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懷古詩詞鑒賞要領

        時間:2024-08-25 06:38:55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懷古詩詞鑒賞要領

          懷古(含詠史)詩詞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諷今之作。因為詩涉歷史,所以在鑒賞時難度較大,對于中學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鑒賞訣竅,回答起問題來肯定會搔首踟躕,不知從和何說起,怎樣落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懷古詩詞鑒賞要領,歡迎閱讀。

        關于懷古詩詞鑒賞要領

          在鑒賞時首先要懂得懷古詩詞與史書和史論之間的區(qū)別。一是不要把懷古詩詞看成是歷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詩人們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甚至不講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實。比如說李商隱的《賈生》,與史實就頗有出入,其實,漢文帝還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賈誼,賈誼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對。詩人只是抓住問鬼神與晚唐許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賈誼都最終不被重用這兩個相似點,借此發(fā)揮,以抒發(fā)自己辜負凌云萬丈才的無盡感慨。

          二是不要把懷古詩詞看成是史論,在二十個字到百把個字的一首詩或詞中,絕對無法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評價,做出結論,只是抒發(fā)某種感慨。例如課本中歷史學家翦伯贊的《內蒙訪古》對王昭君的評說則明顯帶有史論的性質,得出和親政策比戰(zhàn)爭好這一結論,這對搞好民族團結頗有意義;而杜甫的《詠懷古跡(三)》只是借寫昭君的怨恨來抒發(fā)自己一生顛沛流離,遭逢動亂,功業(yè)無成等身世家國之情,而對王昭君斯人則只是表達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結論,其間有霄壤之別。例如我們用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出這樣一道題目:這首律詩以蘆葦在秋風中顫抖著,發(fā)出了悲鳴作結,妙在哪里?請結合原詩作簡要的分析。就不能用敘史或論史的手法來考慮怎樣回答,只能從懷古詩景物描寫的角度來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盡之意,這破敗荒涼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據一方的藩鎮(zhèn)嗎?他們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其諷刺入木三分,而詩人對割據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

          其次,在鑒賞懷古詩詞時還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三國演義》開篇詞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自然帶有很大的戲謔色彩,還是陳與義的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說得好,其中蘊含著詩人多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無窮感慨。還是以杜甫的《詠懷古跡(三)》為例來闡述這一問題:王昭君與杜甫的的連接點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與杜甫的飄泊西南天地間頗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宮而不得恩寵與杜甫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悲劇命運極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創(chuàng)作出歷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詩,雖然白居易、儲光羲、王渙、歐陽修、王安石、趙翼等歷代詩人也都寫過不錯的昭君詩,但都不能望其項背。抓住這兩個連接點,我們就不難探明杜甫這首昭君詩的意蘊,在鑒賞時就不會偏離了方向。前面談的是從相似點出發(fā)來找連接點,還可以從相反方向來找連接點,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卻功業(yè)無成,早生華發(fā),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正是有感于此,蘇軾才創(chuàng)作出歷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懷古詞。

          高中語文課本和讀本中有一些懷古詩詞,都是很不錯的,我們應該潛心研讀,從中總結出一些解答懷古詩詞問答題的規(guī)律。比如,我們用韓元吉《霜天曉角 題采石蛾眉亭》(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出這樣一道題目:這首詞最后以懷念李白和寫景作結,所含有余不盡之意主要是什么?回答時則應考慮作者與李白來采石磯時有何共同點,落拓的南宋愛國詩人的愁和恨與李白因參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終死于此,十分相似,據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為君談笑靜胡沙,落得遠貶夜郎路八千;如今奸佞當道,詞人的前程也不會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縹渺的遠煙一樣。

          其三要學會點比較鑒賞,這不但對領會作者詩中所抒發(fā)的感情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提高鑒賞能力也很有好處。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對后世的影響往往都很深遠,許多文人騷客對之大都感極而悲者矣,便欣然命筆,各抒其懷。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處境、個性、風格等的差異,其作品也就大相徑庭,立意千差萬別,水平參差不齊。我們不妨以寫項羽的兩首絕句為例來加以深入探討:杜牧的《烏江亭》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題詩曰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杜牧以詩人的眼光,從敗不餒的角度立意,說明大丈夫男子漢要經得起失敗、挫折的考驗,要有包羞忍恥的頑強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從當時形勢的角度立意,指出項羽已失去人心,不會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識上,王安石見高一籌。從藝術的精度看,也就是說要從作者藝術造詣高低上加以評析,杜牧的詩先提出對問題的正確看法,再概述史實,最后急轉直下,一氣呵成,全詩氣勢宏偉。同時,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點明道理──如何對待失敗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實,最后一句點題,提出與杜牧相反的看法。因為缺少杜牧那種簡練的敘事和頓措的筆法,以及曲折回環(huán)的詠嘆,所以顯得平鋪直議。

          總而言之,從這兩首同題詩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而,詠史并非史論,從詩詞創(chuàng)作的整體藝術水準而言,王安石遠不及杜牧,正如錢鐘書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樣犯了宋人寫詩填詞好議論且缺少形象思維的毛病。值得做比較鑒賞的這類作品還有不少,如寫賈誼、王昭君、諸葛亮、楊貴妃等著名歷史人物的同題詩,頗有些不凡之作,都可以拿來做做比較,以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我們可用王安石《賈生》(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和前面提到的李商隱的同題詩出一道這樣的題目:李商隱和王安石同詠賈誼,而主題為何相反?誰的詩的藝術水平更高?其答案是:主題相反是因為兩人說處的時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詩用筆曲折,韻味深長,揭示了歷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規(guī)律;王詩雖用筆奔放,頗有見識,但純是議論,且只表達個人知遇之恩,遠不如李詩。

          第四要掌握一點怎樣區(qū)分懷古詩詞藝術水準高下的要訣。借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無我和有我之境的說法來談一談:就寫景而言,無我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對懷古詩詞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劉禹錫的《蜀先主廟》: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鼎足,業(yè)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這首懷古之作抒發(fā)了國家后繼無人,將導致傾覆的深沉歷史感慨,也是對腐朽的統(tǒng)治者的諷喻,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這首詩前半寫劉備的英雄形象,一生功業(yè),高度概括,筆力雄健;后半寫蜀漢衰亡,感慨萬端。鮮明的興亡盛衰的對比道出歷史的深刻的教訓,也是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的嘲諷。全詩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懷古、論史渾然一體,形象感人,意義深邃,令今人讀之,亦掩卷喟嘆,感慨系之,國家興亡盛衰之恨頓生。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卻批評這首詩為淺近(不夠含蓄),斯評雖不恰當,而批之曰無我則比較準確。劉禹錫只是作為一個客觀的評判者,沒有把自己融入詩中,因而詩中無我,雖警辟深邃,但難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蘇軾懷古詩詞。還以杜甫的《詠懷古跡(三)》而言之:詩人在詠懷古跡時,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詩中,詩人悲明妃出塞與自悲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嘆明妃絕色遭棄與自嘆古來材大難為用,如水乳交融,似水中著鹽,渾然無跡?梢哉f詩中的明妃就是詩人自己,詩人自己就像當年的明妃。

          吟詠時詩人并非隔岸觀火,或作壁上觀,而是親赴火場,身臨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蘊分外深邃,情意特別真摯,余韻尤其深長,令后人讀之擊節(jié)贊賞,拍案叫絕,唏噓嘆惋,以至泣下,絕非一般客觀評判者之所能及也。例如,可用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出這樣一道題為什么這首詩以詰問的語氣作結,更富韻味,請作簡要的分析。就要運用詩人詠賈誼亦兼自詠手法回答之:詩人明知賈誼為何來到長沙,卻故意提出賈誼何事來到長沙這一疑問,這就更為曲折地抒發(fā)出了對賈誼,也是對自己的憐惜之情,可謂含情不盡。

          最后一點要知人明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簡歷、史實、創(chuàng)作該篇時的背景,以便感悟詩情,這對詠史詩詞尤其重要。其實,高考詩詞鑒賞題所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課本中出現過,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魯威的散曲《詠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赤壁之戰(zhàn)這段歷史,在課本和讀本中屢見不鮮。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嬌》(也有人認為是鄧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國的歷史,還涉及到《廉頗藺相如列傳》等。由此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凡是課本、讀本及其注釋、練習中所出現過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應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閑視之。對于唐宋著名詩人的大體經歷,也要略知一二,這樣,在不懂得詩人創(chuàng)作該篇時的背景之情況下,也能做個大體的猜測,不至于兩眼抹黑。

          因為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詳加闡述。例如,我們可以用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怕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出這樣一道題:辛棄疾填詞喜歡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詞。詞中張翰、劉備的典故和桓溫的話各表現了什么?就必須運用本段所談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張翰、劉備兩個典故表達自己不想追求閑適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溫的話抒發(fā)了英雄失意,年華虛擲的的痛苦。

          當然,懷古詩詞的鑒賞還要涉及到其他許多知識,如詩中的景物描寫,則要結合運用寫景詩詞的鑒賞方法,又如詩詞中所用的修辭手法,和其他類型的詩的用法一樣,就不一一細說了。

          懷古詩藝術特征

          1、懷古“點”的相對統(tǒng)一。

          既然是懷古詩,詩人的抒懷的情感必須有一個觸發(fā)點,也就是說,懷古詩中一般都會出現一處(件)讓詩人產生聯(lián)想的“點”。

          這些“點”既可以是某處遺跡,也可以是遺跡旁的景或物,還可以是由遺跡聯(lián)想起的歷史事件,還可以是某個歷史人物。

          2、懷古形式的相對統(tǒng)一。

          從懷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懷古詩都會選擇“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變遷”這兩種對比的模式。

          從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詩人往往選取的是遺跡旁的景或物,將穿越時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和詩人當世已然不存或殘存的遺跡進行對比,從而形成一種比較關照,抒發(fā)出時空更替的興亡之感。

          從物的盛衰變遷的角度看,詩人往往將著眼點關注在遺跡本身,由遺跡現實的衰敗聯(lián)想到遺跡當年的繁盛,兩相對比,進而抒發(fā)時空滄桑之感。

          3、蘊涵的情感趨向的相對統(tǒng)一。

          詩歌的終極目的都是抒發(fā)情感,懷古詩在抒發(fā)情感的趨向性上也表現了相對的統(tǒng)一,一般可分為三類。一是寄托個人境遇。二是借古諷今,憂國傷時。三是感慨人世無常。

          寫作特點

          方虛谷云:“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已!

         。1)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2)內容:國家——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壯志難酬,憂國傷時,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對比,借古諷今,吊古傷今。

         。4)語言: 含蓄蘊藉。

         。5)意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吳鉤,烏衣巷,淮水,柳營,后庭花。

         。6)表現手法:運用典故,今昔對比,借古諷今,即事議論。

         。7)思想感情:吊古傷今,昔盛今衰,懷才不遇。

         。8)風格: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

        【懷古詩詞鑒賞要領】相關文章:

        最新懷古詩詞鑒賞要訣06-10

        高考詠史懷古詩詩詞鑒賞技巧05-25

        白帝城懷古古詩詞鑒賞10-28

        《夜泊牛渚懷古》古詩詞鑒賞12-04

        《山坡羊潼關懷古》古詩詞鑒賞07-14

        山坡羊·潼關懷古詩詞鑒賞07-23

        詩詞的鑒賞06-29

        詩詞鑒賞07-06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全文及鑒賞07-19

        春曉詩詞鑒賞09-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