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哲理性散文

        時間:2023-01-06 23:51:55 散文 我要投稿

        哲理性散文

          如果害怕失去你就放棄擁有的權(quán)利,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這不也是人生的哲理嗎?

        哲理性散文

          不論在官場或職場,很多朋友都有過這樣一種經(jīng)歷:在你順風順水的時候,有很多人會圍攏在身邊,逢迎討好,朋友和應酬特別多,有時讓你應接不暇,顯得忙碌火熱;而一旦你無權(quán)無勢,甚至坐冷板凳的時候,一些原來很親近的朋友、鄰居或同學,大多會冷眼相看,那種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的感覺撲面而來,給你帶來一陣陣寒意。

          其實,人的事業(yè)不論大小,總有一些光環(huán)籠罩。當光環(huán)退去的時候,一切都會歸于平淡,繼續(xù)過著平凡的生活,孤寂和落寞在所難免。在這種人生起伏、事業(yè)落寞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呢,

          仔細想想,答案并沒有多么復雜。因為即使一個人位高權(quán)重,甚至是偉人名人,在他們權(quán)限和能力以外,他們也都是凡夫俗子一個,都要面對一大堆家庭瑣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休閑時刻無非是應酬、健身、娛樂這些不能再俗的事情。如何走出遭受冷淡和冷遇的陰影,才是人生的突圍之路。

          清末大名鼎鼎的左宗棠,雖然才氣過人,書讀得多,能力很強,胸懷大志,卻一直遭到冷遇,一直到40歲,還是一個運氣很差的窮苦教書先生。半輩子過去,仍一事無成。后來終于從遭受冷淡和冷遇中走了出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他指揮大軍,大敗阿古柏,收復了已經(jīng)被敵人占據(jù)16年之久的新疆。

          人需要面對冷淡和冷遇,隨遇而安,要忍得住,淡然處之。對生活的熱情不減,盡情地享受生活。振奮起精神,忘卻昔日的一切,享受生活的無比快樂,積極、樂觀、向上。事業(yè)的成就的確讓人心動,生活中的趣味更讓人感到樂趣橫生。作為一個在官場或職場拼爭過的人,盡管有風光的時刻,也有灰頭土臉的時候。回眸歷史,淪海桑田,至于人生的功過,難以評說。

          很多朋友大多為名利所累,為面子所累,這是人之常情。比如那些貪官,在臺上時得意忘形,一旦落馬便原形畢露,其慘狀,那種凄涼的境地,不可言表。“過時的風凰不如雞”,“虎落平陽被犬欺”。此一時,彼一時也。還會有人大肆追捧嗎?

          冷遇,對人們是一種考驗。你只有從冷遇中擺脫出來.才有可能完全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說到這里,筆者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有誰從繁華走人困頓,便能體驗到人生的真諦。”人處順境時,所注意的不過是那些漂亮的、浮在表面的東西,人一旦受到冷遇,既不會為名利忙,也不被時勢潮流所裹挾,這時反而能夠沉靜下來,獲得一次審視社會的機會,得到平時不易得到的發(fā)現(xiàn),使自己真正地成熟,獲得和積蓄新的力量。

          所以,請各位朋友對冷遇說一聲“感謝”吧!冷遇使人更加成熟,有志氣的人在白眼、冷遇、嘲諷面前不會低頭走開,只會鍥而不舍;聰明完美的人不會無辜冷遇別人。給別人更多的溫暖,善待別人就是安慰自己。只有把冷遇當做完善自我、不斷進取的契機,并盡全力去威得成功,才是戰(zhàn)勝冷遇的最好良藥。

          哲理性散文篇二

          禪凈一心

          多數(shù)學佛之人,尤其是學禪之人,都是以開悟為學佛的目標。好多人不知道,今生就算是開悟了,但還未能親身證其所悟,對于了生脫死,實則仍是無濟于事。開悟和證悟,有著理論和實踐上的差別。簡單的說,領悟了理論,并不代表得到實踐上的受用。這就好像弄懂了乘法表,并不代表能得到心算的受用。只有親身證實于實踐應用,方可受用無窮。知行合一,解行相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否則縱使令飲水之人說得十分正確,而未飲之人,終究不知其是何滋味。

          參禪之人,常以禪宗的機鋒轉(zhuǎn)語,他人他宗無能回答,而自認為道行高妙,人不能知。生起這種知見的人,其實也不知道古人的意思。如果真知道的話,必定沒有自雄自矜的姿態(tài)。為什么?因為絕妙之語,也是極為平常之語。別說領會了無濟于事,縱使大徹大悟了,依然是無濟于事。只有完全親自證得,斷盡煩惱見惑思惑,方為了脫生死大事。而如今能親自證得的人,實不多覯。

          依小乘佛法而說,證初二三果的人,也難免來生因福造業(yè),或?qū)е聣櫬鋹旱。證四果者,方能了生死。如果依大乘圓教說,初信位菩薩斷盡見惑,與小乘初果相同。七信位菩薩斷盡思惑,方能了生死。初信位至六信位,尚未了生死。而初信位菩薩的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測度。何況是信位的菩薩。

          五祖戒禪師(五祖為寺名,師戒禪師為五祖寺的住持,所以稱作五祖戒),在宋朝初期名喧宇宙,門庭高峻,若龍門然,但死后仍轉(zhuǎn)世為蘇東坡(有事跡可證明,藏經(jīng)的《居士傳》、《人天寶鑒》、《冷齋夜話》中均有記載)。蘇東坡以前世的慧力,文字見地,皆不平常,又不拘小節(jié)。駐守杭州時,卻時常邀妓自娛。由此可知,五祖戒禪師尚未能證得初果。為什么呢?因為證得初果就證得“道共戒”,任何處境下也自然而然不會犯戒。如果不出家,也娶妻室的話,即使以殺身來威脅他觸犯邪淫,也會寧死而決不肯犯。

          學禪者如若了知此義,哪里還敢高推禪宗,藐視他宗?

          凈土法門,乃是佛法中的特別法門,唯有上上根人,與愚夫愚婦能得實益。若非宿世修得善根凈因,頗難對凈土法門生起信心。別說不學佛的人不易生信,即便是通達禪宗教理的學佛人,也常常以禪宗教理的義理來論判,往往搞得不知這特別法門之所以然。這門能令凡夫未斷盡煩惑,即于現(xiàn)生了生脫死超凡入圣的不可思議法,不但自己不肯修持,而且也不肯教示于人。

          只以禪宗義理為唯一的基準,便會有此過咎。平白的讓愚夫愚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力往生極樂世界,而自己卻甘受輪回,不愿出離。印光大師常說這一類的人,往往被其他的學禪者所屈服,而捨棄佛力,只靠自力,以致了脫生死在驢年(盡未來際亦無驢年)。這類人即令今生能做到佛學大通家,如果不依靠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恐怕塵沙劫又塵沙劫后,仍然還在六道輪回中。

          聰明人以明心見性為志事,而不知念佛正是明心見性的捷徑。念念若能至誠相應,自可明理悟心。即便未能做到,而依仗佛的慈悲愿力,往生到西方極樂凈土,比起在此娑婆界里明心見性卻未斷煩惑,仍復輪回生死了無出期者,已是天淵之別了。何況既已往生,親炙阿彌陀佛和其他圣眾,當即親證無生法忍,豈止明心見性而已。這就是依仗自力了生死與依仗佛力了生死的巨大差距。

          然而,好多自大的`聰明人以凈土法門至簡至易,就連愚夫愚婦也能做到,就輕易的藐視凈土。殊不知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十界齊收。《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于證齊諸佛之后,普賢菩薩以十大愿王勸善財童子,以及華藏海眾,令大家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善財童子已是位登等覺,而華藏海眾也已超越凡夫或二乘果位,屬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無明證三德之人,尚且仍回心念佛,愿生西方。又華藏海中,凈土無量,而必定回向極樂世界。由此可知往生極樂,是出苦之妙門,成佛之捷徑啊!

          因此,如果參禪得悟,又能發(fā)愿求生,現(xiàn)生明心見性,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上品往生,即永明大師所言之【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蓮池大師就極力主張參禪之人應兼修凈土,發(fā)愿求生極樂世界,以禪歸凈,最為穩(wěn)妥。真信切愿志誠念佛者,臨終時必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既生于極樂世界中,則煩惱不期斷而自斷,開悟證悟迅速成就。這是因為極樂世界的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長功德智慧,了無令人起貪瞋癡者。所以龍樹菩薩稱凈土法門為易行道,馬鳴菩薩稱為最勝方便。而此法門不但普度凡夫,實則普度一切凡圣。

          現(xiàn)今修禪者以見性成佛而自雄,說禪者則以宏揚禪宗的教理止觀禪定而自矜。不但不肯提倡凈土法門,極力破斥者居大多數(shù)。佛在世時,眾生的心力業(yè)力殊勝,依仗自力或許仍可證道?涩F(xiàn)在正處于無佛的末世,眾生的善根慧根陋劣,業(yè)障厚重,善知識更是稀少。不遇凈土法門,縱使深諳通達教理止觀禪定,甚至能明心見性,誰能不先斷盡煩惑,而究竟了生脫死?

          知好歹者,切記不可效仿那些已經(jīng)了脫生死,行菩薩道者之志愿。務須決定現(xiàn)生便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待得往生后才學習效仿,則為有益。還未往生便想依樣畫葫蘆,就如坯器未經(jīng)燒制,一經(jīng)生死之雨,便成泥土。世上常有好說大話者,以佛菩薩的身分自任,自誤誤人而不知恥不自知,可悲可憫。

          修學凈土者,又當極力提倡因果。聰明上智的人,固然能敦篤倫常,清楚明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但對于智力中下的人,如果不將因果的道理詳細剖明,報應的事跡昭然揭示,怎么能警惕操行而約束身心呢?所以因果是入道的初門。而聰明之士,或許仍會小視因果,以為這只不過是為了勸告中下根性人的伎倆。不曉得如果只是粗劣的了解意思,不足以稱為相信。知道了而不能躬行實踐,也不足以稱為相信。所以徹悟禪師提醒學禪之人:“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

          徹悟禪師的十六字真言【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為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又說:“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一句阿彌陀佛,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

          以上拙文,皆從以下數(shù)篇印光大師的書信內(nèi)容綜合發(fā)揮,如有不對不相應之處,懇請十方讀者們嚴厲批評指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化凡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復秦銘光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凈土法門說要)

        【哲理性散文】相關文章:

        人生哲理性散文(通用33篇)07-28

        哲理性的個性簽名11-01

        哲理性的優(yōu)美句子03-01

        有哲理性的句子是05-15

        哲理性句子摘抄06-22

        關于愛情的哲理性句子10-14

        優(yōu)美的哲理性的句子06-29

        生活中的哲理性句子06-29

        哲理性優(yōu)美的句子06-2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