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5-24 18:50:03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宋代]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凄迷。

          譯文

          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中,天空云氣稀薄,稀疏的小雨下個不停,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送君地在何處?在戲馬臺西。

          干涸的池沼已經(jīng)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行人斷腸之處,青草是那樣凄涼迷離。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縹緲(piāo miǎo):高遠隱約的樣子。紅妝:一說為隨行女仆,一說為彩云。

          君:指顏、梁。顏即顏復,宇長道,顏淵四十八世孫,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國子監(jiān)直講!端问贰酚袀。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經(jīng)學,工小楷。蘇軾在徐州曾與二人交游,并有詩。古臺:即戲馬臺。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縣南,相傳為項羽所筑,又名掠馬臺。

          廢沼:干涸的池塘。

          凄迷:形容景物凄涼而模煳。善住《送中上人歸故里》詩:“野花秋寂歷,江草晚凄迷!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上片先寫在戲馬臺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下片拓展意境,進一步通過寓情于景的手法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寓情于景。這是這首詞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全詞大半篇幅寫景,有點潑墨如云的勁頭。

          上片先寫在戲馬臺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遠處,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之中,天空云氣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著,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

          而隨著詞人在郊野上行進的腳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來干涸的池沼已經(jīng)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前方還有撲入人的視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這種種景物只有“紅妝照淺溪”略具美感,而因“縹緲”充其量帶有幾分朦朧美,其余基本色調則是灰暗、荒涼。所以盡管詞中對有關情事僅略予點明——“送君”、“行人腸斷”,見出送別之意,對抒情主人公觸目傷懷,感極而悲的情緒,還是可以深切體認的。質言之,詞人是借蕭瑟、凄涼的秋景,來寫傷別之情。

          詩中有畫。這體現(xiàn)了詞人在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來自對唐代詩人與畫家集于一身的王維詩、畫作品的深入體悟,也與詞人持有詩畫一律、詩詞一體的藝術見解密不可分。在這首詞創(chuàng)作中,詞人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功能,運用白描手法,將遠近、高下、隱顯、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畫幅,繪出了一長幅秋景圖,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例子。

          對面著筆。這可以從末句“行人腸斷草凄迷”看出來的。詞人說,面對一片凄涼而模煳的衰草,友人會極度傷心的。單就這一句而論,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而從表現(xiàn)別情的角度來說,則是從對面著筆。當然,寫友人離別的悲傷,乃是為了深一層地表現(xiàn)詞人自己的悲傷,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

          [宋代]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譯文

          帶有彩繪的的豪華馬車經(jīng)過朱紅色的橋,車輪的響聲在湖上響起。春水豐盈的湖面,倒映著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靜的好像碧綠的玻璃,平滑干凈沒有灰塵。

          春季里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在花草樹木之間,網(wǎng)住春光,留住游人;▍仓械镍B兒不停地鳴叫,仿佛在召喚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誘人,游人游賞到夕陽西斜才無可奈何地離去。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

          朱橋:欄桿朱紅的橋。

          畫輪:指有彩繪的豪華車子。

          溶溶:指水盛貌。

          春水:指春天時的湖水,表現(xiàn)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現(xiàn)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緩柔美。

          碧:即綠色。

          游絲:本指春季里昆蟲吐出的細絲。

          縈:即縈繞,留住之意。

          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

          歸:指離開。

          賞析:

          歐陽修這首《浣溪沙》抒發(fā)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lián)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

          上片寫湖面風光很有特色。首句詞湖上朱橋響畫輪”,寫游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朱紅欄桿的橋梁,來到西湖游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詞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兩個詞春”字,是名副其實的詞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xiàn)出來。這句里的詞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說成是真的云,通過這種詞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tài)。第三句詞碧琉璃滑凈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xiàn)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游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詞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歐陽修說游絲詞縈醉客”,這既是游人賞春縱飲,也有游人被美景詞喚住”之意,下句詞隔花啼鳥喚行人”,這一句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不但寫出了春天具有的詞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境界,也寫出了春天西湖的詞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蔥綠景象。詞人通過把游絲、啼鳥對游人的詞挽留”,表現(xiàn)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歸去之情。把游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里的詞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詞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郁積于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尾,是用陡轉直下的筆法揭示了游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xiàn)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換的心理狀態(tài),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余味不絕的藝術效果。

          從藝術上看,詞人借景抒情,在描寫詞樂景”之中,暗示了詞哀情”,具有含不盡之意現(xiàn)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蘊含在寬闊的境界之中,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和思考。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掩卷平生有百端,飽更憂患轉冥頑。偶聽鵜鴂怨春殘。

          坐覺亡何消白日,更緣隨例弄丹鉛。閑愁無分況清歡。

          翻譯

          闔上了書本,想到平生,不禁百感交集。我已經(jīng)飽歷憂患,現(xiàn)在反而變得冥頑不靈了。偶然聽到的悲鳥啼叫,才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怨。

          我漸覺得再也沒有什么辦法來消磨漫長的日子,只好隨意校勘書籍。連閑愁都無福消受,哪能談得上清歡?

          注釋

          掩卷:合上書本。

          百端:百種情緒。

          更:經(jīng)過,閱歷。更事,閱歷世事。

          冥頑:頑固、固執(zhí)。

          鵜鴂:即子規(guī),杜鵑。

          坐覺,猶云正覺也。坐:因為。

          消:消磨。

          緣:借助、憑借。

          丹鉛:丹砂和鉛粉。古人校勘文字所用。

          閑愁:指由無關緊要的事所惹起的愁緒,閑極無聊時所產(chǎn)生的愁緒。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作于1907年秋季。這時候,父親與愛妻相繼去世,詞人不勝悲涼。此詞在從容淺談的自娛自嘲中,浸透了作者感傷沉痛的心情和于事無補的'遺憾。

          賞析

          詞中所寫的是一位飽經(jīng)憂患的中年人索莫的心境。靜思身世,萬感平生,仿佛對什么事情都麻木了。被愁苦浸的麻木了,莫可奈何只好任由它去,心的麻木只為了減少心靈敏感帶來的精神苦痛。

          上片寫詞人掩卷,從敘寫眼前景物開始,想到了詞人的心酸的過往,想到了詞人更加努力地專研書籍,只是偶然聽到的悲鳥啼叫,覺得時間易逝。

          下片轉而寫詞人的內心,“坐覺亡何消白日”寫出了作者不知道如何消磨漫長的日子,只能借助校勘書籍來打發(fā)時間。內心的愁苦無法和人述說。

          該詞表達了詞人深悲極苦之情和悲天憫世之意不被人知道,該詞是詞人從眼前尋常景物寫起,卻蘊含極為豐富的深情和哲理。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清代:納蘭性德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譯文: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

          一陣濃郁的香氣飄來,吸引我靠近畫屏,窗外繁茂的枝葉將影子投在窗欞上。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人世間,使我身心疲憊,心里就愈發(fā)覺得你的珍貴。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我們還沒說話,相對無言,惆悵不已。才開始說話,我已經(jīng)語無倫次,于是惱恨今夜的月光太亮,我的窘態(tài)暴露無遺。

          注釋: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波狹路倍憐卿(qīng)。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畫屏:繪有彩畫之屏風。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měng)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商略:原為商討之意,此處謂交談。懵騰:迷糊、陶醉。唐韓偓《馬上見》:“去帶惜懵醉,歸因困頓眠。”

          賞析:

          這里描繪了一個戀人初逢的場面。上片前二句寫景,渲染環(huán)境氣氛。后一句由景轉到人,寫的是男子看到戀人時微妙的心理變化。下片緊接上片,對相逢場景進行描繪,寫的是相逢后乍喜乍悲,心緒慌亂的復雜情感。全詞描摹細致入微,表達感情真摯動人。

          上片前兩句“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主要是通過前面的景物,渲染當時的氣氛。有了前面兩句的鋪墊,接下來的第三句“風波狹路倍憐卿”,才真正切入正題,描寫兩個人初見時的'情景。

          下片寫兩個人見面后的情景。前面兩句“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通過兩個細節(jié),表達了兩個人相見后那種乍喜乍悲、慌亂無緒的復雜情感。

          結尾一句“只嫌今夜月偏明”,既是寫景,更是抒情,用今夜的“月偏明”之景,表達出了“偷戀”者那種矛盾而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

          或者天不從愿者太多,在愛情里波折的納蘭,連見戀人一眼都需要扮成僧人偷偷入宮、其實曾經(jīng)的兩小無猜、蘭窗膩事,都因鴛鴦零落不復存在了:但是情難忘卻,戀人被選人宮,納蘭仍然抱著她會被放出來、他們能夠團圓的希望。而此次與戀人的會面又更堅定了他的信念。這就加深了他后來的苦痛。

          正是,往事不可再來,袖口香寒。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明代:夏言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春夢繞天涯。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譯文: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騰春夢繞天涯。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注釋:

          庭院沉沉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瞢(měng)騰(téng)春夢繞天涯。

          瞢騰:睡夢迷糊蒙眬。

          簾幕受風低乳燕,池塘過雨急鳴蛙。酒醒明月照窗紗。

          受風:被風吹動。

          賞析:

          庭院日斜,綠陰花飛,簾低乳燕,池塘鳴蛙。正是春深夏淺,宜人天氣。作者扶醉一夢,夢覺已月上紗窗。其中“瞢騰春夢繞天涯”一語,透露出渴望擺脫世務羈絆的心情,但寫來曲折委婉,余韻不盡。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

          古今幽恨幾時平!——清代·納蘭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向著北方邊疆一路前行,凜冽的北風吹散了駿馬的嘶鳴。在遙遠的邊塞,蕭瑟的深秋季節(ji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落日時分,一抹晚煙荒涼蕭瑟的營壘上,半竿紅日斜掛在舊時關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來金戈鐵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那畔:那邊。

          若為:怎為。

          荒戍壘:荒涼蕭瑟的營壘。戍:保衛(wèi)。

          賞析

          該詞上片“身向”句說明行程遼遠!氨憋L”句片寒風吹來,滿耳盡是馬嘶之聲。然后作一小結。下片“一抹”二句寫眼前景色,末句畫龍點睛,指出了這首詞傾主旨在于“境今幽恨”。全詞情景交融,結尾處更是點明主旨,風強語意,抒發(fā)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傾地,很容易聯(lián)想起同是納蘭傾“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氨憋L吹斷馬嘶聲!薄氨憋L”言明時節(jié)為秋,亦稱“秋聲”。唐蘇颋《汾上驚秋》有:“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而納蘭在此處云“北風吹斷馬嘶聲”。聽聞如此強勁,如此凜冽傾北風,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難依他會感慨“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以簡境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傾戰(zhàn)地風光側面。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城依舊。詞中傾寥廓傾意境不禁讓人想起王維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傾“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故而張草紉在《納蘭詞箋注》前言中言,納蘭傾邊塞詞“寫得精勁深雄,可以說是填補了詞作品上傾一個空白點”。然而平心而論,無論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萬帳穹廬人醉,星影要搖欲墜”,還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都不過是邊塞所見所歷傾白描,作者本身并沒有傾注深刻傾生命體驗,這類作品傾張力無法與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同日而語。不過,納蘭傾邊塞詞當中那種漂泊傾詩意傾自我放逐感傾確是其獨擅。比如該篇傾結尾“境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傾清苦和境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關外傾流人凄楚哀苦傾呻吟,又不是衛(wèi)邊士卒萬里懷鄉(xiāng)之浩嘆,而是納蘭對浩渺傾宇宙,紛繁傾人生以及無常傾世事傾獨特感悟,雖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勝真誠,其感不勝拳摯。

          歷史原因與環(huán)境原因以及詞人自身傾性格交織在一起,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這一曲邊塞蒼歌。全詞除結句外,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納蘭傾一草一木皆有靈性:雖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發(fā)要表達傾情感,但人們從字里行間揣摩出作者傾感受!按禂唷倍謱懕M了北國秋冬之險惡,“若為情”傾發(fā)問中帶出了作者對到任傾迷茫與不安。環(huán)境險惡,前途未卜,納蘭胸中風起云涌:懷境之心,戀鄉(xiāng)之情,憂慮之思,紛紛擾擾難以平靜。此時邊關傾云煙、堡壘、落日均染上了情緒傾色彩。整個邊關不再是唐人筆下傾雄渾、蒼涼、悲壯,取而代之傾是滿目蕭瑟傾冷清與破敗。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

          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fā)到天明。

          譯文

          連綿的山巒環(huán)繞著平湖,波濤很大,有搖動城墻之勢。湖水的波光里倒映著山巒的影子,浸染著山的青翠。就要到三更時分,湖光蕩漾,照到樓上猶如水晶一般清瑩。

          天上的流云是不是遮住月亮,柳樹如同籠罩在霧中時明時暗。帶著露珠的荷葉被風吹動,荷葉上的水珠閃亮如螢火。散開的頭發(fā)花白稀疏,靜靜地待到天明。

          注釋

          浣(huàn)溪沙:詞牌名,曾為唐代教坊曲名。

          平湖:湖名,位于嘉興東南。

          波撼(hàn)城:波濤洶涌,撼動城郭;妹虾迫弧杜R洞庭》:“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詩意。

          浸(jìn):浸染。

          水晶樓:樓名,在浙江吳興。一說指湖水泛著波光照到樓上,如同水晶一樣。

          欲:將要。

          三更(gēng):半夜,午夜。

          霧柳:指柳樹如同霧罩著一樣陰暗。

          度(dù):指遮擋。

          露荷:帶著露珠的荷葉。

          水流螢(yíng):風擺荷葉,葉上水珠閃亮得就像螢火蟲一樣。

          蕭蕭(xiāo xiāo):指頭發(fā)花白稀疏的樣子。

          散(sǎn)發(fā):散開的頭發(fā)。

          賞析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兩句詞人運用了兩個色彩迥異的動詞“撼”、“浸”,前者修飾出一雙巨臂搖蕩著水中的孤城的畫面,施展力與暴;后者刻畫了少女的柔指輕撫著情人,展現(xiàn)了情與愛的綿柔。兩個字描寫了湖水的剛與柔,對比鮮明地描寫了自然美景的神秘。“水晶”二字體現(xiàn)其玲瓏剔透,“欲三更”表明了時間,暗示了詞人在此游玩至深夜,襯托景色之美。“露荷翻處水流螢”,“流螢”二字作喻形象表現(xiàn)出荷葉沾染了露水后的清瑩明麗!办F柳”句通過“暗”、“度”二字寫盡了柳的朦朧、月的舒緩;“露荷”句則憑借“翻”、“流”二字傳達了露荷的圓潤、螢的飄忽,“蕭蕭”帶有自嘲的意思,也體現(xiàn)了詞人的自由瀟灑,“散發(fā)”體現(xiàn)了詞人的不羈。

          上片一開始,詞人以雄渾的氣勢推出了一個蕩人心魄的畫面:平湖環(huán)繞,波濤震天,孤城獨立。孟浩然《臨洞庭》云:“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痹~人所采用的藝術手法和孟詩有暗合之處,但只是客觀物象和由此引起的蒼茫闊大的意緒在形式上的自然重疊,而不是主觀上的刻意模仿。下句意境突變,“湖光倒影浸山青。”詞人展現(xiàn)了一個平靜而恬淡的畫面:湖光瀲滟,山色青蔥,蕩漾著沉醉的氤氳。這恰恰和以上波濤震天的懾人氣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畫面的轉換不但體現(xiàn)了動中有靜、剛中有柔的自然景觀上的復雜的情趣,而且在情緒上帶來了大起大落。末句“水晶樓下欲三更”是對以上畫面意境上的補充,它為詞人所詠嘆的景物籠罩上了一層朦朧的神秘的氛圍。“三更”點明時在深夜,從而為下闋對夜景的具體描繪作了過渡性的鋪墊。

          到了下片,詞人意猶未盡,仍然陶醉于自然景觀之中。所不同者,此時詞人所刻畫的夜景主題愈加明了,“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兩句正體現(xiàn)了這一變化,前句暗合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情韻,后句又為這銷魂的意境增添了幾許生意、幾許亮色——露珠敲荷,流螢相逐。這兩句不僅意境幽美,而且對仗和遣詞也極為精工、貼切。由于詞人從細微的感觸著筆,表現(xiàn)了一種纏綿的.風情。詞人疲于世情的心靈也得到了凈化與升華,滋長了一種放曠的情懷,正如他在結句中所說的:“蕭蕭散發(fā)到天明”——詞人為自己勾畫了一個超脫者的形象。它雖沒有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所表達的“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人格上的闊大與深厚,但卻有其“不知今夕何夕”的達觀與迷戀。

          這是一首描寫湖景的清新雋永的小詞,上片寫湖水由晝至夜的變化,始而波涌撼城,繼而平靜如鏡,浸山映樓。下片寫夜景變化,月陰時柳晤籠霧,荷翻時露流如螢。詩情畫意,使詞人流連至天明。總觀這首詞,它的重心在于寫景,通過景觀的變化帶動情緒的升沉。因此,全詞只有末句直抒胸臆,但詞人思想與情感卻暗藏于全詩,于“景”的空靈中無處不感到“情”的滲透與激蕩。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為詞人晚年游覽江浙一帶時所作。宋高宗紹興元年年底,詞人退居在福建生活。高宗建炎3年到紹興19年(公元1129—1149年)二十年間,詞人一直與諸多居閩友人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和互動,共寫了44首交游詞。這首《浣溪沙》就是詞人晚年游覽江浙一帶的山水美景時所作。

          張元干

          張元干(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zhèn)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后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xiāng),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代:納蘭性德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譯文: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濃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紅裙,還像往年一樣絢爛嗎?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里在蠟燭上刻出痕跡采等待新春的到來。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竹葉酒已經(jīng)喝盡了,大家都在頭上戴著彩綢做成的燕子來歡慶新年的到來。燈燭已經(jīng)熄滅了,剩下的燈花仿佛一條條金蟲在微微顫抖,如此風流快樂,全仗著天公的庇護啊。

          注釋: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zhè)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fā)展為多人舞。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虪T:在蠟燭上刻度數(shù),點燃時以計時間。

          竹葉樽(zūn)空翻采燕,九枝燈灺(xiè)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熄滅。金蟲:比喻燈花。端:真。合:應該,應當。

          賞析:

          上片寫年末歲尾,各家皆翹首以待新春第一個黎明的到來!笆杖¢e心冷處濃”,開篇第一句話就奠定了本詞的感情基調: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本應該拋開所有,放下一切,靜心等待,但濃郁的閑情卻是冷處偏濃。在一片本應該繁花著錦的情境中,納蘭卻似有一種無言的憂傷!拔枞躬q憶柘枝紅”,此情此景讓納蘭回憶起了當年觀看柘枝舞的情景,氣氛熱烈,婀娜婉轉!罢l家刻燭待春風”,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里在蠟燭上刻出痕跡采等待新春的到來,在文人墨客的眼中,這就是十分風雅的事情了。這兩句看似是回憶,卻也道出了納蘭在除夕夜的一種懷念往昔生活的心情。

          下片寫守歲時的場景。富貴人家的除夕夜別有一派富貴景象:“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竹葉酒喝盡了,頭戴采燕裝飾的人們歡歌笑語,興高采烈。九枝燈即將燃盡,余光之中貴婦們頭上的.金蟲頭飾與搖曳的燭光交相輝映,熠熠生輝。這兩句用酒杯、彩燕和燈幾種意象來襯托除夕夜的熱鬧,反映出整個除夕夜的歡騰的情景。這兩句還是對仗句!爸袢~樽”對“九枝燈”,“空”對“灺”,“翻彩燕”對“顫金蟲”,很是工整,這些豐滿的意象烘托出了除夕的喜慶氣氛。在這樣風流快活的場景中,納蘭是沉默的,冷峻的,“風流端合倚天公”,要成為與前賢比肩的“風流人物”,去建功立業(yè),卻只能賴天公庇佑,非人力所能強求,這句也表明了納蘭對當年逍遙自在生活的無限回憶。

          通篇來看,這首詞寫的是納蘭對往年除夕的回憶,詞中著力描寫了柘枝舞和舞女的美妙風流,也深隱地表達了自己對往昔生活的懷念之情。全詞情寓于景,清空而靈動。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減字浣溪沙(十五之七)

          閑把琵琶舊譜尋。四弦聲怨卻沈吟。燕飛人靜畫堂深。

          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一從燈夜到如今。

          賞析

          此詞是閨怨詞中的佳作。詞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出極纏綿悱惻的情感。末句一筆叫醒,使全篇實處皆虛,陡入勝境,加強了全詞情感的力度和深度。《白雨齋詞話》評此詞結句云:“妙處全結句,開后人無數(shù)章法。

          上片起首一句用韋莊《謁金門》詞“閑抱琵琶尋舊曲”句!鞍选、“抱”同義!白V”,這里也指曲。“曲”而書之于紙為“譜”,“譜”而付諸管弦為“曲”!皩ぁ睘椤爸販亍敝x。全句寫一位少女百無聊賴,隨意抱持琵琶重彈舊曲。次句“四弦聲怨卻沉吟”承上,言琵琶的四根弦上發(fā)出凄怨的音響,一似人深思時的微吟詠嘆。“卻”字與“舊”字是詞眼所,“卻”字見出琵琶聲之“怨”、之“沉吟”,恰與彈曲者的主觀意愿相反:本欲解悶,適增其愁。

          可見,上句所謂“舊譜”,并非單指過時的曲子,而是指往日與戀人聚會時曾經(jīng)彈奏過的樂調。那時候兩情歡悅,因此琴聲歡快,此時兩情隔絕,雖撫弦更彈舊曲,企望用美好的'回憶來自我安慰,但無論如何也奏不出舊日的愉悅之音了。第三句“燕飛人靜畫堂深”,語意層而進。少女幽居閨中,孤寂無偶,只有梁燕作伴。燕子似乎不忍心聽到這哀怨的琴聲,飛走了;少女本人也不能終曲,放下了撥子。一個“靜”字,一個“深”字寫出了閨中又恢復了先前那種死一般的靜止,意境深邃。

          過片兩句為對比。上聯(lián)寫少女斜靠著枕頭,有時像宋玉《高唐賦》里那位“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樣,夢中飛到情人身邊,重渲染情之烈;下聯(lián)寫一道門簾,就象沉重的棺蓋,使閨中人與世隔絕,無處訴說她的懷春相思之心,重點出現(xiàn)況之苦。

          歇拍寫“燈夜”即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夜前后幾天城市處處張燈結彩,通宵達旦供人玩賞,平日藏深閨人未識的姑娘們,難得這樣的好機會,可獲準外出嬉游。此篇所寫的少女,最后一次見到戀人,就元夜。從那之后,魂牽夢繞,卻至此時未唔。此句七個字用數(shù)字寫時間,把前此的種種情感反復并深化了。大有點石成金之妙。陳廷焯即以此為例,評曰“妙處全結句,開后人無數(shù)章法”(《白雨齋詞活》)。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字詞解釋:

         、配较常禾菩跁r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埔磺略~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jīng)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蔁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仕圃嘧R:好像曾經(jīng)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翻譯: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何表達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2)“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

         。1)詞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構成“來”與“去”對比。表達作用: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兩者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發(fā)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創(chuàng)作背景:無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xiàn)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宦(lián)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 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翻譯:

          ①伏雨:連綿不斷的雨。唐杜甫《秋雨嘆》:“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②去年句:意謂去年還曾經(jīng)在一起攀上枝頭摘取花枝,比賽誰最輕盈利落。斗輕盈,謂比賽行動迅捷輕快。輕盈,多用以形容女子體態(tài)之纖柔、輕快。李白《相逢行》:“下車何輕盈,飄然似落梅!雹勐嵌洌籂t煙,熏爐中的煙。南朝梁簡文帝《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本茣灒嬀坪竽樕戏浩鸬募t暈。此二句極寫無聊賴之情狀。謂爐煙輕輕地縈繞,雙袖在爐火映照中泛著紫紅的'顏色,身著青衫而臉上脹紅了酒暈。

          賞析:

          此篇描繪了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詞中上下片之結句點出其情傷的底蘊,倘恍迷離,空靈清麗。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翠鈿檀注助容光。

          相見無言還有恨,幾回判卻又思量,月窗香徑夢悠飏。

          翻譯

          時節(jié)剛剛入夏,合時的裝束應該的穿上淡薄的衣裳,越地絲綢做成的衣衫褪去了郁金草染成的金黃,翠色釵鈿和紅色胭脂更加增添了美艷的容光。

          回想相見的時候不知道說什么,心里卻還有一些離別的不爽;幾次想說分手,最后總是沒有開腔。明月滿窗,花徑幽幽,思念悠長恰似做夢一樣。

          注釋

          澹。杭吹。澹,一作“淡”。

          郁金:草名,可制黃色染料,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與百合科郁金香不同。梁武帝《河中之水歌》:“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

          翠鈿句:意思是翠色釵鈿,紅色胭脂,更加增添了她美艷的容光。

          檀注:涂口紅。李后主(李煜)《一斛珠》

          詞:“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判卻:拋棄。意思是賭氣要與之斷絕。判,一作“拚”。

          夢悠飏:夢境迷離,有飄飄然之感。

          賞析

          這首詞寫女子對戀人懷念的心情。雖然作者的先世是波斯人,但此詞看不到絲毫的異國情調,全詞體現(xiàn)的都是秾艷香軟的“花間”情調。

          此詞上片寫初夏時分女主人公淡薄的妝束和美麗的`容顏,重點描繪的是女子的衣著和首飾。“羅衣”“翠鈿”這些都是花間詞人常用的意象。下片刻畫了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她回想,與情人相見了,原來準備許多要說的話又無從說起,而內心里還有一些離別的怨恨;幾次想與情人斷絕關系,但情絲總把他們纏在一起。最后情景合寫,表現(xiàn)了她月夜窗下思念情人的迷離之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

          [宋代]蘇軾

          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jīng)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

          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含滋嚼句齒牙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橘樹何時與山楂、山梨一起長到雪霜來時?一旦經(jīng)過品評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

          我到黃州來,開始還未認識橘樹。如荊州、揚州產(chǎn)的金子般的橘子極為貴重,我樂于嘗新橘。品嘗橘子吮它的滋味,賦寫橘詩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幾:何時。共:同與。查(zh。洪,山楂。

          題品:品評。生光:增添光彩。

          木奴:橘子古名。

          雌黃:《晉書·王衍傳》:每捉玉柄塵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

          北客:蘇軾自謂。有來:到黃州來。初:開始。

          南金:《毛傳》疏:“荊,揚之州,于諸州最處南偏,又此二州出金,故知南為荊、揚也!睙o價:無法計價。

          齒牙:口味的俗稱。

          賞析:

          上片,詠橘的高潔品格和生活地位!皫坠膊槔娴窖┧,一經(jīng)題品便生光”,以襯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潔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過霜期,而橘子卻能凌霜傲雪,常綠不衰。正因兩者從未“幾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經(jīng)人們“題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頌》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來,對橘的是非褒貶從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稱頌,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貶責,原于它是生于山間的“木奴”。所以該詞的上片最后一句,蘇軾發(fā)出“木奴何處避雌黃”的感嘆,也是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這一過片問句,為下片進一步詠橘作了鋪墊。

          下片,寫橘之品格、價值和地位!氨笨陀衼沓跷醋R,南金無價喜新嘗”,以對襯之筆,先寫“北客”對橘初不相識,正是為了襯托如“南金無價”的橘子樂于被人們“新嘗”的價值。于是更進一步贏得人們的滿含滋吮它的滋味,賦寫贊頌它的.詩句,其“齒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歷史的。

          全詞,運用了比襯、抑揚、反問、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豐碩、香味。尤其運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襯出橘子的美質和價值。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臺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飄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飄搖灑落于花叢陰影下,又被溫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飄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釋

         、侔俪哒屡_: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臺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注釋。“章臺”,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谥刂睾熌唬河髦戈惲橐鲋械闹刂卣系K!按簳煛,指春光。

         、邸皯z他”句:眼看楊花(喻柳如是)隨風飄零,卻又無可奈何。

         、堋暗铡本洌阂鉃闂罨ㄖh零,使天空迷蒙失色,似乎黯淡的太陽是在花影中滾動。

          ⑤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東方朔《十洲記·昆侖》:“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玉樓十二所!

          ⑥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作者:佚名

          陳子龍與柳如是有段哀婉的情緣,時在公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間。由于子龍之妻張氏的不容和其它種種原因,兩人只得分手。于此前后,凡關涉楊柳之吟詠,大致是陳子龍抒露此段情愛之作。這闋小令即借詠物以寫情,是對分手之初的內心復雜難言之苦澀的自我咀嚼。難言每與無以名之的“莫名”共生,人到陷入此類心境時遠較長歌當哭更為不堪。

          詞人在此小詞中表述了相思、阻隔、無望之哀,更濃重的是對“他”的憐愛憐惜。倘若沒有一種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緣,分手不會有太難磨滅的痛苦。既是紅粉知己,又是兩情投合,卻無力永成連理;更何況明知所愛者際遇哀苦,飄泊不能自主。難以預料亦不堪想象此去將會落得怎樣的命運安排時,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雜摩蕩,最無法言語以傳。“憐他”句的動人處,正在于從“理還亂”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層,傳述了難以盡傳的心靈悸動。

          下片的重心是特定的心知和默契!皾L殘花影”、“吹送玉樓”都是飄泊無主的她可能的前路和必然的歸宿,但可以肯定,她不會墜落于混溷,她能自愛、自立、自強的!板H铡眱删涞囊庀筮x擇是嚴格的,字面明寫,句外有暗示。“殘”和“送”均系被動,身難由己,然而絕無自暴可能。這種判斷來之于對“心事”從另一角度言,其實不是單方面的,乃是他倆情緣中結撰起來的,他人不知“我”能知。詠物而寫人,固不大易,寫人而傳神魂、寫心靈,又得句句不黏不脫于“物”,自更難乎其為。王士禎早年學詞遍和過“湘真”之作,體驗甚細,在《倚聲初集》和《花草蒙拾》中對陳子龍詞贊嘆無已,他用“不著色相,詠物神境”八字評此詞,是得“意”之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9-28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8-04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浣溪沙原文的翻譯及賞析11-03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3-05

        [精選]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09-19

        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10-09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