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子》秦觀詞作鑒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秦觀詞作鑒賞《江城子》
江城子,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
《江城子》這一詞調起源于晚唐五代時期的唐著詞(唐著詞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經過文人的加工,就成為一首小令的詞調)曲調。唐五代時為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韻、37字七句五平韻等?梢娞莆宕督亲印吩~調興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有說法稱,該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
歐陽炯單調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后蜀尹鶚單調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宋代晁補之曾將其改名為《江神子》。
至北宋蘇軾始變?yōu)殡p調,由此發(fā)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廣。雙調《江城子》是在單調的基礎上,在結尾處增一字,變三言兩句作七言一句,又依原曲重增一片。雙調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蘇軾的《江城子·記夢》和《江城子·密州出獵》開創(chuàng)一代詞風,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時代人的追和。全宋以《江城子》為詞調的詞192首,除兩首張先詞為單調外,其他都為雙調。南宋的韓淲的《江城子》中有“臘后春前村意遠,回棹穩(wěn),水西流。”之句,所以又名《村意遠》。
江城子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秦觀詞作鑒賞
此為少游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fā)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fā)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fā)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jié)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fā),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fā)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秦觀詞作鑒賞《江城子》】相關文章:
《江城子》秦觀詞作鑒賞10-29
《南鄉(xiāng)子》秦觀詞作鑒賞09-14
《浣溪沙》秦觀詞作鑒賞10-15
秦觀詞《江城子》原文鑒賞10-10
《八六子》秦觀詞作鑒賞08-31
《畫堂春》秦觀詞作鑒賞09-23
《虞美人》秦觀詞作鑒賞11-19
《南歌子》秦觀詞作鑒賞04-24
《鵲橋仙》秦觀詞作鑒賞08-02
《望海潮》秦觀詞作鑒賞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