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10首描寫冬天的古詩詞及賞析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diào),押韻、轉(zhuǎn)韻有一定法式。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描寫冬天的古詩詞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早冬》
作者: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賞析:
七律詩《早冬》,是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作品深刻、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江南早冬時節(jié)的場景。作品原文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二、《風(fēng)雪中作》
作者:白居易
歲暮風(fēng)動地,夜寒雪連天。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
兩重褐綺衾,一領(lǐng)花茸氈。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wěn)眠。
是時心與身,了無閑事牽。以此度風(fēng)雪,閑居來六年。
忽思遠游客,復(fù)想早朝士。蹋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語形骸,吾應(yīng)不負爾。
賞析:
描繪了“歲暮風(fēng)動地,夜寒雪連天”的場景,記敘了自己閑居六年無所事事,“忽思遠游客,復(fù)想早朝士”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懷。
三、《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譯文
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云間。
雪后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nèi)又添了幾分積寒。
注釋
、沤K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度圃姟反嗽婎}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
、脐帋X: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
、橇直恚毫滞猓稚。霽(jì):雨、雪后天氣轉(zhuǎn)晴。
賞析:
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yīng)考,文題是“終南望余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寫完了四句,他感到這四句已經(jīng)表達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又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jié)果祖詠未被錄取。但這首詩一直流傳至今,被清代詩人王漁稱為詠雪最佳作。詩人描寫了終南山的余雪,遠望積雪,長安城也增添了寒意。這詩精練含蓄,別有新意。
通過山與陽光的向背表現(xiàn)了各處不同的景象,又聯(lián)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后,叢林明亮,低處的城中反會增寒,使詩達到全新的境界。據(jù)《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yīng)試時作的。按照規(guī)定,應(yīng)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意思已經(jīng)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
題意是望終南余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做“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馀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贊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胺e雪浮云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nèi)容。這個“浮”字下得多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云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云端,積雪未化。云,總是流動的;而高出云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不正給人以“浮”的感覺嗎?讀者也許要說:“這里并沒有提到陽光呀!”是的,這里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傲直砻黛V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馀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蒙蒙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終南)山》詩里是這樣寫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fēng)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本糜晷虑,終南山翠色 欲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fēng),多好看!唐時如此,現(xiàn)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馀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怎見得?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傲直怼背小敖K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馀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積雪。而結(jié)句的“暮”字,也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后,只有終南陰嶺尚馀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馀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馀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何必死守清規(guī)戎律,再湊幾句呢?
王士禛在《漁洋詩話》卷上里,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并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作,不算過譽。 詩中的霽色、陰嶺等詞烘托出了詩題中余字的精神。
四、《冬夜答客》
作者:鮑溶
冬日誠可愛,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車馬犯寒過。
學(xué)耕不逢年,稂莠敗黍禾。豈唯親賓散,鳥鼠移巢窠。
獨見青松心,凌霜庇柔蘿。壯日賤若此,留恩意如何。
因憶古丈夫,一言重山河。臨風(fēng)彈楚劍,為子奏燕歌
賞析:《冬夜答客》作者鮑溶,是唐朝的一部詩詞。詩詞正文冬日誠可愛,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車馬犯寒過。學(xué)耕不逢年,稂莠敗黍禾。
作者簡介:
鮑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貫不詳,元和四年進士,是中唐時期的重要詩人,《全唐詩》存其詩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詩補編》補詩一首。晚唐詩人、詩論家張為著《詩人主客圖》,尊鮑溶為“博解宏拔主”.將他與“廣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奧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并列。為“六主”之一。宋代歐陽修、曾鞏等對他的詩歌也頗為欣賞。
五、《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發(fā)自己遭受迫害而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表現(xiàn)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和“萬徑”都是夸張語。山中本應(yīng)有鳥,路上本應(yīng)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jīng)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這正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huán)境的折射。
三、四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刻畫了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現(xiàn)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作者介紹】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漢族。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因官終柳州刺史,故世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貞元初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zhí)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于柳州,年僅47歲。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學(xué)家。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fēng),提倡質(zhì)樸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xùn)|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六、《北風(fēng)行》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fēng)號怒天上來。
譯文
傳說在北國寒門這個地方,住著一條燭龍,它以目光為日月,張目就是白晝而閉目就是黑夜。
這里連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風(fēng)怒號而來。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
在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個思婦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緊鎖。
她倚著大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長城打仗的丈夫回來,長城可是一個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丈夫臨別時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一個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裝著一雙白羽箭,一直掛在堵上。上面結(jié)滿了蜘蛛網(wǎng),沾滿了塵埃。
如今其箭雖在,可是人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已戰(zhàn)死在邊城了!
人之不存,我何忍見此舊物乎?于是將其焚之為灰矣。
黃河雖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離死別之恨,如同這漫漫的北風(fēng)雨雪一樣鋪天蓋地,無邊無垠。
賞析:
這是一首樂府詩。此詩一起先照應(yīng)題目,從北方苦寒著筆。這正是古樂府通常使用的手法,這樣的開頭有時甚至與主題無關(guān),只是作為起興。但這首《北風(fēng)行》還略有不同,它對北風(fēng)雨雪的著力渲染,倒不只為了起興,也有著借景抒情,烘托主題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常常借助于神話傳說!盃T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訓(xùn)》中的故事:“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高誘注:“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里,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燭龍棲息在極北的地方,那里終年不見陽光,只以燭龍的視瞑呼吸區(qū)分晝夜和四季,代替太陽的不過是燭龍銜燭發(fā)出的微光。怪誕離奇的神話雖不足憑信,但它所展現(xiàn)的幽冷嚴寒的境界卻借助于讀者的聯(lián)想成為真實可感的藝術(shù)形象。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又進一步描寫足以顯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fēng)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幾句意境十分壯闊,氣象極其雄渾。日月不臨既承接了開頭兩句,又同“唯有北風(fēng)”互相襯托,強調(diào)了氣候的寒冷!疤柵睂戯L(fēng)聲,“天上來”寫風(fēng)勢,此句極盡北風(fēng)凜冽之形容。對雪的描寫更是大氣包舉,想象飛騰,精彩絕妙,不愧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詩歌的藝術(shù)形象是詩人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的統(tǒng)一,李白有著豐富的想象,熱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個性,所以尋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筆下往往會出人意表,超越常情。這正是他詩歌浪漫主義的一個特征。這兩句詩還好在它不單寫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兩句詩:“瑤臺雪花數(shù)千點,片片吹落春風(fēng)香”,二者同樣寫雪,同樣使用了夸張,連句式也相同,在讀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卻全然不同。一個喚起了濃郁的春意,一個渲染了嚴冬的淫威。不同的藝術(shù)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來擬雪花此句想像飛騰,精彩絕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花大,密的特點,極寫邊疆的寒冷。這兩句詩點出“燕山”和“軒轅臺”,就由開頭泛指廣大北方具體到幽燕地區(qū),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婦”。
作者用“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等一連串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塑造了一個憂心忡忡、愁腸百結(jié)的思婦的形象。這位思婦正是由眼前過往的行人,想到遠行未歸的丈夫;由此時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對遠在長城的丈夫的擔心。這里沒有對長城作具體描寫,但“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長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婦格外憂慮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寫到極致,則長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寫景為這里的敘事抒情作了伏筆,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見。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裝箭的袋子。這兩句是寫思婦憂念丈夫,但路途迢遠,無由得見,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飾有虎紋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懷。這里僅用“提劍”一詞,就刻畫了丈夫為國慷慨從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對他后來不幸戰(zhàn)死更生同情。因丈夫離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網(wǎng)塵結(jié)。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傷,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戰(zhàn)死不復(fù)回”,物在人亡,倍覺傷情!安蝗桃姶宋,焚之已成灰”一筆,入木三分地刻畫了思婦將種種離愁別恨、憂思懸想統(tǒng)統(tǒng)化為極端痛苦的絕望心情。詩到此似乎可以結(jié)束了,但詩人并不止筆,他用驚心動魄的詩句傾瀉出滿腔的悲憤:“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fēng)雨雪恨難裁”。“黃河捧土”是用典,見于《后漢書·朱浮傳》,是說黃河邊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的滔滔黃河當更不可塞。這里卻說即使黃河捧土可塞,思婦之恨也難裁,這就極其鮮明地反襯出思婦愁恨的深廣和她悲憤得不能自已的強烈感情。北風(fēng)怒號,飛雪漫天,滿目凄涼的景象更加濃重地烘托出悲劇的氣氛,它不僅又一次照應(yīng)了題目,使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更趨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與情極為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幾乎分辨不清哪是寫景,哪是抒情。思婦的愁怨多么像那無盡無休的北風(fēng)雨雪,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結(jié)尾這兩句詩恰似火山噴射著巖漿,又像江河沖破堤防,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首詩成功地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葉燮的《原詩》說,夸張是“決不能有其事,實為情至之語”。詩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黃河捧土尚可塞”,說的都是生活中決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但讀者從中感到的是作者強烈真實的感情,其事雖“決不能有”,卻變得真實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寫實強烈得多的藝術(shù)效果。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七、《塞下曲》
作者:許渾
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
賞析: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nèi)容多寫邊塞征戰(zhàn)。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fēng)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時間為冬季,又烘托出了戰(zhàn)前的緊張氣氛。
“單于夜遁逃”,敵人夜間行動,并非率兵來襲,而是借月色的掩護倉皇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的必勝信念,令讀者為之振奮。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坝麑⑤p騎逐”,將軍發(fā)現(xiàn)敵軍潛逃,要率領(lǐng)輕裝騎兵去追擊;不僅僅因為輕騎快捷,同時也顯示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fā)時,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起來,雖然站立不過片刻,剎那間弓刀上卻落滿了雪花。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fā),卻滿懷著必勝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zhàn)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雖區(qū)區(qū)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作者簡介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yīng)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經(jīng)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后由宰相王縉薦為集賢學(xué)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出為陜州戶曹、河南密縣令。之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復(fù)為昭應(yīng)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盧戶部詩集》。
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旅行傍晚時投宿山中主人家的所見所聞。
詩歌按時間順序來寫,先寫大雪天詩人傍晚時在山路上行走的心中感受,由于天色將晚,詩人有些著急,因而覺得路途更為遙遠,以致感到對面的青山也越來越遠。接著寫詩人準備投宿山中主人家的所見,從茅草屋可知這位主人家貧窮,而由于天寒地凍,就越發(fā)顯得貧窮不堪。以上描寫好像隨著旅行者的腳步由遠及近。緊接著寫詩人投宿的情景。投宿叩門,引起聲聲犬吠,具有山民居住的特征;而風(fēng)雪夜得以投宿,真如回家一樣感到特別親切、溫暖,所以說“夜歸人”。至于投宿進屋之后的一切,詩人就一概不寫,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了。詩人寫雪夜投宿,不寫“宿”的情況,而是以寫景著重表現(xiàn)雪夜途中的心情以及叩門投宿的景況,這種剪裁十分巧妙,值得仔細品味。
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九、《冬夕》
作者:岑參
浩汗霜風(fēng)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澤國龍蛇凍不伸,南山瘦柏消殘翠。
賞析:
文中詩人抒發(fā)的寒冬下觸景生情,主旨就是表達了冷、冬季得嚴寒。若是還有深意,那就只能找下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了,岑參是唐代邊塞詩人,可能還存有戰(zhàn)士對歸家的向往吧,冬日思鄉(xiāng),更感冷冽。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十、《清平樂·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賞梅的興致中。后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揉搓著,不知不覺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梅開放的時候,我卻漂泊天涯,兩鬢稀疏的頭發(fā)也已斑白?粗峭韥淼娘L(fēng)吹著開放的梅梅,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賞梅自嘆身世。詞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的典型畫面,深刻地表現(xiàn)了自己早年的歡樂,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淪落,對自己一生的哀樂作了形象的概括與總結(jié)。
上片憶舊。
第一層“年年雪里,常插梅梅醉!遍_頭兩句回憶早年與趙明誠共賞梅梅的生活情景:踏雪尋梅折梅插鬢多么快樂!多么幸福!這“醉”字,不僅是酒醉,更表明女詞人為梅梅、為愛情、為生活所陶醉。她早年寫下的詠梅詞《漁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梅不與群梅比!笨勺鳛椤澳昴暄├,常插梅梅醉”的注腳。
第二層“挼盡梅梅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睂憜逝贾蟆@钋逭赵谑闱闀r善于將無形的內(nèi)心感情通過有形的外部動作表現(xiàn)出來,如“倚樓無語理瑤琴”(《浣溪沙》),“更挼殘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時”(《訴衷情》),“夜闌猶剪燭梅弄”(《蝶戀梅》)。梅還是昔日的梅,然而梅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傷心落淚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儷相得,生活美滿幸福。但是,時常發(fā)生的短暫離別使她識盡離愁別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時間里,李趙兩家相繼罹禍,緊接著就開始了長期的“屏居鄉(xiāng)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屢處憂患,飽嘗人世的艱辛。當年那種賞梅的雅興大減。這兩句寫的就是詞人婚后的這段生活,表現(xiàn)的是一種百無聊賴、憂傷怨恨的情緒。本詞中“挼盡”二句,說把梅梅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淚把衣襟都濕透了。插梅與挼梅,醉賞梅梅與淚灑梅梅,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階段與不同的心情。
下片傷今。
第一層“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薄吧A”意為生長白發(fā)。詞人漂泊天涯,遠離故土,年華飛逝,兩鬢斑白,與上片第二句所描寫的梅梅簪發(fā)的女性形象遙相對照。
第二層“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梅!庇挚圩≠p梅,以擔憂的口吻說出:“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梅!笨慈∫鉃榭粗。晚來風(fēng)急,恐怕落梅已盡,想賞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與梅梅相映。中年迭經(jīng)喪亂,心與梅梅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梅委地飄零。詞人南渡后,特別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顛沛流離,淪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詞人很快變得憔悴蒼老,頭發(fā)稀疏,兩鬢梅白。詞人說:如今雖然賞梅季節(jié)又到,可是哪里還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來晚上要刮大風(fēng),將難以晴夜賞梅了。而且一夜風(fēng)霜,明朝梅梅就要凋零敗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梅”,可能還寄托著詞人對國事的憂懷。古人常用比興,以自然現(xiàn)象的風(fēng)雨、風(fēng)云,比政治形勢。這里的“風(fēng)勢”既是自然的“風(fēng)勢”,也是政治的“風(fēng)勢”,即“國勢”。稍后于清照的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與此寓意相似,都寄寓著為國勢衰頹而擔憂的情緒。清照所說“風(fēng)勢”,似乎是暗喻當時極不利的民族斗爭形勢;“梅梅”以比美好事物,“難看梅梅”,則是指國家的遭難,而且頗有經(jīng)受不住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她根本沒有賞梅的閑情逸致。身世之苦、國家之難糅合在一起,使詞的思想境界為之升華。
這首詞篇幅雖小,卻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手法。從依次描寫賞梅的不同感受看,運用的是對比手法。賞梅而醉、對梅落淚和無心賞梅,三個生活階段,三種不同感受,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表現(xiàn)詞人生活的巨大變化。從上下兩闋的安排看,運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襯今,表現(xiàn)出當時作者飄零淪落、哀老孤苦的處境和飽經(jīng)磨難的憂郁心情。以賞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國家之憂,但不是如詠物詞之以描寫物態(tài)雙關(guān)人事,詞語平實而感慨自深,較之《永遇樂·落日镕金》一首雖有所不及,亦足動人。
這一首小詞,把個人身世與梅梅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在梅梅上寄托了遭際與情思,構(gòu)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描寫冬天的古詩詞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描寫冬天的經(jīng)典古詩詞08-25
描寫冬天的古詩詞10-06
描寫冬天的古詩詞(精選155首)10-18
描寫冬天的古詩詞錦集10-05
有關(guān)描寫冬天的古詩詞集錦05-28
描寫冬天的詩詞《歲暮》賞析10-25
描寫冬天清晨的古詩詞40首10-25
贊美冬天的古詩詞07-29
古詩詞賞析《墨梅》05-13
浣溪沙的古詩詞賞析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