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原本只有戶外演出,進入劇場后,話題常繞著“戲”打轉,名作如《戲劇雜談》、《關公戰(zhàn)秦瓊》等,說到哪兒,演到哪兒。逗哏的站在桌子外面,有充分的空間便于身段表演。捧哏的站在桌子里面不需要身段表演。
捧哏的站穩(wěn)不動,逗哏的'滿場飛,這樣,兩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早期傳統(tǒng)對口相聲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極少有例外。不過到了當代,尤其是近幾年,相聲有小品化的趨勢,一些相聲演員已經不再局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馮鞏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
當然,絕大多數的相聲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還是符合傳統(tǒng)的,保持相對固定位置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