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魯迅故里文學魂
久想到魯迅故里一游,如今突然實現(xiàn)了這個夙愿,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激動。
魯迅故里位于人才薈萃的文化名城紹興,是一處具有民族風貌和文化積淀的歷史街區(qū),清朝末期、民國初期的歷史風貌展示的真真切切。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長慶寺,土谷祠,恒濟當鋪都原貌展示,透露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區(qū)內(nèi)的石路、小河、老樹、枯井、小橋、烏篷船都親親切切地閃現(xiàn)在游人面前。徜徉在古街,思緒在從前,想到現(xiàn)代文學巨人當年的生活、讀書、交友、思索的歷程,更加體會到魯迅先生不同凡響的思想和追求。人生歷程的山重水復,突見真理的柳暗花明,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正是在這處很尋常的街巷,魯迅先生目睹了封建社會末期各種各樣的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表演,從而為他創(chuàng)作出感人至深的文學形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色各樣的人物在他筆下栩栩如生,平平常常的景物在他筆下情趣盎然,司空見慣的故事在他筆下千迂百回。文學之魂就像沃土上的喬木,土壤越肥,喬木越壯。魯迅創(chuàng)作扎根在百姓的沃土之中,因而,他的文學作品精神昂揚,感人肺腑。
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追求自由的天性使魯迅和小伙伴們樂而不疲地游戲于其中。其實,百草園就是普普通通的菜園,而且還長滿了野草。作家的視覺與感覺如果與普通人一樣,則百草園斷不會被描繪成樂園。大富大貴人家的假山真水,樓堂館舍,要比這泥墻根一帶有趣得多;但紈绔子弟是無法體會到什么樂趣的。會欣賞的人,一切俗景皆有趣;不會欣賞的人,一切美景成無聊。因而,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云雀都成為魯迅眼中的有趣之物,都化為魯迅筆下的精靈。這就是文學之魂。
三味書屋是魯迅十二歲到十七歲間讀書的地方,在這里,魯迅先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這只有三十五平方米的教室只能容納十幾個孩子讀書,心寬不怕屋子窄,心胸如大海的魯迅兒時就刻苦讀書,他的書桌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勉勵自己而刻下的。魯迅從小就惜時如金,后來他曾說: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讀書和寫作上了。正中懸掛的“三味書屋”四個大字的匾額剛勁有力,規(guī)范美觀。兩邊柱子的對聯(lián)發(fā)人深省,上聯(lián)是:至樂無聲唯孝弟,下聯(lián)是:太美有味是詩書。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她的先生的情態(tài)與治學精神,先生深入到書中境界時,搖頭晃腦,陶醉酣致,可見其治學之嚴謹,對學問的一往情深,這對學生無疑是潛移默化的教育。
看到咸亨酒店喝酒的現(xiàn)代人,我立即就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那個時代,來咸亨酒店喝酒的大多是在柜臺外站著喝酒的"短衣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穿長衫唯一的人”,這句話將孔乙己的地位、性格、嗜好暴露無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他是不合時宜的頹廢的讀書人,是受盡侮辱的讀書人。他已經(jīng)潦倒到任人恥笑之,任人欺負之的地步,仍然顧及自己的臉面,穿著臟兮兮的長衫,表明他與短衣幫的體力勞動者不同,而且說話總是之乎者也地叫人似懂非懂。他的額頭上經(jīng)常掛著被人打的傷疤。最后,他因偷了丁舉人家的書而被打成殘廢,在饑寒交迫中離開了人世?滓壹旱脑庥銎鋵嵤欠饨▽V浦贫认伦x書人的共同遭遇。無怪乎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憤怒地寫道: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用兩個字可以概括:吃人!
土谷祠就是土地廟,里面供奉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兩尊塑像,每年的四月十四,便有人來燒香拜佛,祈求好收成。平時很冷清,故而成了無家可歸的乞丐、游民的暫棲地。魯迅從這群流浪漢中看到了民族的劣根性,創(chuàng)造了阿q這個藝術形象。阿q蜷曲在土谷祠里,生活狀況十分可憐,可憐到連姓趙都要挨打的地步;然而,更可憐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這個精神勝利法使得他在被押上刑場的時候,仍不覺悟,喊出了:”二十年之后還是一個阿q“的荒唐可笑的口號。阿q有改變自己地位的思想要求,但他身上所具有的劣根性使他認識不到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因而他只能成為統(tǒng)治者制造冤獄的根據(jù)。然而,他的自輕自賤、自高自大、欺軟怕硬、吹牛撒謊等劣根性卻是當時自上而下的國民劣根性的表現(xiàn),根源于統(tǒng)治階級。當年,慈禧太后面對列強對中國的瓜分,不思反抗,卻厚顏無恥地表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欣。在別的國家已經(jīng)大搞經(jīng)濟建設的時候,他卻沉浸在地大物博的自我欣賞中,熱忠于朝廷內(nèi)部的自相殘殺。他難道不是典型的阿q嗎?地大物博的華夏卻只能接連不斷地上演著被宰割的悲劇。魯迅的文章真是警世鐘,沖鋒號!辈辉诔聊斜l(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滿清王朝,中華民族進入到了民主科學的新時代;但是,封建勢力的瘋狂破壞又使阿q這樣的有翻身希望的貧苦人上了斷頭臺。這是全民族的悲哀!
我們看到了魯迅故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一灶一床、一河一橋,都感到十分親切,因為我們自然地聯(lián)想到了先生的振聾發(fā)聵的文學作品,那真是字字熱血,句句酸淚,篇篇錚骨。魯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學的希望,明白了中國文學的方向,只有植根于民眾之中,寫出民眾感情,揭出民族病痛,尋求治病的良藥,才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文學。
【散文:魯迅故里文學魂】相關文章:
參觀魯迅的故里08-29
魯迅故里導游詞07-19
游魯迅故里作文450字08-17
魯迅的散文精選07-06
舊故里,草木深散文10-03
雪魂經(jīng)典散文10-24
雪魂的散文09-04
魯迅故里的導游詞(精選20篇)07-28
難忘的魯迅故里優(yōu)秀記敘文09-24
文學散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