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紅樓夢
《紅樓夢》是公認的“中華第一小說”,除了人物塑造的成功,情節(jié)鋪展的“網(wǎng)狀結構”,無所不包的文化內(nèi)蘊,和對現(xiàn)實人生的深刻觀照,它另有一項人所難及的特點,即它苦心經(jīng)營出一種脆弱纏綿的氛圍。具體到小說里,就是那座“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曹雪芹之前,中國小說家還從來沒有這樣創(chuàng)造性的用過這一番心思。
一般研究古典文學的人都承認,《金瓶梅》是《紅樓夢》的先驅(qū)!督稹肥状渭m正了中國長篇說部對歷史演義、神魔仙怪的過度愛好,把目光轉向凡俗人間。不靠故事的大起大落,而是憑借對家長里短、飲食男女的戲劇性呈現(xiàn),作為小說表現(xiàn)的主要手段!都t樓》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而在“行走”的過程當中,它發(fā)展了詩意生存與現(xiàn)實污穢兩個世界并存的理念。在雖然污穢卻很強大的現(xiàn)實世界的逼視下,“大觀園”里的詩性存在顯得極其脆弱。由于二者的對比如此強烈,而“現(xiàn)實”的實力大大超越“詩性”,大觀園像惡浪洶涌中的一座島嶼,縱然草木蔥蘢,奇花爛漫,到底敵不過風急浪高,隨時有遭遇滅頂?shù)目赡堋?/p>
大觀園代表了一種重情、重美、非功利的理想,正因它這樣純粹,才格外禁不起碰撞!俺瓩z大觀園”里,它的局部的反抗根本掩不住總體上的不堪一擊。秋風掃落葉般的肅殺帶來濃重的悲劇意韻。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即使沒有外部現(xiàn)實的破壞,沒有封建家長的干預,它仍然不能長久繁榮,仍然逃不了被瓦解的結局。它最大的敵人是時間。
試想王夫人也如賈母一般開明,試想元妃能給大觀園更細致的關照,假設朝廷始終對賈府恩寵不衰,沒有抄家的大禍。所有這些蠻暴的外力沖擊都不存在,大觀園就能青春永駐嗎?短期內(nèi)自然沒有問題,過了幾年,迎探惜三春免不了紛紛出嫁(或出家),史湘云、薛寶琴、刑岫煙也終于要徹底離開,寶黛釵的婚姻困局也總要有一個解決……一切以最和平的方式向前推進,其結果也只能是、必然是:風流云散、各奔東西。只有李紈、寶玉、黛釵中之一人能夠留下——而且他們都會衰老。以寶玉之敏感,到時照樣會感到切膚之痛。相比雷霆風暴的致命一擊,那慢條斯理的凋零顯得更加殘酷。
反過來說,正因為大觀園的繁盛與純美是眼前的、暫時的,曇花一現(xiàn)的,才格外讓人珍惜,讓人揪心,讓人魂牽夢縈。如果它始終是恒定的美麗安穩(wěn),它就失去了悲劇性的情韻,失去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人世匆匆之感。從審美上看,“彩云易散琉璃碎”的脆弱反而使它具備了無與倫比的魅力,雖然短暫,卻在萬千讀者心中化為了永恒。
曹雪芹深諳其中奧妙,不斷用詩詞曲牌、打趣玩笑來暗示大觀園的黯淡未來。我們一方面隨著那些花團錦簇的文字徜徉其間,如沐春風;一方面又不時被提醒這里的一切是注定要打翻的,是朝“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方向去的。當下的歡悅與來日大難構成了巨大的張力。
《紅樓夢》的兩大主角,林黛玉是大觀園眾女兒之首,也可說是至清至靈的“大觀園之魂”;賈寶玉是護花人,愛博而心勞。這兩人名字里都有“玉”字,殊非偶然。“玉”不僅高潔純凈,同時還脆弱易碎,雙重寓意使它成為大觀園特質(zhì)最好的概括與象征。
曹雪芹的“脆弱美學”直接間接啟發(fā)了很多后輩。沈從文的《邊城》清瑩剔透,但不經(jīng)間就會從如畫的氛圍中滲出悲音。果然一個少女、一個老人的脆弱平衡因老人的猝然去世而打破,白發(fā)紅顏的奇特和諧因此驟然消解。它像《紅樓夢》一樣先用大量篇幅細細搭建起一個世界,在引領讀者認識它的過程中一邊讓人沉醉,一邊讓人不安。隨后徹底擊碎了它,讓人產(chǎn)生深長的惆悵。
沈從文對《紅樓》未必迷戀,《邊城》的例子也許還是偶然。但《紅樓夢》的嫡系傳人張愛玲,文風被夏志清稱為“一方面是雋永的諷刺,一方面是壓抑了的悲哀”。她顯然是有意識的做了與曹雪芹相似的選擇。張在《傳奇》里建立的世界雖是遲慢落伍的,張本人對它也時有微詞,但你又分明感覺得到張的留戀。她很明白她所寫的這些人這些事終將被淘汰,卻不能輕易將之忘懷。她不厭其煩的寫家具,寫服裝,寫最微小精工的細節(jié),同時卻也預言著它的沒落和衰敗。表面上看,《邊城》的布局更像《紅樓》;從精神氣質(zhì)上看,《傳奇》才是與之最相契的,只不過沒有把將被毀滅的部分作詩意提純,而是如實寫出其華麗繽紛后的腐爛與墮落。張愛玲對“脆弱美學”并非亦步亦趨,倒是有所發(fā)展的。其呈現(xiàn)出的藝術面貌,也就更為詭譎。
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張愛玲寫道:“……海灣里有這么一個地方,有的是密密層層的人,密密層層的燈,密密層層的耀眼的貨品……然而在這燈與人與貨之外,有那凄清的天與!獰o邊的荒涼,無邊的恐怖。她的未來,也是如此……她沒有天長地久的計劃。只有在這眼前的瑣碎的小東西里,她的畏縮不安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休息。”這一段文字再好不過的反映出張愛玲對《紅樓》式脆弱的認識與繼承。她把相對較為抽象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人生美學用一個漂亮的比喻給點活了。
張愛玲的后輩白先勇,和曹、張一樣經(jīng)歷過家族的盛極而衰,也同他們一樣敏感細膩。他對生命的悲涼體悟,使他寫出了一部與曹、張遙相呼應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其中最精致的一篇(也是分量最重的一篇)《游園驚夢》,一面工筆細描酒宴的繁華熱鬧,穿插寫到女主角的隱秘心事;一面又滲入了“無不散之宴席”的凄哀,使讀者對漸次達到高潮的宴會流連難舍。人生如夢,夢也許美麗,但終究會醒。這種對“游園”的愛戀導致對“驚夢”的憂慮,卻又偏偏意識到這個轉折關頭的不可避免。它和“莊生曉夢迷蝴蝶”的豁達形成了異常鮮明的對比。白先勇的“脆弱美”有他推陳出新的地方,即他著重發(fā)揮了“今昔之比”!队螆@驚夢》沒有只停留在“如今”與“以后”,還濃墨重彩的渲染了“過去”與“如今”。由于層次豐富,這個短篇信息量特別大,可供咀嚼的況味也特別復雜,文本也顯得特別搖曳多姿。
曹、張、白諸家的脆弱美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對作品中的美構成終極威脅的,不是哪一個具體的人,哪一個具體的階級?赡苁枪怅幜魇牛g;或是社會風習(深層的文化與心理)的演變造成時代氣質(zhì)的大變。主角配角在浩渺的歷史、命運的大漩渦中載浮載沉,歷經(jīng)悲歡。即使寫的是瑣事,也因為背景的宏闊縱深而具非凡的氣象。說到底,這“脆弱”并非消極,而是清醒;并非認命,而是冷靜。其細膩深邃、空靈飄逸又頗能引發(fā)一種東方化的蕩氣回腸的感懷。尤其重要的是,稟承著這種閱世的眼光,會對筆下眾生有較多的體諒與同情,產(chǎn)生某種宗教情懷,不會簡單化、概念化、臉譜化的處理角色,從而保持客觀超然,達到廣大的悲憫(沈從文在這點上比張、白二人遜色,他的“田園意識”使他對城市和所謂“闊人”有根深蒂固的敵意,教授、商人、少奶奶、太太在他作品中,難得有不被挖苦諷刺的。只有寫到湘西,他才能保有淳厚中正的平常心)。曹雪芹等人的“脆弱”認知,比起之前章回小說和之后左翼宣傳小說將人物的挫折、失敗和悲苦盡數(shù)推給“壞人”、“昏君奸臣”、“壓迫勞動人民的壞階級”,境界上要高得多了。
白先勇之后,新一代作家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日漸疏離。純文學傾向于學習西方,連通俗文學也走的是“穿越時空”或《指環(huán)王》、《哈利.波特》的路子。在這樣“集體向西看”的大潮流下,以《紅樓夢》、張愛玲為代表的“脆弱美”族系,更多是學術研究的熱點,戲說歪批的對象,而不是寫作上可供借鑒的偉大資源。具有獨特的脆弱美的當代作品,遲遲不曾出現(xiàn)。也許,以那樣精微細致、寄托遙深的美感籠罩全篇,抒發(fā)感慨,不大合于現(xiàn)代人偏愛快節(jié)奏的口味吧。只不知這狀況是一時的沉寂還是從此音沉響絕。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條文脈若能再次成功接續(xù),一定是后起作家在曹氏等打下的基礎上引入了新的技巧,充實了新的內(nèi)涵,賦予其新的質(zhì)素,像張愛玲、白先勇他們一樣,不拘泥,不硬套,活學活用,虔誠而不迂腐,循著從前的軌道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的天地。
熱愛崇敬不等于墨守成規(guī),銳意進取不等于全盤丟棄。這個簡單的道理,似乎意外地難住了許多人。
【紅樓夢】相關文章:
紅樓夢09-06
紅樓夢09-19
新版紅樓夢與舊版紅樓夢對比評論08-05
《紅樓夢》感悟09-12
紅樓夢隨筆07-06
紅樓夢燈謎07-08
紅樓夢感悟03-25
《紅樓夢》感悟07-27
[精選]《紅樓夢》感悟08-13
紅樓夢文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