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復旦大學
學校前身是1905年創(chuàng)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chuàng)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后,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2000年,復旦大學與前身為1927年創(chuàng)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yī)學院的上海醫(y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邯鄲校區(qū)、楓林校區(qū)、江灣校區(qū)、張江校區(qū)四個校區(qū),占地面積約243.9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24.11萬平方米;有直屬院(系)35個,附屬醫(yī)院17家(其中4家籌建);有普通本?粕13991人,研究生22232人,留學生2946人;在校教學科研人員3139人。
2、浙江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chuàng)立于1897年求是書院,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chuàng)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舉校西遷,在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后分別發(fā)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yè)大學和浙江醫(y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xiàn)合并,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截至2020年8月,學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qū);設有7個學部、37個專業(yè)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yī)院;占地面積6223440平方米。
3、上海交通大學
學校創(chuàng)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7年經歷西遷與分設,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并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合并。
至2020年12月,學校共有33個學院/直屬系,31個研究院,13家附屬醫(yī)院,2個附屬醫(yī)學研究所,23個直屬單位,5個直屬企業(yè)。全日制本科生(國內)17071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58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903人,學位留學生2513人,其中研究生學位留學生1488人;
有專任教師3307名;至2020年9月,有博士后流動站3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7個,專業(yè)學位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6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31個,本科專業(yè)71個。
4、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其學脈可追溯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創(chuàng)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調整出部分院系后與創(chuàng)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
1920年在中國國立高等學府中首開“女禁”,引領男女同校之風。最早在中國開展現(xiàn)代學術研究,建立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為中國第一所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文理為基本兼有農工商等專門應用科、集教學和研究于一體的現(xiàn)代大學,被國際上譽為“東方教育的中心”。
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chuàng)建于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1978年以后,學校創(chuàng)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