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淺談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虛與實

        時間:2024-09-22 16:40:42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虛與實

          淺談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虛和實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學周一柳虛和實原本是一對哲學范疇,在它的影響下,美學領域的虛實理論得以形成。在我國古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評論中,虛實理論得到了廣泛地運用。

        淺談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虛與實

          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藝術表現(xiàn)里的虛和實》一文中對中國的戲曲、繪畫、書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藝術形式中的虛和實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國的古典文學,特別是中國的古典詩詞中,存在著大量的虛和實結合的現(xiàn)象。

          古人評論虛實,有云: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為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這樣的評論很經(jīng)典。仔細分析,文學中的虛實與其他作用于視覺聽覺的藝術形式中的虛實雖然有相通之處,但卻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古典詩詞中的虛實,與其他藝術形式中的虛實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詩詞中的虛和實之間又有何種關系?筆者想就這些問題作個膚淺的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一、虛實與情景的關系人們在分析藝術作品虛和實的關系時,常說: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這一現(xiàn)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如李白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形式上是寫景,但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是實景;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這是虛。這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敘事寓理的寫法。再如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個人,決不可滿足于現(xiàn)狀,要志存高遠,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是言志,是虛。這實際上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托物言志的寫法。以上幾例,作者把主觀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觀的景物之上,化景物為情思。從表達的內(nèi)容看,是情和景的關系;從表現(xiàn)手法看,是虛和實的關系。

          二、古典詩詞中的虛與繪畫藝術中的空白藝術的關系空白手法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一種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如八大山人畫的一條生動的魚,齊白石畫的對蝦,紙上別無他物,但我們卻能感到滿眼碧波。這都是運用了空白的手法,畫面雖空靈卻有韻味。藝術家通過畫面上的物象啟示觀眾,充分調(diào)動觀賞者的想像,重現(xiàn)藝術的美好境界。我國的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讀者在鑒賞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通過想像補充畫面內(nèi)容,從而獲得審美的體驗。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實寫作者和童子的對話,而詩人問的內(nèi)容省去了,隱者是什么樣子也沒有介紹。但我們可以想像得出隱者出沒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澗小溪之旁這種以實寫虛的手法,也可以稱之為詩歌中的空白藝術。我國的古典詩歌,語言精練,言簡意豐,有許多詩歌都運用了這種空白藝術,特別是以白描手法寫景敘事的詩更是如此。虛實結合,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效果。

          三、虛實與烘托手法的關系詩人在描寫景物的時候,有時正面描寫景物的特征即可以傳神,但當有的景物的特征難以正面表達,或詩人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的美時,他們會采取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烘托或暗示,從而達到表現(xiàn)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寫女人美貌,常說羞花閉月、沉魚落雁。雖然沒有對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寫,但卻能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引起審美的體驗。如《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詩人通過對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失常反應(實)的描寫來烘托羅敷的美貌無比(虛)。又如《琵琶行》,詩人三次寫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寫月亮的目的卻是為了烘托詩人的感情。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詩人分別之時凄涼的心境。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聲美妙動人,引人入勝的效果。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獨悲傷的心境。景是實,而通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是虛。再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詩人用滾滾東流的長江水(實)來烘托自己與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誼(虛),在以上這些詩句中,虛實是從景物隱顯的角度而言的,顯者為實,隱者為虛。而烘托則是從景物主次、表意目的的角度而言的。再如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這首詩通過景物來襯托感情的特點十分突出。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秋日傍晚,茫茫的天際掛著無邊的雨幕,遠山傳來的寺廟悠揚鐘聲,這種蕭瑟蒼涼黯淡的晚景烘托出詩人思念親友的孤寂、凄愴之情。獨鳥下東南則更反襯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哀愁。以上虛實結合的三種類型在詩詞中的作用與虛實手法在繪畫、戲曲等藝術形式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在古典詩詞中這三種虛與實的關系與繪畫、戲曲藝術形式中的虛與實的關系是相通的。但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虛和實的關系在其中還常常有特殊的體現(xiàn)。

          四、虛實與比喻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技巧。詩人用這種方法對具體景物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國亡家破,妻離子散,一國之君,淪為囚徒,終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難以盡言。詞人用一比喻,極言愁苦之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東流;摓閷,以實寫虛,把愁物化為一江東流的春水,多而不絕的愁緒被形象地表達出來。又如賀鑄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人想像女子生活的情景:大概她是在橋上踏月,深院賞花,或者生活在有著雕花窗子的朱閣里面吧。月橋花院寫室外環(huán)境幽美,瑣窗朱戶寫居室富麗清雅。雖然這八個字寫的是虛境,但璀璨絢爛,給人以恬適愜意的感覺。但接著以只有春知處,顯出了詞人的思念和落寞。晨花夜月,良辰美景更反襯出詞人的凄涼寂寞。試問閑愁多幾許,一川煙柳,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人用帶有夸張色彩的比喻,變無形為有形,寫出了自己心中無限的感傷和愁苦。一川煙柳、滿城風絮及梅子黃時雨,極言閑愁之多,無法排遣。這種用比喻來抒情的寫法,以實寫虛,化無形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五、當前之景為實,已逝之景為虛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經(jīng)歷過的,或是歷史上發(fā)生過的景象。作者把這些景物寫入詩詞中,大多是通過與當前的實景構成某種關系來表達詩人內(nèi)心的情懷。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中的雕欄玉砌、朱顏是詞人對故國的追思,雕欄玉砌也許還在,紅顏也已遲暮。但這些都不是眼前的實景,所以是虛寫。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傳達出國亡家破、物是人非的無限悔恨與悵惘。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這首詞的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三句,極寫往昔的繁華生活,與詞人當時無限凄涼的處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虛襯實,以虛寫實,虛實結合,凸顯出夢醒后的濃重的悲哀。這種通過寫已逝之景,虛實結合表達感情的詩不少。特別是借古諷今的懷古詩大多運用這種寫法。如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前四句敘說的是西晉王濬率大軍征服東吳的情景,是虛寫。詩人用東吳由興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為下邊議論的基礎。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四句詩告訴人們:山河依舊,人事已改。

          秉政者若不按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執(zhí)政規(guī)律辦事,失去民心這個最根本的東西,都會由興盛走向衰亡。同時也反映出詩人對李唐王朝在四海為家日的表面繁榮所掩蓋下的危機的深深憂慮:現(xiàn)今江山一統(tǒng),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誰能保證那令人悲傷的往事不再重演呢?又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前三句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舉破吳,勝利而歸的的往事。詩人極力渲染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鷓鴣亂飛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再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作者塑造了三國時周瑜風流儒雅,才華出眾,英俊偉岸的形象,再現(xiàn)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赤壁之戰(zhàn)時的場景,這是虛寫。對歷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頌,正包含了詩人對自己的現(xiàn)狀的不滿,虛實結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對比中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當然也有虛實之間相輔相成的。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終于慘敗的歷史事實來告誡當權者:如若伐金,須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

          六、當前之景為實,設想未來之景是虛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是設想未來之境,詩人把它與當前之景當前之情進行對比或烘托,以虛襯實,來抒發(fā)心中的情懷。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酒醒夢回所見到的景象。弱柳扶曉風,殘月掛枝頭,這是虛寫。詞人設想的這種凄清的景象為面前與戀人分別的場景平添了一層惜別感傷之情。又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后兩句是作者設想將來團聚的時候能把自己今夜聽著秋雨思念親人的情景向妻子講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杜甫《月夜》: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兩句是詩人設想他日與妻子相聚時的情景。劫波度盡,夫妻團聚,情到深處,淚流成行。這種未來團聚的喜悅(虛)正好反襯了分離的悲涼和傷痛。

          七、從己方的角度寫為實,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這種寫法與前一種似同實異。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對對方進行設想;不同之處在于后一種設想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的,所以有人稱之為對寫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末解憶長安。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子兒女,而詩人卻采用了對寫法。從對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有評論家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這種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兒女來得委婉,但感情卻達到了雙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動人,藝術感染力更強。常見的運用對寫法的詩詞還有高適的《除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親人,卻說故鄉(xiāng)的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節(jié)便加倍地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可作者不說自己想念家鄉(xiāng)的兄弟,卻說家鄉(xiāng)的兄弟想念自己。

          詩人想像他們的重陽登高,遍插茱萸時,因少了出門在外的詩人不能歡聚而十分遺憾。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前兩句寫冬至之夜,詩人羈留他鄉(xiāng)的孤獨冷清的生活畫面。思鄉(xiāng)之情,不言而喻?稍娙瞬徽f自己思念家人,卻想像家人于冬至節(jié)之深夜還坐在一起念叨著自己。再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作者想像樓上的思婦,柔腸寸斷,以淚洗面,憑高眺遠,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像到對方登高懷遠,而且想像到對方的心一直追蹤自己。這種遙想,極寫了行人的離愁。這種寫法,設想的對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與前一種不一樣。如賀鑄《青玉案》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表達出來的,只是單方面的思念、傷感和斷腸之痛。而用對寫法,則溝通了雙方的感情,思念是雙方的,這種思念有愁苦和感傷,也有溫馨和慰藉。

          八、客觀之景為實,夢境、仙境、誓愿為虛嚴格地說,設想未來之景和從對方的角度寫的均是主觀之景,這里為了闡釋的方便,我們用主觀之景來特指詩詞中所描繪的夢境、仙境、誓愿等等。通過寫夢境、仙境來抒發(fā)感情、表達理想的詩詞,最有名的當數(shù)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這些詩句寫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與美麗,反襯了現(xiàn)實世界的兇險和丑惡,表達了詩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憎惡。又如李清照的《漁家傲》: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詞人塑造了一位關心民瘼的溫和的天帝形象,反襯了畏懼強敵,一路逃竄,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無能朝廷。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雖才華出眾,但她卻無力挽大廈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過幸福美好的生活,從而反襯了現(xiàn)實世界的苦難和無望。又如蘇軾的《江城子》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作者與妻子王弗伉儷情深,雖生死殊途而舊情難忘。積思成夢,悲喜交加,這是虛寫,接著寫夢醒后的悲傷。虛實結合,寫出了詩人對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漢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首樂府詩中,設想了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種景象,而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是虛寫,女主人公把這些作為與君絕的條件,更突出了誓死不與君絕的堅定信念,這種誓愿有力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愛情忠貞不渝,海枯石爛不變心。這類詩中,最奇的要數(shù)劉過的《沁園春》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白云天竺飛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據(jù)《桯史》記載,當年辛棄疾邀請劉過共事,適逢他有事不能如期前往,因推遲行期而寫這首詞向稼軒致意。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作者設想他冒著風雨橫渡錢塘江奔赴紹興,到后在稼軒招待他的宴席上大吃狂飲的情景,寫出了他和辛棄疾均為當時的似項羽、樊噲一般的豪壯之士,又表達了向往之意。這既用典,也是虛寫。更奇的在后邊,詞人把浙東之行被迫取消的原因歸咎于幾位文豪勒轉了他的車駕。他們分別是與杭州頗有淵源的幾位大詩人:白居易、蘇東坡、林逋。此時,白居易過世已350余年,東坡、君復也均已作古。

          詞人把這些賢哲請到詞中,化用他們描寫杭州西湖的名句。想象奇特,渾然天成,掇拾珠玉,成此奇文。最后三句寫實。詞人把緩期的理由歸結為杭州太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扯了他的后腿,給人以清新的審美愉悅。古典詩詞中的虛實手法還可以從詩詞的形式、詩詞的聲律等角度進行解讀。但由于本文只是著眼于如何引導學生對古典詩詞中的虛實手法進行鑒賞,故不一一贅述。

        【淺談古典詩詞鑒賞中的虛與實】相關文章:

        認識古典詩歌史的虛與實08-19

        《凌虛臺記》詩詞鑒賞09-04

        古典詩詞鑒賞的答題格式06-08

        屈原《湘君》古典詩詞鑒賞07-23

        古典詩詞鑒賞之步驟與方法06-23

        古典詩詞中的蘆葦09-08

        古典詩詞鑒賞《陋室銘》劉禹錫10-17

        淺談古詩詞鑒賞的方法06-06

        古典詩歌的鑒賞09-22

        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意象教學09-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