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清玄寫的父親的微笑
林清玄,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jīng)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chǎn)的一位。
林清玄:父親的微笑
父親躺在醫(yī)院的加護病房里,還殷殷地叮囑母親不要通知遠地的我,因為他怕我在臺北工作擔心他的病情。還是母親偷偷叫弟弟來通知我,我才知道父親住院的消息。
這是典型的父親的個性,他是不論什么事總是先為我們著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到鳳山去開會,開完會他到市場去吃了一碗肉羹,覺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馬上想到我們,先到市場去買了一個新鍋,買了一大鍋肉羹回家。當時的交通不發(fā)達,車子顛簸得厲害,回到家時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許多,我們吃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父親形容的那種美味?墒俏页匀飧䲡r心血沸騰,特別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難得,因為那里面有父親的愛。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親是粗獷豪放的漢子,只有我們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極為細膩的一面。提肉羹回家只是一端,他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好的東西一定帶回給我們,所以我童年時代,父親每次出差回來,總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
他對母親也非常的體貼,在記憶里,父親總是每天清早就到市場去買菜,在家用方面也從不讓母親操心。這三十年來我們家都是由父親上菜場,一個受過日式教育的男人,能夠這樣內(nèi)外兼顧是很少見的。
父親是影響我最深的人。父親的青壯年時代雖然受過不少打擊和挫折,但我從來沒有看過父親憂愁的樣子。他是一個永遠向前的樂觀主義者,再壞的環(huán)境也不皺一下眉頭,這一點深深地影響了我,我的樂觀與韌性大部分得自父親的身教。父親也是個理想主義者,這種理想主義表現(xiàn)在他對生活與生命的盡力,他常說:“事情總有成功和失敗兩面,但我們總是要往成功的那個方向走。”
由于他的樂觀和理想主義,使他成為一個溫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沒有不能解決的事,就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也是個風趣的`人,再壞的情況下,他也喜歡說笑,他從來不把痛苦給人,只為別人帶來笑聲。
小時候,父親常帶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過這些工作,啟發(fā)了我們的智慧。例如我們家種竹筍,在我沒有上學之前,父親就曾仔細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筍,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jīng)]有出青的竹筍。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訪筍農(nóng),曾在竹筍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竹農(nóng)大為佩服。其實我已二十年沒有挖過筍,卻還記得父親教給我的方法,可見父親的教育對我影響多么大。
也由于是農(nóng)夫,父親從小教我們農(nóng)夫的本事,并且認為什么事都應從農(nóng)夫的觀點出發(fā)。像我后來從事寫作,剛開始的時候,父親就常說:“寫作也像耕田一樣,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沒有不收成的。”他也常叫我不要寫政治文章,他說:“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寫政治文章,就像種稻子的人去種檳榔一樣,不但種不好,而且常會從檳榔樹上摔下來。”他常教我多寫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評罵人,他說:“對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評的文章是放火燒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燒山則常常失去控制,傷害生靈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創(chuàng)作者,不要做理論家,他說:“創(chuàng)作者是農(nóng)夫,理論家是農(nóng)會的人。農(nóng)夫只管耕耘,農(nóng)會的人則為了理論常會犧牲農(nóng)夫的利益。”
父親的話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沒有寫過一篇文章。他是用農(nóng)夫的觀點來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語中的,意味深長。
有一回我面臨了創(chuàng)作上的瓶頸,回鄉(xiāng)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惱說給父親聽。他笑著說:“你的苦惱也是我的苦惱,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還要不要種香蕉,你看,我是種好呢?還是不種好?”我說:“你種了四十多年的香蕉,當然還要繼續(xù)種呀!”
他說:“你寫了這么多年,為什么不繼續(xù)呢?年景不會永遠壞的。”“假如每個人寫文章寫不出來就不寫了,那么,天下還有大作家嗎?”
我自以為比別的作家用功一些,主要是因為我生長在世代務農(nóng)的家庭。我常想:世上沒有不辛勞的農(nóng)人,我是在農(nóng)家長大的,為什么不能像農(nóng)人那么辛勞?最好當然是像父親一樣,能終日辛勞,還能利他無我,這是我寫了十幾年文章時常反躬自省的。
母親常說父親是勞碌命,平日總閑不下來,一直到這幾年身體差了還常往外跑,不肯待在家里好好地休息。父親最熱心于鄉(xiāng)里的事,每回拜拜他總是拿頭旗、做爐主,現(xiàn)在還是家鄉(xiāng)清云寺的主任委員。他是那一種有福不肯獨享,有難愿意同當?shù)娜。他年輕時身強體壯,力大無窮,每天挑兩百斤的香蕉來回幾十趟還輕松自在。我最記得他的腳大得像船一樣,兩手推開時像兩個扇面。一直到我上初中的時候,他一手把我提起還像提一只小雞,可是也是這樣棒的身體害了他,他飲酒總不知節(jié)制,每次喝酒一定把桌底都擺滿酒瓶才肯下桌,喝一打啤酒對他來說是小事一樁,就這樣把他的身體喝垮了。
在六十歲以前,父親從未進過醫(yī)院,這三年來卻數(shù)度住院,雖然個性還是一樣樂觀,身體卻不像從前硬朗了。這幾年來如果說我有什么事放心不下,那就是操心父親的健康,看到父親一天天消瘦下去,真是令人心痛難言。
父親有五個孩子,這里面我和父親相處的時間最少,原因是我離家最早,工作最遠。我十五歲就離開家鄉(xiāng)到臺南求學,后來到了臺北,工作也在臺北,每年回家的次數(shù)非常有限。近幾年結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更難得回家兩趟,有時頗為自己不能孝養(yǎng)父親感到無限愧疚。父親很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說:“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個有益社會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母親和父親一樣,從來不要求我們什么,她是典型的農(nóng)村婦女,一切榮耀歸給丈夫,一切奉獻都給子女,比起他們的偉大,我常覺得自己的渺小。
我后來從事報道文學,在各地的鄉(xiāng)下人物里,常找到父親和母親的影子,他們是那樣平凡、那樣堅強,又那樣的偉大。我后來的寫作里時常引用村野百姓的話,很少引用博士學者的宏論,因為他們是用生命和生活來體驗智慧,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最偉大的情操,以及文章里最動人的素質。
我常說我是最幸福的人,這種幸福是因為我童年時代有好的雙親和家庭,我青少年時代有感情很好的兄弟姊妹;進入中年,有了好的妻子和好的朋友。我對自己的成長總抱著感恩之心,當然這里面最重要的基礎是來自于我的父親和母親,他們給了我一個樂觀、關懷、善良、進取的人生觀。
我能給他們的實在太少了,這也是我常深自懺悔的。有一次我讀到《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佛陀這樣說:“假使有人,為了爹娘,手持利刀,割其眼睛,獻于如來,經(jīng)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了爹娘,百千仞戰(zhàn),一時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經(jīng)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讀到這里,不禁心如刀割,涕泣如雨。這一次回去看父親的病,想到這本經(jīng)書,在病床邊強忍著要落下的淚,這些年來我是多么不孝,陪伴父親的時間竟是這樣的少。
有一位也在看護父親的鄭先生告訴我:“要知道你父親的病情,不必看你父親就知道了,只要看你媽媽笑,就知道病情好轉,看你媽媽流淚,就知道病情轉壞,他們的感情真是好。”為了看顧父親,母親在醫(yī)院的走廊打地鋪,幾天幾夜都沒能睡個好覺。父親生病以后,她甚至還沒有走出醫(yī)院大門一步,人瘦了一圈,一看到她的樣子,我就心疼不已。
我每天每夜向菩薩祈求,保佑父親的病早日康健,母親能恢復以往的笑顏。
這個世界如果真有什么罪孽,如果我的父親有什么罪孽,如果我的母親有什么罪孽,十方諸佛、各大菩薩,請把他們的罪孽讓我來承擔吧,讓我來背父母親的孽吧!
但愿父親的病早日康復。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時候,看我不會農(nóng)事,他會跑過來拍我的肩說:“做農(nóng)夫,要做第一流的農(nóng)夫;想寫文章,要寫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的人。”然后覺得自己太嚴肅了,就說:“如果要做流氓,也要做大尾的流氓呀!”然后父子兩人相顧大笑,笑出了眼淚。
我多么懷念父親那時的笑。
也期待再看父親的笑。
【林清玄寫的父親的微笑】相關文章:
林清玄散文《與父親的夜談》12-02
林清玄寫的文章11-01
有關林清玄寫的文章08-20
林清玄寫人物的文章07-02
林清玄寫往事的文章11-23
林清玄寫親情的文章08-15
林清玄寫春風的文章09-27
林清玄寫雨的文章11-26
關于寫林清玄200字作文10-17
林清玄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