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

        時間:2023-04-14 12:11:26 洪熔 赤壁賦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赤壁賦》描寫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載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圍繞江上風(fēng)光和赤壁故事進(jìn)行抒情和議論,表達(dá)了作者身處低谷時掙扎、反思和超越思想情感和對生命里程的自我觀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 篇1

          《赤壁》前后賦者,蘇公之所作也。曹操氣吞宇內(nèi),樓船浮江,以謂遂無吳矣。而周瑜少年,黃蓋裨將,一炬以焚之。公謫黃岡,數(shù)游赤壁下,蓋忘意于世矣。觀江濤光涌,既然懷古,猶壯瑜事而賦之。

          ──([宋]蘇軾《經(jīng)進(jìn)東坡文集事略》卷一引晁補(bǔ)之《續(xù)離騷序》)

          碑記文字鋪敘易,形容難,猶之傳神,面目易模寫,容止氣象難描模!冻啾谫x》:“清風(fēng)徐來,……水落石出”,此類如仲殊所謂費(fèi)盡丹青,只這些兒畫不成。

          ──([宋]俞文豹《吹劍四錄》)

          余(唐庚)作《南征賦》,或者稱之,然僅與曹大家輩爭衡耳。惟東坡《赤壁》二賦,一洗萬古,欲仿佛其一語,畢世不可得也。

          ──([宋]唐庚《唐子西文錄》)

          《赤壁賦》卓絕近于雄風(fēng)。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

          此賦學(xué)《莊》、《騷》文法,無一句與《莊》、《騷》相似,非超然之才,絕倫之識,不能為也。蕭灑神奇,出塵絕俗,如乘云御風(fēng)而立乎九霄之上,俯視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掛之齒牙,亦不足入其靈臺丹府也。

          余嘗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與天宇合而為一,始知此賦之妙。

          ──([宋]謝枋得《文章軌范》卷七)

          鐘惺曰:《赤壁》二賦,皆賦之變也。此又變中之至理奇趣,故取此可以賅彼。

          文征明曰:言曹孟德氣勢皆已消滅無余,譏當(dāng)時用事者。嘗見墨跡寄傅欽之者云:“多事畏人,幸無輕出”,蓋有所諱也。

          ──([明]楊慎《三蘇文范》卷十六)

          東坡在儋耳與客論食品書,紙末云:“既飽以廬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呂,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前后《赤壁賦》,亦足以一笑也!庇^此有所謂曹大家輩諸賦尚得爭衡,獨(dú)此二賦,一洗萬古,不能仿佛其一語,良然。

          騷賦祖于屈宋,窮工肆極,若長卿者,可為兼之。予云宏麗,蓋于《高唐》:《長門》凄惋,不下《九章》:又有賦事賦物,如《蕪城》!冻啾凇贰ⅰ逗迍e》兩賦,亦皆原本屈宋,第語稍浮露;若文通高華,子瞻飄灑,各自擅揚(yáng)。世之耳食者,聞宋無賦,詆兩《赤壁》不直一錢,則屈三閭不應(yīng)有《卜居》、《漁父》;且文何定體,即三閭又從何處得來?

          邵寶曰:風(fēng)月二字是一篇張本。

          ──([明]鄭之惠《蘇長公合作》卷一)

          如陶淵明《歸去來辭》,于舉業(yè)雖不甚切,觀其詞義,瀟灑夷曠,無一點(diǎn)風(fēng)塵俗態(tài),兩晉文章,此其杰然者。蘇子瞻《赤壁賦》之趣,脫自是篇。

          ──([明]歸有光《文章指南》)

          予嘗謂東坡文章仙也。讀此二賦,令人有遺世之想。

          ──([明]茅坤《宋大家蘇文忠公文抄》卷二十八)

          游赤壁,受用現(xiàn)今無邊風(fēng)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領(lǐng),卻因平平寫不出來,故特借洞簫嗚咽,忽然從曹公發(fā)議,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陳其胸前一片空闊了悟,妙甚。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

          行歌笑傲,憤世嫉邪。

          ──([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東坡全集錄》卷一)

          出入仙佛,賦一變矣。

          ──([清]儲欣《唐宋八大家類選》)

          二《赤壁》俱是夜游。此篇十二易韻,以江風(fēng)山月作骨,前面步步點(diǎn)出,一泛舟間,勝游已畢,坡翁忽借對境感慨之意,現(xiàn)前指點(diǎn),發(fā)出許多大議論。然以江山無窮,吾生有盡,尚論古人遺跡,欷歔憑吊,雖文人悲秋常調(diào),但從吹簫和歌聲中引入,則文境奇。其論曹公之詩、曹公之事,低徊流連,兩疊而出,則文致奇。盛言曹公英雄,較論我生微細(xì),蜉蝣短景,對境易哀,則文勢奇。迨至以水月為喻,發(fā)出正論,則《南華》、《楞嚴(yán)》之妙理,可以包絡(luò)天地,侔同造化,尤非文人夢想所能到也。

          ──([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十三)

          欲寫受用現(xiàn)前無邊風(fēng)月,卻借吹洞簫者發(fā)出一段悲感,然后痛陳其胸前一片空闊。了悟風(fēng)月不死,先生不亡也。

          ──([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卷十一)

          起道一段,就風(fēng)月上寫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適之意。入后從渺渺抒懷,引出客簫,復(fù)從客簫借吊古意,發(fā)出物我皆無盡的大道理。說到這個地位,自然可以共適,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時宜都消歸烏有,哪復(fù)有人世興衰成敗在其意中。尤妙在江上數(shù)語,回應(yīng)起首,始終總是一個意思。游覽一小事耳,發(fā)出這等大道理。遂堪不朽。

          ──([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八)

          二賦皆志游也。記序之體,出以韻語,故曰賦焉。其托物也不黏,其感興也不脫,純乎化機(jī)。

          潘稼堂《赤壁》詩:“亦知孫曹爭戰(zhàn)處,遠(yuǎn)在鄂渚非齊安。聊借英雄發(fā)感慨,移山走海騁筆端!睍允氯苏Z也。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六十九)

          以文為賦,藏葉韻于不覺,此坡公工筆也。憑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連風(fēng)月,喜造物之無私。一難一解,悠然曠然。

          ──([清]張伯行重訂《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八)

          蓋與造物者游而天機(jī)自暢,并無意于吊古,更何預(yù)今世事?嘗書寄傅欽之而曰:“多難畏事,幸毋輕出”者,畏宵不之捃摭無已,又或作蟄龍故事耳,乃文征明謂以曹孟德氣勢消滅無余,譏當(dāng)時用事者,轉(zhuǎn)以寄傅欽之之語為證,謂為實(shí)有所譏刺,可謂烏焉成馬矣。

          ──([清]愛新覺羅弘歷《唐宋文醇》卷三十八)

          方苞曰: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zé)o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摹效,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調(diào)適而鬯遂也。

          吳汝綸曰:此所謂文章天成偶然得之者。是知奇妙之作,通于造化,非人力也。胸襟既高,識解亦敻絕非常,不得如方氏之說謂所見無絕殊也。

          ──([清]王文濡《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纂》卷七十)

          以文體論,似赤壁記也,然記不用韻,而賦方用韻,此蓋以記而為賦者也。故文帶敘帶賦,忽用韻,忽不用韻,古賦如《風(fēng)賦》,如《色賦》,皆此類也。以文法講,純得吹簫一段生波,下乃發(fā)出如許妙理。公嘗參神學(xué)佛,故號東坡居士;其筆墨之飄灑,成趣之活潑,又似于仙,故世號坡仙。此文前樂、中悲、后樂,有似王右軍《蘭亭敘》;其藉客發(fā)慨,不必實(shí)有其言,亦如昌黎之《進(jìn)學(xué)解》,乃巧為譬忌也!遁嬜⒃u》:風(fēng)只作線索,悲樂作轉(zhuǎn),挾引曹孟德為赤壁設(shè)色,服應(yīng)點(diǎn)綴,杼軸亦工,篇中凡十二用韻。

          ──([清]李扶九原編、黃仁黼重訂《古文筆法百篇》卷十四)

          東坡天仙化人,其于文章驅(qū)使惟心,無不如志,最為流俗所慕愛。學(xué)者紛紛慕似,徒滋流弊,不知公文天馬行空,絕支羈絆,固無軌轍之可尋也。即如此篇,初何嘗為古今賦家體格所拘,而縱意所如,自抒懷抱,空曠高邈,敻不可攀,豈復(fù)敢有學(xué)步者哉!

          《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 篇2

          《赤壁賦》是宋朝大作家蘇軾的一篇著名作品,是一篇散文賦,實(shí)際上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北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名義上是團(tuán)練副使,實(shí)際上是“罪人”,宋神宗規(guī)定他“不得擅去安置所”,“不得簽署公事”,應(yīng)“思過而自新”。他的處境、心境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是他政治上最失意苦悶的一個時期,當(dāng)同時又是他創(chuàng)作上豐收的時期,他前后寫出了《赤壁賦》、《后赤壁賦》、《赤壁懷古》(念奴嬌)等著名作品。

          文章剛一開頭,作者就用秀麗的字句,簡明的筆法,寫出了時間和自然風(fēng)光,使人置身于詩情畫意之中。賦的起首三句從“壬戌之秋”到“游于赤壁之下”,點(diǎn)明了時間、地點(diǎn)、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動。作者應(yīng)對“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的江景,從“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這些動作上,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愉快的心境,之后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寫出“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這樣歡快的語調(diào),“白露“點(diǎn)明是秋天,”橫江“點(diǎn)明地點(diǎn)是在江上。表現(xiàn)出了在清風(fēng)明月之間,架舟行駛江面所引發(fā)的快感:“浩浩乎如憑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寫出了飄飄欲仙的神態(tài),好像身體在天空里,架著風(fēng)飛行,脫離了現(xiàn)實(shí)社會,抒發(fā)了作者心曠神怡的心境和飄然欲舉的超然之樂,情和景已經(jīng)到達(dá)融合的境地。此時的泛舟感受,也就是東坡詞里的“我欲乘風(fēng)歸去”的心境。至此,蘇軾出游的樂趣到達(dá)了高潮。

          讀此段文字,我們好像也成了作者的客人,坐在葦葉般的小船上,有著同樣的飄飄欲仙的感覺。異常是“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這句,其中“徘徊”二字,“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天上的滿月,似乎也像游人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

          緊之后下一段,作者又描述游人怎樣“飲酒樂甚,扣舷而歌”。有清風(fēng),有明月,有山景,有水波,手握酒杯,對酒當(dāng)歌,朋友們敲著船舷唱:“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备柙~的`大意是“桂木做的棹呵,木蘭做的槳,槳兒搖擊著水里的月光,逆流而上,波影俱動,應(yīng)對這良辰美景。我心懷悠遠(yuǎn),遙望伊人在天的另一方”。什么叫“空明”一輪明月,映在水中,水中之月,就是“空明”,什么叫“流光”月光照到水面,隨著水波流動,就是“流光”。棹槳拍打著水中月就是“擊空明”,小船在蕩漾著月光的江面逆流而上就是“溯流光”。眼前的美景引起游人的游興,主人和客人又都是風(fēng)流人物,對景怎能不懷人呢

          接下來作者又寫道:“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客人吹簫伴奏,“其聲嗚嗚然”。先是籠統(tǒng)地寫簫聲“嗚嗚”,是那樣的低沉、沉悶!叭缭谷缒,如泣如訴”。那里用了四個“如”字,簫聲好像有無限的憂怨,無限的思慕,好像在低聲哭泣,又好像在訴說自我的衷腸,那里既寫出了簫聲,又反映了吹簫者的心境。“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此處是用粗細(xì)來形容聲音的高低,怎樣“如縷”呢這是用線來形容聲音細(xì)微而長,將斷不斷的.樣貌!拔栌嫩种疂擈,泣孤舟之嫠婦。”那里是寫簫聲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說是人聽了,就是動物蛟龍聽了也飛舞起來了,一個寡婦獨(dú)處孤舟中,聽到簫聲想到自我身世凄涼,不禁泣下。本來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此刻客人吹出這樣的簫聲,蘇軾必然要問為什么這就引出了對人生、對宇宙看法的大問題來,情節(jié)發(fā)展極為自然。文章寫道:“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愀然”是寫蘇軾憂愁的面部表情,還寫了一個動作“正襟危坐”。原本“扣舷而歌”比較隨便,此刻聽了這簫聲,整了整衣襟,端正地坐著,不像剛才那么悠閑自在了。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的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曹操的詩不少,為何只想到這兩句作者

          來到孫、曹交兵的赤壁,自然聯(lián)想到是曹孟德;月明之夜,自然聯(lián)想到“月明星稀”這句詩。此處有借孟德之詩,寫眼前之景。下頭把自我和曹操進(jìn)行了比較:曹操當(dāng)時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駕一葉之扁舟”;曹操當(dāng)時是“釃酒臨江,橫槊賦詩”,而你我只是“舉匏樽以相屬”。曹操是“固一世之雄”,而你我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一段關(guān)于歷史人物人物的憑吊,寫得畫面鮮明、資料集中,讀起來音調(diào)鏗鏘,氣勢磅礴,再現(xiàn)了曹操當(dāng)年沿江而下時“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場面和“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墒窍蟛懿龠@樣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更何況我們這些“侶魚蝦而友麋鹿”的人物呢所以只好把悲傷的感情寄托在簫聲之中了。那里表現(xiàn)了夢想與現(xiàn)實(shí)的深刻矛盾。客人的議論,實(shí)際上是提出了一種對宇宙對人生的看法。

          最終一段,蘇東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種對宇宙對人生的看法,他緊扣水月,闡述了變與不變的辯證關(guān)系,來攻破客人“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夢想。作者向客人指出,世界上的'事物如同眼前的江水和明月一樣。江水日夜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而江水實(shí)際上并沒有消失:月亮有圓有缺,而月亮實(shí)際上并沒有虧損。所以,“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蔽覀?nèi)魪淖兓慕嵌葋碛^察,那么一眨眼之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我們?nèi)魪牟蛔兊挠^點(diǎn)來觀察,那么萬物包括你我,都是無窮無盡的,你何必“羨長江之無窮,抱明月而長終”呢蘇軾的回答,反駁了客人的虛無看法,闡明自我從宇宙的變化中看到人類和萬物同樣永久地存在著,給予人生以進(jìn)取意義。“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不是我們所有的,“雖一毫而莫取”。那么我們有什么呢我們有江上的清風(fēng),東山之上的明月,聽到的是風(fēng)聲,看到的是皎潔的月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能夠共同享受。作者這種對人生和宇宙的看法,是健康的、樂觀的。比唐代詩人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獨(dú)愴然而涕下”更為達(dá)觀,與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的精神相類似。

          蘇東坡的這一番話把客人說服了,于是在文章的最終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面:“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笨腿宿D(zhuǎn)悲為喜,相視而笑,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寫菜肴果品全部吃光,杯子盤子一片狼藉,反映了高興的心境。于是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由于心境舒暢,睡得香,等到睜開眼睛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

          總而言之,本文的景色描述,客人和主人的心境,哲學(xué)意味的對話,都渾然一體,勝意迭出,文辭優(yōu)美。異常是文中那段富有哲理的談話,完全不一樣于一般的說理文,它經(jīng)過生動的形象,用水的流逝,月的盈虧,以及風(fēng)聲月色,講出變與不變的道理,在抒情中帶說理。

          蘇軾用清風(fēng)、明月、江水、小舟、歌詩描繪了一幅詩意十足,含意深遠(yuǎn),意境優(yōu)美的赤壁夜游圖。使我們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滿了遨游之樂。

          這篇文章上半部主要是寫景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下半部由景生情,以情入理,情景交融,情與理相得益彰。所以,《赤壁賦》既是一篇游記,也是一篇抒情散文。

          《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 篇3

          《前赤壁賦》寫于元豐五年(1082)七月,這時蘇軾謫居黃州已近四年。作者無辜遇害,長期被貶,郁憤之情,實(shí)在難免。但他又能坦然處之,以達(dá)觀的胸懷尋求精神上的解脫,不被頹唐厭世的消沉情緒所壓倒。他在這篇賦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這種復(fù)雜的心境。

          賦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從泛舟而游寫到枕舟而臥,利用主客對話的形式提出矛盾、解決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隱憂,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曠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觸產(chǎn)生:一是赤壁一帶的江山觸發(fā)他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當(dāng)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漁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三是要擺脫現(xiàn)實(shí)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賦寫“客人”的生悲之因,實(shí)為下寫蘇子的開導(dǎo)之詞蓄勢。文中蘇子的話針對“客人”的感觸而發(fā)。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認(rèn)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且天地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最終他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托。顯然,賦中客人和蘇子的話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識。他所談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進(jìn)取的一面,但也包含佛老思想中隨遇而安、惟與自然相適的消極因素。因而“客人”的話卻很真實(shí)地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的痛苦,所以當(dāng)他把手書的《前赤壁賦》寄給好友欽之時,特地寫信叮囑道:“多難畏事,欽之愛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賦分三層意思展開,一寫夜游之樂,二寫樂極悲來,三寫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層層深入。文筆跌宕變化,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寫志,妙在不離眼前景,而議論、見識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發(fā),景以情顯,兩兩相觸,縹緲多姿,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神話般的境界。又借景說理、寓理于情,使得賦充滿詩情畫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筆調(diào)作賦,中間有駢詞、儷句,也用了韻,更多的是散句成分。這種賦稱為文賦!肚俺啾谫x》除采用賦體傳統(tǒng)的主客問答形式外,句式長短不拘,用韻錯落有致,語言曉暢明朗,其間有歌詞,有對話,抒情、說理自由灑脫,表現(xiàn)力很強(qiáng)。這些都是對賦體寫作的一種發(fā)展。

          《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 篇4

          第1段,寫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領(lǐng)略其間的清風(fēng)、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興之所至,信口吟誦《詩經(jīng)·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體態(tài)嬌好的美人,期盼著她的冉冉升起。與《月出》詩相回應(yīng),“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辈⒁鱿挛淖髡咚宰鞯母柙疲骸巴廊速馓煲环健,情感、文氣一貫!芭腔病倍郑鷦、形象地描繪出柔和的月光似對游人極為依戀和脈脈含情。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霧氣籠罩江面,天光、水色連成一片,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游人這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因而“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乘著一葉扁舟,在“水波不興”浩瀚無涯的江面上,隨波飄蕩,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風(fēng)飛行,悠悠忽忽地離開人世,超然獨(dú)立;又像長了翅膀飛升入仙境一樣。浩瀚的江水與灑脫的胸懷,在作者的筆下騰躍而出,泛舟而游之樂,溢于言表。這是本文正面描述“泛舟”游賞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fā)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那里所說的“美人”實(shí)際上乃是作者的夢想和一切完美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边@段歌詞全是化用《楚辭·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fēng)恍兮浩歌”之意,并將上文“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資料具體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簫的音調(diào)悲涼、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竟引得潛藏在溝壑里的蛟龍起舞,使獨(dú)處在孤舟中的寡婦悲泣。一曲洞簫,凄切婉轉(zhuǎn),其悲咽低回的音調(diào)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zhuǎn)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第3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此段由賦赤壁的自然景物,轉(zhuǎn)而賦赤壁的歷史古跡。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shè)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文理轉(zhuǎn)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陳其事,而是連用了兩個問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問道:“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勝問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兩次發(fā)問使文章又泛起波瀾。之后,追述了曹操破荊州、迫使劉琮投降的往事。當(dāng)年,浩浩蕩蕩的曹軍從江陵沿江而下,戰(zhàn)船千里相連,戰(zhàn)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滿,趾高氣揚(yáng),在船頭對江飲酒,橫槊賦詩,可謂“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這類英雄人物,也只是顯赫一時,何況我輩!因而,如今只能感嘆自我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期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實(shí)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托遺響于悲風(fēng)”,經(jīng)過簫聲傳達(dá)出來?偷幕卮鸨憩F(xiàn)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我思想的一個方面。

          第4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我的見解,以寬解對方?驮傲w長江之無窮”,愿“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即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rèn)識。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可是是轉(zhuǎn)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又何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須臾”了!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dá)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一樣意把問題絕對化,所以,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堅持豁達(dá)、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而后,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qiáng)求予以進(jìn)一步的說明。那么什么為我們所有呢江上的清風(fēng)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fēng)月長存,天地?zé)o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能夠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此情此景乃緣于李白的《襄陽歌》:“清風(fēng)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進(jìn)而深化之。

          第5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zhuǎn)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yīng)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章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zé)o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diào)而暢遂也!碧K軾經(jīng)過各種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自我坦蕩的胸襟,他僅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1)駢散結(jié)合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筆勢筆調(diào),使全篇文情郁郁頓挫,如“萬斛泉涌”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一樣,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飭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韻,但換韻較快,并且換韻處往往就是文意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異常宜于誦讀,并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了韻文的長處。

          (2)形象優(yōu)美,善于取譬

          如描述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边B用的六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音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寫得具體可感,效果極佳。

        【《赤壁賦》歷代名家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赤壁賦》歷代名家匯評05-13

        赤壁賦賞析09-13

        《赤壁賦》經(jīng)典賞析11-04

        《赤壁賦》原文及賞析03-28

        蘇軾赤壁賦賞析08-11

        赤壁賦原文賞析11-03

        赤壁賦簡介及賞析10-26

        前赤壁賦賞析02-22

        名家作品賞析:朱自清歌聲04-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