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勸學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懂得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存”、“堅持不懈”和“用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積存12個文言常用實詞: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3個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6個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和論證方法機動的寫作特點。
教學假想
一、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述的比喻,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同時,落實重、難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合,以利于學生懂得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懂得其意義和用法,接著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后“考慮和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教時安排:
用兩課時教完。課前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課文。第一課時,重點弄通文字,初步懂得內容。第二課時,理清層次,加深對內容的懂得,并研究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者,解題;
2、正音正字;
3、懂得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4、翻譯課文。
教學步驟
1、導人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人,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2、簡介作者:(見教參)
3、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
勸:“勸勉”的意思。
繁體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差不多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標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結束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崇高的品德。
4、范讀課文,學生正音正字。
5、指導學生處理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給6個通假字、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點加注,懂得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并懂得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學生對照注解,自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6、教讀: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能夠已。(已,結束,學習不能夠結束,不能夠放松,不能夠半途而廢。)
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解釋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1)青,取之于(從)藍,而(卻)青于(比)藍;冰,水為(凝成)之,而(卻)寒(冷)于(比)水。(也解釋學習能夠使人提高自個兒、轉變自個兒。)
(2)木直中(合乎)繩(墨線),輮(烤彎)以(把……)為(作成)輪,其曲(曲度)中(合乎)規(guī)。雖有(又)槁暴(曬干),不復(再能)挺(直)者(的緣由),輮(火烤)使之(它)然(這樣)也。(解釋學習能夠轉變人的習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變化。)
(3)故(所以)木受繩(經(jīng)墨線量過)則直,金就礪(放磨石,上磨過)則利,君子博學而日(每日)參省(檢查省察)乎(于)己,則知(智)明而行(行為)無過矣。(解釋學習能夠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yǎng)。)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學不能夠已”。
第3段:解釋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一段運用比喻,從3個側面證明只要擅長學習,擅長假物,就能使人成為有才德的君子,接著得出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吾嘗(曾經(jīng))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肢(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看得廣)也。(學、思對照,強調了學習的作用;跛望與登高對照,登高的收獲大。兩例證明運用學習、運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長也,而見者(看的人)遠(遠也看得見);順風而呼(呼喊),聲非加疾(快)也,而聞者(聽的人)彰(聽得更清楚)。(兩例證明運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3)假(借助)輿馬者(的人),非利足(快腳)也,而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絕(橫渡)江河。(兩例證明運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運用)于(對)物(外物)也。
連用比喻,得出結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啥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于他擅長運用學得的知識和本事,擅長運用處界條件補充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個兒,所以才成為君子的。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能夠已”,不可放松。
第4段,解釋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一段也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存、堅持不懈、用心致志。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于此);積水成淵(深潭),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獲得),圣心(圣人思想)備(也就具備)焉。(積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學習要靠積存,并引出結論:圣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yǎng)了“圣心”。)
故(所以)不積跬(半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了積存。正反對照,解釋學習必須不斷積存。)
(2)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拉車走十天),功在不舍。鍥(刻)而舍(放棄)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于后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3)蚓(蚯蚓)無幫兇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泥)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鉗),非蛇鱔之穴無可寄予(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也。(蚓蟹對照,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用心致志。)
全段由強調“積”,到論證“不舍”,最后來歸結到“用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tài)度。進一步證明“學不能夠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廢。
7、鞏固:學生自讀課文,自行口譯,要能字句落實。學生提問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解答。
8、安排作業(yè):背誦全文;完成書后練習。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2、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4、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難點: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
教學重點: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
教學設想:
1、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2、本文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3、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思考和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4、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2、介紹作者、解題;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5、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從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二、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主張“性惡論”,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和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板書“勸”)字,問: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勸勉”。作者在這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四、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通假字:
輮----煣有----又知----“智”暴pù----“曝”乎----于(古音聲母韻母相同)生xìng----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其他易寫錯讀錯字:中zhōng礪ì參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病⒔o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场土暢踔兄R,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虛詞
溫故
知新
于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
介詞:從
青取之于藍
苛政猛于虎
介詞:比
而青于藍
告之于帝
介詞:向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
有蔣氏者,
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表示“……的人或事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明原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
君將哀而生之乎
連詞:并列關系
知明而行無過矣
潭西南而望
連詞:修飾關系
吾嘗終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連詞:轉折關系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連詞:順接關系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矣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可以”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袄K”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現(xiàn)泛指各種繩索!拜姟焙汀盀椤笔莾蓚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盀椤保龀。“以”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關系的連詞。這句----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偏指舟!八,名詞用如動詞---“游泳”!敖^”---引申為“橫渡”!敖印惫湃藢V搁L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卻能橫渡江河。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白ρ馈痹诒疚闹惺莾蓚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皬姟弊xqiáng,堅硬的意思!吧稀、“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坝眯摹辈皇呛铣呻p音詞,“用”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耙弧保鲃釉~,專一的意思。全句----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五、布置作業(yè):
。薄⒄J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场⑹熳x課文。
。、反復閱讀課文,思考題:
。ǎ保┱n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ǎ玻┱n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lián)系;
2、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3、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1、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2、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么內在聯(lián)系?
3、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結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爸蹦緸檩啞闭f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從學習的意義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聽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從學習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討論第三題:
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ǎ保┮匀粘I钪谐R姷氖虑榛颥F(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ǎ玻┰O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ǎ常┰O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布置作業(yè):練習一;補充練習;背誦全文。
附板書:
《勸學》補充練習
一、在括號里寫出通假字的讀音,并指出它們與本字的讀音有怎樣的關系:
。、知()明而行無過
。簿由ǎ┓钱愐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古今詞義,并說明這些詞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什么變化:
。薄⒐誓臼芾K則直
。、金就碩則利
。、蟹六跪而二鰲
。、蚓無爪牙之利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1、 2、
3、 4、
四、說明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木直中繩2、而絕江河3、非利足也4、上食埃土
五、指出下列加點詞的不同用法
1、 2、
六、填寫本文不同設喻方法的例句:
。煺磳φ盏男问,如
。、反復形式,如
。、先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
4單說比喻,不提論斷,使道理隱含其中,如
。怠⑾仍O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喻作進一步論證,如
七、比較《為學》和《勸學》兩篇課文,它們設喻方法有什么不同?
八、作文《“善假物”小議》;《贊“鍥而不舍”》
要求:
。、兩題中任選一題;
。矊懗鎏峋V;
3、用設喻方法;
。、字數(shù)400左右。
附一、補充練習參考答案:
一、1、zhì同音2、xìng韻母相同3、hū聲母相同4、yòu、pù同音
二、1、墨線,泛指所有繩索;擴大2、金屬制品,黃金;縮。、蟹腿,跪下;轉移4、爪子和牙齒,幫兇、走狗;感情色彩變化
三、1、發(fā)生;興辦;興旺2、學習;學問;學校3、功效;功勞4、靛青染料;顏色青
四、1、符合,動詞2、橫渡,動詞3、便捷形容詞(使動用法)4、向上;作狀語
五、1、遞進,轉折、因果2、可以,“以”介詞虛化;“以”,連詞,“而”,成為;無所以:不能、沒有用來……辦法七、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勸學教案 篇3
知識目標:
1. 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 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 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給下列加下劃線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2)吾嘗跂而望矣( )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4)其曲中規(guī)( )
。5)雖有槁暴( )( )
。6)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7)君子生非異也( )
明確:(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jié)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jù)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5.分組齊讀課文(通過讀、聽,強化記憶)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構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結合完成“思考和練習一”,引導學生理清全文思路結構
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整理、歸納文中的多義詞、活用詞、特殊句式
第二課時
1.檢查背誦
2.整理、歸納文中重要文言知識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列出要歸納的項目,小組內相互交流、補充,教師投影提示強調,其中難句理解、特殊句式等應讓學生動手翻譯,以訓練其翻譯技能。
A.字詞解釋
。1)通假字(結合“思考和練習”二)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生非異也
。2)詞類活用
、賱釉~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诿~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勖~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苄稳菰~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一詞多義(結合“思考和練習”二)
B.特殊句式(學生口譯,教師重點點撥翻譯注意點)
。╨)判斷句
、偾,取之于藍
、诒疄橹
、垭m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艿歉叨,臂非加長也
、菥由钱愐,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fā)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2)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點撥:“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3)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么觀點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
點撥:這個比喻是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了學習的作用。
。4)“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為什么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點撥: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5)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點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
4.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
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比喻的有關知識,明確比喻的表達效果。引入對本文論證藝術的最大特點——采用大量的比喻進行說理的藝術特色的鑒賞。
點撥:
。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后正,有時先正后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3)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這一特點)
指導學生齊背課文,進一步體味本文的語言特點和論證藝術。
5.小結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關鍵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仿佛信手拈來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所有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教案點評: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學習本課首先要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再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最后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案示例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步驟與方法:?
1.看“預習提示”,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了解課文。
2.教師出示應掌握的實詞和虛詞,讓學生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弄明白。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答。
3.同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確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二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
4.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5.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師:同學們,荀況特別強調教育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請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生:“學不可以已!
(板書:學不可以已)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體背誦)
師:請問本段論述了什么內容?
生:論述了學習的意義。
師:運用什么方法論述的?
生:比喻。
師:很好。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出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
(板書:青出于藍,冰寒于水)
生: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會發(fā)生變化。
師: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發(fā)展。
師:對。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
(板書:直木為輪)
生:說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師:對。誰能說得更全面、更具體些?
生:比喻說明人的資質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而且一旦提高和發(fā)展了,就不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即人若不斷地學習下去,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師:很好!敖鹁偷Z”“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
(板書:金就礪、木受繩)
生:“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板書:知明而行無過)
師: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生:“學不可以已!
師:對。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yōu)椤吧啤。這里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fā)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先請一名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師:很好。同學們思考一下本段寫了幾層內容?
生:分三層。第1句為第一層,第2、3句為第二層,第4句為第三層。
師:對。第一層闡明什么內容?
生: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師:對。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系?
生:分總關系。
師:對。第二層是具體闡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得出結論:“君子善假于物”。聯(lián)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生:學習。
師:對。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生:比喻。
師:用哪幾個比喻?
生: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
(板書: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師: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三段。?
學生集體背誦。?
師: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
生:這段主要論述學習態(tài)度。分三層:第一層,從“積土成山”到“金石可鏤”,闡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第三層,從“蚓無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闡述學習要專心。
(板書:學習態(tài)度—積累、恒心、專心)
師: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
生:比喻。
師: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系?
生:對比關系。
師:對。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生: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師:很好。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
(學生動筆寫,5分鐘)。
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哪位同學先說一說?
生:知識如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就會枯竭。
師:比喻貼切嗎?(學生答:“貼切!)
生:空虛的頭腦若以知識來充實,猶如雨水澆灌著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復生氣。
師:很好。?
生:知識是生活的明燈,沒有知識的生活,猶如在黑暗中的遠征。
師:好。?
生:沒有知識的頭腦,像不長谷物的荒地。
師:他從反面設喻,也很好。
生: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東搖西晃,虛度年華。
師:請同學們推敲一下是否貼切。?
生:不貼切!皵嗑的風箏,東搖西晃”主要是說無明確的飛行方向,與“沒有知識”無相似之處。
師:若將本體改動一下,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句,請你改一下。?
生:將“知識”改為“志向”。
師:對。改為“志向”“目標”“理想”等,就是個很生動貼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須符合合理、生動、新穎的要求。?
師:再請同學們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
(學生寫,6分鐘)
師:請同學們先分成幾個小組交流一下,寫得好的向全班同學推薦一下。
師:哪些同學寫得不錯,請組長推薦一下。
生:謙虛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鷹,知道天高地闊、學海無涯,因而刻苦好學,永不自滿;驕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淺嘗輒止、夜郎自大。
師:好。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生:勤奮的人,像一顆明珠,無時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銹的鐵,毫無用處。
師:不錯。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
三、作業(yè) :
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
勸學教案 篇4
課前準備:
學生讀兩遍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①解決字音問題,②完成初步翻譯,寫在紙上,上課備用。
學習目標:
1.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標
中國的教育源遠流長,從孔孟到老師,都是教育的實踐者。先賢的風范與成就我們只有敬仰,但是我想,作為教育者,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心愿,就是勸勉學習、鼓舞精神。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勸學》所倡導的。
(板書課題及作者)
這節(jié)課,我們要完成以上目標:1.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文章。
二.理思路、背誦
1.要完成目標,我們從朗讀開始。請大家齊讀課文。
。▽W生齊讀課文,糾正字音,強調通假字和音隨意轉。)
2.請大家再讀第一二段。
我仔細看了大家的翻譯,總體很好,有一些小問題我們需要再注意些。比如第二段的“于”(強調一詞多義)
這篇文章是議論文,第一段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第二段進一步論述,提出了第一個分論點:學習的意義。為了論述清楚,作者列舉了哪些事物?
。ò鍟
學不可以已{青→藍 冰→水 博學
木、金 參省 )
這幾個事物都是正面的事例,它們共同論證了學習是成為君子的必要條件。本來是空泛的道理,作者以五個身邊常見的事物為喻,生動形象的把道理講得既透徹又深刻,這種論證方法叫做——比喻論證。(幻燈出示)這也是《勸學》這篇文章最顯著的特點。
請大家試背第一二段,兩分鐘時間。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我說上句,請大家接下句。
請同學們依據(jù)板書提示背誦。
3.很好,我們來看第三段。先來讀一遍。
。ㄌ釂枴罢谩薄八薄敖^”的意思。)
這一段論述的是學習的作用。作者又用了哪些事物來做比呢?
。ò鍟
思不如學{(望不如登高)——反
登高 順風 正 假于物
輿馬 舟楫 )
這幾個事例正反結合,論證了要成為君子,要善于借助外物,而這個外物,是學習。緊扣題目和中心論點,筆力老到,論證謹嚴。
請大家試背第三段,兩分鐘時間。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我說上句,請大家接下句。
請同學們依據(jù)板書提示背誦。
4.很流暢,我們來看第四段。先讀一遍。
。◤娬{固定結構“無以”和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這一段的分論點大家能看出來嗎?(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
我們來找找這一段的事例。
積土、積水、積善——積;跬步、小流——不積;這組事例先正后反,論述了學習要注意積累。騏驥——舍;駑馬——不舍;朽木——舍;金石——不舍;這組事例先反后正,論述了學習要持之以恒。蚓——一;蟹——躁,這兩個事例先正后反,論述了學習要專一。)三個段落的比喻論證都是正反對比結合,而且模式不一,靈活多變。
(板書
積 →不積
不舍→ 舍 正→反
一 → 躁 )
請大家試背第四段,兩分鐘時間。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我說上句,請大家接下句。
請同學們依據(jù)板書提示背誦。
5.背誦全文
非常好,我們已經(jīng)依次背會了這四段,下面我們來嘗試背誦一下全文。給大家三分鐘準備。
請同學們依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現(xiàn)在我要擦去一部分板書,我們再來試一遍。
太棒了,大家都覺得文言文不好學,特別是不好背,可是這篇文章我們一節(jié)課就背會了,大家發(fā)現(xiàn)什么小竅門了嗎?
理解文意 理清思路 選關鍵詞 循序漸進
這樣文言背誦其實也不難。
三.小結
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的比喻雖多,卻毫無板滯生硬之感。原因是什么?
。ú⒘性O喻,反復論證。對比設喻,對照鮮明。層層深入,詳盡嚴謹。整散結合,文氣流暢。)
四.結語作業(yè)
高中的語文學習,文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學好文言的關鍵在于積累,積累的'關鍵在于背誦。我們只有背誦了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文言文,才能厚積薄發(fā),學以致用。比如這篇《勸學》,既有論辯色彩,又具有文學韻味,形象清新、膾炙人口,讀背這類文章,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言知識,還有寫作方法的借鑒,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啟迪、精神的鼓舞。
請大家學習借鑒本文的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仿寫一篇《勸背》。
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勸學教案 篇5
《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子停頓。
(2)、利用課文注釋讀懂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3)、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
(4)、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開卷有益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樂知者”。
重點與難點
(1)、理解、運用文中的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4)、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自讀質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入課文
(利用多媒體)
1、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2、播放動畫故事《司馬光砸缸》
3、顯示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據(jù)以上三則資料,提問:(多媒體顯示)
(1)、由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這首歌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我們能想到有關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誰知道司馬光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同學介紹)
(3)、請哪位同學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這則故事的意思?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這是師曠勸晉平公學習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中的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同時也說明,開卷有益的道理。
導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贊。對于孫權,也許我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當?shù)弁醯囊幻妫裉煳覀兙屯ㄟ^學習《孫權勸學》,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多媒體顯示課題)《孫權勸學》
勸學教案 篇6
邱龍濤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爸蹦緸檩啞闭f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 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lw/Index.html>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 “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lw/Index.html>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玻o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 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袄K”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和“為”是兩個動詞,“***”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八,名詞用如動詞,“游泳”!敖^”是會意字,從“***”,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白ρ馈痹诒疚闹惺莾蓚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皬姟弊x***,堅硬的意思!吧稀薄ⅰ跋隆狈轿辉~作狀語,“向上”、“向下”!包S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坝眯摹辈皇呛铣呻p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耙弧保鲃釉~,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xiàn)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
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重點﹞
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否總有些困惑?有人說,我整天冥思苦想,埋頭看書,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說,我上課真的是認真聽講了,也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了;有人說,我認真努力地學習了,付出了,可考試總是成績平平。我們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臥薪嘗膽,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對現(xiàn)實中的自己又總是有些無奈。今天,讓我們走進荀子,走進他的《勸學》,希望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給我們指明一條前行的路。
二、解題
勸,勸勉,鼓勵。學,學習。
三、分析課文
。ㄒ唬┓治龅谝欢危
1.我們已經(jīng)粗略地翻譯完了這篇課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生答:學不可以已,學習是不能夠停止的。)
2.從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看,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讓我們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學究,穿著灰色長袍,正襟危坐,拖著長腔,講著一堆枯燥、乏味、單調的大道理時的情形。這篇文章是這樣嗎?
。ǘ┳屛覀兎治龅诙危▽W生齊讀,老師糾正讀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幾個比喻句?(學生回答:五個)請讀出并翻譯前兩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卻比蓼藍的顏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結成的,卻比水溫度低得多)經(jīng)過提取的過程,靛青不再是蓼藍的顏色,經(jīng)過凝結的過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說明經(jīng)過某種人為或自然的變化過程,事物可以改變原有的性質。第一句已發(fā)展成固定的成語。(學生回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里是說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我們還記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比喻說明什么嗎?(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qū)別。)那么就此看來,這兩個比喻是為了說明什么呢?(答:因為荀子提出的“性惡論”,說明人經(jīng)過一定的`學習,本性就會發(fā)生變化,知識就會豐富,能力就會提高。)
2.那么通過學習改變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復到過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個比喻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個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又槁暴,不復挺者,輮使為然也。并翻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guī),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已經(jīng)改變的本性,是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特性的,學習對于人的本性的改變有著決定的不可逆轉的作用。
3.略講: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變化。同樣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經(jīng)過廣泛地學習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4.請同學們概括本段所講的內容。(答:學習的意義)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ㄈ├首x第三段。(老師正音)
1.第一句話的前半部分講到了思和學,強調的是什么?(答:學習。)后半部分,用了哪個比喻句?(答: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學習的作用可以開闊人的視野。)
2.找出四組比喻句并翻譯: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②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順著風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③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使…..快;致,達到。借助車馬的人,不是腳走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卻能橫渡江河。)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淺顯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來的,但它卻是作者細心安排的,是為了說明一定道理的。我們思考:“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種效果的獲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條件發(fā)生了變化嗎?(答:不是。)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這種效果呢?(答: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順風,假輿馬,假舟楫”的緣故,憑借外界條件,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人工條件,都能幫助我們彌補不足。)自然導出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根據(jù)這個道理可以推出,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君子善于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罷了。
請一位同學概括本段的內容:學習的作用是彌補不足。
(四)導入下一段:學習能夠改變、提高自己,能夠彌補不足,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第四段。大家齊讀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個)。
1.先分析前四個比喻句。(學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由土到山,是一個由少到多的積累過程。)這是哲學上的一個量變過程,堆積成高山,那里的氣候條件就發(fā)生了變化,請大家用地理知識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答:迎風坡降雨等),是哲學上講的質變,是一個飛躍。(用同樣的方法分析“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相反“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明不積累就將一事無成。找一位同學概括這四句話所強調的內容是什么。(生答:學習要善于積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積累的好處,學生說及:我們的讀書筆記,成語,名言警句等的積累是一種量變過程,伴著積累,伴著成長,氣質就發(fā)生了變化,是質變過程。)
2.要想做到長期積累,我們該如何做呢?讓我們分析下兩組比喻句。第一組比喻:騏驥與駑馬對比,說明客觀條件的優(yōu)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只要堅持就能取得成功,(為了活躍氣氛,更易于理解,舉龜兔賽跑的故事。)第二組比喻:“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生舉鐵杵磨針的故事,滴水石穿的事實,說明做事要堅持不懈。)
3.做到堅持不懈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做什么呢,請看最后一組比喻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學生譯出兩個定語后置的句子,說出“上”與“下”的用法以及實詞“強”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學生說出“寄托”的古今異義)通過蚓與蟹對比,說明學習要專心。
四、略析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五、分析語言特色
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并不是開始我們所想象的老學究那枯燥、乏味的說教。
六、總結
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好文章,每個社會、每個時代都會賦予它新的內涵,我們推想荀子寫此文的初衷,是針對自己提出的“性惡論”中的“惡”采取的一種措施,要加強后天的學習,來增強自身的修養(yǎng),去除惡的本性,改變自己不良的天性,成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謙謙君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應該超越古人,上升到我們這個時代的高度:我們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為學習能開闊人的視野,學習能增長人的學識,學習能改善人的生活,學習能提高人的品位,學習能改變人的命運。請學生舉例子(張海迪、海倫·凱勒……)
七、作業(yè)
1.寫一篇一二百字勸學文字。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用多媒體)
勸學
《荀子》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板書設計1
板書設計2
【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勸學》教案12-28
《勸學》教案10-09
《勸學》的教案07-22
《勸學》的教案07-02
勸學 教案08-07
《勸學》 教案09-13
《勸學》詳細教案06-10
《勸學》標準教案09-18
《孫權勸學》教案10-28
《勸學》優(yōu)秀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