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路和橋的變遷散文
我要說的村中那條路,其實是全村的中軸線,它寬3米有余,長大約200余米。西至村外填溝,再往前就是樊村橋,東至南北大街,是全村的主干道路,也是全村的南北中心線。該路地勢平坦,從東到西一馬平川,兩邊不是磚窯后墻就是院墻,固定的行人出口很少,實際是條穿村道路,當然也可以稱為中心街。
在我兒時的印象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該路幾乎是無人通行,也無人去搭理,相反偏是兒童的戲耍玩樂之地。
為什么好端端一條馬路無人行走,會成為少年兒童的戲玩之地,這里邊卻有極為重要的原因所在。
造成這種情形的根源,其實在于全村的集中供水點,供水點設施十分簡單,一個安有閥門的二寸水管罷了。
全村一千三百余口人近四百戶人家的人畜吃水問題僅靠一道二寸水管供應。由于水管閥門每日無數(shù)次的被人又開又關,使大量的水流于地面,水流順勢而下,便淹沒了全村的中心馬路。夏秋時節(jié)泥濘難行,春冬時節(jié)積水成冰,路人是不能輕易過往的。
供水的水管距中心馬路二十多米,成下坡直通該條馬路,雖然水勢不大。但是,由于日久天長水流不斷,水沿中心線由西向東直下,占據(jù)淹至道路的三分有二,阻斷了行人。也構勒出一條流水風景線,夏秋時節(jié)水波蕩蕩,春冬時節(jié)積水成冰,好一處少年兒童的戲耍之地。
馬路上的水平時齊腳深的樣子,為了防止水勢流向大街,中途也有人們用泥土壘起的一道道小土壩。土壩很低,最高處也莫過三二寸,它起到了減緩水流的作用,基本到離南北大街三二十米的地方停滯不前了。只有秋天出現(xiàn)較大震雨的時候,水流加大,沿路沿街沖向街南的泊池里。
我們上學下學本來是可以在中心路往返的,平時繞道而行的時候多。只有夏日炎熱的天氣專門從中心路趟水而過,為的涼爽一下。趟水的時候,把布鞋提在手中,邊走邊玩,在水中打鬧,有時也濺到腿上,身上,但都不放在心上,反覺得涼快極了,舒坦極了。
最開心的要數(shù)冬天了,我們幾個村西北住戶的伙伴們每天都要溜滑滑。放學后,溜上一會滑滑方才回家,吃過飯上學時又路過玩去了,也有玩得過了頭,誤了吃飯誤了上課的時候。在家父母訓斥,在校老師罰站罰背書。無論怎樣,童心未泯的我們玩起來總是那么開心。村南村北的大小伙伴也繞路專程溜冰,那百多米遠的中心路上,從西到東,從東到西一溜冰場,好似一個天然的滑冰場所。
高年級的學生也玩,低年級的學生也玩,也是那時候缺少娛樂的緣故,玩起來就沒完,年歲小的常;乖诘,一溜身體滑出好遠,站起來接著滑,直到深冬天寒地凍,雪花飄飄的時候才作罷。
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初中上完,村中的那條路一直是那個樣子,幾乎沒有變化。也不知什么原因從沒有人采取過任何措施,任由從井里抽出來的水白白浪費在路上。一年又一年,村里人也司空見慣,每每在水管處挑水的時候也禁不住罵上幾句粗話!可取水的方式不變,水照樣從中心路上穿過,路照樣無法正常行走。
直到九十年代,村里改善人畜吃水工程的時候,才將原來的水管挖開扒掉。從此村民結束了每天清早排隊挑水的歷史,那條村中的中心路才恢復了路的原狀。有好事的老漢們不忍見那路坑洼不平,自發(fā)作了修整鋪墊,那路才真正成了路。再后來,村里拓寬改造道路,中心路首當其沖被重新修繕,改成了水泥路,與大街相連接,與村西的南北路相通,才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心街。
如今那條路更寬更直更長了,集市的時候被商販占據(jù)了一部分,平時早已車水馬龍人流不息了。
樊村橋是我村到樊村中間一段溝由土墊起的地方,名叫橋其實就是土壩。壩長大約十多米,寬三米左右的樣子。兩邊是溝,東邊溝是農田,時常種些玉米之類的秋作物。西邊溝較淺,一般不種作物。由于夏秋多雨的時候從山上沖下水來都集中在溝里,水大的時候還波及到土壩,致使所謂的樊村橋被沖垮一大半,有時僅能夠單人通過,車馬是無法行走的。
樊村橋也算是交通要道,平時過往行人很多,是我們公社通向左家溝公社和三交河礦區(qū)的必經之路。在我兒時的印象里,樊村橋經常被大水沖斷,嚴重的時候連行人都無法過往。
由于在樊村地界,距該村也近,橋沖垮后的修復工作當然著落在樊村大隊身上。在沒有現(xiàn)代化運輸工具的年代,全靠人工擔土墊土,是極耗工時的,常常沖垮一次需七八天才能修復。由于土方壓得不是很實在,一下雨就陷落。因此,樊村橋在夏秋雨季里,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我姥姥家就在樊村,小時候去姥姥家的次數(shù)較多,被橋阻斷無法過去的情況是經常有的。本來走了大半的路,眼看就到了卻無法通過,只得乘興而來掃興而回。每遇到這種情況母親就咒罵鬼天氣,同時也無可奈何。
橋斷了阻隔了過往的行人,大家不免有些怨天憂人不高興。但對兒時的我們來說卻也增添了樂趣。星期天的下午,我們一群小伙伴常常到橋邊玩耍。最有趣的是跟樊村的少年們干仗,大家以橋為界。各自占據(jù)有理地形,拿土塊相互開火,打得雙方都抬不起頭來,若一方落敗,一方便在對面大聲吶喊?墒请p方人馬都不肯越界,土塊開戰(zhàn)的結果有勝有敗,有時他們落下風撤離,有時我們主動退出。不論那一方贏了,都是叫罵一陣了事,然后各自回村,相約下次再戰(zhàn)。
從我記事起,一直到九十年代,二十多年時間里,樊村橋不知被沖垮過多少回,無數(shù)次的修復,無數(shù)次的沖垮,也給我的童年留下很深的記憶。村里許多的勞力默默地奉獻著,他們多么盼著有朝一日樊村橋墊得堅固些,多么希望這座土橋能夠一年四季暢通無阻。
九十年代初,縣上規(guī)劃修一條劉家垣到左家溝的循環(huán)路,貫通河西丘陵地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樊村橋是兩個鄉(xiāng)的連接處,才得以拓寬壓實。人們墊滿了西邊的小溝,并栽上了一排排楊樹。從此,樊村橋才真正得到了鞏固,再沒有被洪水沖斷沖垮過,但雨天過后卻是泥洼遍地,車馬難行。
九十年代末,縣上拓寬改造油化鄉(xiāng)村道路的時候,規(guī)劃馬雙線,鄉(xiāng)里應樊村村民的要求,將柏油油路延伸至樊村,樊村橋又經過壓路機一層層的輾壓,橋又再加寬,橋面鋪成了柏油,“那雨天泥濘難行的歷史總算劃上句號。”
再后來,又經過整修,柏油路換成了水泥路,樊村橋承受大型運輸車輛也紋絲不動。人們再也不會擔心它被洪水沖擊,如今的樊村橋車輛往來不斷,才真正成為兩村之間的暢通橋。
【路和橋的變遷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的變遷10-11
秋的變遷隨筆散文06-25
舅媽家的變遷的經典散文07-29
錯路和彎路初中散文08-06
夢境變遷抒國威散文06-21
人、車和路小學隨筆散文11-03
楓葉嫁秋舞變遷經典散文06-18
青蓮風雨變遷抒情散文07-13
路·人生散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