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蘭亭集序情感線索
蘭亭集序情感線索是怎樣的呢?了解蘭亭集序情感線索有助于掌握蘭亭集序的知識點。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蘭亭集序情感線索,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蘭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依體例先敘聚會原因:“修稧事也”;介紹參加人員:“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畢”“咸”二字盡顯名士賢才薈萃、濟濟一堂之盛況。再敘寫聚會之處蘭亭周圍的秀麗景色:山崇、嶺峻,林茂、竹修,流清、湍激;山溪如帶,環(huán)繞蘭亭;加之“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景語皆情語,更顯名士賢才相聚,其樂融融!“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暢敘”即盡情地、充分地敘述言說,而“幽情”即幽深內(nèi)藏不宜言說的情感;“暢敘”與“幽情”的寓意在特定的語境中形成對比,再加“一觴一詠”,從細(xì)微之處展現(xiàn)了名士賢才此次聚會的盡情、盡興、盡致!也使讀者體味到王羲之?dāng)⑹隆懢、抒情的清微淡遠。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在“仰”“俯”之中,王羲之“游目騁懷”,超然于現(xiàn)世萬物之上而引發(fā)思考,透露著玄理。“信可樂也”:信,確實、的確。一個“信”字把文章的歡樂之情推向了高潮。
在歡聚之時,王羲之寓目山水,由眼前情境而體認(rèn)字宙之無窮無盡,頓悟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繼而進入玄理的思索:人與人在世間交往生存,與生生不息的自然相比,人的一生多么短暫,因此種種感慨油然而生:盡管人們生活態(tài)度不同,性情癖好靜躁不同,但是當(dāng)人們?yōu)樗佑|的事物感到快樂自足,竟然不知衰老即將到來時的感受是一致的;而當(dāng)以前感到快樂的事情轉(zhuǎn)眼間變?yōu)殛愛E,人們怎能不因此而生感慨?更何況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隨著天地造化最后都將終歸于盡呢?
“情隨事遷,感慨系之”揭示了自然萬物與“我”在“物我泯一”的心境中相感相通時,人的情感會自然地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這一哲理;因而千百年來使后世讀者感嘆不已。
序文再引《莊子·德充符》“死生亦大矣”,轉(zhuǎn)入對人生的思考:死生也是人生變化中的大事情啊!在這里“死生”實際上是一個偏義復(fù)詞,詞義著重在“死”字上。“豈不痛哉”既表達了王羲之對人生短暫、死生不由人意的無奈和哀痛,又與前文“信可樂也”遙相呼應(yīng),鮮明對照,使文章感情陡起波瀾,令人感慨。
由山水感發(fā)而悟玄理的心境,《蘭亭集序》表達的情感是復(fù)雜的:每當(dāng)看到前人產(chǎn)生感慨的緣由與自己感嘆情懷的緣起相契相合時,王羲之不能不面對前人的文章嗟嘆哀傷,可是心里又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在這里,前文既已表明“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那么究竟還有什么原因使作者“臨文嗟悼”,且又“不能喻之以懷”,也即不宜明白言說或難以明白言說呢?王羲之給后世讀者留下了疑問!
接著,作者批評了前人觀點,認(rèn)為“一死生”是不真實的,“齊彭殤”是妄造的,這不僅超越了老莊,也超越了與他同時代崇尚清談的一般士大夫文人;而且使我們體味到:王羲之內(nèi)心深處渴望著在有生之年能多做實事而不應(yīng)空談玄理的志向。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在這里,“悲夫”既與“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相呼應(yīng),又與前文“信可樂也”“豈不痛哉”一一照應(yīng),使文章形成了“樂——痛——悲”三層情感波瀾;而序文結(jié)束在“悲夫”,不能不再次引發(fā)我們對書圣難以言說之悲的疑問和思考。
最后,文章依體例補記了詩文結(jié)集成書的經(jīng)過,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煞尾,又與前文“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照應(yīng)。在一段之內(nèi)的反復(fù)述說分明使我們真切感到:書圣胸中必有塊壘難以消解且又不宜訴說,只能寄托“后之覽者”“有感于斯文”,希望穿透時空阻隔而與后世讀者心靈交流,呼喚著后世讀者的理解。
作者簡介
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難得的才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晉帝當(dāng)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16歲時,王羲之被郗鑒選為東床快婿。郗鑒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鑒愛女故要為女擇婿,與丞相王導(dǎo)與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xì)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shù)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lǐng)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里,就見靠東墻的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余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后,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lǐng)我去看。”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dāng)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nóng)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dāng)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dāng)時天時地利人效果發(fā)揮極致,據(jù)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無錫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他和許詢、支遁等人,開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書法興起。其后裔多擅書畫,作品掛滿廳堂、書房,人稱“華院畫堂”。后人定村名為“華堂”,沿稱至今。
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豆腐干豆腐右軍祠于墓前。
【蘭亭集序情感線索】相關(guān)文章:
《蘭亭集序》作品情感06-06
蘭亭集序表達的情感06-08
背影的主要線索05-21
好人線索范文05-20
《蘭亭集序》原文及文章情感09-22
《蘭亭集序》原文及情感表達08-29
蘭亭集序作者情感變化08-23
《蘭亭集序》下落和作品情感08-08
《蘭亭集序》作品情感及作品思想08-09
《蘭亭集序》內(nèi)容講解及作品情感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