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優(yōu)秀獲獎教案
蘭亭集序優(yōu)秀獲獎教案(一)
教學要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程要求:
一、導入課文
問: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書畫作品:王羲之的《蘭亭序帖卷》。
我們從這精美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yōu)美。王羲之有書圣之美稱,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眾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出示圖片)。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記下了他們的千古風流,王羲之為這些詩作的書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膾炙人口。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到其書法美,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其文章的美。
二、聽錄音(再出示碑貼全文)
三、自由讀
四、賞析第一段
本文記敘了這次蘭亭集會的盛況,讓我們先來看,這是怎樣的一個集會?
時間、地點、事由、人物、景
析: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
析:引以為流觴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們的聚會免不了酒與詩,酒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品,他流觴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誰的前面,誰就取來飲酒),于是詩興大發(fā),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出示流觴曲水圖片,伴白:
看到這幅圖,似乎時光倒轉,回到蘭亭集會上,仿佛看到了這些雅士間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許多書法家、畫家、文學家都會匯集此地,流觴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現代人的豪情。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俯。
接下來,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機盎然。王羲之,縱展目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
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
五、再讀第一段。(女生讀)
六、范讀第二段,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來的一段中,又表現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一個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會人事的應酬進退相聯。
人要真實地生活在現實里,總要與各種人、事打交道,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對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兩類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把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室內暢談。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
這兩種人生態(tài)度可取嗎?能否有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比如,就著自己的才華,到社會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負?
講析: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有一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舒殊,靜噪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删鸵粫r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作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況修短隨化,
況且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的長短,其結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這種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痛惜。
七、指導全文誦讀。(個別讀,男生集體誦讀)
八、賞析第三自然段。
找出表達其情況的詞:悲
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不一樣,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為什么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找出這句話:固知
佛教、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他們一生死生,齊彭殤,可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可這種生活觀在我看來是何等的虛偽可笑。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賢者。我悲古人,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觀今,亦由今之視昔,后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他詢問古今,發(fā)出悲嘆。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讀最后一段。
九、朗讀。
十、小結全文:
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纱蠓裁谰笆⑹拢紭O易引發(fā)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得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fā)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
十一、尾聲: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是后之賢者,應該有許多新的感悟。結合歷史人物,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
蘭亭集序優(yōu)秀獲獎教案(二)
本課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蘭亭集序》摹本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不少寫景狀物的詩作,想必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大家還記得吧,師生一起誦讀: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撻送青來。
詩人描寫景物時,畢其形傳其神,一水多情地呵護著綠田,兩山像從遠處奔騰而來,來不及敲門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摹景狀物,但手法卻別具一格,言簡而神具,這就是王羲之以書中神品稱著于世的《蘭亭集序》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教師略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fā)藝術的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
出示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錄音、正音。
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投影:
多音字:會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
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四、朗讀課文。
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五、品讀課文。
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
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
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fā)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蘭亭集序優(yōu)秀獲獎教案】相關文章:
《鄉(xiāng)愁》獲獎教案05-10
《蘭亭集序》教案六篇05-28
《蘭亭集序》教案8篇04-13
《蘭亭集序》教案四篇03-23
《蘭亭集序》教案9篇03-20
《蘭亭集序》教案五篇03-18
《蘭亭集序》教案6篇03-17
《蘭亭集序》教案九篇03-16
《蘭亭集序》教案7篇03-16
《蘭亭集序》教案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