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讀后感(精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赤壁賦》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赤壁賦》讀后感 1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心的情感波瀾。
《后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堪稱優(yōu)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現(xiàn)了那種超越現(xiàn)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壓迫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西去。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tài)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結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自由的念頭找到了對應。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xiàn)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后赤壁賦》中的孤鶴形象,說明了蘇軾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huán)境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黑暗。這種執(zhí)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蘊涵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很容易就讓我們知道為什么蘇軾在逆境中能夠依然保持著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
《赤壁賦》讀后感 2
這篇文章雖短卻寫得精彩無比。具體經過是蘇軾與朋友駕小舟在江上游玩,并唱起了《詩經》上的歌曲。這時,有一個朋友吹起洞簫,簫聲卻充滿了哀怨。東坡問他為什么這樣吹他就說想起曹操當年破荊州時的情形,何其壯觀。英雄豪杰,叱咤一時,而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由此想到人的生命跟天地相比,渺小得就如同滄海一粟,功名利祿如同過眼云煙,因而悲從中來,不能自禁,演繹此悲涼之簫聲。蘇子講了水與月的例子來反駁他的觀點。他說,人生的長短在于你怎么看,假如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即使是一眨眼的時間也沒有停止過運動;假如從不變的角度看,我們與萬物都是無窮盡的。這樣想長江又有什么好羨慕的呢?蘇軾的世界觀是放達而積極的,從而也肯定了人的價值。接著他又說,萬物各有屬主,惟有“江山之情風,山間之明月”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自然界的寶藏。他把眼光超脫了人本身的局限,去追求、去享用自然界無窮無盡的美,這是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本質奧妙和真諦的表現(xiàn)。
這種曠達的胸懷大概可以讓那些蠅營狗茍與名利、心胸狹窄而思想庸俗的人感到慚愧吧?蘇軾的樸素的世界觀,與我一向尊崇的人生準則不謀而合,假如不是時空相隔,我還真想引之為摯友呢!赤壁之下,多少英雄盡事,多少騷客留情。赤壁的美,赤壁的妙,在大文豪蘇軾的筆下,以簡極的筆墨躍然生輝,意境悠長,令我陶醉!霸鲁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月色水光,天宇合一。是實景還是幻象?蘇軾寫的是常景,但卻叫我也不禁“羽化登仙”了。夜游赤壁,雖怡然但因苦悶。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政治上遭受嚴重打擊,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而東坡畢竟是個胸懷曠達之人,他放情山水,隨緣自適,不禁令人欽佩。文中此情此景,令人賞心悅目。正當主客陶然其中,扣弦而歌卻又引出了纏綿悲涼的洞簫聲,剎那間情緒轉為惆悵。借景生情,情由景生,“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客”由曹操之口抒發(fā)感情:赤壁一帶,當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魚樵江渚之上!江水無窮,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若能“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卻“知不可驟得”。賦寫客之生悲,實為蘇子開導之關合。他針對“客人”之言有感而發(fā),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天地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如此,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蘇子的人生哲理,雖有佛老思想的隨遇而安,惟我自然相適的消極因素,但他身處逆境而不消極頹廢,豁達開朗,超然物外,在當時是難能可貴了!此賦中對江山風景的熱情贊美,對歷史英雄的傾慕向往,對理想的追求,值得受到我們感染,不愧為名作!合卷閉目,坐思己過,F(xiàn)代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困難與坎坷雖無窮盡,但是只要有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遼遠曠達的胸襟,何畏之所有?
《赤壁賦》讀后感 3
蘇軾在政治上是一個失意的人,謫遷伴隨著他的一生,直到被發(fā)配到海南——這個在宋朝確實是“天涯海角”的地方。最后雖逢大赦,卻客死在北歸的路上,一代文豪的悲慘命運令后人哀嘆不已。也許是窮而后工的原因吧,蘇軾雖然命途多舛,卻留下了那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令后人稱贊!冻啾谫x》就是這樣的一篇蘊含哲理的佳作。
起初,朋友相陪在江上游樂,景致很好。但是朋友吹和的簫曲卻帶來了痛楚和凄涼。朋友認為,人的一生過于短暫,英雄豪杰也不過享有一時的名聲和地位,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我們的追求、希望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朋友“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這種人生感慨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消極的。
說到赤壁,說到曹操,讓我也想到了《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細細地想來,其實這闋詞的內容和情感與《赤壁賦》似有異曲同工之妙。滾滾長江向東流,一去不再回頭,多少英雄豪杰像浪花般消逝,是非成敗,都是短暫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每天日升日落。江上白發(fā)漁翁,早已習慣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古今往事,都成了笑談。
這闋詞的上闋也表達了一種對英雄豪杰、功名偉業(yè)消逝的嘆息,唯一長久的只有自然的江河,與《赤壁賦》中客人的話有些相似。但是下闋情感轉折,它縱觀歷代興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敗得失抒發(fā)感慨,表現(xiàn)出一種曠達超脫乃至“大徹大悟”式的歷史觀和人生觀,這與《赤壁賦》中蘇軾回答客人的話觀點又有些相近。
下文中蘇軾認為客人的觀點太消極,站在歷史的和變化的立場看問題,人生當然是非常短暫的,但是站在不變的立場看問題,我們和萬物同在,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有太過分的要求,“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蘇軾的`遭遇和冤屈令我們同情,但是他的那種豁達的胸襟更值得我們嘆服。人不管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都應該樂觀的面對人生、充分地享受生活。像蘇軾那樣,既不用羨慕長江沒有窮盡,也不用哀嘆人生的短促。人生是短暫的,那么我們就應該珍惜這短促的人生!肮桃皇乐垡,而今安在哉?”不管我們曾經取得過多么輝煌的成就,最終都不會擺脫死亡的命運,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強求只會成為笑柄,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曹操曾經寫的“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這曹操早已經看透。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人生起伏不可避免,我們要做的就是豁達的對待,在巔峰的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低谷的時候平靜心態(tài),尋找擺脫的道路。人生苦短,年華易逝,縱使最終殞落,也要立志來創(chuàng)立像曹孟德一樣的豐功偉績。曹操是豁達的,在赤壁大敗后回北方繼續(xù)發(fā)展經濟,為后來晉武帝的統(tǒng)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礎;蘇軾也是豁達的,在屢次的發(fā)配中仍想著造福一方百姓,心懷天下。人生就應該這樣,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精彩地走著人生的路程。
《赤壁賦》讀后感 4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是一種淡然;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是一種灑脫;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種自在。
喜歡赤壁賦,喜歡作者的這種淡然的處世態(tài)度,喜歡他灑脫的處事情懷,喜歡他對回歸自我,尋找心靈凈土的那種執(zhí)著的追求。大自然,是造物者出色的杰作,心向往之處,在大自然中徜徉時,讓我有了物與我同在,遨游于天地的感覺。有時候覺得活著挺累,每天學會笑臉迎人,沒笑強笑,干著不喜歡干的事,沒有自己,接觸大自然,就可以卸下了虛偽的面具,純真的笑容,在臉上顯現(xiàn)。在自然中,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煩,大自然幫助我們回歸自我,找到心靈的那份凈土。與大自然的幽靜,清雅相比,這個世界就有點瘋狂了。
當今世界物欲橫流,人們都在追求那些所謂的金錢,權利,由此,啃老族出現(xiàn)了,富二代出現(xiàn)了,人人渴望自己的爸爸是李剛;穿名牌的多了,穿不起名牌,就穿假名牌,因為名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它可以滿足人們的虛榮心,腳踩李寧耐克鞋,就像踩著別人似地,簡直高人一等,結婚買鉆戒,越大越好,有面子,攀比之風愈演愈烈,名牌、鉆戒被人捧起來了,價格越來越高,人們追求她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然后就開始不擇手段的掙錢,撈錢,管他貪不貪,犯法不犯法,這年頭有錢就是大爺,有幾個能像比爾·蓋茨那樣搞個裸捐什么的,把自己掙得錢回饋社會。
同時追風的多了,在網絡上,鳳姐以一種惡作劇的形式登場,是炒出來的名人,好多人開始關注鳳姐,開始想,鳳姐為什么會紅?應為她能夠有看點,惡搞的力量也挺強的,大家紛紛效仿,也來網絡惡搞,哎,一切的背后都是名和利,而后,網絡紅人越來越多了,農民工旭日陽剛上了春晚,搞網絡有前景了,商家紛紛投入網絡市場,獲取利益錢財的`地方,就是人最多的地方。
追求過后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如夢,一切都是過眼云煙,也許你就需要轉一下身,回顧想一下經歷的,你所追求的,是不是你沒想要的。浪子回頭金不換,及時的回歸自我,活出自己,才是對的。之所以向往赤壁賦中蘇軾描繪的生活,是因為他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無拘無束,沒有壓迫,沒有煩惱,心態(tài)平和,滿足生活,人生由自己主導,為自己而活,當今社會不再是充滿戰(zhàn)爭火焰的社會,我們國泰民安,不用像保爾一樣,整個一生都要祖國的解放而奮斗,我們可以幸福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每天去追逐名利,追逐金錢,有吃有喝就好,做點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事情,何必執(zhí)著與那些如過眼云煙的東西呢?一個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執(zhí)著于追逐那些帶不走的東西呢?人生又是何其短暫,就像小沈陽說的,兩眼一睜,一閉,一輩子過去了,浮華塵世,唯有守住心靈的那份凈土,不被世俗渾濁所污染,才能無怨無悔的走過一生。
《赤壁賦》讀后感 5
蘇子前《赤壁賦》依在下看來,說明了兩點:一是對稀缺性資源,或競爭性資源,或有物權的資源,其一,不能去爭,因為或力有不逮,爭之枉然,或得罪于人,引禍上身;其二,不應去爭,或得不償失,或得而復失,或得之又如何?!二是公共資源,或非稀缺性、競爭性資源,或尚未明確物權的資源,應該多而且不滅(或曰永恒),如山水與明月,你可以盡情地多看幾眼,多呼吸幾口,或者說只要你愿意,簡直可以岔著搞,這是不會有什么非異的,也不會招致怨恨的。不過值得說明的是,山水如今已成稀缺性、競爭性和有物權的資源了,欣賞是要付費的,而且所費不低;但在宋時,大抵是free的,可以盡情享用。以此看來,我們現(xiàn)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什么宣傳的——全面提高啊。以上兩點,很有些于世無爭、與人方便,居高臨下、超然物外的意思,很高、很雅、很瀟灑!
蘇子之《赤壁賦》,無論是從文學藝術上,還是從哲學思想上,那都冇得說,前人的.分析與夸贊已汗牛充棟了,我也沒必要狗尾續(xù)貂了,但現(xiàn)實生活里,是欣賞者眾,篤行者無(而不是少),即使是佛道,乃至作賦者本人,概莫能外。難道是作為最高級、最智慧動物的人,愚鈍而不開化嗎?非也。問題的關鍵恰恰是,除了最高級、最智慧限定語之外,人就一動物(這簡直俗不可耐,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是動物就要生存,而生存是要資源的,這些資源除了免費、開放性質的非稀缺性、競爭性資源之外,絕大部分都是要錢、甚至要命的稀缺性、競爭性資源!明月畢竟只可怡情,而不能飽肚矣。這決定了人往往是“被”型的,而非自我的。更何況,人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活得好一點!佛不是還要爭一柱香嗎?所以,即使象蘇子這樣美輪美奐之賦,大概也無法智人于既昏、救民于水火!
《赤壁賦》讀后感 6
暑假,一直教我們《論語》的宋老師又帶著我們學習了《赤壁賦》。我喜歡這篇文章,它講述的是蘇軾與朋友在赤壁游玩之事,全文十分流暢,讀起來特別舒服。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以前我們還學過他的《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曉景》和《贈劉景文》等詩!渡舷挛迩辍分兄v到蘇軾多才多藝,一生留下來四千多首詩,他還是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和很有成就的畫家。
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里,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約了幾個朋友乘著小船,來到長江邊上的赤壁。他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赤壁賦》。我覺得文中的景色描寫很好:“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倍潭處拙湓,概括出了周圍的一切景象,使讀者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同時語句長短結合,朗朗上口。
文章結尾時,講到了世間萬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屬于自己所有的,即使一絲一毫也不能占為己有。只有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和耳朵聽到的聲音、眼睛看到的美景,這些都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取用它們是沒有禁止的,而且永遠享用不完。這些話給我的啟示是,“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未取”——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體會到“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才能倍感“造物者之無盡藏”之美好,才會更加珍惜生命,去學習無窮盡的知識這樣才無悔自己的一生!
《赤壁賦》讀后感 7
蘇軾的這篇賦可謂構思巧妙,先寫了游之“樂甚”,然后筆鋒一轉引出“客之三悲”,再有“蘇子二論”來收尾。而精駭得“蘇子二論”也不由得使我產生了一些感想……
先談談蘇子的“何羨論”吧,我認為“何羨論”給我一種看待問題的新角度一辯證。的確,事務應被分為而來看待,這樣一來,你往往會發(fā)現(xiàn)一些令你欣悅的東西,既能安慰自己,又能激勵自己,提醒自己,給自己全新的動力,可謂好處多多。
再說蘇子的`“共適論”,“共適論”則向我們揭示了一種既簡單又復雜,既淺顯又深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人生哲理,那就是:是自己真正感到快樂的東西并不是那些有形的身外物,而應是那些這可以回.不可言傳的無形之物,而這些無形之物又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原因就在于他們太普通了,普通到就如“山間明月,江上清風”一般,而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卻偏偏就能像春風一樣牽動你的新,煥發(fā)出無限的美感與快然,而這種在大多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快樂又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為在這個充滿競爭、充滿欲望,充滿忙碌的社會中,有誰愿意普通的`風與月兒停下腳步呢?
有誰愿為江面上傳來的笛聲而凝神靜聽呢?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也正因如此,人們不知自己究竟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時光,然而人們在付出了這樣巨大的代價子后就能得到滿足自己欲望的東西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
或許蘇子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只適用于他一人吧。
《赤壁賦》讀后感 8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贝竺朗澜,美哉景觀。美哉公瑾,少年英雄。
所謂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歲月更遠,赤壁佇立。且觀赤壁下海治長江水,自幾千里外的青海來此喧囂雀躍,再看江面船隨波起伏,從數千年前的浮木小舟,至如今的游覽船,船身船型皆在變,與赤壁的紐帶不曾斷。幾千年前,少年僧人看寺中流民日多而糧漸少,問住持“洪水何時可停歌?”住持回答“何節(jié)中不宜泛溢?”何節(jié)中不曾泛濫?何時沒有赤壁?
提及赤壁,便不得不說到它揚名立萬的代言人——周瑜。很時曹操換天子而立令諸候,割據一方破到州、下江陵,勢如破竹。而周郎春秋年盛,定八卦,卜東風,一句“操直送死耳,一招火燒赤壁”讓曹操潰不成軍。而今赤璧已不見當年的漫天火光,或許聳立的石壁某處還留有燒焦的印記,或許有一塊石頭還能回想起周郎是如何羽扇綸巾,談笑鴻儒。
非獨周瑜,蘇軾亦為喬壁的名氣添了一把火。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兩篇《赤壁賦》叫響了江山如畫,凝成了“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有人說蘇軾所游“赤壁”并非“三國赤壁”,現(xiàn)已無從考證,可他本為憑吊周瑜,傾慕三國而來,所觀之景、所寫之物又豈會不是赤壁?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提到的“士人文化”,恰如其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曠世奇景般震撼,卻絕不會想象到沖天大光吞墨水面、蘇軾泛舟湖上時的刻骨銘心。江南景中描繪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在赤壁江邊用木槌浣洗衣物的那個少婦,盈盈之水,盈盈佳人。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歷史已然沉淀成過往,赤壁之美除了波濤洶涌,風云變幻,更多的已是如今的一隅水,一扇壁,一塊巖,一顆造訪者蘇試的心。
《赤壁賦》讀后感 9
人生路漫漫,一路上少不了暗礁險灘與大風大浪,在面對這般艱難的人生時,只要我們打開心窗,勇敢面對,擊退困難,便可走出荊棘叢生的山路,登上一覽眾山小的成功之峰。
對于蘇軾這位詩人,在我的印象中大概只有些輪廓罷了。直到遇見了你,我才改變了我的看法。
輕輕打開蘇軾所寫的《赤壁賦》,我看到了在月夜泛舟游赤壁的蘇軾。他與朋友們“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想著“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幅悠然自得的賞月圖在人們眼中看起來是非常美好的吧!但是有誰又曾想到,他仕途歷盡艱辛,屢遭迫害,現(xiàn)在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雖然生活遭到落差,心靈變得失落,但是他終不改變樂觀的天性,從容地面對生活,勇敢地奮斗下去,最終厚積薄發(fā),在才俊輩出地宋代登峰造極,創(chuàng)造出大量驚世之作,成為文學史上地里程碑。
記得進入高中的時候,諸事不順,事事不如意。數學卷子發(fā)下來后,那鮮紅的分數,那滿屏的大叉,像一把把尖利的刀子,狠狠地刺痛了我的心。幾次下來的考試,都使我的信心喪失殆盡,漸漸地消極起來。直到遇見了你,流放卻樂觀的你,我才一點一點改變我的觀點。你二十歲登進士科,被皇帝預設為未來的宰相,但是遭人嫉妒,被人所陷,現(xiàn)在只能流放到這荒蕪之地。面對這荒蕪人跡的地方,你勇敢樂觀地去面對,你對于這么艱難地處境都不言放棄,何況是我這個小小地挫折呢?于是我在心思放在數學上面: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每天睡覺前把今天所教的內容復習一遍,并且預習明天的`新內容。每一次的卷子,都會第一時間思考錯的地方,找出漏洞,加以鞏固。一如既往,周而復始,慢慢地我又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每做出一道數學題都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在每一次的練習中,我一點點努力,也在一點點進步。
在更多的時候,我們雖然會內憂外患,但是無所謂,只要你在這時候打開自己的心窗,“從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以淡然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面前的困境,帶著屬于自己的勇敢和堅持,就可以突破重重難關,迎接人生的春天!
當你在面對滔滔江水,仰頭吟誦時,“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遇見了你,一個瀟灑、樂觀、積極的你,是你讓我終于明白,縱然前方有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只要轉個彎,變個樣,絆腳石也會變成我們的墊腳石。
讓我們一起在失意時,一起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吧!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吧!讓我們樂觀面對,不畏艱險。
《赤壁賦》讀后感 10
以往的游記散文,大多以紀游寫景或于紀游中借景抒情為主,而東坡的不少散文,卻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寫法。在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著意寫景,而是以闡明哲理,發(fā)表議論為主。借題發(fā)揮,借景立論的獨特風貌貫串于字里行間!冻啾谫x》就是這種新型游記的一篇代表作。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也就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初秋,他與朋友駕一葉小舟,來到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賞月游玩,明月一輪映于波平浪靜的江面,送爽的清風徐徐吹來,茫茫白露布滿大江,水光山色與中天夜月相輝映,主客對酌于舟中,酒酣耳熱后和著凄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然后又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傷和對人生如寄的慨嘆,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發(fā)到哲理的`暢達,進而以蘇
子的對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來,"變"與"不變"的理論和"物各有主"的觀點好似一劑"愀然"的靈丹妙藥,使客人終于"喜而笑"。
《赤壁賦》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展開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于文中反復再現(xiàn)風、月形象。歌中的"擊空明兮泝流光"則是由景入論的轉折。客的傷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終于"抱明月而長終"、"托遺響于悲風"的悲哀,仍然不離"風"、"月"二字。蘇子的對答,亦從清風、明月入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儼然一體,精湛縝密,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起伏變化。起始時寫景,是作者曠達、樂觀情狀的`外觀;"扣舷而歌之"則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樂甚"向"愀然"的過渡;客人寄悲哀于風月,情緒轉入低沉消極;最后仍是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對萬物變異、人生哲理的議論,從而消釋了心中的感傷。景物的反復穿插,絲毫沒有給人以重復拖沓的感覺,反而在表現(xiàn)人物悲與喜的消長的同時再現(xiàn)了作者矛盾心理的變化過程,最終達到了全文詩情畫意與議論理趣的完美統(tǒng)一。
之所以說《赤壁賦》是蘇軾散文的代表作,是因為這篇文章幾乎包攬了蘇文的主要風格特點。宋元明清以來,不少文人紛紛指出,蘇文的風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說是"汗漫",是"暢達",是"一瀉千里、純以氣勝",確實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夠全面、確切。從《赤壁賦》來看,蘇文的風格乃是一種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陽剛之美。
文中無論說理,還是敘事、抒情,都能"隨物賦形"、窮形盡相,寫歡快時可以羽化登仙、飄然世外;述哀傷時,又能拿動蛟龍、泣嫠婦作比;而蘇文的舒卷自如、活潑流暢,在《赤壁賦》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像"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這樣的句子真是一氣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揮灑自如。至于語言的精練生動、詞簡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舉來,毫不費力。"徘徊于斗牛之間"的"徘徊";"渺滄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鈞,讀來似鏗鏘作金石聲。《赤壁賦》一文還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暢的特色,那種純真自然之美給古往今來的無數讀者帶來了多么難忘的藝術享受。
《赤壁賦》讀后感 11
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中有蘇軾所著《赤壁賦》一文。通讀全文,讓人感悟嗟嘆的除了其淡定的心境,還有他“屬酒天明”的愜意。細思之,其實該文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即“擁有無限何須羨”。
要想擁有必先付出。年輕時的蘇軾氣勢如虹,鋒芒盡露,仕途人生也是灑滿陽光,可正當他信心盈滿之時,“烏臺詩案”事發(fā),他被貶黃州,遠離了中央政權,融入到地方民情,游樂躬耕,從而擁有了一種超凡的心境,《赤壁賦》正是他度過人生陰霾,重新踏上人生征途的開端。
此時的蘇軾是滿足的。夜泛赤壁,陶醉于美景,“歌窈窕之章,誦明月之詩”,“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神思渺渺,好不快哉!全然不似受貶謫客,活脫一個超凡神人。終不見半點憂傷于心底,唯只有滿滿歡悅溢行在。烏臺詩案的陰影化作一縷輕煙飛升九霄,恰留下一個豪放遷客立身赤壁的偉岸身影。
聰明的蘇子為了將自己此時對擁有的`感想,巧妙的引入一個客!翱汀睘楹握?詩人之友乎?詩人自己呢?稱人為客己為主,那詩人也就少了些許變遷之味。還是稱自己吧,畢竟是一“遷客”啊!唯有如此,蘇子才能完成對擁有的華麗轉身,敘寫千古絕唱。
千秋功業(yè),萬世流芳,古來男兒多此志;仕途坎坷,宦海浮沉,今生遷客抒奇情。蘇軾借客之口道出了對“一世之雄”曹操“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去,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威武的無比羨慕,而對自己“漁樵于江渚……舉匏樽相屬”的生存狀況的失意;既有“而今安在哉”的傷感,又有“羨長江之無窮”的欲求。說白了,“客”就是既想去“侶魚蝦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般渺小的人生而擁有如曹操那般供萬世歆羨的偉績,又有擺脫“須臾人生”達到“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與仙者同游,與日月同壽的生命欲求,F(xiàn)實與欲求的巨大反差,超越客觀條件與自身能力的欲求,使得“客”進退維谷,深陷痛苦的漩渦而不脫。糊涂的活著是沒什么苦痛的,但偏偏“客”卻是如此的清醒:知不可驟得。最終心聲化作“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嘯聲,自顯得與蘇子此刻愉悅陶醉的心境抵牾不諧。
“客”之欲何其大,何其幻;“子”之求何其小,何其真。在蘇子看來,“帝鄉(xiāng)富貴”自是充滿誘惑的,但“漁樵屬酒”又何嘗不是一種詩意人生!“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諳熟佛道的蘇軾在看似消極的生命意識里卻有清醒的認識: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但若是對所擁有的呢,蘇子卻是安然享用的: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清醒的生命意識除了顯露在對自然之物的態(tài)度上,更隱喻在對待造化變化的認識中。在他看來,變與不變是相對的,經歷了人生打擊的蘇軾,認識道月之盈虧仍為月,水之消長終是水,恰如人生道路上的榮恥與得失,相生相伴,彼消此長,變化中永恒。既如此,蘇子于是大聲宣言:我擁有美麗無限,又何須去羨慕虛名與神人。
擁有所擁有的,放棄莫須有的,卸下人生沉重的包袱,高歌一曲: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赤壁賦》讀后感 12
初讀《赤壁賦》就被凍坡先生的豁達深深吸引。
東坡先生認為:回歸自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赤壁之旅,東坡先生最終找到了自我,并發(fā)現(xiàn)了自我。一個人的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在于跟人家比較,不要祈求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非分之想,執(zhí)著自我,熱愛自然。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們最大的榮耀是我們是人,我們還活著生生的活著。我們是人,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擁有發(fā)達的頭腦,靈活的四肢。是世界的'主宰,世界為我所有,為我所用。我們要感恩,因為我們還活著,一切夢想還有機會實現(xiàn),美好的未來等著我們創(chuàng)造,還有數不盡的生活要我們去體會。人會有很多的煩惱與憂愁。但前提是我們是人,我們還活著。一位歸天的人是無法感受到這些酸甜苦辣的,動物也是無法過著像人類一樣多彩的生活的。殘疾的人可能最想做的事只是像我們正常人一樣的行走.跑步。我們每天看到厭的景色,是盲人永遠也欣賞不了的。擁有著一切的我們,如果不能對生活充滿感恩,就無法認識人生的價值,無法有所作為。
人最大的缺點是失去了才去懊悔,別人的永遠是最好的。就像自己的父母。經常有人在親人死后寫文章說感嘆自己在他們生前沒有好好的對他們。極其的悲傷,極其地懊悔。而對于我們讀者最大的啟樂就是要愛他們,在一切還來得及的時候,在大家都還好好的時候。有的時候,有的時候我會和父母因一
些小事吵起來。吵的好像是有深仇大恨,但事后就會后悔。特別是母親傷心哭泣的時候,隨著心情的平靜,我很后悔當時為什么要沖動,為什么要生氣,為什么要惹他們傷心。可是發(fā)生過,就是發(fā)生過了,不可回頭,造成的傷害也是無法磨滅的。有他們才有我們,他們幾乎一半的生命都在為我們操心。如果我們不對他們感恩,可以說我們就不配稱做人。應該做的,其實很簡單,陪在他們身邊,給他們依賴,聽他們嘮叨,做出讓他們滿意的成績。
“蓋將自其變著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東坡失生的智慧在于對自己所擁有的事物充滿感恩之情,在對于我們所沒有的能夠豁達。這才是我們生活中所需要的態(tài)度。不要總想著自己沒有的別人的總是好的。擁有了這份智慧,我們的心境就會很開朗,最起碼不會憂郁而死。擁有了這份智慧,我們對于萬事萬物都會有積極的態(tài)度,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活力。
學會感恩,像東坡先生一樣聰明的生活。
《赤壁賦》讀后感 13
《赤壁賦》是一篇怎樣的作品呢?初讀它的人,會為其文辭華美而打動;再讀它的人,會為其體現(xiàn)的哲學人生觀而打動。但假如讀者能再多一些知識,懂得運用孟子“知人論世”的方法,就會進一步為蘇東坡的人格而折服。
寫《赤壁賦》時,蘇軾正處于他一生多次貶官生涯之初: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一些不利于百姓的措施而貶官黃州。事實上,蘇軾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但是,正如夫子所言,“君子群而不黨”,蘇軾就不愿加人“新黨”,并且由于新法實施中出現(xiàn)諸多弊病,他抗言直諫,就被貶了官。(不過,后來新黨倒臺,司馬光等舊黨上場,召回蘇軾,而蘇軾又因為反對舊黨全廢新法而再度被貶?到海南食芋飲水去了。真不知王安石對此作何感想。)貶了官的人應該很郁悶啊,但是蘇軾不,他又是吟詩又是吊古,又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絲毫不以處江湖之遠為苦。(赤壁賦》就是他第一次游赤壁時寫下的。雖然大家現(xiàn)在都說這個赤壁搞錯了、真正的赤壁應該在哪兒哪兒,可蘇東坡不知道呀,他也不必知道,只要有這份心情,哪里都可以是赤壁。
于是蘇子就這樣與客泛舟于“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赤壁之下了。風月無邊,他覺得自己仿佛如渡江一般,羽化登仙則是道家的說法。此情此境中,蘇軾既達到了“離形去知,同于大道”(《莊子》)的境界,又有了釋家“體無”的`體會。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什么呢?聽起來像《離騷》!巴廊速馓煲环健保@就說到自己貶官的處境了,難怪客人吹洞簫以和之,而作凄怨之聲。但這并不是東坡的本意。他抒發(fā)的是良辰美景中淡淡的優(yōu)郁,而不是對人生無常的悲嘆。針對客人“哀吾生之須臾”的虛無的人生觀,他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边@又令人想起(莊子·大宗師》里河伯見海神的一段。蘇軾不是沒有體會到個人的渺小,但他是將渺小的自我同于無,而通于道,與自然同化,而追其生于永恒。這樣的人生觀,是釋、道兩家人生觀的核心,有這樣的處世態(tài)度,蘇東坡才不會拘泥于個人境遇之得失,處江湖之遠而不改其樂也。
蘇軾的身上,體現(xiàn)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他樂觀而不圓滑,人世而不拘泥,用世而不茍且;身處政治漩渦中而不結黨不營私,保持自己的獨立品格;貶滴蠻荒之地而不傷不怨,不自憐自嘆,堅持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胸襟豁達,如光風界月。他身上融會貫通了儒、釋、道三家精神,千古之下,依然具有人格魅力。
我們現(xiàn)在總是說要建立知識分子的道德準則,要保持知識分子人格的獨立性,蘇軾就是最好的榜樣。只是保持獨立人格,談何容易,要做好兩邊不討好的心理準備。這就不但要有蘇軾的胸襟。更要有他的勇氣!
《赤壁賦》讀后感 14
《赤壁賦》是蘇軾在貶謫黃州期間,與友人夜游赤壁時所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不僅以其優(yōu)美的文筆和深邃的思想著稱,更以其對人生哲理的探討而流傳千古。
文章開篇,蘇軾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赤壁的夜景,月光如水,江面波光粼粼,仿佛一幅動人的畫卷。在這樣的美景中,蘇軾與友人泛舟其上,飲酒誦詩,享受著難得的寧靜與自由。然而,隨著洞簫聲的'響起,友人的情緒開始低落,感嘆人生的短暫與無常。蘇軾則以其豁達的人生觀,對友人進行了開導。
蘇軾認為,從變化的角度來看,天地萬物都在不斷變化之中,人生亦是如此。因此,我們無需為生命的短暫而哀嘆,更無需為人生的無常而煩惱。而從不變的角度來看,萬物與我皆無盡也,我們與宇宙同存,與天地同壽。這樣的觀點,不僅讓友人豁然開朗,也讓我深受啟發(fā)。
蘇軾的《赤壁賦》不僅是一篇游記散文,更是一篇充滿哲理的佳作。它讓我認識到,人生雖然短暫,但只要我們以豁達的心態(tài)去面對,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與自由。同時,蘇軾的文筆也讓我陶醉其中,他善于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將抽象的人生哲理具象化,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領略到人生的真諦。
《赤壁賦》讀后感 15
《赤壁賦》是蘇軾在人生低谷時期的一篇力作,它不僅展示了蘇軾的文學才華,更體現(xiàn)了他豁達的人生觀和深邃的哲學思考。
文章以赤壁之游為背景,通過蘇軾與友人的對話,探討了人生的短暫與永恒、變化與不變等哲學問題。蘇軾認為,人生雖然短暫,但只要我們以豁達的心態(tài)去面對,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與自由。他提出“物與我皆無盡也”的觀點,認為萬物與我都是無窮無盡的,我們無需為生命的短暫而哀嘆,更無需為人生的無常而煩惱。
在閱讀《赤壁賦》的過程中,我深受蘇軾豁達人生觀的影響。他面對人生的困境和挫折,始終保持著樂觀和積極的`態(tài)度,這種精神讓我深感敬佩。同時,我也被蘇軾的文學才華所折服。他善于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將赤壁的美景和人生的哲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領略到人生的真諦。
此外,《赤壁賦》還讓我認識到,人生雖然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但只要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和力量。蘇軾在文章中提到的“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觀點,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要過分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樣才能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滿足。
總之,《赤壁賦》是一篇充滿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佳作,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xù)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和困境。
【《赤壁賦》讀后感】相關文章:
赤壁賦07-04
《前赤壁賦》與《后赤壁賦》譯文及賞析07-26
赤壁賦賞析08-02
《赤壁賦》的賞析(精選)11-17
《赤壁賦》經典賞析10-26
《赤壁賦》的賞析06-10
《赤壁賦》說課稿10-24
赤壁賦誦讀09-22
赤壁賦譯文09-28
蘇軾《赤壁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