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蘇軾的《赤壁賦》
《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解讀蘇軾的《赤壁賦》,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nèi)容可瀏覽(m.crossfitfinalpush.com/wenxue)。
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伽修行者……(林語堂評蘇軾)
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貶官至黃州,做團練副使。其間他數(shù)游赤壁,之后寫下了這篇《赤壁賦》。文章采用主客問答的方式,借赤壁之景,抒樂觀之情,以水、月為喻,言人生之理,景、情、理,融合一體,可謂文采燦爛,字字珠璣。
開篇,繪赤壁之景,抒暢快之情。時維七月,泛舟與客同游赤壁,清風(fēng)明月,對酒當歌,景隨時變,情隨景遷。一“浩浩”、一“飄飄”,連用二喻,表現(xiàn)出蘇子歡快舒暢,飄逸灑脫的情懷。因為是朗月高照,故有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廣闊空靈之境。在這廣闊空靈的氛圍之中,蘇軾怎能不敞開懷抱歆享自然呢?“故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飄逸灑脫,自由不羈,飄然若仙,沉醉其間。
情因景生,樂之所至,扣舷而歌。蘇子因樂而歌,然同游之客卻吹起了哀切之樂,為何?此一段緊扣首段之景,同時為下一段主客對話設(shè)以懸念。這里我們不能不驚嘆蘇子對簫聲的描繪:“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連用比喻,摹其聲、繪其形,借以想像、夸張,傳神地描繪出了音樂的表現(xiàn)效果。
蘇子之問,客人之答,道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簫聲之哀,緣何?客以曹操這樣的曠世英雄為例,言說其由。一句“而今安在哉?”道出了人生無常的悲哀,而后由曹及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于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道出了人生短暫,生命卑微以及欲不可得的`苦痛。
客之說,道出了宇宙人生的普遍法則,但面對普遍的自然法則而流露出無奈悲觀以及奢求,卻是哀之源也。蘇軾之偉大就在其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對客之一番話,他沒有茍同,而是以水、月為喻,闡述了自然人生“變與不變”的辯證之理,表現(xiàn)出一種隨緣而定、樂觀豁達、無欲無羨的情懷。“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是一種佛老的超脫,也是一種寂寞的堅守。他之偉大,就在于突出了“我”,強調(diào)了一種生命個體的價值意義,強調(diào)了宇宙自然萬事萬物平等的生命意識。一句“而又何羨乎?”不僅僅是針對客之“羨長江之無窮”,更重要的,蘇軾在這里亮出了自我,突出了人格的獨立,強調(diào)了人的價值,“我”的重要。生命不管是曹操般的英雄,還是“渺滄海之一粟“的平頭百姓,在蘇軾的眼里,都是同樣重要。因此可以說這里滲透著蘇軾的偉大的生命的平等的意識。接著蘇軾用”且夫“二字,宕開筆墨,將自己的觀點引向深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里表面上看似乎滲透了蘇軾唯心的色彩,但一句“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可謂擲地金聲之語,不能不令人嘆服。其實,人生中有時正如客之一類人,非分的企圖、欲而不得的奢求,正是哀之源也。無欲無羨才能無哀。蘇軾之論,道出了多么偉大的人生真諦。然而,人生也并非一帆風(fēng)順,正如遭貶的蘇子,順境也罷,逆境也罷,都得活著,都該好好地活。怎么辦?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蘇子呢?“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靠的是山是水,是山水一樣的情懷。逆境中他依然活著,而且活得灑脫,活的快樂,活的美麗而壯烈!
【解讀蘇軾的《赤壁賦》】相關(guān)文章:
蘇軾赤壁賦教案08-20
蘇軾赤壁賦教案3篇08-20
蘇軾的《題西林壁》分析解讀11-15
后赤壁賦_蘇軾_原文及賞析10-14
蘇軾《赤壁賦》閱讀答案(4篇)03-12
蘇軾《赤壁賦》讀后感范文01-24
蘇軾《赤壁賦》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9-21
蘇軾《前赤壁賦》原文及翻譯07-15
蘇軾《赤壁賦》閱讀答案4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