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童趣》全文與翻譯鑒賞-古文詩詞
童趣
——沈復(fù)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譯文】
回想我童年的時候,能夠?qū)χ枏堥_眼睛,明察秋毫,見到極小的東西,必定細細去觀察它的紋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聲音象雷鳴,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鶴在天空飛翔。心里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變成仙鶴了。我抬起頭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讓蚊子留在帳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煙噴出來,叫蚊子沖煙飛鳴,當作青云中的白鶴觀看,果然就象鶴唳云端一樣,令人怡然稱快。
我又常在土墻凹凸的地方,或是花臺小草叢雜的地方,蹲下身子,與花臺一般高,定神仔細觀察,以叢草作為樹林,以小蟲和螞蟻作為野獸,以泥土凸的作為山丘,凹的作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見到有兩個小蟲在草里斗,看得正高興的時候,忽然有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個小蟲就被它吞了進去。我年紀小,正看得出神,不覺嚇得叫了起來。定了定神,捉住這只癩蝦蟆,鞭打了數(shù)十下,驅(qū)逐去別的院子。
【文章主旨】
通過觀察、想象和聯(lián)想而得到的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主旨句: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文章賞析】
本文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fù)的《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該書原有六記,現(xiàn)存前四記,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充滿童真童心的童趣圖,充分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稚氣爛漫的情趣。主要體現(xiàn)在:
一、憶寫童趣,一線串珠
二、觀察細微,凸顯童真。
三、想象豐富,童心可愛。
【作者簡介】
沈復(fù)(1763年——1825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 閑情記趣》。工詩畫、散文。據(jù)《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fù)隨父親恭迎圣駕。后來到蘇州從事酒業(yè)。他與妻子陳蕓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jīng)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后情況不明。沈復(fù)既非秀才舉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師讀書,但后習幕經(jīng)商,后又賣畫為生,浪跡四海。
【《童趣》全文與翻譯鑒賞-古文詩詞】相關(guān)文章:
《離騷》翻譯及全文鑒賞10-12
《童趣》的課文翻譯06-27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譯、全文譯文、對照翻譯與原文鑒賞09-30
古文《勸學》原文及翻譯01-28
古文《勸學》原文及翻譯04-25
詩詞的鑒賞06-29
詩詞鑒賞07-06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詞翻譯及鑒賞07-18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詩詞翻譯及鑒賞06-29
王昌齡《閨怨》全文及鑒賞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