用心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三、做好期末復習工作,爭創(chuàng)會考好成績。

          期末復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復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復習什么資料,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復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一樣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yè)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題;對理解潛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光給他們輔導,為提高會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于學生作業(yè)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狀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善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會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初中的反思2

          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lián)系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lián)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shù)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shù)學、物理、化學的發(fā)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xiàn)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xiàn)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例如,講到英國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xiàn)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后,但這種武器并沒有使他們屈服于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wèi)民族,捍衛(wèi)國土的高尚氣節(jié)。講到華盛頓創(chuàng)建美國的赫赫戰(zhàn)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tǒng),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tǒng)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梢约钏麄兌嗲赖墨@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初中的反思3

          在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嚴峻問題,也敢到了自我在作為一個母語教師肩頭職責的重大。于是不斷的進行探索和思考、總結,和大家共同交流。對自我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做一下小結。

          一、教學方法要穩(wěn)中求變

          因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的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構成規(guī)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善,既需要象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構成必須的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guī)律可尋。例如每一天的預習,需要有必須的方法和規(guī)律,讓學生明白就應做什么。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初次閱讀課文,是務必掌握的。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的時候要求學生把自我朗讀的最好的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透過讀體會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二、教學主體要調動激活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智慧的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的課堂氣氛而很苦惱,其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不是一天能夠培養(yǎng)的。從新課程的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被動的執(zhí)行者。尤其是此刻的孩子他們從小理解良好的教育,聰明指數(shù)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如果要是用我們來衡量他們是不行的,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的潛力,給學生一個施展自我的平臺。例如:在學習《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想一下,這個沒有看到他所期望看到的美景的病人,他會怎樣樣呢?同學們紛紛的去說。有的說,他懊悔之極,之后自殺了;有的說,他也舊病復發(fā),痛苦而死;有的說,他在一次次的噩夢中死去了;還有的說他之后遇到了一個好的醫(yī)生來這個城市,于是很巧的治好了他的病,而他之后就用自我所有的錢,買下了對面的土地,把他建成了一個美麗的公園……學生的想象潛力是超出老師的想象的。

          三、教學重點要突出體現(xiàn)

          語文課堂要突出重點,體現(xiàn)亮點。其實新課本每單元基本有一個重點,但是每課又有各自的特點。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主要是小說,《孔乙己》、《范進中舉》、《口技》、《變色龍》、《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說,而四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運用了比較的方法,但是比較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既看到知識的整體特征,又看到每一課的特點。既要給學生知識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營造快樂語文的氛圍。例如《孔乙己》能夠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孔乙己的境遇而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或者能夠透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已經(jīng)制成光盤的課本劇來感受主人公的悲慘的命運。《口技》則能夠讓班上有這方面特長的同學去施展自我的才能,在快樂的同時了解什么是口技!蹲兩垺穭t能夠讓學生自我去分主角讀,然后自我選出最佳搭檔來展示給同學們。

          四、教學情感要交流醞釀

          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沒有情感的課堂是痛苦的,讓學生能把自我的喜怒哀樂,在課堂上能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構成情感的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標,也是教育的手段。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了《父親》的歌曲,然后讓學生談自我的父親,想想父親給自我的'關愛。其實老師如果有潛力,最好自我給學生唱,或者讓有潛力的學生唱,這樣學生更有深刻的體會。我在教學《白楊禮贊》的時候,給學生唱《小白楊》,盡管唱的沒有歌星好,但是學生還是覺得我們老師真行,于是就更加強了學生對老師的崇拜,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范圍要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如果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的,我們精彩的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的潛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的。學生的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的,所以務必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潛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tǒng)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說老師必須要把思維的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的提高。要讓學生更多的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我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用心的去學習語文。

          語文作為母語原本有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是此刻卻因為教學的課程而變得過分的單一,使語文失去了原本就應有的活力。尤其是此刻的語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的,是必考的,所以老師們在復習的時候有時會過多的把經(jīng)歷放在一個一個生字的記憶,要求學生一個字不差的把文言文背寫下來,于是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經(jīng)沒有了語言影響力的文章,了老師教學的重點,也成了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苦不堪言。當然我們不否認古人的知識的廣博,也不否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輝煌的文化遺產,但是不應真正讓它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我總是覺得就應是一種人文的積累,而不是文字的積累。古人的東西再好,還是就應去更多的發(fā)展此刻的理念。由于有的文言文很長,學生又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不得不為了考試而逼學生去背。盡管考試時就是那么10分左右的題,但是應對一分也不能少的考試來說,對于關系著學生命運的考試來說,總是不能忽視的,所以成了一項負擔。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還不是問題,對于差一點的學生那簡直是如登高峰。

          但是,教師也能夠分層而論,讓學生體會古人語言的精煉,能夠讓學生去積累和欣賞自我喜歡的一些詩歌和文章,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背誦課本上的幾篇,幾首。

          六、教學資料要開放靈活

          努力建立開放的語文。語文是母語原本就是學習其他科的基礎,是學生將來生活的重要的交際手段之一。

          但是長久以來,各科都是孤立進行教學,學科本位的思想太嚴重了。課程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忽視了學生知識的聯(lián)系,以及科目的交流和溝通,把自我封閉起來,然后說語文怎樣也考不好,怎樣回事。當然我們不否認語文考試以往存在的弊端,而導致的應試和素質的沖突。課程過度的強調統(tǒng)一,東、南、西、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統(tǒng)一的資料,使課程變的凝固、僵化,缺少了彈性。

          可喜的是最近的考試出現(xiàn)了科目的交融,盡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為了這一點分數(shù)老師們會苦心的去經(jīng)營,會努力構成一個教育的整體。

          有時我們生病時會因醫(yī)院的科室分的太細,以致有時生病了不明白要去哪個科室而苦惱。其實我們的教學也就應是適當?shù)挠幸稽c溝通,不要因為自我不是英語老師而不敢說一句英語,不要因為自我不是物理老師而為自我對物理知識的淺薄而做解釋,其實老師就應是一個多元的整體,是一個一專多能的結合體。

          當然不是說語文課都上的不倫不類,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語文課堂要打破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讓語文課堂快樂融融,讓語文不在是學生的負擔。這是每一個老師和家長的心愿

        初中的反思4

          初中物理的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提倡和發(fā)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tǒng)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zhàn),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終身學習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轉變自身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系,樹立“為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并且物理學科的教學對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較高,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并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yǎng)。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shù)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等能力。

          二、培養(yǎng)興趣,增強情感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后的奮發(fā)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緊密相聯(lián),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fā)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三、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教學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復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采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chuàng)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chuàng)設啟發(fā)式、開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fā)并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tài)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tǒng),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fā)動、維持、調節(jié)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的作用;善于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fā)認知沖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lián)系,強化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皩W啟于思,思啟于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yǎng)育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jīng)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tài)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的反思5

          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經(jīng)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這一學期的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工作,收獲多,反思亦多,F(xiàn)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導自己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教師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fā)現(xiàn)。

          3、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xiàn),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yǎng)成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格。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環(huán)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xiàn)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

        初中的反思6

          1、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現(xiàn)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揚人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發(fā)展。因而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體現(xiàn)在對教師學歷層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學效益的要求上。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正如沒有人能把自己所沒有的給予別人一樣,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好,他就不能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別人……”。

          目前中學數(shù)學教師大都是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他們在大學里接受了教育教學理論及一般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并且經(jīng)過了短暫的教育實習。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來到教學第一線,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由于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很難直接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久而久之,教學變成了一個單調和常規(guī)性的工作,每天疲于應付,使教學逐漸失去了開始的魅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也隨之減弱。實踐越來越遠離理論的指導,造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嚴重脫節(jié)。教師慢慢演變成“操作型”教師——依賴經(jīng)驗教學。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乏意識或者抓不住重點和本質,缺乏對教學診斷、調整、糾錯的能力。教學缺乏新意和創(chuàng)意。難以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目前國家正在花大力氣改變這種現(xiàn)狀,實施“111”工程對教育一線的精英進行離職繼續(xù)教育,搞突擊培訓,同時擴大了對需要參加嚴格入學考試的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計劃,江蘇省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班。但是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原因,對絕大部分中學教師而言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機會仍然是很少的。

          因此本文試圖提出一種經(jīng)濟有效的繼續(xù)教育——教學反思。使得中學教師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形成反思意識,提高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養(yǎng)成一種對教學的自覺反思行為、習慣。沖破經(jīng)驗的束縛,常教常新,從而使自己從“經(jīng)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師。形成“學會教學”的能力[1]。

          1.2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

          國內外對教學反思的研究情況

          反思性教學是近年來國外盛行的師資教育方法之一。如L、M維拉、J、W布魯巴赫等都是西方反思性教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國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師開展教學反思,認為:培養(yǎng)教師臨場探索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改善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把反思列為Tesl課程的重要內容,規(guī)定教師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

          反思這一概念早在我國古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什么“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都很好地說明了反思。但古人的反思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很少付諸社會實踐。

          目前我國教育界有識之士如熊川武等對反思進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反思的基本理念,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是借得借鑒的。但是仍然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的空檔,并且反思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不能千人一律,有著其實際的困難。

          1.3研究的問題和意義

          1.3.1研究的問題

          針對上述情況,本文試圖從實證出發(fā),研究與探索反思在中學數(shù)學教師繼續(xù)教育中的應用,旨在提高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及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評價、自我糾錯的能力,使教師能沖破經(jīng)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能力,然而再回到實踐進行新的一輪反思,不斷循環(huán),螺旋上升,從而從“操作型”走向“合理型”。另一方面通過對反思的研究,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反思基本理念進行確認和修訂,將理論回歸實際,本研究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形成一種“行動中的思想”。2)情景化,強調以教師所處的直接事件為研究對象,充分考慮當時當?shù)氐奶厥庖蛩,強調研究結果的直接指導意義。3)實證分析,以課堂中收集的第一手材料為研究對象分析。既有思辯又有實證,既有描述又有分析,指明反思的基本途徑。4)強調群體反思,通過參與,協(xié)作反思、討論形成反思群體,產生新的思想。

          1.3.2教學反思的意義

          任何一個教師,不論其教學能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有著其現(xiàn)實的意義。

          一)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能建立科學的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并將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教學行動。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并能沖破經(jīng)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chuàng)新。能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長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隊伍中走出來,走向科研合理型。從教師的培養(yǎng)角度看,教學反思不失為一條經(jīng)濟有效的途徑。作為教學變革與創(chuàng)新的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xiàn)數(shù)學教育最優(yōu)化。

          二)通過數(shù)學教學反思的研究,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將反思理論指導實踐,融于實踐,反過來,通過實踐的檢驗進一步提升理論。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良好的教學素質要求教師必須參加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對教學中發(fā)生的諸多事件能予以關注,并把他們作為自己的教學研究對象,是當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一個經(jīng)常地并自覺地對自己教學進行反思的教師,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許多教學中的問題,越是發(fā)現(xiàn)問題,就越是有強烈的愿望想去解決這些問題。關注問題并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教師樹立自己的科研意識,并潛心參與教學研究的過程。

          四)整體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反思不單是指向個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團體。后面談到的說課、聽課與評課都可以是團體的。在這種團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jīng)驗的切磋與交流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提供了自己獨特的教學經(jīng)驗,同時也都會從別人的經(jīng)驗中借鑒到有益的經(jīng)驗。多種經(jīng)驗的對照比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反思。這樣做的結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整體上推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如教研組教師對教學實錄1的評議,氣氛熱烈,意見中肯,共同提出修正措施。這是教師集體進行反思,從而產生新的教學思想,這不僅對上課教師而且對未上課的教師來講都是一種提高。

          五)教學反思,不僅要求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更重要的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在讓學生主體性充分發(fā)揮的同時,教師的主體性率先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學反思,要求將發(fā)展教師與發(fā)展學生相統(tǒng)一,教學反思不僅要“照亮別人”更應“完善自己”。因此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一條經(jīng)濟有效的途徑。

          2、教學反思的含義

          2.1教學反思的內涵

          教學反思是反思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學習”與“學會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及教學效益。其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一)以教學實踐為邏輯起點,并以教學實踐為歸宿[2]。二)以探究和解決問題為基本點,在教學反思中,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顧教學情況,而是探究教學過程中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并針對問題重新設計教學方案。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三)教學反思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作為提高數(shù)學教師的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的一種方略[3]。四)以兩個學會為目標,要求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自身學會教學(本文主要談教師),并獲得進一步的發(fā)展。作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自身成長的一種途徑。反思的過程不斷循環(huán),教學能力是螺旋上升的過程。其活動圖如下:

          理論知識

          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教學能力

          經(jīng)驗知識

          教學反思強調教師是主要的直接的參與者。因為中學數(shù)學教師直接置身于現(xiàn)實的動態(tài)的教學情境中,能夠即時觀察教學活動,背景以及相關現(xiàn)象,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能夠依據(jù)自己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自覺地對假設、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斷,這是中學數(shù)學教師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學反思對象為教師所處的直接事件,充分考慮當時當?shù)氐奶厥庖蛩兀粡娬{研究結果的直接指導意義;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形成一種“行動中的思想”;強調既有個體反思,也有群體反思,通過備課組、教研組的參與,協(xié)作反思,討論形成反思群體,產生新的思想;強調實證研究,但不排斥思辯,既有描述,又有分析。

          2.2教學反思的動力

          2.2.1教學反思的內部動力

          一個教師是否具有反思意識,具備反思能力決定于這個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的高低。一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師德高尚,講究奉獻精神的教師對自身的要求較高,不會滿足于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對數(shù)學教學精益求精。這樣的教師不會因循守舊,他們的敬業(yè)精神使他們渴望成功,這種實現(xiàn)自我的需求會成為他們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的源動力。他們清醒地知道數(shù)學教師的素質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在更新發(fā)展的過程中得以形成與繼續(xù)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數(shù)學教師必須通過實踐的過程,從經(jīng)驗中不斷地學習,不斷的積累,才能不斷增長知識,充實主觀,從而能對數(shù)學教學這一復雜的客觀背景應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數(shù)學實踐,從而成長為自覺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數(shù)學教師。

          從一定程度上講,反思就是“自我揭短“,這對一般人來講是痛苦的行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強,反思也難以順利進行。因此教學反思呼喚那些具有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進取的勇士。

          2.2.2教學反思的外部動力

          對于那些缺乏開拓精神,但已形成一些不易改變的經(jīng)驗特征的教師而言。只有依靠外部的壓力才能使他們自覺自醒產生反思的動機。應該說經(jīng)驗豐富不是壞事,豐富經(jīng)驗能使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突發(fā)事件老到成熟,然而經(jīng)驗卻使他們束縛住了手腳,他們抱著經(jīng)驗一成不變,那些早已被摒棄的理念與做法卻仍是他們的主導思想與看家本領并且習以為常。他們在教學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搬用原先成功的經(jīng)驗,但他們卻忽視了成功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學生在變了。要讓這樣的教師轉型的話,一方面學校領導要積極引導,多提供繼續(xù)教育機會;另一方面適當采取行政措施,迫使他接觸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現(xiàn)代教育媒體技術,轉變教學觀念,并能對自己教學過程進行深刻反思。對學校而言,如果這樣資深教師能轉型的話,那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教師自身來講,如果他們能將外部的壓力轉化為內在的動力,那么必將會再創(chuàng)教學上的第二春,第三春……。

          2.2.3教學反思是改革的需要

          隨著科技、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僅體現(xiàn)在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結構上(能力中應具備的反思能力常被忽視),更主要的要求教師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而要想開拓創(chuàng)新必須對反思有所體驗,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形成反思能力。

          新課程中新內容的增加,要求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程增設了“數(shù)學建模,探究性問題,數(shù)學文化”[4]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要能推崇創(chuàng)新,追求創(chuàng)新和以創(chuàng)新為榮。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于打破常規(guī),突破傳統(tǒng),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有超前性和獨創(chuàng)性,不反思思維習慣中的不合理行為是不可能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

          新課程的多樣性、選擇性要求中學數(shù)學教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現(xiàn)代的教學觀、人才觀。新課程的選擇性是在共同基礎上設置不同的系列課程,以供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選擇。整個數(shù)學課程體系,包括課程設置、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都將致力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能力特征以及未來職業(yè)需求和發(fā)展需要而提供側重于不同方向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反思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標準,教師不再是權威,只是平等的參與者,不僅是解惑者,還應是問題的診斷者,學習的啟發(fā)者,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指導幫助學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選擇所需課程。這決不是一個把抱殘守缺者所能勝任的。

          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格。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直線化前沿結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中學數(shù)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xù)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其次通過隨時隨地教學反思,收集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并將這種學習反思內化為教師自身的“自覺行為”。

          3、對教學觀的反思

          3.1對數(shù)學本質的認識

          “數(shù)學是什么?”這一問題對于從事數(shù)學教育事業(yè)的數(shù)學教師來說顯然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也許有的教師并未對此問題有意識地進行過認真的思考,甚至不一定能作出明確的回答,但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卻必然自覺或不自覺地以某種觀念指導著具體的行動,從而也影響了數(shù)學教學的實踐與效果。隨著數(shù)學本身的發(fā)展和人們對數(shù)學的認識,對“數(shù)學是什么?”這一問題有著不同的回答:“數(shù)學是模式的科學”、“數(shù)學是科學,數(shù)學更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數(shù)學是科學,數(shù)學也是一門技術”、“數(shù)學是一種語言”、“數(shù)學是一種文化”。這正好反映了數(shù)學是一個多元的綜合產物,不能簡單地將數(shù)學等同于命題和公式匯集成的邏輯體系,數(shù)學通過模式的構建與現(xiàn)實世界密切聯(lián)系,但又借助抽象的方法,強調思維形式的探討;現(xiàn)代技術滲透于數(shù)學之中成為數(shù)學的實質性內涵,但抽象的數(shù)學思維仍然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數(shù)學其實是一種語言,由此形成的思維方式不僅決定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方式,還對人類理性精神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必然成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

          綜上所述,對數(shù)學的本質不外乎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動態(tài)的,將數(shù)學描述處于成長發(fā)展中因而是不斷變化的研究領域;另一種是靜態(tài)的將數(shù)學定義為具有一整套已知的確定的概念、原理和技能的體系。

          數(shù)學教師所持的數(shù)學觀,與他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設計思想,在課堂講授中的敘述方法以及他對學生的評價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數(shù)學教師傳遞給學生的任何一些關于數(shù)學及其性質的細微信息都會對學生數(shù)學觀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shù)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xiàn)由靜態(tài)的,片面的、機械反映論的數(shù)學觀向動態(tài)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shù)學觀的轉變。特別是實現(xiàn)對上述問題的樸素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3.2反思傳統(tǒng)的教學觀

          3.2.1傳統(tǒng)的教學觀。

          教學觀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數(shù)學觀,不同的數(shù)學觀會導致不同的教學觀。傳統(tǒng)的教學觀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只關注知識的掌握,技能的訓練,能力的提高。很少考慮如何通過數(shù)學教學使學生全方位地認識數(shù)學和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體會數(shù)學精神,領略數(shù)學的美感,感悟數(shù)學交流,嘗試數(shù)學創(chuàng)造等。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教學時眼中無人,心中無人,學生是模仿教師,反復機械訓練的機器,嚴重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么?”,也不知道要“為什么?”的麻木習慣。發(fā)散性思維,逆向思維被束縛,被禁錮,大膽猜想、幻想的翅膀被折斷。在美國的課堂里,學生可以隨意打斷教師的講課,提出自己的問題和不同的觀點,而在我們的課堂里,除非教師主動提問否則是不允許學生這樣做,學生也不敢這樣做的。在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3.2.2建立現(xiàn)代的數(shù)學教學觀

          新時期的教育呼喚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以人為本,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把壑杏腥恕笔侵戈P注現(xiàn)在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認識并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shù)論英雄!靶闹杏腥恕笔侵附處煾P注將來的學生,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更重要的讓學生體會科學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探索結果的過程,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探索結果的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體會數(shù)學的精神。要看以知識、技能為載體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讓學生感悟到了多少,當學生走出校門,若干年后,當他們遺忘了知識技能后在其身上留下了多少數(shù)學的精神、思想、方法。比如學生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問題,會用數(shù)學的頭腦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那才是學生終身受益無窮的,這也正是數(shù)學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抹殺的。教師的任務在于促進和幫助學習者的內部學習過程,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而設計探索情境,以有趣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動機,啟發(fā)學生思考。因此只有當教師充分認識自己的主導作用,才能真正肯定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只是與學生平等的教學過程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是正確與錯誤的裁定者。教師也不應以自己的觀點來影響學生的判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鼓勵者和啟發(fā)者,課堂應成為學生相互交流,協(xié)商爭辯的理想場所,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么?”“做什么?”怎樣做?”鼓勵學生敢于反駁,挑戰(zhàn)權威,挑戰(zhàn)課本。(事實上老教材上確實存在不少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下面請看附錄中的實錄1、實錄2。

          點評:實錄1是典型的傳統(tǒng)教學觀的教學,從表面上看一節(jié)課講的習題比實錄2多,教學技能嫻熟,結構嚴謹,從新授→例題→練習,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但這是一種傳統(tǒng)黑板式教學,是一種凝固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注重的是知識傳授,教學單一,單向“傳遞––––接受”,師生互動不理想,忽視了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沒有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實錄2重視了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感受了數(shù)學的神奇,體會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感悟了數(shù)學的本質。教學模式靈活,既有課堂教學又有實踐教學,并輔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交流是雙向的。表面上看學生接受的知識沒有實錄1多,然而學生學習到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合作的精神,發(fā)現(xiàn)的樂趣,實驗的啟迪,以及由追求數(shù)學對稱美,簡潔美導致發(fā)現(xiàn)是會在學生心里終身起作用的。實錄2在下課前將形成隨圓的另一種方式交給學生動手,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橢圓的實質,這是現(xiàn)代教學觀下的一堂較好的數(shù)學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實錄2兩人合作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低層次的參與者,進而演變?yōu)楦邔哟蔚乃季S參與者,實錄2滲透的美育思想是重要的,因為美激發(fā)了興趣,而興趣與美是導致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極重要的因素[6]。

          3.3反思備課觀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反思備課又是備好課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反思對備課的認識。

          教師要上好課,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因素是教師備好課,正好比感人的活劇,首先要有感人的劇本,動聽的演唱,首先要有動聽的詞曲。杰出的上課,需要充分的備課,教師沒有備好課是不應該不負責的走上講臺的,正如嚴肅而負責的演員不愿接受質量低下的劇本去演出一樣。但目前有部分教師對備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聽到一些關于備課的錯誤言論,有屬缺乏教學經(jīng)驗的,有屬忘卻職業(yè)責任的。現(xiàn)摘錄如下,以供反思。

          言行一:“教材簡單,無啥備頭,照書本講,依書本練就行了!边@些人備一節(jié)課花半小時都嫌多。有某教案十分精簡:“講例1-3,做習題1-5!闭贪覆蛔愣。更有甚者,書本上劃幾個記號,就算備好課了。

          反思:這種人難得細想,教材雖簡單,但其內涵,外延極豐富,需要教師幫學生深入挖掘,從而透徹掌握教材,學生從掌握知識到發(fā)展智能又是一個飛躍,更需教師對學生點撥、指引和訓練。寫簡案是完不成這些任務的。筆者曾調研過100多位教師的上課及教案,發(fā)現(xiàn)好課率與詳案率有高度的正相關,說明備詳案是上好課的必要基礎。

          言行二:“多買幾本《教案集》,備課上課照抄就行了!边@種人備課所花時間不多,且筆記詳細、工整、甚是好看。有時備課嫌抄煩,干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講臺。

          反思:這種人多的是模仿,少得是能動創(chuàng)造。別人的優(yōu)秀教案是別人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對于多變的活生生的自己的學生具有借鑒價值,但絕不應代替自己的思考與實踐。別人已凝固了的教案,決不應完全照搬。因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生不同,教師不同,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理解不同,概念怎樣闡釋,公式怎樣分析,習題怎樣處理,決無定法可言,別人再好的方法也無法預料每個教師自身的能力實際和他所面臨的學生實際。

          言行三:“年年教,年年寫,沒有必要,拿舊教案上課照樣行!睘榱藨秾W校檢查,有的雖然不是舊教案,但僅是一案多本而已(從舊教案上copy)

          反思:這種人迷信舊案、以舊代新,不僅行動上表現(xiàn)了一個惰性,思想上也表現(xiàn)了僵化,不求進取。這種人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墨守陳規(guī)。以不變應多變,必定課上不好,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具有這些錯誤思想的教師是不可能成長為反思型教師的。把教學看作是工廠里流水線上的一個崗位,機械操作,沒有創(chuàng)造熱情,就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首先必須對備課的功能與重要性重新認識,只有思想意識轉變了,才能使教學變革成為可能。

          4、數(shù)學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是教師為上課而做的準備工作,它是教師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積累有關資料,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制定教學計劃等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素質的有效途徑,是教師有效上課的重要前提。教學設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質量,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教學設計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顧教學設計情況,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進行變革,重新設計教學方案。反思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設計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再思考它們的計劃性與應然性。

          4.1反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注定打敗仗。筆者通過對備課筆記本的檢查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問題: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重視,認為可有可無,目標設計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2、對教學目標這一概念認識不清,將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混亂運用,有的甚至以“要點”,“知識點”代替教學目標。

          3、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不是指向學生而是指向教師,諸如這樣的敘述:“培養(yǎng)學生……”、“教會學生……”、“使學生掌握……”等,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制定者仍然是把教師當作是教學過程的主宰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4、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5、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可測,不具有層次性、全面性、開放性。

          反思一: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目的不同于目標。只有在對目的進行具體細化后,即提出達到目的的手段、時間以及檢驗目的是否達到的工具、步驟以后,目的才會變成目標,教學目標是預期的,是在具體情景下學生行為變化的結果,是用“學生學會了什么”的說法來表示的,而“目的”一詞的涵義往往與教育者的主觀愿望等同,它是一種應然狀態(tài)的理想,一種方向、指針,而且還隱含著可能無法實現(xiàn)的意思,時間跨度也比較長,目的與目標關系是一般與特殊,普遍要求與具體結果,宏觀與微觀,教師的愿望與學生的行為變化之間的關系。

          反思二:“讓學生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這些數(shù)學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不能直接作為教學目標,這些要求,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難以體現(xiàn)、操作實施,只有具體細化以后,才能轉化為學生學習預期所能達到的結果。才能作為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來設計。

          反思三: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指南

          教學目標應集中在學生能做什么。說明的是教學結果,而不是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指向是學生主體,是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是學生學習之后所發(fā)生的變化。“教會學生……”、“使學生掌握……”,是把教師作為行為主體。因此,這樣的表述是不恰當?shù)。正確的表述應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可能發(fā)生的行為變化的預設。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制約,相互促進。從而在教學設計中要擺正教與學的位置,設計時應以學生的“學”作為出發(fā)點,以學生活動作為行為主體,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是使教學目標成為教學實施的指南,才能使目標的實現(xiàn)成為可能。

          反思四:教學目標通常是策略性的,可觀察、測量、評價的!傲私狻、“理解”、“掌握”、“運用”某一具體的概念、定理、只是一個抽象的目標,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不要籠統(tǒng)地講“了解”、“理解”、“掌握”、“運用”,而應具體明確“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會“運用”到什么樣的水平,是“熟練運用”“靈活運用”等。

          反思五: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不全面,只重視明確設計知識目標,有些能力目標也較為具體,但情感目標常常被忽視或顯得空乏。如“籠統(tǒng)地講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必須對抽象的、模糊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化、具體化,否則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因不清楚究竟指的是什么而無法實施。不知道為什么使學生達到目標,學生能夠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如何去做,因此,一個不明確、不具體的教學目標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做到既有層次性,又要有全面性與開放性。例如“指數(shù)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一課教學目標可設計成:(1)理解并掌握指數(shù)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會作指數(shù)函數(shù)的圖象并利用性質判斷數(shù)的大小;(2)逐步提高觀察和歸納分析能力;(3)了解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事關一節(jié)課整體的重要問題,是教師備課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設計作深刻的反思,扭轉一些錯誤的想法與做法,才有可能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不斷糾錯,調控,才會使自己的教學出現(xiàn)生機。

          4.2反思對學生初始特征的了解

          在教學設計中除了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對學生初始特征的了解。一個不了解學生或不甚了解學生的教學設計是收效甚微的設計,F(xiàn)實中教師雖然知道備學生的重要性,但卻會疏忽對學生的了解,主要精力放在設計知識目標上。主要表現(xiàn)在:(1)忽視對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與能力的了解,常聽到有的教師埋怨學生:“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斑@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2)場景:“教師站在講臺上洋洋灑灑,慷慨激昂,學生似沉默的羔羊”。(3)學生A比學生B要聰明多了。

          反思一: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發(fā)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斑@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xiàn)這樣狀況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點撥,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xiàn)了不合拍;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fā)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形成良性發(fā)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shù)學。

          反思二:作為教師必須在設計教學內容前,切實了解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情況,學生認知上存在的困難,而不是主觀想象地組織教材,滿堂灌,出現(xiàn)學生聽不懂,“對牛彈琴”狀況(錯不在牛,而在彈琴者)。否則就會出現(xiàn)學生對某問題普遍感到問題而有求時,教師卻是輕描淡寫;對那些學生已懂而沒求問的內容,教師卻反復大講,令學生感到失望。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之前,先了解學生對將要學的內容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設置更高一級的知識水平才能使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需求,突破重點、難點,正如“撓癢撓在癢處”。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圓這個內容之前,先讓學生回答一個問題:“你知道圓嗎?你能對圓作一描述嗎?”。從學生交上來的回答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圓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這位教師從學生反饋上來的信息確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并因此設計教案、選擇教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

          反思三:教師必須認識到并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不要用一個標準同一模式去衡量評價學生。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的設計教學目標為學生架橋鋪路,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層次的數(shù)學。不應以分數(shù)論學生的聰明與才能。

          4.3反思組織教學內容

          教材上安排的知識層次性、密度、廣度并不一定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因此不能直接傳授給學生。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將課本中呈貯存狀態(tài)的知識信息重新組合,以轉換成輸出狀態(tài)的知識信息。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普通存在以下幾個缺乏:⑴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有的照本宣科,抄教科書于黑板,無深入分析挖掘,學生不想聽,注意力渙散;⑵有離開課本,另搞一套的,浮華而雙基不實,教學效益不高;⑶缺乏整體思索,教學內容孤立、靜止、無聯(lián)系;⑷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tǒng)化。⑸缺乏對舊知識分析應用的螺旋上升的應用設計;⑹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反思一:教師具備了所教學科的知識,并不等于掌握里教材,還必須有一個認真閱讀、分析和研究教材的過程。教師只有將教材與自己的知識融為一體,變成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得心應手的轉譯輸出。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應達到以下要求:(1)掌握教材的結構,教師必須從整體及其相互聯(lián)系上掌握教材的內容,理解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結構,才能從整體上和局部上兩個方面掌握教材的結構,進而才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為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出好的方案,做到重點突出,聯(lián)系緊密,前后呼應,既不照搬教材,也不背離教材。(2)掌握數(shù)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關系、思想和方法。數(shù)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關系、思想和方法是數(shù)學的精髓,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只有掌握得好,才能有利于知識的理解,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思想和方法常凝結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之內,需要教師去探索、去挖掘。也只有反思了概念原理的價值才能相應的作出教學決策。(3)合理地組織課內外訓練,課本中的練習題和習題是教材內容的組成部分,是教材的繼續(xù)和延伸。

          反思二: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如忽視科學思想、科學史、科學家、科學的應用以及科學美的研究和教學,這一方面是迫于片面追求升學率,舍不得花時間進行這方面的教學;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許多教師自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只好“以其昏昏”,而難以“使人昭昭”。其實花些時間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對其德、智、美的培養(yǎng)和非智力因素水平的發(fā)展都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實錄2中將數(shù)學審美引入橢圓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而且使學生換一個視角來認識數(shù)學,將會改變學生對數(shù)學的認識以激發(fā)學生嘗試探索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意識。直至最后由追求美感導致發(fā)現(xiàn),不僅使學生驚嘆于數(shù)學世界的奇妙,而且還讓學生經(jīng)歷了一次小小的科學發(fā)現(xiàn)。這使得科學的精神、思想、方法得以傳遞。少做幾道練習題又有何妨?

          反思三:設計教學內容時,緊跟教材,一成不變,如案例1;或者是脫離教材,另搞一套都是極端的做法。教材上安排的密度、廣度、深度并不一定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講的過淺過慢,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習紀律松懈,學習內容不具備挑戰(zhàn)性,學生“吃不香”。遠離課本,講的過難過快,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吃不透”。因此,機械照搬行不通,信馬由韁,搞“一言堂”也不行。因此,轉譯教材內容是每個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一般說來,輸出狀態(tài)的知識信息應符合以下要求:

          1)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認識需要是學習的內部動力,在學習過程澡,如果學習者有了認知需要,就能推動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

          2)利用學生用多種感官來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信息。

          3)有利于學生對知識信息的加工和處理,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都是對所接受的知識信息的加工和處理,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要有利于學生這些高級心理活動積極參與并充分發(fā)揮作用。

          4)有利于知識的貯存,理解的知識必須能持久地保持在大腦中,如果邊學邊忘,那最終什么也學不會,一般說來,傳遞的信息如果經(jīng)過雙重編碼,突出其主要特征和標志,提高其組織程度并將識記材料變成直接操作或活動對象等,都有利于知識的貯存,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應加以注意的。

          4.4反思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

          從聽課以及檢查備課筆記本,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不完整,具體表現(xiàn)在:

          1、教學設計無計劃,缺乏對整章節(jié)的總體設計,備了這課不知下一課,“爛泥蘿卜抹一段吃一段”。課與課之間缺銜接、配合、分工缺乏整體效應。

          2、缺乏對每節(jié)課的整體思考。

          如安排教學任務上,重點不突出,內容多而且雜,不注意前后知識的連貫性,不注意總結解題規(guī)律。把復習課簡單上成濃縮新授課或單純習題課。

          如在組織教材上,不依據(jù)教學目的,仔細斟酌教材密度、廣度、深度和講課速度的安排,而是隨意性很大。時而過難過快,挫傷學生學習信心,造成學生兩極分化,時而過淺過慢,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習紀律松懈。

          如在時間結構上,不研究一堂課的復習提問、新授知識、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yè)各應需要的時間,而是講到哪里算哪里,這節(jié)課講不完下一節(jié)課接著說。節(jié)節(jié)“炒冷飯”,“割尾巴”。學生吃不香,節(jié)節(jié)課不完整。

          3、缺乏教法、學法的設計。

          教法、學法的設計與制定應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如果把確定教學目標和了解學生的初始特征當作醫(yī)生弄清病理、診斷病情,那么教學方法的制定與設計就是開處方對癥下藥了。

          4、缺乏對一節(jié)課的小結。

          從備課上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備了例題、習題后一節(jié)就結束,缺乏對本節(jié)課的小結,有的即使寫了小結兩字,但小結的內容卻給略掉了。有的寫小結也只是新授內容的簡單重復,沒有起到畫龍點睛、承上起下的作用。

          5、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jīng)驗總結

          預定的教案在上課實施中,被修正、充實是常有的事。如教師講課中偶發(fā)靈感,學生思維中閃現(xiàn)智慧,教學中出現(xiàn)新問題、新見解、新教法,都給教學帶來生機。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既善于課前鉆研制定教案,又善于及時寫下實施后記,日積月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豐富,教學成功必在其中。然而,許多的教師未做這種自我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工作,讓思維的火花一閃即滅,極大地阻礙了教學藝術水平的提高。

          6、缺乏同教材教師間的集體教學設計

          表現(xiàn)在教師教學設計時的孤軍奮戰(zhàn),表現(xiàn)在同年級教師間雖同教材,卻在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作業(yè)要求,甚至考核評價相差異。

          這種局面很不利于我們教師的成長。我們鼓勵教師發(fā)揮個體獨創(chuàng)才能,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但同時我們應更強調集體的智慧,強調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同一年級同一教材的教師擔負一個年級學生的教學任務,客觀上要求教師在執(zhí)行大綱、安排教學進度、規(guī)定教學內容、適量作業(yè)量和檢測評價教學效果上實行統(tǒng)一,因此,同事間應加強集體備課及聽課、相互交流對教材教法的認識,對互補各自教學,保證年級整體質量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是集體性與個性化的統(tǒng)一。

          但不管怎樣,上課前的設計是教師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認識體驗和教材本身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溶為一體的帶有主觀色彩構想的應然性與計劃性,教學設計再完善都有必要進行反思。

          五、反思數(shù)學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學大綱目的要求,以及對教學對象的了解進行教學設計以后,就是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教學過程。文中的教學過程指課堂教學過程。它包括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基本因素。這三個因素的集合和相互作用就構成了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反思教學過程就是要深究教學過程中諸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修正意見,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教學過程中諸因素的關系有: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力、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師與教材之間的關系;非智力因素與認識和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有的因素之間的關系如:傳授知識與發(fā)展智力、能力之間的關系;教師與教材之間的關系,筆者已在第二部分、第四部分里涉及,這里就不再重復。由于篇幅關系,本文擬對以下教師的教學行為作出反思:即: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課堂提問的量與質的關系;課堂教學結構——時間結構;課堂教學中的評價。

          5.1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數(shù)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系來決定的!边@種關系就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和諧的合作關系。然而現(xiàn)實教學中卻不盡如人意。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顧學生的情感反應,自己在唱獨腳戲,教師唱的津津有味,學生卻不與理睬,學生與教師之間出現(xiàn)敵對情緒,出現(xiàn)教師呵斥、指責學生的情景。

          筆者曾在某校隨堂追蹤聽了兩班20xx屆高三數(shù)學課,一個班是資深的高級職稱教師擔任教學,一班是一位只有六年教齡的大專畢業(yè)的初級職稱的青年教師擔任教學。這兩位教師的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高級職稱的教師:基礎扎實,基本功過硬,教材相當熟練,在集體備課中也能常常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同備課組的教師以很好的啟發(fā)。但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這位老教師很不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只顧自己抬頭講課也不管學生在做什么。慢慢地學生對數(shù)學、對教師產生失望的心理,從高三上學期至下學期,上課聽教師講課的學生越來越少,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教師在上面講得津津樂道,學生只管自顧自在下面看書做題有時只是偶然抬頭看一下黑板,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出現(xiàn)了極不和諧的關系。高考均分為100.1。

          初級職稱的教師:經(jīng)驗不足,但工作熱情高,上課很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經(jīng)常給一些考試、作業(yè)做得較好的學生以表揚。(其實每個人的心理都有一種被他人<特別是教師或領導>賞識的愿望),很快的學生喜歡這位青年教師上課,課堂氣氛活潑,發(fā)言爭先恐后,師生關系就象是兄弟般的關系,高考均分為110.3。

          反思:師生關系是一種重要的人際關系,要想取得和諧的合作關系,首先要尊重學生,把學生擺在主體地位。讓學生能親近教師,信任教師,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是不可能平等的與學生交流的,學生也不會喜歡這樣的教師。其次教師要調用一切有利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要善于及時調控課堂氣氛,沉悶時來點小幽默,過分熱鬧時給點冷卻劑。不能不管學生的反應只顧自己表演。第三,要讓師生心理產生共振是和諧關系的最高體現(xiàn)。

          共振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物體在受振動時,若策動力的頻率跟物體固有的頻率相等,振幅最大,反之振幅削減。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師生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一個雙邊心理勞動的過程,只有師生共振和諧,才有可能產生最大可能的教和學的積極性,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益,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就需要與教和學之間構成正相關;缺乏成就需要與教和學之間構成負相關。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成就需要是心理共振的基本動力因素。是課堂中一切有目的活動的積極性源泉。這既是指教師課堂教學的抱負水平,又是指師生課堂學習的動機水平。即一方面看學生是否有強烈的學習需要和爭取優(yōu)秀成績的動機;另一方面則要看教師是否有上好這堂課的強烈愿望和盡力提高教學質量的自我要求。如果教與學雙方的需求一致,心理共振和諧,就會產生強烈的合力效應,反之就難以形成和諧的合作效果,就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位高級教師認為高級職稱已評再也無所求,因此對自我要求不高,成功愿望不強,根本不能對學生產生策動力,因此在學生這一方也產生不了強烈的振動。青年教師是二級教師,但他精力充沛,成功需求的愿望很強烈,教師的策動力與學生的應振力合拍,因此產生了較大的心理振幅。另外他自我要求高,經(jīng)常去聽這位高級教師的課,吸收了老教師教課中豐富的成功之處。所以他的課上的精彩,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好。

          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等種種矛盾的解決,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chuàng)造均來自己師生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和諧是難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

          5.2反思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合理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溝通師生的情感交流,調節(jié)課堂氣氛。課堂提問還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狀況,有效改進教學的基本手段!敖虒W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和策略,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習效果。提問主要有以下幾點誤區(qū):

          1、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頻繁問答

          盲目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對教材和學生研究不深,使提問停留在淺層的交流上,如講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已知:△ABC,AB=AC,求證:∠B=∠C,師:“△ABC中,AB=AC嗎?”;生:“是”;師:“你怎么知道?”生:“這是已知條件”;師:“AB=AC,那么∠B=∠C嗎?”;生:“相等”;師“要證∠B=∠C,作∠A的平分線行嗎?”;生:“行”。由于問題的結果已明示,這樣的提問表面熱鬧,實質流于形式,膚淺,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毫無意義。

          2、提問只關注結果,忽視對規(guī)律的揭示

          只關注結果是什么,如“答案是什么”“對不對”“是不是”等,很少引導學生探究過程。如很少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3、提問離題遙遠,脫離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區(qū)”,啟而不發(fā)。

          設計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于籠統(tǒng),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啟而不發(fā)。如講角平分線定理時,問:“你知道△ABC三邊有什么比例關系嗎?”學生茫然,又問:“AB/AC=BD/DC嗎?”學生還是沉默以對,接下來的教學,教師只好自問自答。

          4、提問無目的性,隨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學

          教學設計時對提問未精心設計,上課時,隨意發(fā)問,有時甚至脫離教學目標、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思考。如講韋達Th的應用時,一時興致所至。問:“你知道韋達定理與求根公式的關系嗎?”學生答:“韋達定理是由求根公式求出來的!眴枺骸皩,那么,韋達定理與求根公式的適用條件是什么?當根與系數(shù)不是實數(shù)時,它們是否還成立?”學生不知所云,這樣的提問影響了正常的教學,課堂上議論紛紛,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音符”。

          5、反饋性提問流于形式,教師診斷效果失真

          新課講授前,教師一般要通過提問,以診斷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判斷能否順利引入新問題,但這種提問有時只限于淺層次的記憶性知識的問答,并沒有真正診斷出學生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診斷效果失真。

          6、提問只求通法或標準答案,排斥求異思維

          提問時對學生新穎或錯誤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斷,只滿足單一的“通法”或標準答案。

          7、提問表達不明,措詞不清,學生難以理解。

          提問時敘述過快或者使用冗長而凌亂的措詞,使學生不明其意。

          8、提問后沒有停頓或先點名后提問,學生無時間思考。

          提問后立即回答,本意可能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但學生由于沒時間思考,結果往往問而不答或答非所問,反而適得其反。

          9、提問面向少數(shù)學生,多數(shù)學生“冷場”。

          提問只面向少數(shù)尖子,多數(shù)學生成了陪襯,被冷落一旁,他們學習中的問題難以暴露,也缺乏體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逐漸對提問失去興趣。

          反思一:課堂提問要注重質,而不是關注形式、數(shù)量

          提問是為了啟發(fā)學生思考,不能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提問都是拙劣的提問。那種“是不是?”的提問僅是表面的熱鬧,對學生是有害無益的。提問要考慮它的價值性,不能隨心所欲。因此一個有思考價值的提問應具備三個特征:

          1、誘導的啟發(fā)性。提出的問題必須有利于啟發(fā)學生學生思維,開啟學生智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器官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的過程。

          2、層次的漸進性。課堂提問有時要注意到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在教師提問的誘導下,扎扎實實步入知識的殿堂,同時,以不同層次的提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要把問題一下提高到較高的層次,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時機的選擇性。課堂提問要選擇恰當時機,以達到“投石激浪”的效果?鬃釉凇墩撜Z、述而》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币簿褪钦f要在學生經(jīng)過思考達到“心求通而未提,口欲言而不能”之時提問。

          反思二:提問要目的明確,表述清楚

          教師提問要考慮到提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問,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提問。是關注教學的認知目標,情感目標,還是能力目標。同時一個好的提問必須表達清楚,準確嚴密,詞不達意的問題會讓學生茫然失措,浪費時間。

          反思三: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性、靈活性及調控性

          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有趣。同樣一個問題,老是“舊調重彈”將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變換一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么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思維活躍。

          課堂提問要靈活多樣,不同方式的提問,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提問時應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直問與曲問相結合,正問與反問相結合,明問與暗問相結。

          課堂提問要及時調控。對問題提出后學生不同的反應實施問題調控:如學生一聲不吭時就要來點啟發(fā)、點拔;學生回答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時就要撥亂反正,回答的雖沒有錯,但與預想的答案還有一段距離時就要進一步誘導。

          因此,教師要避免低效率的提問,關鍵是要多了解自己的學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提問方式:

          1)激趣式提問:即提一些有一定趣味或懸念的問題,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在導入新課或引入新概念、新公式時比較常用。

          2)變式提問:即根據(jù)教學內容,圍繞某個知識點來改變問題的條件、結論、引伸、推廣問題或從正、反等不同角度設問讓學生開拓思路,理解思考問題的本質。

          3)鋪墊式提問:學習抽象程度較高,難度較大的問題或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可分若干“臺階”來提問,形成思維跨度合理的“問題鏈”,為學生架設從已知通向未知的階梯。

          4)設疑式提問:設疑式提問就是在學生似懂非懂及思維的盲點處提出問題,讓學生辯析、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提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靈活性。

          5)反饋式提問:在學習新課后或復習時,針對相關內容提出問題,這類問題要概念性強、典型、講究變式,有利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以便有針對性進行矯正訓練,從而深化對舊知識的理解。

          5.3反思課堂教學結構——時間結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講解、提問、演示、指導學生練習、記筆記等,都要適當分配時間與調控。因此時間結構把握不好,就會出現(xiàn)下面問題:1表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先緊后松。由于一節(jié)課的前半部分浪費了寶貴時間,教學任務來不及完成,只好在后半節(jié)課快馬加鞭,本來應由學生回答的問題也由教師代勞了,本應安排的探索過程也省掉了,由教師直接給出結果。有的干脆拖堂。2表現(xiàn)在上新授課時主次不明,新授課要處理好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關系,對舊知識的復習內容過多、過細、時間拖得太長,那么勢必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在時間布局上顯得主次不分。3表現(xiàn)在一節(jié)課上用同一種調子、同一種速度。同一種調子,同一個速度是主次不分,不分強弱。對非重點內容要加快速度,對重點、難點內容要放慢速度,加重語氣。4、“少講”就是“精講”,“精講”就是“少花時間”。

          反思一:教師要合理安排一節(jié)課的組織教學、檢查復習、教學新知、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yè)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順序和時間分配。

          在一堂課中,要特別精心用好前20分鐘左右的“黃金”教學時間,用于講解新知、重點、難點內容,忌用黃金時間“去炒隔天的夾生飯”,保證學生有充分時間去當堂自學、練習、鞏固新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不要搞拖堂教學,下課時的聽課注意力最為渙散,效率最低。

          反思二:課堂結構的安排,要主次分清,快慢得當。

          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分配時間段,合理把握教學節(jié)奏,有的課可適當加快節(jié)奏,有的課則需放慢節(jié)奏,有的內容易少花時間,有的內容則應多花時間;對于一堂課而言,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有不同的節(jié)奏,開始時的基礎訓練,可以緊鑼密鼓,營造一種熱烈的氣氛;使學生盡快集中思維,進入狀態(tài),當學生探得新知,總結規(guī)律時,則應放慢節(jié)奏。當學生理解了概念、規(guī)律、進行鞏固練習時,又可適當加快節(jié)奏?傊,一堂課如果一直保持快節(jié)奏,那么學生思維的弦始終處于緊繃狀態(tài),從而造成過度的緊張疲勞;如果一直處于慢節(jié)奏,那么課內會出現(xiàn)松散,疲沓,瞌睡的局面。

          因此,一堂課內應視需要,時而似快馬奔騰,時而似閉庭信步,使學生的思維有張有弛,快慢相間,提高效率。

          反思三:“少”是相對于“多”而言的,“精”是相對于“雜”或“粗”而言的,所謂精講,就是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大綱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講解精僻透徹,畫龍點晴,抓住實質和關鍵,講在點子上。因而“精講”不在于量上,更重要的在于質上。難道講5分鐘是精講,講30分鐘就不是精講?更不是以花時間的多少來衡量的。而要看當講不當講。有些內容很簡單的課,講5分鐘不為少;而內容較難的重點章節(jié),講30分鐘不為多。如果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抓不住要害,講不在關鍵處,即使講得再少也不能算“精講”。

          5.4反思數(shù)學教學評價

          簡單地講,數(shù)學教學評價就是對數(shù)學教學目標及其教學實踐價值的系統(tǒng)調查,為教育者創(chuàng)造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提供依據(jù)的過程。教學評價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一)反饋功能:數(shù)學教學評價的首要任務,是為教育決策者(特別是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在教學評價中應對有關教學的達成度、教學過程合理性、教學方法有效性等方面作出評價。

          二)調控功能:根據(jù)教學評價反饋的信息,教師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因此教學評價的目標應指向將來的教學行為,而不是一個終結的教學活動。

          三)促進功能。公正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因為評價本身提供了號召人們努力的目標,目標所具有的效價,對教師來說具有吸引力。同時,公正的評價意味著公平競爭的可能性。因此數(shù)學教學評價標準應具有科學性和可測性。

          反思數(shù)學教學評價就是探究現(xiàn)有的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改進。靜思當今的教學評價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幾個缺乏:

          1)缺乏正確的教學評價觀

          2)缺乏科學的、完善的教學評價手段

          3)教法越多,變換越頻繁越好。

          4)教學媒體使用的比未使用的好、用得越多越好。

          5)課堂容量越多越好。

          反思一:當今的教學還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并沒有顧及學生的個性全面發(fā)展。

          就中學數(shù)學而言,只要高考考得好,教學質量就高,辦學聲譽就好,在社會上就會贏得地位,直接相關的贏得較好的生源。教學要不要為學生的個性特長服務,要不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是次要的,教學評價關注的短期效應,并不關注學生的長期效應及終身發(fā)展的需要。這種評價觀的導向直接導致素質教育的落實成為一紙空文。因此必須建立起正確的教學評價觀,必須建立起教學測試評價為教學服務的思想,評價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素養(yǎng),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評價教師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反思二:教學評價缺乏科學的,完善的教學評價手段。

          在當前的教學中,盡管我們認識到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教學的基礎知識,更應該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但是學生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認知結構是什么,學生的知識、能力如何一步步地發(fā)展起來的,是個什么過程,如何在教學中把握住學生的這一認知過程,及時地分析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程度,如何補救存在的缺陷等問題,在理論上看法還很不一致。在實踐上就更缺乏科學的測量、評價手段。

          反思三:教學中恰當?shù)剡x取和適度地變換教法,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并非教法越多、變換越頻繁越好。記得有位學者曾說過:“目前教學改革,最可怕的不是保守勢力的強力,而是盲從的人多。有的教師教學上沒有獨立性,今天這法,明天那法,甚至在一節(jié)課中也變換多多,結果搞得學生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其實教法的選擇與組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量、適度選擇,有利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即可,并非越多越好。

          反思四:教學媒體的廣泛使用,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情感、發(fā)展想象、啟迪思維、形成智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管是否需要,效果如何,將實物、掛圖、投影等一齊用上,結果弄得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深刻性,耽誤了教學時間,降低了教學效果。因此,在使用教學媒體時,要根據(jù)具體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配置,適時展示,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多媒體展示背景顏色與圖案也以一種為佳,不易太多。

          反思五:教學評價時,對一節(jié)課的容量到底有多少,沒有明確的標準,

          筆者以為:對一節(jié)課的容量理解應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習題容量,二是學生的思維容量。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能講七至八道習題,表面上容量大,但實際上這些題的難度小,學生的思維量不夠,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只講一至二道題,通過引申一題多變,一題多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悟了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如實錄2,因此,一節(jié)課的容量定義為學生思維的容量是主要的,題的容量是次要的。

          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盡量把握好測度,使教學評價能正確導向,調節(jié)教師的教學行為,使教師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切實有效地改進教學工作。

          六、教學反思的基本途徑

          經(jīng)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jīng)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更新其固守的經(jīng)驗和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反思的有效途徑有:

          (一)記教學日記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或教學結束之后,對自己教學得失可以進行總結反思,這種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教學參與者看,可以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學方法的反思,如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應的方法,以及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的適合性,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失,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從教學進行的步驟看,可以反思教學的導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從教學內容看,可以反思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性,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單元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等。

          (二)說課

          說課就是對備課的口頭說明,但它不同于備課,說課講備課的過程及其理由,而備課主要是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說課在教學反思方面具體體現(xiàn)在:教師在備完課乃至講完課之后,對自己處理教材內容的方式與理由作出說明,講出這些過程,就是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而這種策略的說明,也正是教師對自己處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實上,說課總是講給同行聽的,同行聽后要提出建議與評比,這是一個很好且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并能形成反思群體,共同提高。

          (三)聽課與評課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yōu)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后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出入。教師講課時并不總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學上的得失,但若課后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特別是與同行、專家教師一起,邊看邊評,則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學中的長短。

          (四)征求學生意見

          潛心于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征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五)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規(guī)范化的教學應在單元教學結束時,通過多種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出自己改進的建議,不論檢查什么內容,都包含著對自己教學的反思。這種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學生學習中的得失表現(xiàn),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內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傾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六)總結和提煉教學經(jīng)驗

          任何事件的發(fā)展總有一個由量變而引起質變的過程,教師的成長也是如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經(jīng)驗的積累。沖破經(jīng)驗的束縛便不代表不需要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一個教師在自己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不能說沒有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也不能說沒有教材教法的研究,更不能沒有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和總結。一個教材反復的教,一塊黑板不停地寫,誰沒有教得得心應手的時候?誰沒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時候?誰沒有精雕細刻的得意之作?誰沒有激情澎湃的創(chuàng)新靈感?但是這些別人無法領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時的總結和積累,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終歸會“事過境遷”而“煙消云散”。既便來年再上這一課,不一定能教出當初的水平,不見得能達到當時的境界,久而久之,激情不再來,靈感不復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勤于積累,善于思考,把當時的感受及時的記下來,并從理論依據(jù)上做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從實施環(huán)節(jié)上做進一步的補充修正,就能達到一種新的層次,教學藝術才能長青。教師不斷反思總結的過程,也就是學會教學的過程。

          七、結束語:中數(shù)數(shù)學教學反思的啟示

          通過對數(shù)學教學反思的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在教育領域和師資培養(yǎng)領域里都存在著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相脫節(jié)的問題。關于教育領域內的存在問題前面已談到一些。在師資培養(yǎng)領域內具體體現(xiàn)為:我們的師資培養(yǎng)模式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一般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短暫的教育實習無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把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因此,只能指望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自覺地把所學的理論用于實踐。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來到教學第一線,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很難直接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久而久之,教學變成了一個單調和常規(guī)性的工作,每天疲于應付,使教學逐漸失去了開始的魅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也隨之減弱。實踐越來越遠離理論的指導,造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嚴重脫節(jié)。師資培養(yǎng)模式里又沒有關于教學反思的課程設置,他們缺乏反思與科研的理論指導與方法。他們學到的只是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忽略了師資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對學生的教學研究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反思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行動研究法,是教師合作與增強動力的有力的工具,教學反思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益,而且將發(fā)展教師與發(fā)展學生相統(tǒng)一。因此由教學反思得到的啟示:在師資培養(yǎng)模式中適當延長教育實習時間,并開設教學反思或行動研究課程,使學生學會基本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通過實習小組的研討及導師的指導,使他們在走出校門之前就初步學會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創(chuàng)新、提高和改進工作,提高對大綱、教學過程以及學習過程的理性認識,提高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其結果是教學的不斷改進以及形成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和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和合作研究的精神,使學生建立起較強的進行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事業(yè)心、責任心和自信心。為以后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基本的科研方法。

        初中的反思7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jīng)被視為經(jīng)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xiàn)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xiàn)及其行為依據(jù),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jīng)過反思,教師的經(jīng)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那么,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節(jié)、自我評價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于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jù)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于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出現(xiàn)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

          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xiàn)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后,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xiàn)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huán)節(jié),這個亮點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么”等。

          2、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后,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并根據(jù)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后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學診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并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交流對話。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fā)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分”時,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魚、分餅干、分蘋果等。在交流對話時有的教師提出,僅僅圍繞“吃”展開教學似乎有局限,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配,可以適當擴展教學設計面。這樣開放性的討論能夠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把實踐經(jīng)驗上升為理論。

          5、案例研究。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后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xiàn)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shù)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價格是課桌價格的5/7,椅子的價格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用多種方法算出了椅子的價格為20元。正當教師準備小結時,有學生提出椅子的價格可能是10元、5元……

          這時,教師不耐煩地用“別瞎猜”打斷了學生的思路。課后學生說,假如一張桌子配兩張椅子或三四張椅子,那么,椅子的價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6、觀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并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yōu)槭裁催@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如果我遇到偶發(fā)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

          7、總結記錄。

          一節(jié)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jié)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合理,講授內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shù)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初中的反思8

          一、八年級地理學科教學目的要求

          學習地理主要是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懂得自學地理的方法,教會學生閱讀地圖,并熟悉它們,為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初中地理第四冊主要從中國區(qū)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實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qū)的居民,如何利用當?shù)氐淖匀粭l件,發(fā)展生產和促進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地區(qū)所出現(xiàn)的程度不同的環(huán)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同時還要復習前三冊書本以迎接小中考。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八年級兩個教學班共有學生約80人,由于學生來源層次不同,知識面有的窄有的寬,對外界了解多少不一,給學生學習地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從上學期統(tǒng)測來看,教學成績仍不夠理想,還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針對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認真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緊學習大綱,貫徹大綱,進一步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對教材的研究,解決問題,深化教學改革。

          2、加緊對教師自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做到認真?zhèn)湔n,因材施教,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

          3、加快教學方法研究,在教學中認真吸收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加以變通,并從理論的角度,加以深華。

          4、加快教學手段革新,教學中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部分,利用學校語音室教學手段于教學。

          四、取得的成績

          一方面針對近年來地理統(tǒng)考試題的研究、分析,及時組織復習,先后模擬測試3次,估計平均分在26分左右。一部分學生最后中考取得了好成績。另一方面我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給予了極大幫助,特別是兩位班主任耐心做學生思想工作,才使學生成績得以提高。

          五、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本學期由于時間短,與以往相比學生又不上晚自習,再學習一冊新書,致使復習時間非常短,專題訓練題學生訓練少些。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對小中考還不夠重視,認為分值低無所謂,所以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同時給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六、今后的努力目標

          今后的教學工作,應以素質教育為突破點,培養(yǎng)學生技能。力爭在學年小中考中平均分30分以上,力爭第一名,及格率100%以上,杜絕不及格。

        初中的反思9

          20xx年X月X日 X天

          據(jù)調查,高中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因素。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歷史究竟該怎么上?優(yōu)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對照上述歷史課“四性”,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加強史實教學

          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中寫到“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過程!备兄獨v史階段主要向學生呈現(xiàn)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現(xiàn)象等具體史實。感知歷史階段,學生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發(fā)展能力,受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熏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削弱感知史實階段是存在的,自覺不自覺地抹煞了感知史實階段的內容和意義,影響歷史教學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加強史實教學呢?首先教師要認識史實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的使用,使史實能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形象。再次是補充豐富、具體的史實,歷史細節(jié)越清楚學習印象越深刻,甚至終身難忘。歷史教師要在史海中篩選典型、鮮活、有穿透力的歷史細節(jié)。例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時,給學生講了胡適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適得到一塊上好的雞血石圖章料,決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師傅,刻“胡適之印”即可。篆刻師傅認為胡適是白話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話寫文章的大家,影響這么大,怎么刻圖章還用“之乎者也”一類的字,于是自作主張地把“胡適之印”改刻成“胡適的印”。三天之后,胡適收到印章,發(fā)現(xiàn)上面刻的`是“胡適的印”時,哭笑不得。通過這個事故學生對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的重大影響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與方法

          歷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教師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識視為真理,奉為神圣,要求學生死背史實和結論,質疑意識缺失。

          基本史實和歷史結論構成歷史的陳述性知識。歷史知識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即二重性。客觀性指史實的客觀性,主觀性是指結論的主觀性。歷史結論是教材編寫者對史實的解讀,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史實是雖然具有客觀性,但也不能說就是絕對的歷史真實,可能個別史實也是謬誤。歷史結論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我們更需質疑。例如,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而今帝國主義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們還要學習借鑒。再如,經(jīng)濟危機在舊教材中認為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xiàn)象,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從美國爆發(fā)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哪個國家能逃脫經(jīng)濟危機的厄運?還有,在舊教材中對國共兩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評價是否客觀、公正?

          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精神,首先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教師要關注史學動態(tài),查閱歷史資料,敢于質疑。其次是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例如,《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第105頁的活動課: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討論題目是: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了”,也有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為什么?教材還給學生提供了有關資料、參考論文。通過這個活動課,使學生明白對辛亥革命評價有多種觀點,但不管哪種評價都要有依據(jù)。

        初中的反思10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因材施教,從開發(fā)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chuàng)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xiàn)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jié)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盡量讓學生都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yōu)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范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guī)律。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好復習工作,爭取考出好成績。

          復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復習工作,

          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復習什么內容,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復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達到做一道題會一類題。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作業(yè)的容量,加大難度;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常利用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做到優(yōu)生吃得飽,差生能消化。同時,對于學生作業(yè)做到全收全改,并及時反饋。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化學成績而不斷地努力。

        初中的反思11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shù)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 數(shù)學的發(fā)展。數(shù)學學習中最可貴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探索可以說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先導。探索有了創(chuàng)新,也就意味著知識有了 創(chuàng)新。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呢?

          一、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探索創(chuàng)新。

          學生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發(fā)現(xiàn)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但探索和創(chuàng)新活動無 疑需要問題的參與!耙墒撬贾,學之端”。由于探索總是與問題連 接在一起,問題既是探索的起點,又是探索的動力。因此,教師要有 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疑點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引導學生在 問題的導引下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增長能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引導學生的'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 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這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我在講“等差數(shù)列之和”時,課始,我讓學生隨意說出連續(xù)幾 個數(shù)相加時,看老師能不能算出得數(shù),并讓兩名同學拿出計算器當場 驗證,結果正對。當同學們又高興又驚奇時,老師說:“這不是老師 的本領大,而是老師掌握了其中的規(guī)律,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 呢?”學生說:“想”。從而創(chuàng)設了展開教學的最佳情境。老師緊接著 問:“你們發(fā)現(xiàn)連加的幾個數(shù)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到都是相鄰的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差是10學生的發(fā)現(xiàn)又有了一個新突破,學生在知識 魅力的激發(fā)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認知突破,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fā)生、 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中,嘗到了自己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樂趣。

          二、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創(chuàng)新。

          “思維從動作開始,兒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動作”,通過 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活動、 探索、思考的環(huán)境,使他們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切條件,創(chuàng)設讓學生參與操作活動的環(huán)境,多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多 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給學生一點自由。如:我在講全等三角形時,先讓學生動手在本上畫兩個三角形,在畫這兩個三角形時,最少滿足幾個條件就可以使你所畫的兩個三角形全等。讓學生在“畫”中感知,在“畫”中領悟,在“畫”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潛力。

          三、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探索創(chuàng)新。

          討論學習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知識進 行廣泛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并通過學生相互合作,集思 廣益,逐漸完整地掌握某一知識。例如:我在講“有理數(shù)分類”時, 先出示了這樣一組數(shù)1、—2、9、—1.1、—20、12.5、0分小組讓學生給它們分類。

          同學們在小組活動中熱烈的討論、進行歸類,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歸納使學生掌握有理數(shù)的分類?梢,討論是“互助自學”的體現(xiàn),它能使學生在“互助”中樂意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知識,在“自學”中自覺去了解、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四、讓學生在開放性練習中探索創(chuàng)新。

          開放性練習是指解題思路不一,能引起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或條件不 充分需要補充的一種練習。這樣的練習需要學生通過思考找出一個或 幾個答案。開放性練習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間,使學 生在解題時探索問題情境中的數(shù)量關系,尋找數(shù)學模型,有助于學生 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 際,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并且盡可能讓練習豐富多彩,信息呈現(xiàn) 多樣化,答案不標準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開放性的練習中養(yǎng)成獨 立探索的學習習慣。大膽地去探索對于學生練習過程中新穎的想法, 獨到的見解,教師還應給予鼓勵和表揚。

          以上四點是我在課程改革中所體驗到的幾點不足經(jīng)驗,數(shù)學教學 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究新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生只有經(jīng)過自己的探 索,才能“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學生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懂得公式的意義,掌握公式的應用,而且通過探求若干公式的應用,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初中的反思1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省悟、是反思,一日三省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除惡揚善,“三省已身”是古代圣賢修身養(yǎng)性之道。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要注重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習慣,提升現(xiàn)有經(jīng)驗,將有效經(jīng)驗升華為智慧和方法,促進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學問題正是教師成長的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關鍵之處,對于教師自己的專業(yè)成長、自己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還可以提升教育教學的理性程度,可以說有反思才會有提高。在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眾多可能的途徑中,這種不脫離教師工作實踐的“反思”,因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而越來越受到較多的重視。

          能夠經(jīng)常積極主動反思的教師和從不反思的教師在教師成長道路上曲線是不一樣的,經(jīng)常進行反思的教師,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學生活,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能較快地達到一個較高的高度,成就教師人生,練就教師智慧,從而成為名師。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的:經(jīng)驗+反思=名師。著名的小學語文教育專家于漪就是經(jīng)過三年反思成為名師的;而不會或者從不反思的教師,長期埋頭于以重復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對教學中的問題視而不見,習以為常,見慣不怪,只低頭工作,不抬頭思考,只能停留在原始狀態(tài),也談不上改進和發(fā)展,只會在原地踏步走,或者只能是經(jīng)驗型教師,只能是教書匠,他的教學活動只能是機械性的重復!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教學過程,站在教學過程之外,,反思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教學,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才能成長為一名真正成熟的主體性比較強的學者型、專家型教師,反過來才能進一步搞好我們的教學。

          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地反思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教學實踐的原理性、針對性、實效性以及教師自己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時代性。

          教師反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1、教學日記法

          教師通過寫教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事件,并記錄這些事件的細節(jié),記下自己的感受、發(fā)現(xiàn)、感悟、疑慮,記下頭腦里突然閃現(xiàn)的關鍵思路,然后進行理性分析。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反思這樣的問題:在一天的教學過程中,我最滿意的地方是什么,我感到與學生關系最密切最投入的時刻是什么,我感到最不投入最厭煩的時刻是什么,我最焦慮的是什么,最讓我驚奇的事件是什么,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重新開始,我會把哪些事情做的更好,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什么,若能再進一步改進一下的話,又會出現(xiàn)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通過長時期聚焦這些教學活動的具體事件,你將更加了解自己的教學形式、教學策略以及教學任務的種類,更加了解自己,找到的最適合自己的教學形式、教學策略,也將更加確切了解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解決困境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研究、反思自己的真實的問題,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成績,實現(xiàn)教師價值,這種教學反思操作性強,適合每一位教師,效果最明顯,如果長年堅持,定能成功。

          2、教學錄像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先進的教學手段已進入學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手段改進自己的教學,如把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用攝像機錄制下來,然后在課后觀看分析,反復推敲錄像,有時就會對自己的教學實際感到震驚,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自己發(fā)現(xiàn)不了的問題,如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否精煉生動,體態(tài)語言是否協(xié)調自然等等,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改進完善,然后再錄像再分析,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是種連環(huán)式改進,成長過程的作用尤為明顯。

          3、同伴觀察法

          邀請同事或者資深的教師,到自己的課堂中,讓他們提意見,共同商討改進教學,在這種反思方法中,教師要不怕丟人現(xiàn)眼,不怕班門弄斧,下棋找高手嗎,只有找到高手才能提高自己的棋藝。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課堂不斷實踐,反復比較體會教學中的存在問題,通過反思才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更新與重建,實現(xiàn)教師之“人”與教學之“事”的雙重發(fā)展。教師只有以不斷反思的精神,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不斷反思,概括自己的成敗得失,充分體現(xiàn)和發(fā)展反思的意識、反思能力,進而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自身素質,在成就事業(yè)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初中的反思13

          一、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反思

          學科德育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因其教材內容的特點,更加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實際的教學卻是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只是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學生學到的是語文知識,而對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及時領悟,影響了語文人文性的發(fā)揮。老師對德育滲透的點、程度都把握不夠,德育滲透的時機、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讀文本及相關資料,將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了然于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文章內容中的思想內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夠做好德育滲透的工作。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肩負著語文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的一大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內涵的感悟,對學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朗讀,而在初中教學中,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范讀外,學生朗讀文本的機會很少。一個是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不愛讀,一個是教師忽視了朗讀的作用。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實踐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則缺乏應有的重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中的朗讀,讀中悟道,讀中品味。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重視了朗讀就是重視了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朗讀,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

          三、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反思

          習作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xiàn),而且中考試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當高,不容我們不重視習作的教學。但是習作教學卻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覺得難寫,老師覺得難教,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要具有發(fā)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拓寬寫作思路。

          目前的中高考,對于寫作形式都沒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寫作形式越來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思路要拓寬,教學的理念要更新,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善于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動和小發(fā)現(xiàn)。

        初中的反思14

          課改的目的是為了發(fā)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jīng),讓其積極思維,使其表現(xiàn)欲望得以釋放,從而獲得成就感,并在情感能力方面得到提升,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愛學習,愛科學的精神素養(yǎng)。因此,在課改中,我的工作就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對此,我主要抓住幾點內容:

          1、認真?zhèn)湔n。

          物理與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在備課過程中,在我已熟知教材的基礎上,我主要去準備一些能反映該節(jié)內容且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實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比如學習《光的色散》時,我給大家播放“彩虹”的圖片,帶學生們有陽光的.地方利用平面鏡和水來觀看光的色散現(xiàn)象。讓學生們從內心來認識白光不是單色光的知識,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又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我在一個碗里放了一枚硬幣,學生從側面看,我移到他剛好看不見硬幣的位置時,再往碗里加水,學生驚呼“我看到了硬幣”,從而牽動了學生欲解其謎的欲望。這樣,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物理,用科學知識指點迷津,使學生上課時積極思維,樂于思考。

          2、交流辯論。

          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必然有自己的思想認識,在課堂上,我讓各小組在一起進行交流,采用小組競爭的方式,鼓勵學生討論,并讓他們去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且組與組之間也可以進行辯論。對于小組合作,剛開始時,學生不適應,但經(jīng)過時間的磨合,大部分同學能融入小組活動中,能主動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同學互相幫助。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我拿著一個漏斗和乒乓球,把漏斗倒置,用手把乒乓球托在漏斗的下面,問學生:若從管口吹氣,松開手,乒乓球會不會掉下去?學生立即投入討論中,主動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說,會掉下去。氣流的沖擊會讓乒乓球掉下去。有的說,不會掉下去。說氣流從漏斗與乒乓球的縫隙流出,流速大,乒乓球下方空氣流速小,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因此,乒乓球上下方的壓強差會把乒乓球托住掉不下去。通過一場辯論,再加上學生的現(xiàn)場表演,讓同學們豁然開良朗,不僅掌握了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嚴謹?shù)乃季S邏輯推理,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明白了一個不變的真理:實踐出真知。

          3、互幫互助。

          學生與老師待在一起的時間畢竟有限,而同學之間相處時間比較多,抓住這一特點,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幫扶,及時處理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制定小組評比計劃。小組測試均分為評價依據(jù),由小組組長帶頭,注意幫扶本組學習弱的學生,使其不落隊,讓學生在競爭意識的刺激下,自發(fā)而又自覺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團隊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以上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升了學生的興趣,鍛煉他們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并有一定的課改收獲。一個事物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也有其不足。在課改的過程中,也有讓我棘手頭疼的方面。比如:一些學生的閉塞性格在小組討論活動中的影響,不善言談導致小組合作效果的降低;還有的學生懶于動腦,不獨立思考,直接拿別人的答案來完成自己的作業(yè);還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差,借小組合作的機會閑談,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其實效果極差等等。

          新的學期又來了,我會在自己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先進的課改經(jīng)驗,應用于自己的課堂,使課改不留于形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的反思15

          由于今年的美術教材是新改版的來的比較晚一些,開學第三周的星期五才見到新教材,姍姍來遲的新教材導致了我前三周的'備課反思為零,不過我利用這幾周的課上時間學生讓學生準備“在燦爛的陽光下”主題繪畫比賽,再就是和學生互動講一些畫家的故事學生都很感興趣到了下課時間還興奮地講比平時上課時還踴躍,也算沒有虛度,在被點名后也算有一點心理安慰。

          課程變化很大,首先課程量大增,有以前的13、14節(jié)改為19節(jié)課其中有一節(jié)為選修課;其次本冊內容注重了色彩基本知識的講解。這對教師來說是個挑戰(zhàn),有些內容近似的課程要并在一起講,不然會上不完課;色彩知識的講解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講起來可能會有些枯燥,但是這部分知識必須要學會而且要夯實。

          教師是干良心活的,像我們不考試的科目就更是如此了,認真?zhèn)浜、上好每一?jié)課是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最低要求,努力擴大課堂的容量,打造高效課堂,好讓我們的學生知道更多的美術知識。面對新的教材,我會更加努力,把課上好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美術。

        【初中的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自我反思03-25

        初中自我反思02-29

        初中地理反思03-01

        【經(jīng)典】初中地理反思03-04

        初中生反思08-31

        初中化學反思02-29

        初中地理反思(熱門)03-01

        初中地理反思(優(yōu)選)03-04

        初中美術案例反思02-29

        初中地理課堂反思02-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