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詩詞賦《西游》之十四參考
孫悟空被二郎神等天兵天將捉住了,依玉帝老兒的旨意,要砍了他的頭,將他碎尸萬段。其實也難怪,沒有孫悟空之前,人家天宮滿消停的,誰敢在天宮里鬧,有誰敢拿玉帝老兒根本就不當(dāng)回事,又有誰敢稱老子天下第一,敢自稱自己是“齊天大圣”?不就是你孫悟空么?孫悟空在地下天上這么一鬧,把玉帝老兒嚇壞了,他感到了危機,有人敢將天宮撼動,這還了得?十萬天兵天將都敗在了他的手下,玉帝真的很害怕。多虧觀音菩薩出了主意,二郎神出面,終于將孫悟空捉住,解了玉帝的燃眉之急,救了玉帝老兒的駕。在這樣情形之下,玉帝老兒能不仇恨孫悟空么?能不想置于孫悟空死地而后快么?所以,當(dāng)孫悟空被押上斬妖臺的時候,有這樣一首詞:
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guī)箴。
這樣一段詞,其實是在指責(zé)孫悟空,批評他“心高圖罔極”,還指責(zé)他“不分上下亂規(guī)箴”。當(dāng)然,這樣的批評與指責(zé),都是向著玉帝老兒說話的,也就是說,完全是站在統(tǒng)治階級立場上說話的。
孫悟空被押上斬妖臺,綁縛在降妖柱上,被處死了。可是,無論是刀砍,還是斧剁,或是槍刺劍剮,都無濟于事,孫悟空就是不死。非但不死,連他的一根毫毛,都不曾傷損。既然如此,南斗星命令火部眾神,放火燒他,可仍舊燒不著。既然火燒不著,就又改變了招數(shù),用雷劈,仍舊不管用。玉帝對此,也是束手無策,這時,太上老君出主意說,這猴子吃了蟠桃,喝了御酒,又偷吃了我的仙丹,所以,對他施用對常人的刑罰處死他,當(dāng)然是不管用的。我看,不如將他放進我的“八卦爐”里,以文武之火鍛煉,既可煉出我的丹來,也會將他化為灰燼。于是,孫悟空又被投入煉丹爐里,直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太上老君以為,這回孫悟空一定被化成灰燼了?墒,當(dāng)煉丹爐打開之后,孫悟空竟從丹爐里跳了出來,他蹬倒了丹爐,往外就走。太上老君上前去抓他,被孫悟空推了一把,栽倒在地上。這時,孫悟空從耳朵眼里取出金箍棒,迎風(fēng)一晃,碗來粗細(xì),拿在手里,又開始鬧起天宮來,有這樣一首詩為證: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
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這首詩里,需要解釋的是“三皈五戒”。所謂“三皈”,就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謂“五戒”,就是指一戒不殺生,二戒不偷盜,三戒不邪淫,四戒為不妄語,五戒不飲酒。這最后一句詩的意思是,千變?nèi)f化的根本,在于“三皈五戒”。如果不顧這“三皈五戒”,即便有了無窮的變化,而失去了根本,那變化也就毫無意義可言了。其實,這里既是指的孫悟空,也是在指玉帝。當(dāng)然,肯定孫悟空“三皈五戒”的真,而批評玉帝老兒“三皈五戒”為假。只是不好意思挑明了直指玉帝罷了。還有一首詩,說的是孫悟空手里使用的金箍棒:
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拄杖亦如之。
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卷舒。
這里需要解釋的是“太虛”一詞。“太虛”,有多種解釋,如指空寂玄奧之境,如指天空,如指宇宙。古代哲學(xué)概念中的“太虛”,指的是氣!兜赖陆(jīng)》里的“太虛”,指的是“道”。所謂“道大而虛靜”。道家認(rèn)為,世界的本源是道。那么,既然“道”是世界的本源,道家的“道”,也就是“太虛”了。當(dāng)人們弄明白太虛的真正含義之后,也就懂得了,此時的孫悟空,是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道,而他的道,恰好直接體現(xiàn)在他手里的金箍棒上,因此,他可以任意用它,不管是讓它長短或是橫豎,正義在胸,真理在手,可以縱橫天下,任其“卷舒”。
下邊,還有一首詩,仍舊是在贊頌孫悟空:
猿猴道體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拴牢莫外尋。
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首詩意思是說,孫悟空是得道的高人,對所謂道的理解與體悟,是深刻的。然而,玉帝將孫悟空請上天庭,給了個他一個無品無級的養(yǎng)馬的官銜,難道這就是對孫悟空道行的理解么?在玉帝看來,只要孫悟空與天馬們和睦相處,就能把孫悟空拴住,拘束他不再造次生事。然而,玉帝錯了,因為真理只有一個,所謂萬法歸一,孫悟空的道,只有如來佛祖才能理解,只有他們,才能默契相處。
由上邊這樣一首詩不難看出,書作者對玉帝是嗤之以鼻的,而將孫悟空與如來佛祖比肩,不是高抬孫悟空,而是為孫悟空后來的作為,進行了很好的,也是必要的鋪墊。
20xx年12月7日
【詩詞賦《西游》之十四參考】相關(guān)文章:
清明祭詩十四首09-19
時光之詩的詩歌10-05
生命之詩詩歌06-14
元。憾墓(jié)氣詩08-24
元稹的二十四節(jié)氣詩11-08
雪之魂散文詩09-29
秋之韻散文詩11-18
唐詩中之離別詩賞析02-19
雪之殤散文詩08-26
獻曲求詩閱讀及答案參考10-10