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時間:2024-03-04 23:06:39 好文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上學期間,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1

          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濕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于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干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布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產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對策

          溫室效應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制冷設備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制新型制冷系統

          酸雨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筑物和文物古跡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2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境中,太陽光照穩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3

          (一)熱力環流: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地面間冷熱不均是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水平氣壓差是大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高空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風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風:受摩擦力影響,風向斜穿等壓線,指向低氣壓。

          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指向低壓,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 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在風向右側,南半球在左側),只改變風向,不影響風速。 摩擦力:與風向方向相反,既減小風速,又改變風向(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夾角越大) 風力(風速):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風(力)速越大

          (三)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名稱與位置,注意各風帶的風向,氣壓帶成因(熱力或動力原因)。

          (四)氣壓和風帶的移動: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對于北半球來說,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五)、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由于海陸間熱力性質的差異,破壞了氣壓帶風帶的連續分布,使得北半球氣壓帶呈斷塊狀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亞洲低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壓);1月前后,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亞洲高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4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環

          (1)相互聯系的水體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氣態水,數量最少分布最廣。液態水,數量分布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2)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a)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分為有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b)主要環節:蒸發、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c)意義: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

          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b)按成因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規律: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a)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有降溫減濕作用。b)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較大的漁場。c)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污染范圍擴大。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水資源及其分布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科技進步促進人水關系的發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污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5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恒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征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類型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周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周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周期:1個恒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周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個恒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系,并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系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周期:——以1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范圍的什么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10、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周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布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于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6

          位置:

          一、東亞:

          80漢E-140漢E,20漢N-50漢N;

          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

          二、東南亞:

          23漢26’N-10漢S,90漢E-150漢E;

          地處亞洲東南部,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圍包括中南半島(中央經線為100篍),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夾在馬來群島和蘇門答臘島的11個國家: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等);

          三、南亞:

          10漢N-30漢N,中央經線80漢E;

          地處亞洲南部,范圍包括北部三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錫金),中部三個臨海國(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南部兩個島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

          四、中亞:

          40漢N-50漢N,50漢E-80漢E;

          地處亞歐大陸的“心臟”部位,世界島,范圍包括五大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基爾斯坦),古代是絲綢之路,現代是第二亞歐大陸橋,戰略地位重要;

          五、西亞和北非:

          20漢N-40漢N,20漢E-65漢W;

          地處“兩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亞洲、非洲、歐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是海陸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埃及,土耳其海峽——土耳其),北回歸線橫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30漢N-30篠,20漢W-60漢E,中央經線:20漢W;

          地處印度洋,大西洋之間的低緯地區,南回歸線,赤道橫穿,范圍包括49個國家;

          七、西歐:

          40漢N-70漢N,10漢W-20漢E;

          北鄰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東歐西起波羅的海東海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它的面積占歐洲的`一半,7個國家;

          2、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于俄羅斯的領土部分,它從烏拉爾山向東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鄰北冰洋,南抵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的國界,面積在亞洲地區的1/4;

          九、北美:

          30漢N-50漢N,中央經線100漢W;

          地處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

          30漢N-50漢S;

          地處西半球,地跨赤道,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臨加勒比海,南鄰德雷克海峽;范圍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島,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南部南美大陸,巴拿馬運河;

          十一、大洋洲:

          20漢N-40漢S,100漢E-140漢W;

          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介于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范圍包括“一個大陸(澳大利亞)、四個島嶼(新幾內亞島、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島)、三大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二、南極:

          地處世界最南端,緯度,跨經度最廣;范圍幾乎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十三、北極地區:

          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范圍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和北美的陸地和島嶼;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歸納12-18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梳理五篇最新03-04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12-19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復習02-28

        高一化學知識點歸納03-03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03-04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03-0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整合5篇精選03-0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難點精選5篇03-04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優秀[2篇]03-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欧美综合网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视频 |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 日本综合精品中文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精品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上學期間,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1

              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濕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于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干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布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產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對策

              溫室效應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制冷設備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制新型制冷系統

              酸雨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筑物和文物古跡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2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境中,太陽光照穩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3

              (一)熱力環流: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地面間冷熱不均是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水平氣壓差是大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高空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風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風:受摩擦力影響,風向斜穿等壓線,指向低氣壓。

              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指向低壓,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 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在風向右側,南半球在左側),只改變風向,不影響風速。 摩擦力:與風向方向相反,既減小風速,又改變風向(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夾角越大) 風力(風速):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風(力)速越大

              (三)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名稱與位置,注意各風帶的風向,氣壓帶成因(熱力或動力原因)。

              (四)氣壓和風帶的移動: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對于北半球來說,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五)、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由于海陸間熱力性質的差異,破壞了氣壓帶風帶的連續分布,使得北半球氣壓帶呈斷塊狀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亞洲低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壓);1月前后,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亞洲高壓)所切斷,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4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環

              (1)相互聯系的水體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氣態水,數量最少分布最廣。液態水,數量分布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2)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a)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分為有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b)主要環節:蒸發、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c)意義: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

              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b)按成因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規律: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a)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有降溫減濕作用。b)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較大的漁場。c)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污染范圍擴大。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水資源及其分布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科技進步促進人水關系的發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污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5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恒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征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類型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周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周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周期:1個恒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周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個恒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系,并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系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周期:——以1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范圍的什么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10、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周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布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于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6

              位置:

              一、東亞:

              80漢E-140漢E,20漢N-50漢N;

              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

              二、東南亞:

              23漢26’N-10漢S,90漢E-150漢E;

              地處亞洲東南部,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圍包括中南半島(中央經線為100篍),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夾在馬來群島和蘇門答臘島的11個國家: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等);

              三、南亞:

              10漢N-30漢N,中央經線80漢E;

              地處亞洲南部,范圍包括北部三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錫金),中部三個臨海國(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南部兩個島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

              四、中亞:

              40漢N-50漢N,50漢E-80漢E;

              地處亞歐大陸的“心臟”部位,世界島,范圍包括五大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基爾斯坦),古代是絲綢之路,現代是第二亞歐大陸橋,戰略地位重要;

              五、西亞和北非:

              20漢N-40漢N,20漢E-65漢W;

              地處“兩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亞洲、非洲、歐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是海陸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埃及,土耳其海峽——土耳其),北回歸線橫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30漢N-30篠,20漢W-60漢E,中央經線:20漢W;

              地處印度洋,大西洋之間的低緯地區,南回歸線,赤道橫穿,范圍包括49個國家;

              七、西歐:

              40漢N-70漢N,10漢W-20漢E;

              北鄰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東歐西起波羅的海東海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它的面積占歐洲的`一半,7個國家;

              2、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于俄羅斯的領土部分,它從烏拉爾山向東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鄰北冰洋,南抵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的國界,面積在亞洲地區的1/4;

              九、北美:

              30漢N-50漢N,中央經線100漢W;

              地處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

              30漢N-50漢S;

              地處西半球,地跨赤道,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臨加勒比海,南鄰德雷克海峽;范圍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島,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南部南美大陸,巴拿馬運河;

              十一、大洋洲:

              20漢N-40漢S,100漢E-140漢W;

              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介于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范圍包括“一個大陸(澳大利亞)、四個島嶼(新幾內亞島、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島)、三大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二、南極:

              地處世界最南端,緯度,跨經度最廣;范圍幾乎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十三、北極地區:

              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范圍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和北美的陸地和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