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母親如年散文
四百里奔波,天黑時分,才趕回清寂的農(nóng)家小院。
母親雙手搓著,接過我手里的行頭,拍拍我滿身的塵土,端詳我一番,拉進屋里。晚飯時分,一家人圍上桌子,大家埋頭吃飯。飯是紅苕糝部分包谷米,以紅苕為主食。偶爾,母親眼尖,給我添上一瓢。飯后,母親低頭忙灶頭上的活,我站起來,幫母親做些事,洗洗臘肉,把一種夏天就晾得很干的紅蘿卜卷,用溫水浸泡,加上豬骨,燉上一大鍋。明天,年三十,我們就這樣過年了。而隔壁房間,父親的呼嚕聲,清晰傳來。母親看看我,對我說:“你還是瘦了!蔽抑坏命c點頭,微微點點頭。再看母親時,她已去給我鋪床了。我自己也是臘月二十八這天,才趕回家的,一家人為了這個年,都在奔波辛苦和拼命勞作,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工作第一年回家過年的情景。第二年,父親,母親,相繼就永遠地“走”了。
但兒童時光的“年”,卻給我深刻印象,對我敬愛的母親,了解也更深入。那時的年,盡管家境貧寒,但過年卻誰家都不馬虎,規(guī)矩都重的。印象里:正年三十,孩子們可以盡情玩。中午,母親忙廚房,父親寫對聯(lián)。開飯時,父親去給牌位里的老人作揖,叩首。我們站在桌邊,靜默幾分鐘。父親叫我們舉筷,我們就舉筷;他叫放下,我們就放下,通常都是母親最后才上桌。到晚飯,母親拿出平時藏得嚴嚴實實的花生,南瓜子,炒紅苕塊。叫法跟現(xiàn)在一樣,叫“守歲”。一家人圍著桌子,中間點盞煤油燈,火苗旺旺地。桌下,放上兩個“風籠”,加些老材疙瘩木炭,一房子就很溫暖了。先聽父親講故事,然后是姐姐講。故事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照例,母親是不講話的。累了一天,她坐在桌邊,直咳嗽。守一會,我們?nèi)轮ニ耍瑡寢尣庞帜贸鑫宸只蛞唤、二角來散給我們。這是我們明天,也就是初一的過年錢。因為初一,我們都要到街上去玩,不回家吃中午飯。到了初一,基本是家家戶戶大人孩子都往街上涌,叫“看鬧熱”。我們一群孩子,跟在大人后面,一路歡騰著,蹦跳著,吵鬧著,追打著,在田埂上追來跑去,口里嚼著糖或瓜子,上街看壩壩電影?床坏咕头瓑Γ@陰溝,混在大人中間,往電影院鉆。姑娘們穿著花枝招展的。小伙子也把頭發(fā)抹著油亮亮的。我和弟弟,哥哥,則穿上母親納的新土布鞋,上街瘋玩累了,快傍晚時分,才回家。我用目光去搜索母親時,在高高的山腳下,在一大片青綠的麥地,有一個瘦弱的婦女,背著一個很大的背簍,在地里“撿”豬草。背簍里,裝得滿滿的豬草,快要把那個女人山一樣榨下去,榨下去,榨成一坯黃泥。自然的,那個女人,就是我的母親了。我們最為講究的“年”,就這樣過去了,母親也一直活在我們的“年”里,快四十年了,從沒有走出。每到春節(jié),我與我的孩子,也會在年三十,上滿菜后,先敬母親、父親,口中默念三遍,再舉行年禮開席。轉(zhuǎn)眼2015年春節(jié)又近,不由淚雨傾盆,更加思念母親。
補記:在那困難的歲月里,母親操持著這個家,竭力給孩子們溫暖。記得有一次,我生一場大病,也是晚上,很不想吃紅苕稀飯,直嚷著要吃面。母親沒法,走了好幾家鄰居,都沒有,或有的也不肯借吧,最后母親只得狠下心腸,硬撮了幾斤麥子,走四五里山路,去鄰個社里面房,換來兩斤白面,那一頓我就吃了小半斤。在漆黑的夜里,翻山越嶺為兒子奔波的,永遠都只有偉大的母親。還有一事也印象深刻,即幼時愛長瘡,頭上、身上密布著大大小小桃子似的紅瘡,家貧無錢醫(yī)治,母親待兒子瘡長熟時,先用手擠,然后用嘴吮吸,將化膿的傷口一點點吮吸干凈,起到收瘡消毒化膿的效果。母親對我們?nèi)绱,對別家的孩子是如此,在那特殊的年代,還收養(yǎng)了三個農(nóng)村流浪的孤兒,一起供養(yǎng)長大。至今,我仍記得母親教育我們的話:人窮志不短,窮要窮得新鮮,餓要餓得伸展。所以,盡管家境貧寒,我們幾兄弟以母親為榜樣,奮力讀書,清白做人,也確保了我們一生的平安。
【母親如年散文】相關文章:
母親,如那春天的雪散文08-14
母親節(jié)散文母愛如燈10-03
生活如椅子散文08-25
歲月如歌散文08-30
朱自清散文《如面談》07-17
秋雨如笛-散文10-14
經(jīng)典散文承諾如金07-22
如面談的名家散文06-18
秋色如墨散文09-18
好茶如佳人散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